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佩君,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创作。诗、散文和小说均在《文学报》等报刊发表。2003年由北京文联出版社出版诗集《行囊》。2008年获上海市“五一文化“散文金奖,2008年获北京文学文学散文三等奖。2017年长篇小说《弄堂深处有人家》由丹飞传媒有限公司签订改编电视剧的合同。2016年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诗集《魔都咖啡》。2018年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无法刹车》。2020年获得上海苏州河公共艺术奖,并将获奖的诗镌刻于苏州河公共空间。2021年一首《永不消失电波》的诗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推送。如今仍以创作为业余生活。
丁香
作者/陈佩君
你迷人的清艳
我不知道如何捕获
花蕾与果实
我愿取一念
丁香一样的五月
可否等八月二度欢颜
你温润如玉
楚楚可怜
只是青鸟不传云外信
几声呃逆
在空中飘散
一盅茶已到夜半
问归几经
喁喁细语
你站在晚春的枝干
我却在梦的边缘
在归向与归属之间
今音(雍赓)评论:
归向之意在第三段,于神情、于向往、于期盼。它虽是药名,但诗歌必须要从广义上去作一些诠释,也由此和归属会粘合在一起,主要是指人物的心灵所想和所向。这时候人物的心境以奇特凸显,着重在气质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但是在一个讲资历的现实社会里,要发现这样的美感很不容易。不容易辨别的就是实力和资历的区别。丁香的宽泛义已经由诗歌的第一段第一行尾的清艳点了一下。是作为表面上的形式,而实质是沿着丁香的归途在不断挖掘其深意,其中在执着的过程当中,人物同时也在随时规避一些带有负面的呃逆,这是由外界温度变化等造成的。
当然还有其它因素,在这首诗歌里面主要是受外界温差变化所导致的反应。作为事物状态和一个细节而言,它属于清艳的对立面,于是诗歌所构筑的矛盾对立也就形成了,无论是把这首诗歌作为故事或者是其它来理解,其基本的要素已经内含的做法,是沿着一条清艳的思路来阐发诗意和内涵,那么,这一些思路轨迹的产生和发展,也和人物的气质有必然联系,比如,意愿和索取的确立的方式方法(参考第一段第四行至第六行)以及第二段。
这是在诠释这首诗歌的实力,其标志还是在于清艳。换一种说法,清艳也是和现实中的浮躁、戾气相对立的一种姿态。当被立于两拨人物心中所展现出来的形象而言,孰是孰非,自有分解。分解从比较中来,从资历和实力的会区分中来,这时候诗歌自然感到负重,就是社会上的说三道四。这是优秀的例证。相反,就是平庸。清艳对需要的人来讲,很自愈。于是,诗歌的样子就出来了,比如,自豪、自信、坦荡、善良、正义。这是丁香的感召,也是人物心里拥有的归属感。
作者:陈佩君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雍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