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师:戒定慧三学相辅相成
′
戒定慧三学相辅相成
◎妙祥法师讲述
地点:海城大悲寺禅堂(药师殿内,临时禅堂)
听众:全体僧众
缘起:禅堂维那请法:“今天借这个机会,请师父给大众讲一讲,就是说我们这个僧团,在特有的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来坐禅、上殿,包括一些日常课程,还有发心护持常住,就这些方面给大众讲一讲。”
好,大家放掌。刚才维那师说请我讲一讲,我也不知道要讲什么,刚来到禅堂,就顺着他的这个问题讲一讲。
佛法是戒、定、慧三无漏学。既然是三无漏学,我们往往有一种概念,就是说先修戒律,完了再修禅定,修禅定再发慧,修行程序是这样。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戒里有定、有慧;定中有戒、有慧;慧里也包括定和戒,它每一点都圆满。但是学戒的时候,我们要以戒律为主。同时戒律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的定;定又是什么呢?同样也是戒。
佛在《楞严经》讲,摄心为戒。我们就是全部为这一个目标,就是为了找出我们的真心。怎么样能找出我们的真心,我们就怎么去做。学戒的目的就是要找出真心,修定的目的也是为了找到真心。但这个真心不好找。为什么不好找?你要是有一个执着:“我就专找真心,其它的我都不做了。”那你就什么也找不着。因为我们所说的“不做”,并不是什么都放下了,而只是一种自己的想法。因为六祖也讲过:“佛法不离世间觉。”就是在我们每个起心动念中,应该找出我们的这个心来。我们的心会随着外境各种的变化,也在起变化。我们能够在这个各种变化中,而心不变,那必须有一个定力。这个定力首先得靠戒律来控制自己的身、口、意而得到,你控制身、口、意,本身就产生定力。
同时,我们不光要在静中如此,同样在动中也要这样做。先讲这个禅定,我们现在一天坐五支香。多不多呢?按道理来讲不多。一个人一天的修行,必须得保证(坐香)八个小时以上,才够你这一天摄心的量。并且这八个小时还要连续坐,最起码上午也得坐四个小时到五个小时。这样的话才够你一天摄心的量。当然禅定好的,坐一个小时也能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对一般人来讲,恐怕没有八个小时是达不到这个禅定的。因为我们现在都是初学,我们还要学戒律,所以我们的坐香就不能搞得过多,就得适当。但打坐这个禅定力搞得不够,我们就得从各个方面把它补偿下来。吃饭啊,睡觉,行走坐卧,都应该把它找回来,找回一分是一分,找回一点是一点,通过各种方式来找。所以禅定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特别老修行都知道,没有定,你什么都成就不了。你没有定,在这个世界上都站不住。我们在这个世界之所以能站住,都是由于定力的关系。所以我们修定必须得认真,因为我们只有这五个小时的修定,再加上我们有时候心里散乱,剩的就不多了。再打点妄想,就更少了。有时候恐怕这五个小时,你连一个小时也没得到真正的定。因为这个定力呀,必须要把心看住,要伏住,这才能产生定力,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这方面事儿。不伏住了,虽然你在这坐着,但是和定力产生的这个效果相比,得到的效果非常小——不是说没有。
要想得到定力,我们必须要努力坐。你得咬牙克服,比如腿,你必须得自己降伏(疼痛)。因为腿疼,除了本身生理的原因,主要还是我们定力不足。为什么腿放不下去?也是我们定力不足。所以说我们小众(指沙弥)有的放不下去,大戒师比较好。昨天沙弥戒考试,你看看大戒师,基本上坐着,盘腿啥问题没有,一直能够坚持到底。实际上时间并不长,而小众好几个都是抱着个腿,要不就放开腿,这个不行,确实定力不足。你说“我这有定力”,那就不是定力了。所以说我们必须克服这个腿,你连腿都降伏不了……这个定力的增加,有时候就还是不到位。
想增加定力,就是要少打妄想,减少到最低程度,要不打妄想那就更好了。你不管它怎么打妄想,一定要想办法对治它。对治方法有参话头,也可以念佛,也可以念咒,都可以,但是不要影响别人。
参话头呢,等妄想起来,你比如在心里,或是嘴轻轻念,耳朵闻,别让别人听见。“念佛是谁、念佛是谁……”用这句话,来对付这个妄想。这句话具有两种意义:一种意义就是它可以引起我们疑情;另外它本身就带着一种口吻,能使我们精神比较集中。但“疑情”,绝不是它就是疑情啊,也不是怀疑就是疑情,这个大伙必须清楚。有的人将疑情给解释为怀疑,“念佛是谁?”这是疑情?这不是。疑情是我们得到定力,升起来以后,才会有疑情的。那时候是“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疑情那是很重要的。这段就不讲了,因为得到了疑情之后,你自己自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说我们既要学戒,同样要修定,定慧等持,它本来是一个,不是俩,没有矛盾。要好好学戒,把身心通过戒律,从理上,从身、口、意上都能够控制住,我们禅定力就会比较深入。有了定力,同样我们会更深地理解戒。戒律是为谁服务的?我们知道戒律的重要,也知道戒律和定力是一致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会真正有智慧。这个智慧不用你去讲,也不是看书就叫智慧,也不是文字是智慧。那智慧是无相的,是离一切相——离一切相并不是不存在。真正有智慧的时候,你自然会见。你见,别人不见。除非有天眼通,不然是不会见到的。这个智慧能够消我们恒河沙数的罪恶,能把我们的生死逐渐地了结。等到我们达到圆满的时候,也就是回到家里了。
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发心的问题(指为大众服务)。究竟怎么样发心去做这件事情,发心的本身和定力是否相反或不一致?你比如说,我们曾经看过很多的大德,包括虚云老和尚,当初在高旻寺坐香时,叫他当执事人他不干,宁可被打香板他也不干,就是修定。而且后来还开了悟,成就了。但最后他又去领众啊,建庙啊,等等的事情,辛辛苦苦地做,最后把佛法延续下去。究竟这个当时的做法对不对?这就两说了。你看来果老和尚,他在发心方面,就像抢包子一样,抢宝贝一样,不断地发心,不论什么事,他都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活,不断地发心和努力。
虚云老和尚是当时处在那种环境,但是他开悟了以后,反而去不断地为大众服务。因为为大众服务和你得到的智慧是一致的,不是两个。有人说我得到智慧以后,再去服务去,实际上因为你发心不到位,很难得到智慧。我们什么事情都要“水到渠成”。水没来先挖渠,水一来自然顺着渠就走了,所以说我们损失就小。另外你没有这个渠,水也引不来。这个发心那就等于挖渠一样,因为我们所谓的发心,好像是为大众服务,实际上就是一个无我的精神表示。而且也是我们没有违逆的意思,也是我们恒顺的意思,都在这里头。这个发心那就是要去掉我执,克服种种的毛病习气,这是很重要的一关。
