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茹素的她,活了113岁,
她27岁上小学,47岁学护理,
67岁独立创办养老病院,69岁学瑜伽,
100岁用功学中文,101岁皈依佛门,
被新加坡人视为“国宝”。
什么样的福德因缘,使她跨越了三个世纪,
依旧能保有年轻健康的心灵,
随时随地 喜乐自在?
113岁,有爱不老!
新加坡“国宝”许哲,施爱人间一百年
许哲(Teresa Hsu Chih,1897年7月7日-2011年12月7日),著名居士,英文名字“德蕾莎 (Teresa) ”,梵文名字“爱人 (Prema) ”。许哲居士是新加坡的一位传奇人物,新加坡人以拥有她为荣,视她为「国宝」;天主教徒將她与德蕾莎修女相提幷论;佛教徒认为她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她却说:「我只是一个会扫地,喜欢做工的平凡女人。」
不快乐的童年
一八九八年,许哲诞生在在广东汕头的一个荒僻小镇。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弥天盖地的战火似乎延烧不到这个山野荒僻的小村落,人们依然过著宁静的农耕生活,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许哲没有快乐的童年,乖巧、懂事的许哲虽然每天忙着家务,依然不得父亲的欢心,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换来一顿责骂毒打。
悲惨的童年印记,即使在一百年后,许哲仍感到不堪回首。后来,她的父亲跟随另一个女人离开了家庭,母亲带著她和姐、弟、妹四人离开到马来西亚槟城投靠亲戚。
念小学,已27岁
槟城附近有一个天主教姑娘堂(修女会)办的小学,二十几岁的她经过就不禁驻足,心生羡慕,“我一定要读书识字,我不能一辈子给人家扫地。”当她鼓足勇气走进去跟修女们说,她想读书,可是没有钱,但可以帮忙打扫洗衣服。仁慈的修女们同意了。就这样,27岁开始第一阶段的求学。
自此,许哲像一块缺水的海绵大量吸取知识之洋,内心有著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快乐。
不屈就传统,毅然离开
传统的保守社会里,27岁未出嫁会饱受争议,为了逃避那些令人不胜其扰的事,她离开槟城去到香港,做清洁工作,后来成功应聘成为手写速记的秘书。因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攻打香港,许哲便随老板迁移至重庆。
心头一震
那一段日子,许哲过著富足优越的生活,当时,一般人平均月薪是二十元,许哲却已经领取一百五十元的高薪。有一天,她和朋友走出一家高级餐馆,有一个人趋向前挡住她的去路。 “请你好心给我一分钱买面包,我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那人伸出又黑又瘦的手,向许哲乞讨。当下,许哲心头一震,“这世上,还有这么可怜的人,饿好几天没饭吃。我刚刚那一餐饭,可以让好多穷人吃好几天了。”望著那可怜的人,许哲告诉自己:
“从今以后,我不再多花一分钱在自己的吃喝穿着,如果我再多花一分钱在自己身上,我就是掠夺穷人的钱。”
舍弃高薪为助人
战火蔓延到重庆,宁静的山城,出现许多的流民伤兵。她毫不犹豫地辞去原有的高薪的工作,加入一个反战的英国救难组织。一九四五年,许哲内心对贫苦、病弱的穷人有一份很深的牵挂,47岁的她希望自己能学会护理工作,将来才能为老人、穷人、病人服务。一句“我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帮助更多的穷人。”感动了护校校长。护校八年,许哲用心学习,她学习到从小孩至老人,从出生到死亡,从身体到心灵,各种不同层面的照顾与养护。
