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辛格,全名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德国犹太人,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
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由于纳粹党的迫害。1938年移居美国。1943年加入美国国籍。与越南人黎德寿一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969年到1977年之间,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并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16年5月9日获得美国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
2020年11月25日特朗普政府清洗撤掉了五角大楼“智囊团”的美国国防政策委员会包括基辛格在内的11名成员资格。
[本期正文]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透过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所作所为,点出了大国博弈的本质,即西方合力打压俄罗斯,只会让其更加彻底地“倒向”中国,俄罗斯被制裁期间,俄石油大量流入中国就是有力证明之一,搞小圈子这一套在当今国际社会已经不管用。另外,基辛格还点出乌克兰现在所面临的处境,如果泽连斯基不抓紧回到谈判桌,最后难免会失去全部筹码,甚至可能会被为了利益的西方出卖。
在此前劝说乌克兰重回谈判桌后,基辛格遭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批评,但这没有阻止他继续就俄乌冲突发声,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开完北约峰会,选择继续支持乌克兰,并进一步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后。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的最新专访时,基辛格再次发出警告,如果西方继续无视俄罗斯的安全利益,会让俄罗斯更加彻底地“倒向”中国。因此,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必须停止对俄罗斯的打压,通过谈判将其重新拉回西方的“怀抱”。在5月举行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基辛格就曾表示,面对西方打压,俄罗斯可能会远离欧洲,朝中国走去。
实际上,基辛格的话已经得到了验证。就在西方打算限制俄罗斯石油出口,从而遏制俄罗斯经济时,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再次得以体现。5月,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原油近900万吨,同比增长了55%,超过沙特出口到中国的782万吨,成为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
除了石油,中俄贸易额也在飞快增长。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中俄1月至5月的贸易额为658.1亿美元,同比增长28.9%,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铜矿、木材等,俄罗斯则从中国进口智能设备、汽车等,双方合作进一步加强。
基辛格5月就曾警告俄乌冲突必须在两个月内解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如此一来,在俄军接连夺取乌军重要据点控制权的背景下,如何更快、更好地解决俄乌冲突变得至关重要,而和平谈判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事与愿违,基辛格所期待的和平谈判,现在看来反而加剧了俄乌之间的矛盾,也加剧了西方的分歧。
乌克兰主张靠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解决冲突,获得了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支持,与之相反,德法意三国更倾向通过和平谈判处理矛盾。虽然西方没有就此在北约峰会上吵起来,但实际行动已经证明一切,如军事援助方面,英国和美国加大了援助力度,而德法意并没有作出相关表态,明显面和心不和。也许德法意清楚地认识到乌克兰现在所面临的处境——重要据点被俄军攻占,乌克兰即使获得援助也无法扭转局面。
为此,基辛格呼吁俄罗斯和乌克兰尽快谈判,并提醒乌克兰认清其15%-20%的领土已被俄罗斯及卢顿武装占领的事实,谈判不能再在要求恢复全部领土的前提下进行。
在夺取利西昌斯克的控制权后,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军需要进行修整,以便展开下一阶段军事目标。面对俄军的胜利,泽连斯基则表示,乌军仍在努力对俄军对抗,夺回失去领土的意愿未曾衰减,但击退俄罗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一段时间。与此同时,瑞典首相安德森前往基辅,与泽连斯基会面,谈论了两国合作相关事项,并表示将继续在军事和财政上给予乌克兰支持。
笔者认为,超过99岁的基辛格可能真的是糊涂了。想把俄罗斯拉回西方阵营不是你们想拉就能拉回的,普京不是赫鲁晓夫,不是戈尔巴乔夫,也不是叶利钦。普京是继俄罗斯帝国缔造者彼得大帝、一代英主叶卡捷琳娜二世大帝之后,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三位大帝。
另外,在全球版的“三国演义”中,前苏联已经失误过一次了,俄罗斯不可能出现第二次失误了。美国的倒行逆施导致其不可能是“常胜将军”和“无敌战神”。
另外,基辛格现在已经不是美国国防政策委员会的委员了,已经不具有“参谋”和“智囊”身份了。笔者认为,美国拜登政府根本听不进去这种建议。因此俄乌冲突还将继续下去,直到乌克兰彻底失败为止。
[编辑房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