虚云老和尚因为没当执事人,开悟了之后,他整天地忙活,到处建庙啊,建一百来个庙,一天辛辛苦苦的。如果他在当时,如果能够不自私,不为了开悟而开悟,去为大众服务,他可能开悟得更早,而且开悟了以后也不会这么忙。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所以说我们应该看到这个因果的问题。你这笔帐啊,早晚都得还清,因为你缺了这一课是不行的。所以说我们应该走这条捷径。虽然说虚云老和尚走了这一条路,很快就得到开悟,但那时间也很长啊,经过千辛万苦,有病等等的事情,才把这个身心放下。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发心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们不一定都得掉水里吧——再去开悟。你看来果老和尚,就是见着好事情(脏活累活)他就抢,去做,没有回避,而他开悟的时间就非常快。而且事后,折腾也比较少,他折腾就比较少。另外住世的时间虽然是少一点,但是人家自在。我讲这些就是提醒大家,应该在发心上下功夫,它和戒、定没有相违背。
当然了,我们打坐恐怕能深入一些,在忙活执事这一部分,我们可能要散乱一些。但是有一点:这是你必修课程,要提前完成,才能够提高,快速的达到开悟的目的,也就是了脱生死。因为我们成佛是成无我,无我才是佛,有了我他不会成佛。你没发心,觉着我去修禅定了,好像从那里找到无我。但是你不如在动中无我,然后在静中再无我,这样两下配合就更好了。你如果有了一个不愿意发心,本身就障道。所以说我们平时讲依教奉行。什么叫依教奉行呢?就是让你把“我”放掉,并不是说非得让你去干活,听话呀,然后给你训练出来像一个木头人似的,并不是这个意思。就是让你不要有我。这个依教奉行是非常重要的,大家有的人有体会,他能降伏烦恼,能克服我见,而且速度快,马上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不然有时候你再思维、再考虑,前想、后考虑,你什么都来不及了。往往很多的问题都需要马上答复。
这个戒和定,和这个发心要配合起来,而且发心很重要,但是你不要被外境所转。有的看到做外面的事情,觉得比进禅堂要舒服得多,虽然是发心,但是他不愿意坐,这不行。必须得打坐,要坐进去,坐进去的同时还要发心。有时候觉着坐得挺好,一发心容易散乱,这就得靠我们心里……这是个功夫的问题。如果你要是在动中,也能够把这个定力用上,那就更好了。而且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随时随地有开智慧、开悟的因缘。有时候这个外界,会给我们造成了很好的摄心的因缘。你看看,虚云老和尚是那杯掉地下,他开悟了。来果老和尚是木鱼敲一下,他开悟了。都在借着动,所以说你对动应该升起一种不违逆的心理。而且你动呢,也就是静,在这里多下点功夫,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的话,把平时我们静坐的定力用在各个方面,转化这个问题。
我讲这么多是很啰嗦,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学戒律,一定要知道,戒律是去掉我们毛病习气,同时也是要我们产生定力。主要一个目的就是无我。怎样无我,怎么样摄住心,我们怎样去做。但是我们智慧有限,不按照佛说的做,我们达不到这个目的,我们自个儿闯,不如听佛说的。自个儿闯有时候碰得头破血流,虽然得到一点经验和教育,但是时间不饶人,所以我们应该像佛说的那么做。
这个道理在世间,也是这样。过去有一个叫韩愈的,因为一个迎请佛舍利的问题,被贬到潮州去了。韩愈有一天和一个禅师在一起,他就问:“你多大年龄了?”这个老和尚也不吱声,怎么问他年龄他也不吱声。后来韩愈等不及了,他是个县官,他说这个时就浑身乱动弹——过去那官戴那珠宝啊,发出撞击的声音,来引起老和尚注意。老和尚最后就说了那么一句话,他说:“我的年龄就在念珠里。”他指这个念珠(即类似念珠的珠宝)。这个韩愈也不明白啊,后来他就问老和尚的徒弟(指侍者):“你看老和尚这个说的什么意思啊?”他徒弟就把牙叩了三下就走了。
第二天,他又去找老和尚,问老和尚年龄多大。老和尚也把牙齿叩三下,也没有吱声。这时候他多少有点明白了,这佛法都是相通的。后来他又去问老和尚,如何修定,如何修佛法,“我回去在衙门里怎么去修行啊?”后来这个侍者就告诉他:“你先修定,后发慧。”这个时候他才明白。
讲这么一段公案呢,目的是想让大家知道,我们的生死在念念之中,人生本来就没有这个年龄之说,没有什么年龄之说。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虽然没有年龄之说,但是有一个有意义和没意义。如果你每天净睡觉,净打妄想,净想别的,你的生命就有了年龄。所以说有时候我们不好好修行,活着就像行尸走肉一样,没有意义了,就有了个年龄。如果我们能够摄住心,不打妄想,我们年龄就有了意义。年龄对每个人意义是不同的。对修行人,真正能够摄住心的人,年龄是在不断地延长,达到一定程度,年龄就失去作用了。对那些混时光的人,就有了年龄,一天天地混,到一定时候,就要进行生死的轮回。
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们知道,修定应该在念念之中。念念之中包括起心动念,也包括我们做每个事情都要努力。不光是我们五支香里要努力,五支香之外也要努力。一个修定,另一个对各个事情都要摄住心。而且与所有的事情不相违逆,不能产生对抗心。所以说我们要求要依教奉行,也同时要求大家发心。这个两方面都是很主要的。发心还有一个主要意义——去迎上去。我们有时候很多都是被动性的,你招呼我,我去做去。都是有这么一个概念,都是被动性的。我们应该主动地迎上去,发心就是代表迎上去的意思。你主动发心,就是要超越的意思,既然有迎上去,又有超越的这个因,就有超越的果。有因就有果,将来我们开悟的时候,因为你种下了一个超越的这个因,将来必然有这个超越的果在等着你。所以说,佛法开悟叫顿超。一个是无我的精神,另外你有一个超越的精神,它都会助你成道的,早证菩提。我们注意因果,这个很重要。另外当你开悟了,也不会留下更大的后患。有的开悟了,像虚云老和尚到处建庙——这够我们忙的。人家能够活一百二十岁,那我们也活一百二十岁呀?那我们可能一座庙没建成就死了,这太可惜了,是不是?所以说我们应该把这个事情计算好了,别吃亏。应该提前把这因果处理好。
