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现代诗线上专题系列讲座
第三讲
◆现代诗艺术创作的灵感
重点内容:
(1)何为现代诗艺术创作的灵感?
关于灵感,艾青曾经说过一句非常形象的话。他说:“写诗就像放风筝。风筝就是想象,现实就是手中的线,而灵感就是鼓动风筝起飞的风。”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带着某种灵气的瞬间的思想(智性)的火花。“灵感”一词,从字面解读,我们发现,灵在前,感紧贴身后。换言之,先有灵气、灵悟、灵性,尔后再辅之以多种独到的个人感官体验。灵感是诗思的闸门,是诗的受孕,是诗的导火索,是诗的闪电,是一种智性的发现,是关乎诗的顿悟。

(2)生发现代诗灵感必须把握的六个关键性要义;
一,她是一种突发的心理现象;
二,她是某一个外在机缘的强烈刺激;
三是她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一种独有的创造力;
四是诗人主观潜意识上丰富的感受与苦思:
五是客观外界新信息(即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积累。清代学者袁守定:“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六是保持宁静放松的心境。唯其如此,方能澄怀味象。

(3)灵感与审美效应:
灵感与审美效应:
1,罗丹讲:“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2,诗美的发现即是一种独创的审美认知力和审美评价及判断。

(4)现代诗灵感逮捕的误区——
(一)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微不足道或无关痛痒的小感兴,不存在诗美。切记:诗人心须具备了全面立体的感知力、洞察力和审美判断力,才有可能获得灵感。
(二)诗的灵感是正能量情绪的花朵。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给诗以外形与色彩,而诗则给万物以灵魂与生命。在当下诗坛,许多伪诗人,总是传播恶心的负面消极情绪。

✪时间:7月9日(周六)晚7点10分
举例1
《这个出现在郊区的场面重点是什么》(皮旦)
♠探索诗品鉴
▎这个出现在郊区的场面重点是什么
□皮旦
那里没有路,没有房子
放着一张很大的床
床上躺一具尸体
尸体上盖一块红布
大风一吹,红布就鼓动起来
却不飘舞着飞走
2022-5-29

□诗人简介:

皮旦:原名支峰,网名皮旦、老头子。以写作现代诗歌为主。垃圾诗派创始人。代表作《大树》等。撰写了《垃圾派宣言》,创立崇低思想和垃圾(派)三原则。垃圾(派)三原则是,第一原则:崇低、向下,非灵、非肉;第二原则:离合、反常,无体、无用;第三原则:粗糙、放浪,方死、方生。皮旦还主张反理念、反现状、反方向。
❂童年剖析:

旷野→大床(虚构→自然)
尸体→红布→大风(尘世中的七情六欲)→不飘舞(心静如水,无私无欲,不动心乃真正修成正果!)
从宗教上,从哲思高度,从传统国学层面,从社会学乃至人性维度剖析,该诗的包容量、歧义美和关乎精神原罪与救赎等,直接攫取了受众的魂灵,迫使你低首沉思。

“红布”这个意象,具有多重悖论式内涵,比如:神的护佑;人的信念与追求;人的执念与劣根性;道义人性层面互撕及平衡等。
此外,必须郑重强调一点,1万人中,或许只有半个人懂垃圾。同理,1万人写垃圾诗,最多也就不足半人勉强写成了!
举例2
《沐雨》(寻苇)
♠好诗品读
◑沐雨
▦寻苇
整个冬天的
尘土,重量,沉默,萧索
终于被一只鸟喊出一个裂缝
暖风进来
久违的,雨也进来了
一夜,加上一日
没有什么裸露在外的东西洗不干净
除却我日渐世故的躯壳
和你额头深一条浅一条的沟壑

❁诗人简介:

赵慧,笔名寻苇,80后,山东日照人。作品散见《长江丛刊》《中国汉诗》《参花》《江河文学》《三角洲》等刊物。
●童年点评:
这首诗的灵感至少表现在两点
①终于被一只鸟喊出一个裂缝
一个“喊”字让“雨”瞬间灵动起来。
②我日渐世故的躯壳/你额上深一条浅一条的沟壑
这句话的潜台词包括沧桑的人生,世俗的人情习惯。

举例3
《镜中》(张枣)
█佳作品鉴
✪镜中
●张枣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诗人简介:

张枣,著名的巴蜀五君子之一。张枣,湖南长沙人。1962年出生,著名诗人,学者和诗歌翻译家。文学激情燃烧的20世纪80年代初,少年张枣顶着诗歌的风暴入川,二十诗章惊海内,以《镜中》、《何人斯》等作品一举成名,成为著名的“巴蜀五君子”之一。诗人柏桦说,他20出头写出的《灯芯绒幸福的舞蹈》,就足以让他的同行胆寒。他精确而感性的诗艺,融合和发明中西诗意的妙手,一直风靡无数诗歌爱好者。2010年3月8日因肺癌逝世。

●童年点评:

文学是最注重感官体验的综合艺术。先贤早就说过:“诗主性情,不主议论”,“境与事接而情生”。诗人张枣1984年写下的这首《镜中》,如果分析其创作灵感,我们发现这首诗歌,无论从色彩,温度,质感还是音符等方面,都能感受到诗人浓浓的饱蘸诗性的语感、对生命的忧患意识、人性美以及精神价值底线。随手拎起诗人的情绪流变波谱曲线,比如:后悔的事→梅花→危险的事→羞惭→镜子→梅花→落满南山,我们分明抓住了诗人真正的兴奋点是在“镜中”想起“一生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南山”。这首诗歌诗人在“镜中”窥见了象征纯美人性乃至人文精神的“梅花”,她是那么地美丽、羞惭,又是那么地让人心生怜悯。

应该讲,倘若从灵感层面来看,这首诗很抓眼球。然而,仔细思忖,我们发现,这首诗多多少少还是存在的些许硬伤的。比如:用意过深,诗骨似乎让人感觉“疲软”了些。殊不知,作为人性人文关怀,文学艺术理应蕴涵满满地朝气和精神。只是瑕不掩玉,《镜中》依然是一首难得的好诗。
◆童年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师从洛夫、丁国成,乔延凤等前辈,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