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铸老师题字)
图源网络
图片、视频由兰光武老师提供
主编:姚京平

家乡
文/兰光武
诵/李华敏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
一朵朵白云绕山间。
一个古城换新颜,
一条大河波浪宽。

这是我的家乡万州。
高峡平湖,神女无恙。昔日的闹市已沉入江底,百万移民背井离乡,才使三峡电站顺利建成,让万州挥泪,古老的万州也由此象凤凰涅槃一样走向繁荣。

留下钟楼屹立在平湖之滨。滨江路上移栽的黄角树成了一道风景线,只有一棵老黄角树还在原地原样陪伴着钟楼。望着两岸起高楼,望着大江向东流。钟楼经历过多少沧桑,见证过多少兴亡,现在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依然整点报时。
我家还在岸上住,我家住在江边边。虽是盛夏,赤日炎炎。品着青茶,屋里飘浮着淡淡的茶香。开着空调,室内散发着爽爽的清凉。儿时用扇子散热,晚上在屋檐下歇凉睡觉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在外奋斗了大半辈子,四出闯荡了几十年。这次回到家乡,妈妈已是九十岁的人啦,去年妈妈获得了光荣在党50年的纪念章。妈妈现在疾病缠身,仍关心着子孙后代的成长,唯一的愉乐就是打麻将,那怕是吸着氧也要在牌桌上碰碰运气,比个高低。这个麻将,不管是教授还是文盲都能同桌竟技来几把,输赢还得手上过。摸不到好牌一声叹息,摸到“龙七对”一个惊喜。麻将是半公开半封闭的竟争,斗智斗勇碰运气,总能给人们带欢乐。不管走到哪里,都能听到麻将声。

我下乡到梁平县,妈妈来看过我,我在珙县金沙湾当铁路养路工,妈妈来看过我。妈妈也曾走南闯北,出国旅行,现在有好长时间没有下过楼了,不少时间是在吸氧和用呼吸机,妈妈说要勇敢的活下去。在家里走几步路都要拄拐杖,妈妈老了,弯不下腰,我给妈妈洗洗脚,陪妈妈聊聊天。娘痛儿路那样长,儿痛娘扁担那样长。给妈妈洗洗脚以表达游子的寸草之心,让我的心里得到一点慰籍。人都有意气风发的时候,人都有老态龙钟的时候。

回到老家,弟弟妹妹都过来,年轻时大家天南海北,难得一聚。现在退下来了,经常在一起围着妈妈谈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种情景还是小的时候有过。围着妈妈一起吃饭品茶谈家常,喝酒摆龙门阵,才是人世间最美的风景线。万州应季的蔬菜水果价廉物美,还能经常吃到在长江里钓的鱼,兄弟和妹夫都是自学成才的烹调高手,把鱼做成各种味道,色香味美,再喝二两酒,你会觉得生活是多么好啊!

现在在江里钓鱼,已有创新之举。钓鱼叫“路鸦”,鱼钩变成了用金属之类的东西做成的颜色不一样的小鱼,把长线甩出几十米远,再迅速收回,那长线上挂的“小鱼”象活的一样在游动,大鱼来吃“小鱼”就上钩了。这些贪婪的鱼哟,已吃不到蚯蚓之类的鱼饵,吃到假鱼就上钩了,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新陈有代谢,岁月不饶人。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匆匆的过客,酸甜苦辣已成为历史。望着窗外东去的大江和青山夕阳,听着钟楼的报时,家乡变了又没有变,又不竟吟起起那首杨慎的“临江仙”:
滾滾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日出江花红胜火,几经沧桑人还在。万州,你还充满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我已是头发白,牙齿缺,儿童相见不相识,就喊老大爷了。
2022.7.1
作家简介:兰光武 在长江边上长大,当过知青下过乡,后来到铁路上工作。现随女北漂带小外孙,偶有诗文,喜从中来。
朗诵家简介:李华敏,笔名淡淡的茶香。现任《世界诗人》《五月的鲜花诗歌朗诵艺术团》《诗意传情诗社》《采菊文苑》《全球诗歌辽社文化网络传媒》多家平台主播。有作品在微刊平台出刊。在市级区级朗诵大赛多次获奖。
(如侵权原图删除 文责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