当然,虚云老和尚属于圣人,他有他的示现。我只不过是借这个因缘来说这个事。大家应该知道,就是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定力,整个佛法也离不开定力,我们人生也离不开定力。定力有大小,有纯和不纯,有正和邪之分,它并不是没有这些的。有了佛法就有了清净的定力,有真正的定力。它给我们引导到直证菩提,了脱生死。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定力,我们就会落到邪定或是无定,这都是不行的。所以说我们应该抓紧,把戒律要学好,定力要抓好。
而且我们现在打坐,大部分都昏沉。因为咱们睡眠比较少,我也没有反复强调不许昏沉,这是一个原因。另外还有我们自个的意识:“我睡觉少,得了,我赶紧想法补吧。”本来都补足了,还想补,越睡越昏沉。这也是可怕的一件事情。另外,有时候我们不发心,也会造成昏沉。因为不发心本身就是昏沉的因,你有一念违逆的时候,马上头一低就昏沉。它就像一个无明,马上就盖上了,一层层地盖,最后盖得你堕落下去。所以说我们应该知道五蕴的情况。我们这几方面都应该注意。
这个盘腿,应该咬牙克服,特别是你们还都年轻,别管腿疼,不通过这一关不行的。腿疼你把它咬牙坚持住了,将来就会永远地不疼,甚至会帮你把身体搞好,这都是相辅相成的。
另外有个想法跟大家讲,从今天开始吧,看看能不能磕大头。因为我们的身体,大部分都是靠哪儿坐着,一哈腰就哈下去了,腰挺不起来,软了。软了并不是吃面哪,或是吃大米的关系,也不是吃一顿饭的关系。是我们老不活动,没有相应的锻炼的关系。体育锻炼呢,对出家人又不合适,我看磕大头挺好。有几个师父都磕大头,磕得挺好。我们应该每天抽出半个小时,统一磕,在这院儿里,铺上东西,大伙统一磕,互相鼓励,会磕大头的当老师,教教大伙。那些散乱的不想磕的,咱督促他,大伙都磕。把你身体摔一摔,最起码,你打坐的时候腰能直起来,这个体魄也能上来。另外第二天吃饭呢,吃得更香一点,你多吃一点也多占点便宜,是不?这个也很主要,有时候胃肠不好啊,身体就不好,有时候这和我们锻炼少有关系。因为我们现在还允许,如果要是你闭关了,静坐不允许你动,那是又一回事。现在允许,所以我们晚上利用半个小时来磕大头。
选辑
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摄心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
果能摄心一处,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我佛洪恩,初唱三皈,次申五戒,用斯方便,先拔众生苦。其恩浩大,岂碎身之所能报其万一哉。
是故闻说此三皈五戒之义,当从解起行。若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传此风教,遍于宇内,则仁人百万。夫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百刑息于国,其为国主者,则不治而坐致太平矣。所以受持五戒,不但钦遵佛制,报感乐果。抑且冥助国律,益补邦家。斯乃三皈五戒之名德行相也。
诸位若能真实行持,则得成佛种子。行解相应,方到彼岸。愿诸大众,从此之后,从闻生解、解而思、思而修,则成佛可期。常勤精进,辗转示人,方报佛恩。希诸大众,各宜努力,前途无量,消灾免难。若能受三皈五戒,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能与道相应,无上佛道,可以圆成矣。
′
主讲:彭鑫博士
题目:伤身、败德、折寿的根源
彭鑫: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现工作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多年来遍访山间名医求学,医德高尚,同时围绕“生命的修复”、“养生与修德”等主题,于各地义务弘扬传统文化和养生之道,声名远播,受到广泛好评。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长辈,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叫彭鑫,“彭”就是彭德怀的彭,“鑫”就是三个金的鑫。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博士毕业之后,我任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从事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的研究工作。到现在,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五年了,感觉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古圣先贤的教诲,无论对于我们的内心还是我们的身体,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下面我就跟大家汇报,讲座的题目是“伤身、败德、折寿的根源”。
现在社会上非常流行一个话题,那就是“养生”。所谓养生是指让自己的身心保持一种健康状态。反过来看我们现今社会,随着国力的增强,人们物质生活日渐丰富,与之相反的,却是人们的健康素质下降,中风、糖尿病、癌症等诸多疑难杂症的罹患率逐年上升。
古人有句话叫作“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作为一名中医师,我们身上担负的责任就是两个:第一个是治疗疾病,第二个是养生保健。那么人民的健康出了问题,我们责无旁贷。作为一名中医师,在这里我向大家道歉,是我们做得不好。
刚才我讲到,现在人们身体呈现一种衰败的状态,表现出来的种种疾病,很多医院都无法解决,病痛伴随人们的一生。在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个原因也是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医学家所重视的一点,那就是男女关系混乱对人体的伤害是极为严重的。
现在的中国社会,随着西方价值观的泛滥,我们看到,在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大地上,却出现了一种非常混乱的现象,什么现象?——那就是性的开放和泛滥。
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很多广告牌上的图片都是非常露骨,引起人们的欲望。走到报刊亭,看到50%以上的报刊、杂志封面上的女主角穿着都是非常暴露,引起人们的邪思邪念。我们打开计算机,连上网络,我们就会发现,计算机和网络里面的不良链接层出不穷,很多国际、国内知名的网站,在它的主页上都有这种信息的链接。我们打开电视机就会发现,电视剧里面所演的情节,包养情妇、婚外情这种情节非常普遍。
一方面,这些性欲泛滥的思想,对人们的思想造成了污染;另一方面,它对人们的身体、心灵造成了双重重创。