她默默许下心愿,要将所学的一切知识与技能,完全奉献给需要的病人、老人与穷人。
前往巴拉圭
毕业后收到巴拉圭“兄弟协会”的邀约,一个由二十一个国家成员(加上许哲是二十二个国家)所组成的协会。一个专门收容穷人的慈善机构,其秉持著“世界一家”的理念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随即毅然前往。
在收容所工作,是没有薪资的,虽然忙、累,但能将自己所学奉献在穷人身上,为他们减轻病苦,她感到很安慰。
一生创办了九所养老院
许哲这一生,除了为当秘书那段时间有领薪资之外,其余工作都是无薪职。
在新加坡,她自荐到一个“穷人医院”病人,期间医院老人的经历,让她决定自己办“养老病院”,而且是完全免费帮助老人,得到姊姊的资金上和行动上的支持。初期,养老病院的一切开销,都由姐姐承担。许哲说:“姐姐的生活非常节俭,对我的想法相当支持,只要我需要钱,她二话不说就拿钱给我。”
其实,许哲姐妹照顾穷人的心,是来自童年时期母亲的身教。当时,虽然家里很穷,但是,只要有穷人到家里来要饭,母亲总是会想办法分一些给他们。耳濡目染下,母亲的慈悲善行深深影响许哲姐妹,使她们拥有一颗仁慈博爱、欢喜布施的心,无我无私地去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瑜伽带来的奇妙经历
六十九岁才学瑜珈的许哲,提到学瑜珈那一段“心想事成”的奇妙经历。有一天,喜欢读书的许哲,在书中读到学瑜珈的好处,但什么是瑜珈?她却是一知半解。“哎呀!真希望有个人来解释瑜珈给我听,而且教我学瑜珈。”她在心里发出这样的祈求。奇妙的事发生了。当她发愿要学瑜珈,过几天有一个人来参观她的养老病院,那人身著橙色长衫,头上戴著橙色帽子。
“你是出家人吗?”许哲问。“是的。”许哲又问:“你教瑜珈吗?”“是的,我的工作就是教瑜珈。”
上帝派这位瑜珈老师来到她面前。就这样,许哲开始跟著老师学习瑜珈和静坐。
静坐. 瑜珈. 散步. 读书
除了不吃熟食,她也不喝茶、不喝酒、不喝咖啡、不吃糖、不吃菇蕈类食物。因为酒、茶和咖啡会刺激神经,糖和菇蕈类是惰性食物,影响静坐。除了清静饮食,每天的静坐、瑜珈、散步,也是她的长寿秘方。每天清晨四时起床,起床后先静坐一两个小时,让身体进入绝对的安宁;之后再做瑜珈,保持身心的柔软。瑜珈之后是散步,与大地亲近。散步后,她会想想今天有什么事要做,开始一天的行程。如果没事,她就看书,活到老学到老的她,总是透过书籍不断吸收知识。
「看书是我最喜欢的事,有好书看,我不睡觉。我喜欢看哲学的书,哲学书能开阔我的视野。」
许哲一生获奖无数,大爱行动仍在继续。许哲居士博爱的精神得到全世界多个机构的奖励与表彰,被邀请在多次研讨会上发言,为接受许多的采访。面对这些荣誉,许哲平和地说:
「我所做的只是很平凡的事,就好象当有人渴了,我就自然地倒一杯水给他喝。这是一种本能,我从不把它看成是一种成就!」
茹素不生气活得健康长寿
谈到长寿的秘诀时,许哲透露,人生只要开心过生活、不生气及吃得健康比如茹素等,便能活得健康长寿。 她幽默地说,小时候,奶奶因为经常吃鱼,所以已“回家”了,而她是素食者才会活到今天。
许哲从小吃素,因为吃海鲜类,全身会发红、发痒。日常的饮食也很简单,早上喝一杯牛奶,中午吃一些青菜和水果。有时青菜用水烫过,不煮不炒,不加油、盐,切了就吃。生吃能完全保持蔬菜的养分,水煮过养分就少了一半。晚餐喝一杯酸奶(优酪乳),若不饿就不吃。
她觉得人不需要吃很多东西,吃东西很浪费时间,先要去买,还要煮、洗,吃完了又要洗碗。假如吃生的,只要洗干净,吃了就算了,节省的时间,可以看书,可以做有益他人的事情。
一百零一岁时,她接触了佛教,欢喜信受而皈依,并开始老实念佛,全身心依止阿弥陀佛,不论走到哪里,佛号永远相随。有法师认为,许哲的五戒十善已经修到满分。
