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1861(辛酉年)~1940(庚辰年)),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孟庄乡赤城东村人。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均为好友,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
嗣后闻红螺山资福寺为专修净土道场,于二十六岁时辞师前往,翌年正月朝五台毕,仍回资福。同年十月进念佛堂,后任香灯、寮元及藏主等职。此间,除念佛外,深入经藏,研读大乘典籍。
三十岁,至北京龙泉寺当行堂,苦行培福,潜修密证,长养圣胎。次年住圆广寺,越二载,适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入都迎请《龙藏》,助理需人,众给师荐,相随南下,延居法雨寺藏经楼。
三十四岁时,应寺众坚请,讲《佛说阿弥陀佛经要解便蒙钞》毕,即于珠宝殿侧闭关,两期六载。出关后,居茅蓬。四十四岁时,为温州头陀寺请藏经,事毕北归,仍住法雨寺藏经楼。至此,出家三十年,终清之世,始终韬晦。
五十二岁,高鹤年居士取大师文章数篇,次年刊载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读者叹服。民国六年五十七岁,徐蔚如居士得大师与其友三书,以《印光法师信稿》为题印行。次岁,又得大师文稿二十余篇,印于北京,题回:《印光法师文钞》。六十岁时,再集大师文稿数十篇合订二册,出版于商务印书馆,木刻于扬州藏经院。后又迭次增广,排印于中华书局,题曰:《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其文言言见谛,字字归宗,上符佛旨,下契群机,发挥禅净奥义,抉择法门难易,发前人所未发。
六十二岁,江苏义务教育会成立,呈请省下令用寺庙作校舍,佛教界哗然,大师为此奔走,护教护寺不遗余力。同年,应定海知事陶在东请,推荐智德法师去监狱讲《安士全书》,宣扬因果报应和净土教义,自己应聘为“江苏监狱感化院”名誉院长。是年,陶在东又与会稽道尹黄涵之汇大师道行事迹呈报政府,请予题赐“悟彻圆明”匾额。贲送普陀,香花供养,盛极一时,缁素赞叹,喜悦异常,然大师对此则署若罔闻。有问之者,答曰:“虚空楼阁,自无盛德,惭愧不已,荣从何来?
大师早就拟欲归隐,于民国十九年二月住苏州,掩关于报国寺,课余则修订四大名山山志,民国二十六年77岁冬,由于抗战,应妙真和尚请,移锡灵岩山寺掩关安居。中外信徒来寺叩关请益,大师对来者慈悲开导,折摄兼施,使闻者悦服。
民国二十九年(80岁)。农历十一月初四,大师预知时至,端坐念佛,安祥生西,僧腊六十。次年二月十五日茶毗,得五色舍利无数。僧俗弟子建塔灵岩山巅,并于民国三十六年九月十九日将师舍利奉安入塔。大师一生严持毗尼,一丝不苟,六时念佛,三业清净,护教重道,勤奋修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弘扬净土,不遗余力,皈依弟子,众星拱辰。后人尊大师为净土宗第十三祖。
印光大师著作有《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嘉言录》《印光大师嘉言录续编》《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永思集》《永思集续篇》《遗教摘要》《纪念文集》 五经一论。
印光大师语录
念佛人忌静坐时切不可掐珠,掐珠则神不能定,久则受病,卧时亦然!念佛人忌卧倒姿势出声念佛,伤气;
念佛人宜小声念念,默念念,忌不可一味大声着力念,否则必致受病;
聚道友念,宜分三班,一班出声绕念,两班静坐密念,如此成天念,不至过劳。若一同出声念,久则过劳,或致受病;
念佛须声音高低适中,缓急合宜,若高声如赶贼之猛烈,始则心火上炎,或至吐血,以成不治之病;
念佛人当善调身心,心远离妄念,身得闲暇无病,方可办道;
念佛忌夹杂:举其正夹杂者如求大彻大悟,得大总持等!举其邪夹杂者如念佛外又研究外道杂藉修外道法!不夹杂定义除信愿行外不起他念非份之求(非指除念佛外不起他念)除念佛外朝暮向佛必须发愿!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
印光大师:若能作不净观,欲火当下冰消瓦解
古时候,长安百姓热衷斗蛐蛐。有三名年少英俊的兄弟,在一个月黑之夜,出门捉蛐蛐,不知不觉来到了坟地。抬头猛然看见一位年轻女子,貌若天仙,兄弟三人大喜过望,拔腿就追。追着追着,突然间那位美人掉转头来,妈呀! 兄弟三人吓得魂飞魄散,眼前居然是个拖着长舌、口鼻往外淌血的厉鬼!
三兄弟一下都咽了气。第二天家人找来,一番抢救,其中一个缓过一口气,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见鬼了。那个侥幸活下来的男孩一场大病,好几个月才痊愈,从此这家人的孩子,再也不许晚上出去捉蛐蛐了。
这位美人没有变脸时,他们爱得刻骨铭心,一心只想得到她;等到她面目全非,七窍流血时,又被活活吓死,先前的爱慕之心顷刻化为乌有。其实在他们追求她时,她的身上就有着鲜血和舌头,为何她含舌藏血,人们就欢喜爱慕;一旦流血拖舌,那份爱心就变成恐惧?人一旦美色当前,欲火焚身,讲什么道理都没有办法打消他的念头。
此时若能作不净观,则一腔欲火,当下冰消瓦解,不至于被色迷得那么深。所以如来劝导淫欲心重的人,平时多作不净观,观想久了,功夫得力,都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何止不犯邪淫,清净寡欲而已?那个让人生起贪爱,一心想要得到她的美女,不过外面包着一张薄皮,才显得光华艳丽,人就是被外面这一层皮所迷惑;若揭去这张薄皮,不但皮里的东西不堪爱恋,这张薄皮本身,也不值得爱恋。
再看全身,无非脓血淋漓,骨肉纵横,脏腑屎尿,狼藉满地,臭秽腥臊,不忍见闻,比起那个美女变鬼更为可怕。即使倾城倾国的绝世佳人,薄皮里面那些东西,哪一样不是这样呢。人们为何只看外表,而不体察其内容?
明代有个读书人沉溺淫欲,无法自制,他就这个问题请教王龙溪,龙溪对他说:比如有人告诉您,这里有个名妓,可以进去快活一番。你听了很高兴,谁知看见这个女人后,竟然发现她是你的母亲、女儿或姐妹,这个时候,你的一腔淫欲之火会怎么样了?读书人说:当然熄灭了。
王龙溪说:其实淫欲心本来是空,你自己把它当做真实罢了。人若能将一切女人,看作母女姊妹,不但淫欲的恶念无从生起,生死轮回也能顿时了断。但愿世人,都能透过外表洞察本质,同出欲海,共登觉岸。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不可录重刻序、不可录敦伦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