
请给诗歌一点尊严
文/云蒙山人
把散文写成诗歌,是成功;把诗歌写成散文,是失败。遗憾的是,我自己属于后一种情况。究其原因,大概因为一种最朴素的想法,生怕别人看不懂,于是就写的干巴、直白,甚至啰嗦。
最近,浏览了一些平台刊发的所谓的诗歌,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深感诗歌也是需要尊严的,因为它毕竟是文学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是语言中的语言,艺术中的艺术,语言艺术中的语言艺术。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改变,诗歌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但大众认可的鉴赏标准,仍然主要有三个方面。

文以载道,主旨是核心。这是任何文学作品都需要考量的方面。文无道,行不远。至于其承载的是个人悲欢、世道冷暖还是历史兴衰,都可以另当别论。但我以为,至少要有一种个人情怀在里面,要有一种积极、健康的主题,传达正能量,讴歌真善美,弘扬主旋律。以这样的心态和状态去写诗,即便是一池荷花,也会展示出与众不同的风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的文字、这样的诗,才能以独有的个性引发强烈的共鸣,即使“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也一样能感动过去、感动现在。

眼以观道,意象是媒介。意象是诗歌是为了表情达意所依托的自然物象,体现作者的自然观照。在文学作品里主观能动的表现意象,可以堆砌、可以组合、可以精选,但必须服务于主旨、服务于情感、服务于表现。马致远的《秋思》就是很好的典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乍看,貌似九种意象的胡乱堆砌,可是后两句笔锋一转,让人恍然大悟,“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下子有了韵味、有了画面、有了情感,有了只属于马致远的秋思。这样,即便作为一首词,也契合诗歌关于意象的基本准则。这样的诗歌,因为有了生命的底色,有了一种悲而不凉、哀而不伤的韵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是这样的代表作,每次读起来都感觉像冬天里的一把火。以这样的眼光看世界,哪怕是司空见惯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会再次引发新鲜的体验;哪怕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会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万事万物将通过作者不一样的观察和不一样的思考,展示出不一样的精彩,不管怎样凉薄的世界,也会因此给点阳光就灿烂。

口以传道,音韵也关键。中国诗歌首先是一种关于汉字的视觉艺术,其次是一种关于汉语的听觉艺术。作为听觉的它,具有或激越、或平缓、或铿锵、或内敛的诵读的美,让你或者摇头晃脑地吟唱,或者激情万丈地诵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适合一个人喃喃自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适合一群人异口同声。至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更适合和着清雅的古筝,邀请皎洁的月亮来一起诵读了。没有音韵助力,即便是主旨和意象都不落伍于时代,没有音韵的承载,其传播力和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些唐诗宋词元曲能够跨越历史、走向永久,不得不说音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
当然,在诗歌与散文之间,还有一种“向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孤独”的文字,不妨主观地称其为歌词。刀郎的许多歌就是这种感觉。“那夜我喝醉了拉着你的手,胡乱的说话。止不住心中压抑的想法,狂乱的表达……”其主旨和音韵都是有的,但意象差了点,只能叫歌词而不能称其为诗歌或者说诗。这样的文字,的确是“我迷醉的眼睛。看不清你表情,忘记了当时你有怎样的反应。我拉着你的手放在我手心。错误的感觉到你没有生气。所以我以为,以为你会明白我的良苦用心……”稍微强调一下,这首歌的名字叫《冲动的惩罚》——冲动是魔鬼,尤其是写诗的时候,尽量别冲动。

大浪淘沙,泥石俱下。在这个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更多的人可能想借助诗歌这个出口来一种宣泄和诉说,但我强烈建议,分开私人和公众场合。在私人空间,怎么写、怎么说都不为过,但如果要公之于众,还真的是需要三思而后写,三思而后发,三思而后行。
毕竟那些公开刊发的作品,除了满足作者本人展示自我的目的,还得承担影响和引领的作用。就好像一位美女,在自家卧室里可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但要进入公众场合,则不得不考虑衣着是否得体,仪容是否大方,风度是否高雅。因为这时候的她,已经不仅仅是张三或李四一个人女人,而是众多男人、女人、老人和小孩儿观赏的对象,不能长得“太磕碜”了,要不然真的“对不起观众”。
当然,说句实在话,作为一个对诗歌一窍不通的人,在这里妄谈诗歌,不单是班门弄斧,而且是贼喊做贼,还是赶紧撤退为好。千言万语归结为两句话:请写诗的人善待诗歌,敬畏诗歌,给诗歌一点尊严,也给自己一点尊严。
(本文首发于《禹平文学》2020年8月5日,只代表作者观点,文责自负,不代表平台观点)



【作者简介】县政协文史专员、县作家协会会员,麻坪中学教师。

附:本头条号投稿方式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合作电话:13991446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