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1993
刘万成
选美也“古已有之”,皇帝和“翡翠将军”除了喜欢大权独揽、钟鸣鼎食,却“半遮面”外,哪个不想多弹个“肉琵琶”?若说1993年的选美工作很新鲜,那也只不过比古代的选美更有趣味罢了。
据1993年的“选美组委会广告”称,其目的旨在通过“推选美女”,激活“娱乐消费市场”,迅速提高旅馆、酒吧、卡拉OK的经济效益。目的不同,用途有别,此其一也。古代选美老爱挂羊头卖狗肉,明明说公平“挑选美貌女子”,实际上多有“强占”之意,就连封建伦理修养、琴棋书画等等也都非常地挑剔,还动不动就被“撂了牌子”。1993年的选美标准很量化,只要姑娘天生的身高、体重、三围、三点一线够撩人,又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妖媚,哪怕她在大厅广众之下把 “一片孤城万仞山”给念作“一片孤城万刀山”了,那几个“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评委,也都会齐刷刷地给她“公开亮分”,让原本好看不中用的细瓷花瓶当选“中国美女”。选美标准及其选法可谓推陈出新,且与古代的选美迥异,此其二也。再者,古代选出来的“美”好象不搞“花瓶”展览,那得藏之金屋专供少数封建统治者享用。而这1993年的选美,却要经过“公开亮分”“颁以重奖”和媒体炒作这三道工序,最终才会把什么什么的“美女”推向市场。可见古代的选美只为少数几个人设想,1993年的选美却是一心为了天下男众解闷,此其三者也?
当然,1993年的选美与古代的选美,也有相似之处。古代有人不惜重金弄个剩饭美女,千方百计地把她塞进皇帝或高官的怀抱,以图自己飞黄腾达,或让他们坐怀而败。1993年的选美中,也有一夜暴富的大款捐献出了自己疼爱的“美女”,不知其用心何在,报上却说其“为今年的选美取得圆满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应该说1993年的选美,那可真是选得好。好就好在选出了公众如此这般的一番“大加赞扬”之后,“美女”很快着凉,闹剧便无奈收场。这就好比影视导演煞费苦心地拍摄了一出叫座的好戏,获得丰厚“票房回报”的却是广大观众。如见始作俑者铩羽之状,冷眼旁观者岂不为此而乐不自胜?故有打油诗赞之曰:
权当创新理难通,
且称审美无价值。
言其堕落如搔痒,
叫做丢人似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