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花桥─“仙女”踩过的苗桥
杨盛科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岩镇花桥村二组与三组之间的雾露水上横跨有一座城步县现存最古老的苗族风雨桥----花桥,这是一座曾被“仙女”踩桥(剪彩)的苗族风雨桥,从始建至今已有1078年。上世纪90年代初,县人民政府将花桥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四抵”范围,立碑予以保护。
花桥原名“瑞升虎溪桥”,以座落原虎溪而得名。据桥中石碑记载,此桥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九年(944),为当地吴姓始祖吴坚白为首创建。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吴继茂的后裔为了纪念吴姓始祖从广西迁居至此地,按照桂林七星岩风雨桥模样进行改建。明万历年间,当地山洪暴发,迫使虎溪改道,瑞升虎溪桥失去交通作用。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吴姓民众为了保护此桥,让它继续发挥交通作用,推举吴进胜等13人为迁桥的“桥首”,筹资筹劳将此桥从虎溪按原样搬迁到雾露水上,以方便当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
此桥为单孔石拱桥,桥墩上有四排三间、四柱三瓜的木质桥亭,桥亭长10米,宽3.7米,高4.5米。当地民间流传此桥搬迁竣工时有仙女“踩桥”(剪彩)的传说。竣工后择吉日踩桥时,民众推选吴姓一长辈与桥首吴进胜两人“踩桥”。正准备举行踩桥仪式时,突然天边飘来一朵五彩祥云悬在桥亭上方,一美艳仙女手持一束仙花飘然而至,她在鞭炮声中一边舞动仙花踩桥、一边致贺词:
雾露水畔景象新,霞光瑞霭罩桥亭;
青龙白虎两边护,中间高照紫徽星。
右脚踩桥金鸡叫,左脚踩桥凤凰鸣;
山中藏有千宗宝,水里存有万斗银。
雾露溪桥今迁成,全靠桥首操善心;
从此桥上过贵客,花桥就是此桥名。
围观的民众望着美艳如花的仙女惊呆了,没有人知道仙女从何处来、来此处有何贵干?
仙女踩完桥后,将手中的仙花丢至桥中腾祥云而去,围观者如梦初醒;吴进胜等桥首们与本姓老者商议:既然有仙女不请自来帮忙踩桥,又丢下仙花,定了桥名,就将虎溪桥改为花桥吧。从此,村以桥名。解放后,1956年成立花桥农业社,1958年建花桥大队;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的花桥乡人民政府与花桥中学等机构都以桥名。从“仙女”踩桥取名至今,“花桥”一名已沿用427年。
民俗学专家说,建筑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精华,石木结构建筑是用“石木写成的史书”,这部“史书”上记载了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情味。花桥是吴姓苗族工匠们建筑艺术的结晶,是苗族历史文化和文明发展史的真实记录。
据说此花桥被仙女“踩”(剪彩)过又取桥名后,从此花桥乡一带英才辈出,美女如云,该乡的苗族群众比周边乡村的群众相对富足。相传这些现象与当年仙女踩桥、致贺词、取桥名有密切的关联。

推荐阅读杨盛科作品:
点击文字链接-古稀杨老讲故事
作者简介:杨盛科,男,1947年出生,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湖南省苗学会员,邵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城步杨家将文化研究中心会员,城步县文联会员。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