性欲的泛滥,古代医生称为“相火妄动”,“相”是宰相的相,“火”是水火的火。按照中医学理论,身体里面的火有两种:一种是“君火”,一种是“相火”。“君”是指君主的君。即人体的火气,君主应该当位,宰相应该起到辅佐作用,本来安于本位的宰相职责没有做好,这样一“相火妄动”,就会耗伤人们的阴精,导致疾病重重,然后很多疾病由此而发。
我在从事中医临床研究工作中,总结了以下诸种对身体的损伤。下面跟大家一一汇报。
首先是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一种疾病,每年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都在增加,而且呈现一种低龄化趋势。这种病是什么?――就是糖尿病,现在很多人称之为“富贵病”。在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前,这种病的发病率不高,随着改革开放,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提高,这种病的发病率愈来愈高。下面我就跟大家汇报,为什么男女关系混乱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我们大家都有一种概念,就是饮食过度、饮食不节会导致糖尿病。这种理念按照中医理论来讲,叫作“中消”。糖尿病在古代叫作“消渴”,“消”就是消失的消,“渴”就是口渴的渴。古人把“消渴”分为三种:“上消”、“中消”和“下消”。
“上消”是因肺阴虚、肺气不足所致,表现为口渴多饮。“中消”是指饮食不节,致使中焦脾胃功能失调,导致糖尿病。“下消”是指房事不节、纵欲、熬夜、心神不宁、思虑过重等,导致下焦肝肾不足,进而引起糖尿病。“下消”这种糖尿病,现代临床尤其多见。大家要注意――不仅仅是饮食不节导致的糖尿病发病率很高,现在有很多纵欲过度导致的糖尿病也层出不穷。这种类型的糖尿病有典型的特点,我给大家描述一下。
第一点是下肢发凉。人老从哪开始的?是从腿。清朝有个医家叫叶天士,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男子向老,下元先亏。”什么意思?就是一个人开始老,是从他的下焦,也就是说从肝肾、腰腿这块先开始的。有一类糖尿病患者的表现就是下肢无力、脚凉,其伴随的症状是什么?就是小便频、面色灰黄,这都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这种表现叫作“肾阳虚”。我在临床中就遇到好多这样的案例,患者控制饮食,也进行调理,但是不节制房事,血糖指数还是降不下来,这样下去,所导致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
我举一个在临床中遇到的案例。这个人做旅游产业的,是企业家。他从30岁开始得糖尿病,典型的表现就是两只脚无力,走路脚下虚浮,用老百姓话讲就是脚底下没根。外在表现是脸色灰黄,小便次数特别频繁,而且有“淋漓不尽”的现象。“淋漓不尽”实际上是前列腺炎或者前列腺肥大的一种表现,这在70岁以上的老人多见,为什么在这个才30岁的年轻人身上就有?一句话,伤肾,也就是纵欲引起的。我把完他的脉之后发现,这个人两个尺脉是非常沉的。
中医的脉诊叫作“浮中沉,寸关尺”。寸关尺,尺脉候的是肾,“尺”就是在手腕部内侧桡动脉之后的位置。如果这个人尺脉很沉、很细、无力,那么说明这个人肾气不足。我把这个企业家的脉时,就发现他的肾气非常不足,而且外在表现也是肾阳亏虚、脾阳不足这种现象。按照中医理论来讲,这叫(肾)火不暖(脾)土。这种情况下的糖尿病,仅仅靠控制饮食、降血糖的药、胰岛素等是没法控制的。继续往下发展的话,很有可能导致一种现象,叫作“坏疽”。
“坏疽”是什么意思?就是两只脚血液流通不通畅,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局部坏死,最终的结局就是截肢。这个患者从30岁得糖尿病,找我看病时是40岁,已经得了10年。临床统计,糖尿病10年以上的患者,有30%的危险引发“坏疽”。我跟他讲,这个病要想治好控制住的话,必须节制房事。按照古代医家的教诲,至少有一到两年的时间禁欲,把肾气保存好,否则的话,身体就会出现很大的麻烦。但是这个人丝毫不听我的建议,他看病主要是为了两点:一是治疗糖尿病,另外是治疗阳痿。
阳痿,实际上就是人肾气不足的一种身体自我保护。中医倡导人们要随顺自然,也就是自然保健的养生方法。就像我们进入一个寒冷的环境当中,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实际上就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启动了。鸡皮疙瘩一出现,就说明全身的汗毛孔收缩,抵御外在的寒气。这个人糖尿病10年,又有纵欲历史,然后出现了阳痿,实际上就是身体所发出的信号,就是请他节制房事,要自我保护。结果他却让我给他治疗这个疾病,然后鼓舞他的阳气。
大家试想,我们一个人进入寒冷的环境当中,本来汗毛孔收缩,结果这个人还要求医生给他开一种让他的汗毛孔舒张的药。这叫什么?这叫“逆天者亡”。所谓的天就是自然,也是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身体就会健康;违背自然规律,身体就会急剧衰败,最终导致死亡。这个人找我看病,实际上就想做“逆天而亡”的这种工作,我跟他说,这个病要想治好,必须节禁房事,否则不可能好的。
他不听我的规劝,还引用了一句名言:“人生在世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这里,因为有很多企业家,我就把这个问题着重给大家点出来。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作“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这里面的“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男女关系的混乱。
现在很多人一旦有了钱,所追求的就是性方面的享受,而他不知道自己在享受的同时也是在往火坑里跳。我跟这个患者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彭大夫,你要想让我节禁房事,比杀了我还难,因为我……”剩下的话我就不说了。我说:“好,你现在做的事情是逆天而亡的,也就是自然规律会约束你的,会教育你的,咱们一年之后见。”“你这种情况,我跟你直接讲,半年之后,你的脚就不仅仅是凉了,会出现发木发麻的情况。你若是再不节禁房事的话,再过半年,你这只脚的局部血液循环就会坏死,到最后的结局就是截肢。我把这个话放到这。”他一笑了之,他说:“性生活与糖尿病有什么关系?”我说:“那好,咱们看事实!”