二零零三年,许哲获得第六届“全球热爱生命奖章”,十一位得奖者都是在生命线上苦苦挣扎求存,多数是一生下来就必须与死神搏斗的人,而和其它几位不同的是:她虽然奋斗不息,一生的艰辛也不亚于他们,但她是付出全部,完全为了别人,没有想到自己。
一百年来,这个默默为贫病困苦者奉献心力的善女人,以源源不绝的慈悲心念去爱每一个需要爱的人。她无私无我地付出,那种爱的能量仿佛来自天地之间。
一世纪的漫长岁月,她无私地奉献,无条件地爱人,尤其是穷、病、老、苦的人,更是她心里最关心的对象。
「我不是单独来此世界,我有许多同伴,帮助他们是我的责任,我爱他们,没有条件,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
许哲人生精华语录:
◆ 心灵平和、给人安乐是健康快乐的秘方。
◆ 不开心的人总是伤害别人。
◆ 不做的事: 不恶口,不生烦恼心,不猛火煮食,不食肉,不沾咖啡,茶,酒。
◆ 必做的事: 静坐,布施,阅读,运动,吃大量生果蔬菜。
◆ 吃只是维持好身体来做事。
◆ 健康快乐的秘诀:只是「给」。
◆ 我不知道什么叫悲伤。
◆ 最开心的是31年之后,我重回槟城见到微笑的妈妈。
◆ 我们曾经孤苦无依过,我希望没有人会再受那种苦。
◆ 常有人问我,我从不存钱,以后谁给我买棺材?我说我会散步到一个山丘,再跳进一个洞里自埋自了。
◆ 我一直在照顾大自然的「儿女」,相信大自然也在照顾我,给我健康。
◆ 我保持健康不是因为求长寿,我只是不想因病而连累他人。
◆ 在宇宙中我们是幼稚儿,宇宙之母会给我们最好的安排,我接受一切。
◆ 千禧年对我没有什么特别,不管是坐在那里和谁谈话,我享受每一天每一刻。
◆ 生命意义在于真诚,不贪。如果要我现在闭目而去,我也知道我没有留下什么,...我对生命无悔无憾。
生活是变化的,每一天都有新发现,每一天都有新遇见,每一天都有新风景。要适应变化,要随顺变迁,要自动调整如何变通,要治愈感伤,要看到未来,还要把握现在。
要安顿过往,要适应时光的变迁,要适应命运的跌宕起伏、高低和错落,还要领会和洞察生活本身的活泼和灵动。
每一天都会有新遇见,让时光擦亮信念,而不要让年龄掩盖了信念,不要让遭遇掩盖了追求,不要让境遇迷失了方向。
有一些期待可能需要很长的等待,有一些期待还需要一种信心承载,有一些收获可能比预期的还要晚来,有一些期待和收获比自我预期的可能还要晚,晚一些,可能很晚。
出发向前,勇气可待,未来遇见,如愿以偿,一定要承载,一定要忍耐,一定要有忍耐心,一定要耐得住。美好是什么,忍耐成就美好,忍耐助力美好,忍耐丰富美好,忍耐谱写美好。
有一些期待和美好可能比自我预期的要晚来,有信心,别失落,有力量,不苍凉。一定遇见,未来相逢。
好久不见的生命喜悦与重逢,来得晚,还请喜悦;来得晚,还请欢喜悦纳。不要抱怨,不要感叹,不要暗生凄凉,不要暗自凄惶、慌不择路或者心怀怨尤,不感叹,不苍凉,不迷失,要改变。
好久不见的生命喜悦与重逢,在未来,有信心,能承载,有收获,一定在可爱的未来里。生活不是在生活压力下的被动存活,而是自我逆袭,呈现生机,绽放芬芳,传递美好。
不经风雨,何以成故事;不经煎熬,何以成厚重;不经山河,何以成风景;不经失落,何以成释怀?心底的远方是从苍凉中崛起的力量,一定是在磨砺、考验、锻炼和实践中成长的力量。
好久不见的生命喜悦与重逢一定是在未来,不会错过,认同努力的价值,认同耕耘的价值,更认同未来的价值和信心。
立秋时节更是养心时节,养一份胸怀宽阔,养一份气魄磊落,养一份洒脱豪迈,养一份悠然自在,还养一份从容不迫。
一切都还来得及,一切都在路上,一切都可商量,一切都在眼前,珍惜时光,聚焦信心,提升自我综合能力,所有美好,已经在赶来的路上。
永远都有信心,永远都有力量,永远都有勇敢,永远都心怀宽广;用信心点亮的生命宽广,新发现,新未来,新动力,新风景,新跨越,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