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甘岭上的一捧土》
作者:雪松
一提起抗美援朝,一提起上甘岭战役,可谓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因为那是世界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经典战役,打得惨烈程度更是让人瞠目结舌,整个山头被炮火削平了几公尺,也就是在这次抗美援朝战斗中,涌现出了无数战斗英雄和模范人物,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用身体奋勇堵住敌人机枪眼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
敌人雕堡里的机枪喷着火舌,冲锋的战士们成排的倒下。黄继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请缨要炸掉敌人的雕堡。前面的几组爆破手没等靠近雕堡,就都倒在了敌人的火舌之下。黄继光高举炸药包,在战友们的掩护下,冲破了敌人的火力封锁。在快要接近敌人的雕堡时,黄继光不幸中弹,但他还是咬紧牙关,忍着巨痛,英勇扑向了敌人的机枪口。敌人的子弹打穿了他的血肉之躯,背上留下了一个碗口大的窟窿。
就在这时,冲锋的号角响彻了整个上甘岭,志愿军的将士们蜂拥而上,终于夺取了579.9高地。
就是这样一位视死如归、年轻英勇的战士,把生命和惊天地泣鬼神的显赫战功,永远地留在了这只有3.7平方公里的小山包上。
在黄继光牺牲不久,他的母亲邓芳芝三次应邀来到了首都北京,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英雄的母亲邓芳芝还有一个儿子叫黄继恕,为让他继承哥哥的遗志,她把黄继恕也送到了朝鲜战场。黄继恕接过哥哥的钢枪,把满腔的怒火压进了枪膛,向猎猎的五星红旗敬了一个神圣而又庄严的军礼。他想,到了朝鲜一定要狠狠地打击不可一世的美帝侵略者及其走狗们!给亲爱的哥哥报仇!打出国威、军威!
临行时,母亲紧紧握着儿子的大手,语重心长地嘱咐说:“有机会一定要到你哥哥牺牲的地方去看一看,带回一捧上甘岭上的土回家……也让你哥哥的身影离妈妈我近一点!”
黄继恕不负嘱托,完成了母亲的心愿,带回了一捧含有颗颗弹片的黑土。这不是一捧普通的土,而是一捧用哥哥——英雄黄继光鲜血染红的土呀!这捧土里饱含着无数和黄继光一样英勇不屈志士的爱国之魂呀!
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善良的母亲邓芳芝在无人处悄悄地流下思念儿子的苦涩泪水。
她默默地在自家的小院里,栽下了一棵小梨树,把儿子黄继光用鲜血染红的山土慢慢的…慢慢的捧洒在了小树下,她要让英雄的精神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果实。以慰英雄的在天之灵!
在老人家的内心深处是多么渴望人民能远离战火硝烟的侵袭,世界亦能永久的和平呀。
1962年,国防部命名黄继光生前所在班为“黄继光班”。2009年8月25日,黄继光所在连被授予“黄继光英雄连”。71年来,黄继光的后辈们已有十多人光荣的参军入伍,为保卫祖国安全和世界永久和平而紧握钢枪!
英雄的母亲邓芳芝去世后,在她老人家的墓前,整齐的摆放着三束雪白的梨花……
蔚蓝的天空中,一群群鸣哨的和平鸽在自由的飞翔……飞翔!

作者简介:
庄增,网名雪松。1958年出生于辽宁省,现住山东淄博市,退伍军人。1982年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担任朝阳化工厂职工学校语文教师。
曾在多家电子平台发表过诗歌.散文一千余首(篇)。代表作有《大山里的回忆》
、《诗词壮丽我亦美》等作品。现为《词家诗苑》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