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宇,作家,上海出生,现定居日本。出版个人诗集《世界之外的雪》(上海文艺出版社)和《刻在墙上的春天》(上海文艺出版社)
【十字军东征】
诗/ 戴宇
2022年3月27日
2022年4月17日
2022年4月24日
2022年5月4日
2022年5月8日
2022年5月15日
(一)
柔和的月光
如洁白的玫瑰
轻轻放入欧罗巴的花篮
小丘比特的箭
让黑暗中的欲火
燃烧奥林匹斯山的森林
在尼采的酒杯里
海浪,不断冲击着前世的记忆
这次是否又要错过
女神的嘴角轻轻微笑着
可爱的小公主
你想好了吗
蔚蓝色的梦
吻湿了
那一片广袤的大地
(二)
当所有的神话
包括法老们的诅咒
被铁链落下的沉重
击碎的时候
漂流了许久的信风
让号角声
又一次震破云层
尼罗河的洪水
淹没了金字塔的威严
月光下
上帝的左手与右手
游戏着人性
只有我
还蜷缩在迷茫的角落
等待黎明的问候
(三)
斯巴达的浪漫
在乐器声中
被马其顿方阵整齐的步伐
碾碎
远处
所罗门圣殿
曾经存放的预言
伴随着黎明的曙光
在风中凌乱
没有人能阻止
小白鸽们
追随驼铃的冒险
在沙尘暴中
穿越死亡的沙漠
没有人会惧怕失去什么
那是因为
我们
从来就不曾拥有过
摩西的脚印
指向东方
耶稣的眼神
在耶路撒冷的十字架上
闪烁着神的光芒
(四)
没有单纯的判断标准
虚伪的假象
往往蒙蔽历史的归途
围城中的彷徨
侵蚀着
东西方的对峙
在地中海阳光的照耀下
一直都在发酵
最后的晚餐
谁能相信还会持续多久
当燕山的雪花
取笑了
不读书的刘项之后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在教皇的面前
却是
如此的苍白憔悴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不过
可怜的孩子
请相信我
不要违背神的预言
(五)
钟声
芬芳着修道院墙外的郁金香
灼热与凄凉
虽然咫尺天涯
但我的心跳
伴随着神袛前的虔诚
不管是西方的台伯河
还是东方的林海雪原
骑士们
高高举起的圣旗
让海风怀抱中的血腥味
在信仰的裂变中
越发浓重
血泊中的耶路撒冷
染红了拜占廷宝座上的修饰
基督的光芒
刺痛着异教徒们的神经
一切
都是以神的名义
(六)
在花开花谢之间
凋零的梦想
是正直的信仰
风涛
吹拂着失意的黄昏
空数石上的菖蒲
告别了昨日的激动
东京开封府的雏菊
总是那么孤单可怜
当挑战的檄文
越过莱茵河
奔向圣地的时候
二百年的征途是如此的遥远
夕阳的余晖
不经意间
折射出突厥人的冷酷
教皇转身离去的疲惫
让朝圣者们前赴后继
被点燃的狂热
在支离破碎的残垣上
在征服异教徒的方程式中
仿佛只有掠夺和屠杀
因为在世纪审判来临之前
我们需要赎罪
(七)
春秋
早已走远
老子愤然出关追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上善终于不能如水
雅典的公民们
开始争论原子的虚空
苏格拉底面对着雅典娜女神
继续着他的诡辩
虽然共和国的道德
在依旧的夕阳下
在罗马帝国挥舞的军旗中
倒下
圣徒彼得
却找到了神的羔羊
在奔溃的世界边缘
找到了
通往东方的文明之路
那是一片荒无人烟的
安息地
(八)
与世界的会面
竟然是如此的慌张
瘟疫和贪欲
侵蚀着人性的灵魂
明天的金币
是威尼斯商人的理想
达芬奇
在忙于解读上帝的密码
此时的尼采带给我
一个微笑
我们
一起沉入大海深处
在思想的阴暗角落里
碰杯
(九)
夜幕
又一次降临大地
星光继续照耀着
沼泽地的泥泞
突围重复着突围
失败重复着失败
可是,冰山开始融化
不需要轻蔑的否定
也不需要
颓废的逻辑论证
曾经的浪漫
让我们举起微弱的火把
再次踏上
第十次东征的征途
序幕,才刚刚拉开
冲撞的车轮
已经行驶在
上帝预谋的行军途中
(全诗完结)
