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老家的丝瓜
作者:陶鸿江
朗诵:大梅

40度高温天气,挡不住我回老家的步伐。刚到家门口,我就被院墙栏杆上的一片绿色惊呆了。
栏杆上缠满了像电线一样的丝瓜藤,灿烂的丝瓜花争相开放,挂在大门上的“五朵金花”露出了金色的花蕊,就像小孩子的脸冲着我笑!旁边还有许多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些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它们虽然没有浓郁的香味,但还是吸引了许多蝴蝶和蜜蜂,可热闹了!这真是一墙绿叶,满院黄花呀!

翻开巴掌大的叶子,长得绿油油的,走近一看,里面还藏着许多大小不一的丝瓜呢。有的像瘦葫芦,有的像棒球棍;有的嫩得发亮,有的已老得发黄;有的晒着太阳,有的躲在绿叶的身旁……它们挂在青藤上,倚在叶丛中,清风徐来,随风晃动,好像在向我频频点头。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对我说的话:“丝瓜浑身都是宝,营养高呢,多吃点!”那时,我只知道丝瓜肉是用来填饱肚子的,什么营养不营养的,我可不知道。老丝瓜瓤还可以用来洗碗刷盆。于是,每到夏天,家前屋后的树上都挂满丝瓜。丝瓜特别能爬高,高得我摘不到时,父亲就教我在一根长竹杆上绑一把镰刀举起来割。我放假在家做饭,因为家里人多,母亲总是让我用刨子刀或有棱角的筷子绞一大盆丝瓜,有时用鸡蛋炒丝瓜,有时用韭菜烧丝瓜汤,更多的是单纯地用丝瓜烧汤,只有来客人了,才往丝瓜汤里打一二个鸡蛋。现在宴席上冬天也能吃到丝瓜,但味道与我老家的味道比相差甚远。至于丝瓜的功效与作用,如今上网一查,才知道还有很多呢:清暑凉血、解毒通便、润肤美容、健脑、活血。想到这些,我就想起了宋代诗人赵梅隐写的《咏丝瓜》:“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
伫立门前,看着丝瓜,我心里充满了敬意。

我记得妻子在家门口的黄豆行里,栽了二棵丝瓜秧,我当时还说:“平时又没人在家为它施肥、浇水,栽下去没用的。”妻子自信地说:“它们生命力强呢!”一个月后,我回老家一看:哇,二棵居然全活了。而且绿油油的藤上还生了许多“龙须”,它们正旺盛地在豆行里向前延伸,大有占领整个黄豆地的气势。当时看到丝瓜的主根又粗又壮,侧根又细又短,像老鼠尾巴躺在黄豆行里。它的茎也很粗大,还有很多卷须,我怕它们会缠在豆苗上,就顺手将它们牵引到院墙的栏杆上。因无人照料,它们全靠自己的能力长成这样!当今年遇到60年未遇的高温天气时,我想,它们肯定蔫了!
没想到,我一个月后回老家,它们竟如此神奇般地长成一片“绿墙”了,还结出了大大小小的丝瓜。狂风没有扯断它们,暴雨没有冲垮它们,高温没有烤蔫它们。我不禁慨叹一声:“好顽强的丝瓜呀”!
于是我就随手摘了几个嫩丝瓜,午餐时做了一大碗鸡蛋丝瓜汤,那味道,真是满嘴清香,还伴有一点点甘甜味,一直流到我的心里……饭后,我和妻子又摘了满满一蛇皮袋丝瓜,带到城上的家里,慢慢品味“老家”的味道!

虽说植物无言,但此刻我分明听到了它们对生命的吟唱:“只要给我一个生命的支点,我会紧紧地握着不放;尽管雨骤风狂,我们会同心编织牢不可破的网;烈日,是我的向往,因为我的生命里离不开灿烂的阳光;我从不为自己卑微的身躯感到羞惭,因为我会洗尽铅华扎根一米土壤;虽然我永远攀不到顶端,但我会凝结一腔心血为你倾吐满园清香;我不求硕果累累,花絮满天,只求根植老家沃土,把爱倚望!”
目睹这一幅美丽的画面,我驻足瓜藤前,抚摸挂在栏杆上的可爱丝瓜,聆听它们对生命的吟唱,我心中所有的感动也在这一刻绽放:
风雨中的坚强,烈日下的酣畅,平凡中的无悔,奉献中的欢唱……这些难道不正是我的父老乡亲们都有的品质吗?

是的,一张张紫铜色的脸庞上,刻下了岁月的风霜;一对对充满血丝的眼睛里,盛满了对好日子的渴望;一个个佝偻的脊背上,驮着对家庭的责任;一双双松树皮似的手掌,托起了子女们斑斓的梦想;一声声劳作时的号子声,迸发了他们劳累时的激情;一阵阵从田园里飘出来的欢笑声,传递了他们迎接丰收的欢畅。他们用平凡、执着、顽强、乐观、勤劳、善良的品质演绎了中国老一辈“标准式”农民的形象!
此刻,我站在老庄台上,仿佛轮回了一次流金岁月的联想。田园深深,遮不住根生的方向,老家的丝瓜,十里飘香;伟大的父辈,让我敬仰。我把满腔的礼赞和热爱化为自淌沟里的一泓清水静静流淌!
(图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