一年之后,他给我打电话:“彭大夫,你所说的话全都应验了!”他说:“我从离开你之后,三个月,我的脚本来是凉的,已经变成麻木的。”大家都知道,这是人体的阳气开始往回撤的表现。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小孩子的手脚永远都是温暖的,即使到了很冷的冬天,他光着脚出去,手脚都是很红的。随着人年龄的增长,阳气愈来愈少,就会出现手脚开始发凉,再一步就是发麻发木。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这种脚凉、发麻发木情况,说明他的阳气已经开始往回撤了,血液不循环了。他说:“半年之后,我这个脚知觉就非常地不清楚。”什么叫不清楚?就是虽然脚踩在地上,但是感觉脚好像离了地很远,好像垫了一层厚厚的海绵。这是气血已经通不到脚上去的一种表现,神经开始麻木。一年之后他给我打电话:“我现在出现什么情况?就是我脚的中指和无名指这两个脚趾,任何感觉都没有,而且开始变黑。”
去医院检查之后,医生告诉他说:“这叫糖尿病坏疽,最终极的治疗方法,那就是截肢。”听到这个诊断之后,他是非常害怕的,就给我打电话。我在电话里告诉他说:“坏疽分很多种,有因为气滞血瘀的,有因为肾虚的,其中肾虚的坏疽是不可能治好的,因为你以前把自己的身体消耗得太过了。”
怎么讲?就是在他一年前有阳痿这种情况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身体提出警告了,说您老人家一定得悠着自己的元气,不要再消耗太过了。结果他不听,反而吃一些壮阳药,喝所谓的壮阳酒,来使阳气愈发消耗。消耗没了之后,人的骨髓枯萎了。按照古人的话讲,这叫“骨髓枯”。人的骨髓枯萎了,等待他的那就是恶果。所以这个人给我打完电话后,我说这个病很难很难治了。这个案例在华佗的医案里面都有记载,他说“神仙在世”也无法挽救这一类的疾病。这个人最后的结局就是,把他脚的中指和无名指锯掉。情况非常严重,这是我谈的第一个案例。
下面我跟大家汇报的另外一种疾病就是中风。中风的原因有很多,用现代医学的眼光看来,中风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脑血管破裂,另外一种是脑血管阻塞和痉挛。
按照中国古代医家的论述来讲,所谓的中风实际上就是身体内在的火气上涌,导致上焦的气紊乱,然后导致疾病。古代中医的传统理论学说来讲,中风就是肝火上炎、肝风内动,或者是痰浊内扰,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病因,那就是肝肾不足。
有时,肝肾不足导致肝失疏泄,进一步导致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既久,气盛化火而导致肝火上炎,肝火灼伤肝阴又导致肝阴虚或肝肾阴虚,一方面可使肝火更旺,另一方面阴虚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而导致肝阳上亢,阳亢无制又可导致肝风内动。所谓肝风内动,就是指肝肾阴液精血亏虚,血不养筋,阴不制阳,肝阳亢奋,步履不稳、头摇肢颤、语言蹇涩,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中风症状。
肝风挟痰上蒙清窍,心神昏愦,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风痰窜扰脉络,患侧气血运行不利,则导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如果痰阻舌根,则出现舌体僵硬、不能言语。这类情形在临床上多见于眩晕、头痛、中风及西医的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疾病。治疗以镇肝熄风为法,常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之类。
记得在2006年,我当住院医生的时候,曾经一个晚上送走了3个中风患者,都是死于多脏器衰竭。这3个患者的平均年龄,大家注意――都是40岁上下,最年轻的38岁,最大年龄的是42岁。第二天,我写死亡病程的病例汇报,一边写一边想,为什么中风呈现出一种低龄化趋向?我们回想20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的中风,大多数都是六七十岁,甚至八十多岁的老人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三十多岁的人,中风却这么多,甚至导致死亡?当然不可忽视的是,现在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吃得好了,身体里面的脂肪存留增多。那我会反问,吃得好了,脂肪存留增多,就一定导致中风吗?我们发现生活中不是这样的,很多人也是大鱼大肉,但是并没有中风。导致中风的另外一个原因,用中医的眼光看来就是肾气不足,也叫肝肾不足,导致肝肾不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纵欲。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的这个案例,就是我出版界的一个好朋友,也是一个企业家,才32岁就中风。这个人姓孙,找我看病的时候,他非常自信地告诉我:“彭大夫,我现在非常有钱,半年换三个女朋友。”他认为这是他值得骄傲的事情。我说:“那你离灾难就不远了!”为什么?因为一个人如果肾气亏虚,会导致一系列的“恶果”,在后面我会跟大家详细地展开。所谓的“恶果”,就是身体和心理、事业、家庭所出现的重重危机。这个人是所谓的社会青年精英,他找我看病,想让我调理一下他的身体,并进行一些合理的建议。因为现代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他希望通过中医调理,把身体调整到一种平衡状态。这个人的外在表现是什么?两条腿特别的细。
大家注意,两条腿特别细、下肢无力的人,用中医的眼光看来,大部分是属于肝肾不足的人。这个人不仅两条腿特别细,而且走路没劲,脚下没有根,把他的脉,也是尺脉特别沉。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小便频,一晚上去厕所大约七到八次,这是伤肾的一个很严重的表现。他找我看病说:“你先帮我解决我小便频的问题,因为我需要睡眠,合理睡眠,第二天还要处理很多事情,光这样的情况就会影响我的工作。”我说:“好,但是你必须答应我一件事情,就是吃药期间绝对不能有房事。”他咬了咬牙说:“好!”然后我给他开了清朝有个医学家叫陈士铎的一张名方,叫作“引火汤”。他吃了这个方子之后,两个星期症状缓解,一晚上平均起夜一次到两次。
然后他跟我说:“接下来我应该怎么保养身体?”我说:“接下来你保养身体的原则非常简单,那就是禁欲一年以上。”作为医生必须说实话,而不是说好听的话。现在很多医生,为了随顺患者的欲望,不断地妥协,实际上这样是对患者身体的一种极度摧残。因为这个人是严重的伤肾,我跟他讲至少得禁欲一年以上,而且不能够与所谓的女朋友有不正当的性行为,这些东西对身体都会产生极大的损伤。
我讲这句话的时候,他非常不以为然,为什么?因为他以前接待客户的一个很重要手段就是,晚上吃完饭之后把客户送到歌舞厅、卡拉OK,甚至是一些情色场所。实际上,这不仅是自己往火坑里跳,也把别人推到火坑里去。我跟他讲,如果不约束自己的话,身体会损伤得非常严重。但他不听。在我第二次见他的时候,他的寸脉就出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寸脉过寸,就是手上的这个脉象跑到大鱼际这个地方来了。这在中医来讲叫作“寸脉过寸,中风可虞”,就是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可能就会中风。我就告诫他说:“你这段时间一定要保养好肝肾,不要再有这些行为了。如果再有,将来中风是没跑的,因为你的这个现象已经出现了。”他不听,他说:“我这么年轻怎么会得这种疾病,不要吓唬我了。”我说:“那就看自然规律!”
