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烟火
文/陈书林
唤醒人们一天生活的开始,永远都不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而是那些在凌晨的夜幕中或昏暗的灯光下忙碌的人们。凌晨四点,社区门口的街道上还看不到一个行人,临街店铺屋檐下那一排白炽灯散发着浅白色的光辉,一直延伸到宽广的主干道,与路灯的橘黄色相融合。路边的垃圾桶上,一只猫正蜷缩了身子抱着脑袋沉睡。昨夜,刚刚下了一场雨,在这阒寂的大街上,没有风,没有行人,只有远处暗影里的青蛙,在很有节律的一唱一和。伴着这昏暗的光影,似乎一切都还沉浸在朦胧的睡意里。
然而,这寂静必然短暂。如果你在早起不逼迫着自己起床,街上这份安静你是永远看不到的。在这看似毫无二致的店铺中,有一家是个例外---早餐店。店主人郑大姐,老家隆尧人。凭着待人热情,价格合理的良好口碑,在此经营这家早餐店已有十多年。早些年,郑大姐夫妇从承包食堂做起,从年轻时的创业尝试到如今的两鬓斑白,二十多年的相濡以沫,除了丈夫的坚忍,郑大姐的勤劳,最难得可贵的,是夫妻二人携手做一件事情的专一和默契。当黎明还如同没有研开的浓墨,这家小店里却是另一番光景,砧板上是饧好待用的面团,调好的包子馅在一个小时候后,便会在蒸汽升腾下完成一次华丽的蜕变,锅里的米粥在温度的逐渐升高中,散发出谷物特有的甜香。鲜爽滑嫩的豆腐脑,经过葡萄糖酸内脂的加入,豆浆中的蛋白质正在慢慢凝结成形,再加以熬制好的咸口汤料(北方为咸口,南方为甜口),佐以香菜,虾皮,想想就让人垂涎欲滴了。包子入锅,汤类熬煮停当,一切就绪后,就是早餐必有的美食---炸油条。油条在早餐中一直占领着主导地位,外表色泽金黄,口感酥脆,内里却呈暄软的蜂窝状,这是衡量油条优劣的标准,对和面和油温要求及其严格。品种繁多的早点,韩大姐两口并不显得手忙脚乱,多年的经验,让她们在火候和温度的控制上拿捏得相当精准。等到早餐的高峰期,两个女儿也来帮忙,每天排队买早点的人会准时出现,人手少了难以应付。此时已是7月中旬,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就要到来,那些靸拉着拖鞋,穿着睡意的妇女,神色中还夹杂着倦怠和慵懒,不时用手掌挡住打一个哈欠,眼角就泛出些闪亮的东西。还有那些身形彪悍的中年男人,上身赤裸,穿一短裤,为了掩饰自己的粗犷,竟把一件T恤像毛巾一样甩在肩膀上,或多或少也带出了些许的“优雅”。
每个小区的门口,还会出现一些流动摊贩,大多以煎饼,炸串类的食品为多,这些以电三轮为标志的棚式流动摊点,无论冬夏寒暑,随时会出现在任意一处人员流动的区域,即使你不用观察,也会有那种热油在高温过后的油腻味儿充斥在鼻腔,虽然此类食品被好多养生人员冠以垃圾食品的恶名,但乐于此味的人却趋之若鹜,大快朵颐。
今天,各种美食给出了我们太多的选择,无论是嗜荤茹素,还是快餐慢食,各人对美味的感受不同,也就很难体会别人对美味的理解。早餐的两根油条一碗豆腐脑,或闲暇时间与朋友小聚的几个炸串几瓶啤酒,待酒至微醺,看看四周不知因何事而奔忙的人们,心中暗自感慨:这应该就是平民心目中的幸福指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