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辰感怀
作者/丁心雨
在我们中国古代史书上,很早把生日称为“父忧母难日”。在佛经上也说过:“亲生之子,怀之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于是为了报答母亲,有了这个“母难日”。

正如余光中在母难日中所写,“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听姥姥说过,我是不足月出生的,出生时哭声很微弱,母亲担心地日夜抱着我,我啼哭她掉泪,害的母亲月子没有做好。以后的日子,母亲精心呵护,尽其所能给我增加营养,我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健康快乐、无忧无虑的成长。
母亲的爱,犹如一把伞,为孩子们挡住风雨,遮住烈日。犹如羽翼,把孩子们笼在翅膀下。少年时的我,还不解母爱的真正含义。总和母亲拌嘴,用逆反为借口,做着让母亲伤心的事情。直到嫁人怀孕生子,我才懂得了十月怀胎的辛苦,才懂得分娩的阵痛和危险,才懂得育儿路上的种种艰辛……
第二次的哭,在母亲生命告终时。看着侄女发过来的视频,病床上的母亲呼吸急促,脸色苍白无力,在短时间清醒时,吃力地寻找,我知道母亲在寻找未能到家的儿女。此番我的心犹如刀割,泪水哗哗流个不停。不孝之子,用在我身上真的不为过。开车疾驰,却还是错过了见母亲最后一面。经历了撕心裂肺的痛,才更明白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真正内涵。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母亲走了,留给我的只是空余恨。如果有来生承欢膝下不过是欺骗的谎言。与时光握⼿,与岁⽉相和,愿往后余⽣,不负流年,不负⾃⼰,愿天堂的母亲可以安息。“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读着这首诗,追悔莫及。
“谁⾔⼨草⼼,报得三春晖。”每每芳辰之际,我便会用灰色的文字,写下心头的思念,寄往天堂……

丁心雨: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毕业于邓州市幼儿师范学校。现居住河北省廊坊市。一个喜爱文字、钟情文字、寄情于文字的小女子。

诵者
任然:播音主持资格教师,喜文学,爱朗诵,痴禅音。在文字间游走涂写,阅他人,观自心,不惊不扰。愿以真诚之声,传递大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