我刚才讲的,中国古圣先贤,包括古代医家所总结出来的这些情况,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自然规律。若是不想遵从的话,以身试法完全可以。这位孙总就继续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半年之后,我再见他,发现这个人出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精神极度亢奋,以至于晚上睡不着觉。他见我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女子在他身边,这个女子非常妖艳,令我想起了一个词,叫作“红颜祸水”。我们都知道古人所说的“红颜”,并不是指漂亮,而是指妖艳。妖艳的女人对男人有三种伤害:第一种伤害,是吸引男人,把男人的肾精给消耗掉;第二个伤害,是妖艳的女人惹是生非;第三个伤害,是妖艳的女人使男性沉溺色欲,最后丧失理智与理想,导致人生事业的失败。
大家都知道,很多朝代的毁灭都和女子有关。离我们最近的清朝、明朝,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讲的就是这个事实,把一个朝代都给毁了,更何况一个人!我跟他说:“这个女子对你的伤害会很重,你赶紧跟她远离,否则的话,您离这灾难就不远了。”他不听,还跟我说:“我好不容易赚到这些钱,难道不能让我享受一下吗?”我说:“你这种享受,实际上是过分纵欲,这对身体的损伤很大,对你将来的事业和家庭,以至于后半生,损伤都会很大。你如果现在不听,那咱们就看事实的发展是怎么样子的。”这个孙总继续过着那样糜烂的生活,半年之后现象就出现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走路都难以平衡,眼睛闭不上,这就是典型的中风。如果是肝肾没有不足的普通中风患者,可能半年一年,走路就可以恢复,这叫中风康复。但是肾虚型的中风,三年恢复不了。这个患者从开始到现在三年了,走路还是不利索,说话连不成句。这就是伤肾所导致的恶果。
他中风之后见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彭大夫,我太后悔了,没有听你的话,导致现在我这种情况。”我说:“这个叫作邪淫,‘邪’就是邪恶的邪,‘淫’就是荒淫无道的淫。这个邪淫对身体的损伤,那简直是太严重了。”一方面,邪淫可以使一个人肾气损伤,导致身体的种种疾病;另一方面,一个经常伤肾的人,他的心情都是浮躁的,特别容易发脾气,脑子都是混乱的,容易做出各种各样的错误决定,这叫作心火亢盛、肾水不足。人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那就是离灾难不远了,无论你的事业、家庭、身体,都会出现种种恶果。
古人告诫我们说:“万恶淫为首。”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一个人、一个朝代的君主,假如说荒淫的话,这个人、这个朝代离毁灭就不远了。这位孙总以身试法,最终的结局是事业衰败。他原先是做出版业的,业绩非常好,自从中风之后,事业一落千丈。以前跟他有染的女子,都离他远去,他自己孤零零地在医院里面,每天护工扶着他下床,推着轮椅让他晒太阳,自己说话也连不成句。这就是以身试法所导致的恶报。我刚才提到“红颜祸水”,下面我给大家强调一下,为什么要提这一点。
因为现在社会上很多女子打扮自己,实际上是往妖艳的方向去打扮。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语叫作“性感”,所谓的“性感”,就是能够引起异性的性趣。把自己打扮得愈性感、愈暴露,以此为美,而不是以此为丑,这是人们审美观的一种变化。而这种变化所导致的结局是非常严重的:一方面导致身边的有些男子邪念重重,浮想联翩;另外一方面,她走在大街上造成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大,使一个人心神无法安定下来,邪思邪见特别多。
在临床中,我作为一个医生,特别喜欢看现在社会人的种种健康状况。中医来讲叫作望闻问切,因为医生有一个职业病,就是见任何一个人,第一反应就是看这个人有哪些问题,然后通过面相、身材、语音判断出他的身体健康状态。
我观察发现,有这样几种表现,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现在很多人的眼神是游移不定的,没有定力。这说明一个人的神不专注、不清净、不稳定。神不足,精就不足,老百姓经常说精气神,一个人的精,就是这个肾精要是不充足的话,他的眼神必定是散乱的,而且与别人对话时,眼神四处游走不定,没有一个定力。
第二种,现在很多中年以上的人,腿脚没有力气,走路好像拖着一个沉重的身体在走。这种就是肾气亏虚的表现。
第三种,就是很多青少年的脸色非常不好看。什么脸色?就是脸色苍白,而且没有血色。离得远远的,你会看到脸上好像蒙了一层灰;近距离看的时候,会发现他的脸其实洗得很干净。但是为什么还有一层灰呢?这实际上就说明他的内在精华不足。
一个人内在精华不足的话,他外在的神气是不饱满的,非常衰败的。现在我们看到这些中学生,要么是脸色惨白,要么就是像豆芽菜一样,身体不饱满,特别瘦弱。有统计说,目前我们国家青少年所存在的问题是耐力下降。体力分为两种:一种是爆发力,一种是耐力。这种现象就是耐力不足,无法长时期地坚持工作,这都是肝肾不足最严重的表现。现代社会的人心浮气躁,做任何事情都不专注,没有定力,这实际上都是肾精不足的外在表现。
我们观察整个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现在打开电视机,连上网络,走在大街上,翻开杂志,我们所遇到的、所看到的这些不清净的,容易导致人们产生邪念的机会非常多。这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对一个人的身体造成损伤,而且让人变得心情非常浮躁。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有一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如果心情不宁静,他的事业不会做得长久和成功:一个人如果心里邪思邪念非常多,对他的家庭、家人,以至于对自己的一生,乃至于对我们整个民族,都会造成很大的损伤。
下面我给大家汇报的,就是性冲动、性泛滥对当代青少年的损伤。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论语》里面曾告诫过,“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什么意思?就是人在年轻的时候,整个身体没有发育好,气血是非常不稳定的,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注意不要让他的思想受到邪淫的污染,否则对青少年的身心都是很大的摧残。
我在临床中就曾经遇到过两个案例,都是血的教训。第一个是两个月以前,在我的门诊上遇到一个少年。这个年轻人名叫小可(化名),今年25岁,刚刚大学毕业。因为我之前写了一系列劝导人们要保养肾精、要清净心念的文章,并发表在网络上,他看到之后,就来找我看病。他说:“彭大夫,我这个病病了十年,我都没有找到原因,经过很多医生的治疗,都没有治好,花了很多钱。自从看了你这篇文章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圈都红了。小可说:“我以前,我在十年前,我初中的时候,我是全家人的希望,我每次考试都在全班前十名,我当时的这种状态,全家人对我的希望非常大,将来能考上名牌大学,能考上清华、北大。结果,在那一年我接触了一个朋友,他把我带到他的一个同学家里面去,看了一盘黄色录像,从此之后,我就染上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手淫,这个习惯伴随了我十年。”自从染上这个恶习之后,小可的脑力、体力极度下降。半年之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按照中医的理念来讲,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什么意思?就是一个人肾气如果足的话,脑力就会好,有两种体现:一种是记忆力好,一种是思考能力强。
