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主庙印象
杨进文(苗族)
庙宇
大主庙,又称宁远庙,是湖南城步与武冈边界最有名气的庙,是古代武冈州府所辖二十三庙(祠)之一,大主庙排行第十。据《武冈州志》资料显示:“大主庙,南二十里,神姓刘名锡,宋熙宁二年寇叛,神以征讨有功,殁于王事,封上将,立庙祀之,元赐宁远额,俗称寨主。”
大主庙,坐落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岩镇陈石村,西(岩)威(溪)公路穿村而过。公路直达庙门口,善男信女及游览客人拾级而上就可步入庙宇。其建筑面积达466平方米,佛堂宽敞明亮,庙内菩萨错落有致,各具形态。前来烧香供佛者,无不虔诚至极,常年香火不断。
大主庙,庙后有公路通往世人瞩目、非常神秘的威溪沙角洞——银杉森林公园;庙前有座“香炉山”;右侧有座“猪头山”;左边一匹天然“大石马”。这里除公路之外,其山水堪称“天人合一”。周边的几个自然院落,古木参天,空气里芳菲馥馥,树清香,石也清香。
人们前来大主庙虔诚供奉者,在当地人之中是这个“版本”:刘公上圣,即刘庆。相传刘公是宋朝五虎上将之一,系布衣出身,从小喜欢舞枪弄棒,精通武艺,为国效劳,屡立战功。
据《评书》说:刘公有棕叶马,棕叶马来去如飞,南蛮作乱时,皇上令刘公提兵征南。刘公早上可驾马回朝,夜间可以回家与妻相聚。其母见儿媳身怀有孕,总觉得蹊跷。媳妇便如实将丈夫每夜归家之事告诉其母。
一次,刘公的棕叶马被母亲损坏,一时弄得刘公不能按时上朝,皇上大怒,定他“擅离京城,有欺君之罪”。一怒之下,传下圣旨:处斩刘庆。事后不久,事因予澄清,仁宗皇帝对错斩刘公,追悔莫及,念他有汗马功劳,乃忠臣良将,故封其为“刘公上圣”,永享民间香火。
后来有手艺高超的雕匠为刘公雕塑了圣像,穿上战袍,安放(上殿)在大主庙。刘公是农历九月二十三日生日,民国时期,当地人们要在刘公生日前后几天不分昼夜,演唱戏剧,场面尤为壮观,隆重庆祝。自从一九九四年修复大主庙之后,每年在刘公生日期间,一直举行庆典活动,并唱大戏。

庙戏
“到大主庙看老(阳)戏去!那里有难得一看的大戏!”接连几天,西岩镇、威溪乡、武冈邓元泰镇等地都有接送去大主庙看戏的“专车”。附近的人们扛着长凳、掖着矮凳,一个接一个,老人们牵着孙子孙女或外孙外孙女从四面八方赶来………
庙戏就是这么疯魔人!那味儿与去城里的戏院里看戏大不一样了,有股说不出来的缠缠绵绵的撩人味。观众之中,有一部分是站着看戏的,戏到高潮时,不免出现拥挤。于是,村里有位老先生即景发挥,轻快流畅写了一副含义深远的戏联:“你也挤,我也挤,此地几无立脚地;好且看,歹且看,大家都有下场时”。第二天便“风平浪静”多了。
庙戏大都唱的是一些“老戏”。诸如《李旦逃难》、《桑槐树》、《合银牌》、《白素贞》、《梅开二度》、《赶子牧羊》之类人间悲欢离合剧。舞台上,司乐器者手脚并用,精心配合演员的一举一动、形色,演员若作敲门状,几锤“咚咚”敲鼓声,巧妙地变为敲门声。
演员无论为君子或小人,还是为才子佳人,皆扮演得活灵活现。看戏的则千姿百态,饶有趣味:有老妪情不自禁地掏出手巾揩眼泪;有打抱不平的在卷衣袖欲跃上舞台去“评理”,讨回“公道”。只有不懂事的“小把戏”则难以进入“角色”。在戏台下面东奔西窜,你追我赶,打跳子棋的、捉迷藏的,干什么的都有。还有谈天说地,谈情说爱的,打牌输了钻桌子的,人们似乎都很高兴都很和气。一边干着自己愿意干的事情,一边瞧瞧那舞台上唱过去舞过来的演员,那神情,悠然、飘然,仿佛全然不知生活之中还伴随着酸甜苦辣!(2022.7.24)
推荐阅读杨进文作品:
点击文字链接-看山员情怀
作者简介:杨进文(笔名先进文化),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城步作家协会会员。常在《中国绿色时报》、《湖南林业》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