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公老师说:“那一件事情对社会有利益的,我就干。那一件事情对社会有害的,我就不干。我不管它,这件事情是流行不流行。现在是流行杀警察、抢银行、要红包,这个我绝对不干。那么,见洋人叫洋爸爸,我怎么也不干,活著我是一个中国人,死了我也是一个中国鬼。你查查中国历史,凡是念书的,都有点骨子。即使是畜生还有这样子的,大家须知道,狐狸死在远处,跑不回来,它倒下来时,头的方向,必得朝向它的窝,这样死得才瞑目。不冲著它的窝,是死也不瞑目,畜生尚且如此啊!”
雪公老师勉励凡是他的弟子们,所行所为,都要对社会有益,而不要一味的随时尚而逐流,生是中国人,必得要有中国人的风骨,千万不要媚外忘本。“狐死正首丘”狐狸死的时候,都要把头摆正,朝向自己的住处,身为人怎么能连畜生都不如呢?
雪公老师又说:“想要中国再延续下去,必得落实中国文化。”现在的社会风气,处处呈现一片浮华不实的现象,人心亦渐趋糜烂,朴实淳厚的古风,已不复可见,这是非常可悲的现象。人人谨记老师的叮咛教诲,绝不与一般人竞逐流行,而忘了做人最可贵的操守与气节。…… 大安法师辑录
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
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三、究心不求无障。心无障,则所学躐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解障无根,即障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四、立行不求无魔。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
五、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成事随业,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六、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
七、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心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观人妄为,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
八、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以施德为弃屣。
九、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
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何伤我?以受抑为行门。
如是居碍反通,求通反碍。于此障碍,皆成妙境。……是以如来于障碍中得菩提道。
妙叶禅师:《宝王三昧念佛直指》
【译文】
第一、念身体不求没有疾病。身体没有疾病,贪欲就会生起。贪欲生起,必定会破毁戒律,退失道心。了知疾病本性空幻,疾病便不构成恼害,因此以病苦为良药。
第二、处世不求没有患难。世间没有患难,骄奢之心就必定会生起。骄奢心生起,必定会欺压一切。了达患难本自虚妄,患难又何能伤害?因此以患难为解脱。
第三、究心不求没有障碍。心没有障碍,所学道业就会躁进躐等。躁进躐等必定会没有得到法益而自称得到法益。明白障碍本来无根,障碍就自然寂没,因此以障碍为逍遥。
第四、立行不求没有魔障。积累功行没有魔障,誓愿就不会坚固。誓愿不坚固,必定未证道果而自称证得道果。推究魔性无根,魔何能扰乱?因此以群魔为法侣。
第五,谋事不求容易成功。事情容易成功,就会志存轻忽骄慢。志意轻忽骄慢,必定会夸耀我多有能耐。考量事情的成败,都是随宿业而决定,成功并非取决于能力,因此以办事多难为安乐。
第六、人际交情不求有益于自己。交情有益于自己,就会亏欠道义。道义亏欠,必会常见他人的不是。察知交情厚薄总有前因,交情亲疏乃依缘而起,因此以亏己利他的交情为资粮。
第七、与人交往不求随顺适应自己。他人随顺适应自己,就容易引发傲慢心。内心傲慢,必定会执著我的正确。观察为人处世,种种虚妄行为,难以理喻,人人只是在酬还宿业果报,因此以冤家对头为功德园林。
第八、布施行德不要求回报。行善希望回报,就会意有图谋。意有图谋,必定会求取虚名。明了布施无自性,福德亦无实性,因此以布施之德为丢弃的鞋子。
第九、见利不求沾润分成。想要利益分成,痴心就必定蠢动。痴心蠢动必定玷污利益,毁损自己。了知世间利益空幻,利益切莫妄求,因此以疏淡利益为富贵。
第十、被人冤屈不求申明。申明冤屈,则人我未能忘怀。心存人我,必定会滋生怨恨。安忍冤屈为己谦德,冤屈又何能伤害我?因此以受冤屈为修行。
这样身居障碍之境反而通达,企求通达反而障碍重重。如能智慧观照,这十大障碍便都能成为修道妙境。……所以,一切诸佛如来于障碍中证得菩提道果。宋智明编述
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若只说念佛可以了生死,不知生死根珠,毕竟向何处了?若念佛的心,断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断不生净士。’是知爱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众生,受生死之苦,皆爱欲之过也。推此爱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翻思从前,何曾有一念暂离此爱根耶?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今日方才发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连爱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断著。既不知生死之根,则念佛一边念,生死报只听长,如此念佛,与生死两不相关。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临命终时,只见生死爱根现前,那时方知念佛不得力,却怨念佛无灵验,悔之迟矣!故劝今念佛之人,先要知爱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即日用现前,在家念佛,眼中见得儿女子孙家缘财产,无一件不是爱的,则无一事无一念不是生死活计,如全身在火坑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时,心中爱根未曾一念放得下。直如正念佛时,只说念不切,不知爱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听念,爱只听长。且如儿女之情现前时,回光看看这一声佛,果然敌得这爱么?若断不得这爱,毕竟如何了得生死?以爱缘多生习熟,念佛才发心,其生疏,又不切实,因此不得力。若目前爱境主张不得,则临命终时,毕竟主张不得。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了生死之时也。何必待到腊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
所谓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见血,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则诸佛堕妄语矣!
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时节,岂更有别妙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