一个人肾气足的话,记忆力就好,思考能力就强,他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好。现在的教育,大多数属于技能培训,并不是对人的真正的教育。所谓技能培训,首先就是要掌握知识,必须要靠理解力和记忆力。假如一个人肾气亏虚、脑力不足,他的理解力和记忆力都会下降。
小可说:“当时染上这个坏习惯之后,我就发现自己的脑子好像空了、木了一样,上课的时候老师在那儿讲,我就好像是在演电影一样,脑子一点都不跟着活动,而且记忆力极度下降,做题做不出来。”这是他的第一个表现。
在半年之后,出现第二个表现,小可当时是学校足球队的队长,体力非常好,跑步速度非常快,耐力特别强。自从染上手淫的恶习,半年之后,他的体力急剧衰败,稍微一动,身体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这是一个人元气不足最严重的表现。我们反观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类似情况,实际上都与伤精有很大的关系。
小可说:“我出现这两种表现之后,心情非常沮丧,也不想跟别人交往,不想跟周围同学、老师交往。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面,谁都不想接触。家里人以为我有心理上的疾病,就去找一些心理医生给我进行疏导。”他说:“很多心理医生给我疏导之后,我当时感觉心情很舒畅,但是很快这个心情又郁闷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这种情况叫作“独闭户塞牖而处”,“独”是单独,“闭户”是闭上门户,“塞牖”就是关上窗户,是形容一个人待在一个小房间里边,把窗户还有门都关好,一个人独处。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胃气不足、肾精大衰的人身上。这个少年半年之后就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心理的问题,而是生理问题导致的心理问题。假如不把患者的肾精补足,让他戒除邪淫的话,他的心理永远是处于一种阴暗的状态。按照古人的话讲,这叫作阳气不足。有过这方面经验的人,都会有这种体验。假如说肾气不足,前一天晚上房事之后,第二天可能原来制定的计划就不想去做了,本来踌躇满志的豪情就没有了。假设说计划第二天想写论文,想进行深入思考,也无法进行。为什么?是因为当一个人的肾精不足、阳气大衰时,身体就会出现这种执行力下降的表现,而不仅仅是心理的问题。小可跟我描述的这种情况,就是第三个表现。
第四个表现是心情非常烦躁。他说自己坐在书桌前看书,心里面好像长草一样,根本看不进去。为什么会这样?按照中医理论,一个人肾水不足,心火就亢盛,心火一亢盛,他坐在那当然坐不下去,没有定力。
小可出现的这四种表现,他的父母也不知道。我刚才讲的这个案例,实际上就是给大家一个警醒,回去之后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小孩,不要让他染上这些恶习。小可在初三的时候染上这个恶习,一共十年,他都不知道自己问题出在哪里,直到他在网上看到我写的文章之后才幡然悔悟,来到诊所找我看病。他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我说:“不要激动!这个病是可以治好的,你还年轻。首先你得有自信心,把自己的这个坏习惯改掉;第二个,我给你帮忙,我会告诉你怎么样补肾,给你开中药;第三方面是一定要孝顺父母,因为只有孝顺父母,这个人心情才是最通畅的,心情一通畅,身体的阳气就足。”
古人曾经说过:“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在座的每个人手里都发了一个蓝颜色的小水杯,这个小水杯上面写了一段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身体毁伤了,说明这个人不孝顺;反过来,一个人要想对父母孝顺,首先就是要让自己的身心保持一种健康的状态,不要让父母操心。小可十年来一直让他的父母非常操心,带着他四处求医,没有结果。我对这个孩子讲完这段话之后,他非常感动。我说:“我给你看病是不要钱的,我义诊。你把这药方拿走,随处哪家药店都可以抓。吃了这些药,然后再配合我刚才讲的这些要点,第一个是戒除邪淫,第二个就是孝顺父母,你的病肯定能好的。”
结果他按照我说的做,两个月之后给我发短信说,现在腰已经不疼了,然后脑力开始恢复,开始有精气神了,做工作也是非常有信心。这说明按照中医的理念,身心是不二的,身体和心理是互动的。身体出了问题,就会导致心理的问题;反过来,一个人心理出了问题,身体照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古人曾经说过“相由心生”。“相”就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相,“心”就是我们的内心。相不仅仅是指这个人的面相,身体的种种表现,包括疾病的现象,都属于相。
一个人相不好,实际上就是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是非常健康。所以说,中医实际上是治人,不是治病,因为病是长在人身上。一个人只有身心双重健康了之后,身体才可能恢复,才可能健康。我给小可进行治疗,把他十多年的问题解决,他的父母也非常感动,对我表示感谢。在这里,我跟大家还要引伸出一个话题,就是小可所出现的第三种现象,目前国内出现得不少。这种现象也可叫作“都市隐者”。“都市”就是大都市的都市,“隐者”是什么?“隐”是隐士、隐藏的隐,“者”是之乎者也的者。现在很多青年出现了这种情况,就是待在家里面,不想工作,不想学习,也不想交往,一个人闷在屋子里面,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叫作“啃老族”。
这一类人群在东亚一个岛国,出现得非常多。我不提那个国家的名字。那个国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引入了西方性解放思潮,其所生产的相关光盘和书籍,在整个亚洲排名第一。那个国家有1%的人口出现了“都市隐者”的情况。“都市隐者”就是丧失了工作、生活、学习的能力,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的人。按照中医来讲,就是废人,这个人再往下发展是没有救的。这种人群在那个国家占了1%的比率,换句话说,那个国家有一百万的青年处于这种状态。
我国在东南沿海和大中城市也出现这种苗头,在台湾地区、韩国这种情况也可见。古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肾气不足,将来一生就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因为按照中医理论,肾受纳五脏六腑之精华而储藏,也就是说这个人的肾气,就像银行一样,它把身体里面的精华都储藏在保险柜里面,然后供人一生去应用它,去做事业,去服务于社会。假如把这个保险柜里面的存款无节制往外提取的话,这个人的生命质量就会下降得非常快,即出现早衰这种情况。
《黄帝内经》曾经说过:“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译为白话,是指人们不要被外在的色欲及其他欲望所迷惑,内心不要被肮脏的事情所污染,这样的话,一个人身心才能健康,就算活到一百岁,动作都不会有衰老现象,仍然会很灵敏。这实际上才是人们正常的身心状态。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和有使命来继承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些宝贵的教诲和传承。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下一部分内容为现场问答实录,略有修改,意思不变。)
提问:您能不能把网站的地址告诉我们?
