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正陽,作家,天津知青,早年供职于天津某国企任副总,喜好和擅长书法,平时刻于学习,在掌握古诗词的基础上,又善学现代诗创作,迄今为止,其创作的知青诗歌《落叶》《荒友情缘》《雪花》等,在上海、天津、北京知青圈内广为流传,颇受好评。这首《半个世纪的约定》长诗,突破了以往的古韵风格,在视角和气势上注重了变化与克制,体现出了一种创作上的能力。
空酒杯
文/王正陽
胶月不堪疲惫
星辰怎奈憔悴
悄然落入杯
无声
空酒杯
盛满了多少思慕的心碎
还有沉醉
干杯
我痴痴地望着
远方
唯妳不悔
夜阑
远方的妳
望着一轮弯月
星映辉
空酒杯
盛满了多少痛楚的热泪
还有陶醉
干杯
眼朦胧,擎举杯
妳痴痴地望着
前世五百年回眸
相遇
此生一回
疏雨敲窗,
浙沥浙沥
欲喊,泪已坠
干杯
雨中杯,泪中杯
蓝色浪漫
亦如此凄美
今世
不归不醉
夜月
明月泼洒余辉
星光烁
空酒杯
溢满酒,终有时
呐喊
干杯
月中酒,月中杯
豪饮
交杯酒,待何时
敞开心扉,频频高举杯
酒不醉,人自醉
今生
不醉不归
诗歌常态与内心对立和谐
的处理技法
今音(雍赓)评论:
诗歌《空酒杯》的作者在古诗词影响下创作的这首现代诗,其处理手法比较老到。《空酒杯》在题材处理上不大容易把握,一个是想象边际的控制,另一个是深度的挖掘和开拓的力度。如果用理性和景物作两两比较来平衡的话,这首诗歌的形象并没有醉,而《空酒杯》的意图是在写醉,这种对比,造成相悖意义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阅读的想象空间。
在现实社会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处世哲学大有市场,作为社会常态的一种存在无可非议,但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反作用力却相当厉害。常态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生存的背景。那么,《空酒杯》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和现实是对立的,巧妙的是作者按照顺应的思路,从一个"夜静/皎月不堪疲惫"的角度切入,开始为空酒杯铺垫"星辰怎奈憔悴/悄然落入杯/无声/空酒杯"。如果从层次比较高的角度去认识作者的话,其无为胜过有为。
有为,是指特意要去做的某件事情;无为,是讲一种随缘的处事方法,其中没有特意和刻意。比如,"空酒杯/盛满了多少思慕的心碎/还有沉醉/干杯、我痴痴地望着/远方"。透视出经历、学识和根基。作为知青,并不是所有的知青在这种场合,都具备这种意识。这是一种差异。以景寄情,手法虽然传统,但没有过时,要看其中对情和景的处理方法上的比例是否适当,情大于理,诗歌便会出现醉汉式样;理大于情,读起来显得僵硬和呆板。
当诗歌写到一定的层面上,在质量上不存在好坏之分,只有风格和特色可言。有的专家为了狭隘的一己私利,也往往对某篇作品说三道四,其实,和作品的质量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忽悠,社会上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题外话。
这首诗的特色还在于作者套用了古诗词的框架来进行结构,无意中使作者在开拓和挖掘上受到了束缚,因为现代诗的写法,讲究的是旋律。在"前世五百年回眸/相遇,"不仅仅是现世和前世的关系,甚至还有今世和来世的说法。作者把"此生一回"作为结束语,所表现出的旋律是戛然而止。结尾一点都不拖沓,这就是老到的手法。
诗歌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这一些弊端在这首诗歌里都得到了控制,没有繁衍更多的枝枝叶叶,也是这首诗歌成功的一个原因。"干杯/眼朦胧,擎举杯",只因我和作者有共同的知青经历,所以,"前世五百年回眸/相遇/此生一回,"欣赏!
作者:王正陽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雍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