评诗歌的自然之力
今音(雍赓)评论:
这首诗歌九个章节分别含风、雨、雷、电的气象之神;刀、枪、剑、戟的兵刃之威;金、木、水、火的五行之本。诗歌的九章合符一坎水与九离火的卦象数字等,综合天道,即,天地之秩序。就是这首诗歌所要阐述的中心。诗歌体现了维持秩序的担当与精神。这是诗歌的宏观。一般人学不了。
诗歌的微观是大海与火把的微妙。一首长诗以故事的诱发、以细节的底蕴、以段落的跳空和以思考的厚重等,拉开了整个世界发展进程中此起彼伏的宏图,让回顾和展望集一身的特征,在看懂它之后会有豁达的心境被练就的感觉,是因为像这样的诗歌结构方式、表现手法有着不失传统的保留,在叙写史实的选择上,则是打开了不少人的视野,它活跃了评判世界的思路。这是诗歌起到了引的作用。
现实中,能够以一首诗起到引的还很少。比如引诗坛体会此诗的人情百态;引同类题材创作人的成熟谨慎。赏析长诗,不能以冗长先入为主而拒绝,但拒绝的肯定有其理由。这时候诗歌的引便成了少数人自觉主动提升境界和改变格局的专利。赏析诗歌的格局营造主要依靠的自己而不是外界。
比如,这首诗的格局以生存代入,可以去参考和比照诗歌所述的史实,有否存在逐渐迷失自我,和做着一些丧尽天良之事。这是把诗歌引向深处的一个方法。那么,这首长诗分九个章节,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九个方法和九个境遇。如,大海和火把的微妙,是指数量和质量之比。尤其用哲学的观点去衡量,会派生出许多块文。而它的根基和出处,可以参考第五章第三段的第一、二行,“不管是西方的台伯河/还是东方的林海雪原”。
又如,第一章的梦乡,第二章破碎,第三章思索,第四章回顾,第五章寄托,第六章重设,第七章憧憬,第八章睿智,第九章预判等,它们既是境遇又是方法,只不过需要用视角交换才能看得出来诗歌人物对世界的忧患意识和大局观。如果用现代诗歌理论对待它,是一个无解。从心理学的代入方式去理解,容易换位思考易取成功。但单纯用诗歌理论去套用它,马上就显得虚设和飄渺,而现实中的诗坛,有时候必须要用直接来认识和破解疑团。这也是评论为什么要立足于应用的道理。大道从简。
一首长诗九个章节,诗歌人物的视野也是不少创作者借鉴的心理模式。这是好事,至少,在这里,是这首诗歌起到和发挥了引的作用。引“大海”,引“火把”,同时也想说明它俩也是诗核。作为一孔只见也想引出多孔之见,这是万紫千红,百花齐放,何乐而不为,其功劳是在于这首诗。先有诗,后有评,诗为大,评其次。到任何时候都是如此。
这首诗还具有挫败、震惊、敬仰效应。当一个人把这些读后的复杂的情绪汇聚一身的时候,这个人的表情会变得异常的丰富。
身为诗人,第一条便是要勇敢。显然,这首诗做到了,阅读后,在有些人的眼神会充满鼓励。鼓励在于在创作上呈大格局,高境界,直面人生。在人生征途上的贫者和富人,读这首诗的感觉都不一样。这种差异的千年不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而诗歌的九个章节作为折射和提示,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求同存异。
如果把这首诗歌当作教堂里的交响乐来认识,是否也有神圣庄严的音符在你面前绽放。这样的思考,在于放开手脚之后的逐步获得,而不是一气呵成。这是由长期的局限造成的。那么,就从大海和火把分别切入来认识,由此,再去引导对各段的其它意象的思考。这首诗歌如果重点在意境上去品味,也会打破你从前一贯性的思维模式。这也是诗歌在引导独立人格与精神方面的启示,比如,诗歌人物的力从心,行随意就是一个例子。
2022.8.21
作者:戴宇(日)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雍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