彭博士:我的个人官方网站:http://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pengboshi
微信公众号:pengxinboshi
在网站和微信、微博平台上,我会定期跟大家分享国学、中医学以及养生相关的内容,欢迎大家关注。
提问(刘延宁女士):对不起,我有个问题,就是在这一两年里,有电视台曾经组织过一次关于某科学家和老中医的对谈,谈论的焦点在于是否要取消中医,但在那一次座谈时,老中医好像没有赢得那次论坛。可否告诉大家,老中医没有赢得论坛,缺少了什么?谢谢。
彭博士:谢谢刘老师的提问,您的问题非常重要。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中医没有获胜?为什么很多人要取消中医?首先,中医人应该反省。解放前我们全国的中医数量是80万;刚解放的时候,中医队伍是60万;而现在的中医队伍是30万,在这30万里面,有至少一半以上的中医师,在中医院里面,实际上也是在做着西医的事情,而真正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和医术没有传承。这是我们整个中医队伍所面临的问题。
之所以有人对中医提出种种的质疑,实际上,是因为不了解中医。这位提出取消中医的倡议人,自己是学理工的,在他的人生经历中,遇到好多中医队伍当中所谓的庸医,延误了病情,于是他把一腔怨恨发泄到整个中医里来,就倡导取消中医。这种做法用一句话来形容,叫作“以偏概全”。我们不能因为一两个人的过失,否定了整个队伍。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
争论的矛头针对的并不是真正的中医,而是伪中医。真正的中医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它可以解决病痛。在西医没有传入中国之前,将近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健康,在这片神州大地上,中医起着举足轻重的全民保健作用。以致于在建国初期,我国曾创造了一个奇迹,就是用占世界2%的医疗资源,解决了占世界上22%的人口的医疗问题。毛主席也曾经说过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我们应当加以挖掘,予以提高。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赤脚医生依靠一根针一把草,解决占我国绝大多数的人口的医疗问题,这难道不是中医的功劳吗?在事实面前,真正的真理是不需要辩解的。
第二个特点,按照我们现代的眼光看来,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互相的不理解,这按照现代的学术眼光看来,实际上是中医和西医两个学术的理念和价值观完全不一样。中医的方法论是整体观、辨证论治和平衡。西医的方法论是还原论和部分系统论,导致了西医的整个的逻辑是形式逻辑。而中医学的方法论,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体自身,以及身体与精神、生理与病理的谐调统一的整体观念,是建立在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从而对照、归纳、总结规律的取类比象的基础之上。
中西医在最初时就有了分水岭,到了后来这种分歧会愈来愈大,这实际上就是古人与西方现代医学创始人,在思考问题上有了细微的区别,以致于演变成现在这种状态。这就存在着现代科学跟中医学无法沟通的现象,但是,我向大家负责任地说,中医学非常科学。假如中医不科学,国家会让中医变成科学院吗?
提问(吴小兰女士):刚刚听到彭博士的一席话,感觉非常好,中医是什么?人的身体是讲究一个平衡,中医就是中庸,中庸就是中用。
彭博士:对,就是中用,就是有实际效果。
提问(吴小兰女士):任何事情过度就是透支,透支就是亏损。所以说企业要做平衡表,看看一季度进、出各个方面。人也是一样,要有一个平衡,二三十岁破坏身体的平衡,什么都过度,内在和外在的都起了不合理的变化,不合乎天道的变化,所以得病。比如说,刚才彭博士讲,女人做娼为娼易得子宫颈癌,在夫妻,不可怕,赶快去治,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这种病毒一旦到了三期,它的复制是很多倍的。
彭博士:恶变性很高的!
提问(吴小兰女士):可以说是N次方。我们国家也希望妇女要普查。中医是符合科学的,中医治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整个看待一个事物的发展,把内在联系和外因,都结合起来,就是彭博士刚才讲的,都是用这样内外的因和果,把它阐明了。五行、天道和自然完全是吻合的,但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非常肤浅,是需要我们子孙后代慢慢研究进步的。现在用X光、伽马刀,还有很多先进仪器,它本来是存在的,但因为人有限制,所以看不见、听不清。
中医虽然没有所谓先进的仪器,并受到压抑,也没有很多的阐述和论文,但是近十几年来有很大的前进。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说今天,大到金融风暴也好,小到我们人的细胞,我们的能量,就是刚才彭博士讲的“气”。“气”就是能量,这个“气”是可以转换成物质,物质又可以转换成“气”。如佛经上所说,物质就是“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谓“空”?代表气,就是能量。所以说《心经》的这两句,我看可以这样理解吧?
彭博士:对,非常好,非常对,吴老师。
提问(吴小兰女士):所以说中医是我们的瑰宝。大家都要科学地、客观地看待中医和西医。中西医都是很客观地来研究我们人类。我们的民族,是有健康保障的民族,才能够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站得稳稳的。今天这个问题的确是很严重,尤其是青少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在座的都是为人父母,所以我呼吁,希望在这方面从自己的家做起,影响到自己的亲戚朋友,十传百,百传千,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民族、健康的人民,这样才能达到和谐,家庭幸福。谢谢。
主持人:我给大家介绍,刚才思路清晰、表达出这种在国内外一流观点的,是82岁的吴小兰同志。吴小兰女士是我们尊敬的叶剑英元帅大儿子——叶选平的夫人,她原是深圳市的副市长,在20多年前,她为我们国家建立了第一套股票交易平台。
彭博士:吴老师的这番话,使我联想到古人所说的,“年过百岁,而动作不衰”。老人家给我们讲演时思路清晰、行动敏捷。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恭祝吴老师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下面再讨论一点,有一个老师的提问也非常有代表性,他说如何落实现阶段中学生的性观念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中学生的手淫问题?尤其是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
我的回答非常简短,就两条。第一条,管好自己的孩子,从以身作则开始,我们在座的为人父母者首先要自律,身教胜于言教。第二条,是给孩子创造比较良好的环境,乃至于老师、家长、家庭、整个社会把孩子周围的严重污染给断绝。只有做好这两点,然后并予以《弟子规》、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的熏习,才能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提问(刘延宁女士):刚才彭博士讲的是自下而上,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每个家庭做起,每个学校做起,甚至是我们社会的每个成员做起。但是我再讲一个方面,我们在国际上一流的政府管理理论里有条规矩,就是当政府职能失灵的时候,市场调节;当市场职能失灵的时候,政府调控;一旦政府职能和市场职能都失灵的时候,那就由社会公众群体,乃至于社会组织,来进行习惯与常识,注意,不是道德伦理,是习惯与常识,进行社会平衡。那么在彭博士讲的,从我们每个家庭做起,解决这问题的同时,还有一个自上而下,我们要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进行提议、建议,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彭博士:好,谢谢刘老师。再次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