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主持人:绿意盎然(香港)
点评主咖:思乡(美国)、孙建伟
特邀嘉宾:王晓露(西班牙)
父亲
文/王晓露(西班牙)
一锤又一锤
铁锤无数次砸向那根铁
把它砸成了钉子
铁钉汇聚到箩筐
披着风雪走进浙南的山区
深一脚
浅一脚
钉子换成了稻米
趁着夜色赶紧回家吧
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
五十年后
我以为父亲已经脱离苦海
有人告诉我
他还在中原腹地的黄土上
抡着锄头,被晒得黝黑

思乡赏析:
这首短诗《父亲》,让我一读再读的原因,真的是读起来那么平易真切,又在字里行间渗透进质朴的诗意,把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民父亲形象表现得生动而感人。第一节诗人用简单形象的诗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父亲抡着铁锤在高温火炉前打铁的画面,一下子把读者拉入画面里去感受那份汗流浃背,那份辛苦,很有代入感。
第二节一样以极朴实的语言把父亲为了一家的生计奔波劳碌,走难闯北,栉风沐雨的诗意刻画,充盈的情感和感觉,神奇而自然的呈现出来,但每一句又都蕴含着诗人对父亲无限的爱和思念。
第三节尽管只有两句“ 趁着夜色赶紧回家吧/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却在最深层暗示着强烈的情绪、情感和记忆的发生,父子之间的恩情,家人间的亲情等都浸润其中了,你不觉得这是儿子在唤父亲回家过年或是父亲在提醒异乡儿子回来团聚吗?一语双关,特色尽显。
最后一节,电影中的蒙太奇运用巧妙,一下跳到50年后了,一直在一些具体,看似平常,无足轻重的情景追忆的诗人,已经无法自己说出那份深情那份痛,而是借一句“有人告诉我”更深入的写出了对父亲厚厚的情,浓浓的念。父亲所在的地方那是游子的故乡,是游子的家,所有在那里奔忙劳作的农民都是父亲,都是游子思念的味道。学习欣赏了。
孙建伟点评:
这是一首让人读了心痛,却能在心底留存有温度和深情的诗作,它在用笔解剖生活,那么的深刻,那么的挖心,让人印象深刻。
也正是因为有切身体会,有生活中的阅历,才更添了一层感同身受的况味。
四节的一首小诗,体量并不大,内涵却很深,带给人的是顿悟,是心灵的共鸣,是情感世界的“再聚首”。
“一锤又一锤”,开头的这一句诗就让你我的内心体会到了一份沉重,那是生活强加给人的担子,没有选择就必须承受。
在诗作中出现的“铁”“钉子”“箩筐”“稻米”作为一个个意象的出现都为读者呈现出了事物的现实感,那是能够刻入人心的”真元素”。来自生活无形的重压强加给了父亲,为此他也只能是坦然的接受。
一个伟岸的身躯,一个任劳任怨的形象,一个与生活握手言和的汉子,一个笑对人生的“勇士”。
来源于生活的诗作,周身都会有温存和亲和力,正是一份接地气的特质让它与读者的心贴的更近。文学的使命之一是抚慰与教化人心,有着这样的担当使命,它也一定会让前行的步伐走地更加有力铿锵。
王晓露,西班牙伊比利亚诗社社长,伊比利亚商务出版社总编辑。欧洲华文笔会创会理事兼秘书长,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香港诗人联盟理事。世界诗人大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有多首诗歌在国内外发表和获奖。著有汉语诗集《远方的你》,中英双语诗集《生命》,主编中西双语诗歌选本《中西诗典》。
思乡,本名王彦芝,现居美国。欧洲华文诗歌会加盟会员、华人诗学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业余时间爱好写作,作品散见《诗殿堂》《新大陆》《中国诗歌》《诗歌月刊》《长江诗歌》《诗刊》《青海湖》等国内外各种报刊杂志,出版个人诗集《蒲公英》。诗观:在生活中寻求诗意,用诗意点缀生活。
孙建伟,山东潍坊市青州市人,物及多个平台发表作品。驭风者诗社副社长,诗评易渡间首席副咖。短诗原创联盟秘书长。

陳如琴(香港),筆名綠意盎然。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香港詩人聯盟常務理事、《香港詩人》報編委。國際當代華文詩歌研究會副秘書長、香港女作家協會理事、香港當代文學藝術協會秘書長、中國國際文化促進會香港分會秘書長、 《驭风者诗刊》總編、馭風者詩社執行社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