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差不多”先生
文/周绪维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生活是一个大熔炉,社会千姿百态,包罗万象,生活百媚妖娆,柳暗花明。人类进步的文明贵在能够以海纳百川的智慧与包容驾驭思想,能够以日臻完善的实践与理论丰盈思想指导意识行为。二〇二二年高考成绩查询甫始,无独有偶在莒县一中校门口不经意间听到两个高三学生家长谈论孩子高考成绩孬好及填报志愿的只言片语对话。大意听见,其中一位家长问另一位家长说:你家孩子天生聪明、平时学习挺用功,成绩考得不错吧?!另一位家长笑嘻嘻地答曰:今年数学难孩子发挥不太理想,成绩还行,念个一本差不多吧,应该没问题。无意间听着这样的对答,我内心总觉得有点想笑。事先说明一下我无他意,仅仅只是觉得好笑而已。我心中暗想,成绩还行表达的是什么概念或是什么意思,念个一本差不多又是如何一个说法啊?!是在炫耀考得不错呢或是内心真的叹息孩子发挥不好啊,抑或是要不是发挥不好就考得更好呢?后面的对话我不得而知,那位家长其欲表达之意,半掩半敞、含糊其辞,让人啼笑皆非,我自是不敢妄加揣测人家。正所谓应了那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精辟论断,可是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一部分人见怪不怪,对于结果导向性语言的陈述、表述、表达不能棱角分明、一针见血地表达其想表达之意,未先斟酌而后言,信口拈来的差不多,让人捉摸不定,总是让人怀疑人生。我不敢苟同他们的这种说辞,也不能断章取义,却也浑然地不这么认为。于是乎,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的社稷情怀和处事哲学里,我突然掂念起了胡适先生《差不多先生传》里刻画的差不多先生形象。透过语言的你往我来,在那个学生家长身上,或许若隐若现地瞥见了差不多先生的影子。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因篇幅问题,《差不多先生传》后面的文字笔者不再摘录,如有兴致,大家可以查阅欣赏……。
《差不多先生传》通过差不多先生对人生处世态度和生活中的一些孤僻行为、对话、意识、思想,用虚拟化的手法,以艺术化、抽象化、形象化的语言讽刺和暗喻了那个年代社会中一部分人消极的混世哲学,批判了那种治学不严肃、办事不认真、自欺欺人、敷衍塞责的混世哲学。这种批判哲学的实用性和功效性,之于今天也不足以过时,对于敦促人们追求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干事也有着积极的鞭策作用。打开厚重的历史巻轶,细细品读沉淀着灿烂恢弘历史的铅块文字,总能让我们开卷有益。也正如唐太宗在《旧唐书·魏徵传》所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差不多思想意识给工作或生活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试想一下,现实中每个人或多或少会遇到过这种情景,甚至于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去使用这些词汇。如何规范模糊性词语类语言运用表达,不断推动减少并克制这种无形语言绊脚石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的运用,这将是一个长期常态化寓教于帮的过程,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是大有裨益的,这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意义所在。衍射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上,差不多思想所产生的危害是无法想象的。电器元件差不多接触良好、螺丝钉差不多拧紧了、管道压力差不多在控制范围内、电机运转速度差不多正常、质量指标和工艺技术要求差不多符合规定、工作计划差不多完成等等诸如此类,仔细忖度和分析“差不多”思想支撑的逻辑性是经不住推敲的。从一定意义上来权衡,“差不多”实际上隐喻着差多了、差很多的意思。譬如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安排秘书尽快组织材料撰写一篇发言稿,三个小后董事长或总经理催要发言稿,秘书回复说发言稿撰写差不多了,我想从严格层面上来说这里所谓的“差不多”可以理解为还不行抑或只是完成草稿,还需在发言主题、语言层次、语句润色、演讲目的等方面上进一步修饰整理,但实际上秘书所表达的意思是完成了的意思。模糊词汇的运用涵盖了事情进展的本来发展脉络,很容易给人产生一种错位的思维意识,往往给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关于“差不多”先生的差不多逻辑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式危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胡适老先生在其所著的《差不多先生传》一文中,以通俗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题材,用委婉、含蓄的意境和辩证手法,形象生动地娓娓述来,同时针砭时弊、讽喻了社会中的各种“差不多”思想,并一针见血地抨击了“差不多”思想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我想现实中也许有太多的个案事例在引导、教育、警示和鞭策我们,使得我们不得不认真反省和解剖一下自我认识、自我认知。因为正是有太多的“差不多”思想的存在,制造了无数的劣质项目和豆腐渣工程,使国家蒙受了巨额的经济损失,给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为“差不多”质量意识观念的存在和金钱利欲的驱使,使得一些企业和行政执法监督部门甚至无视国家法律法规,酿造了诸如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及众多食品企业违规使用工业添加剂等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因为差不多安全侥幸心理的存在和作祟,每年导致了无数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煤矿安全事件和危险化工化学品原料爆炸事故的频频发生,这些事件、事故的存在和发生难道仅仅是偶然吗?!意识不够重视,思想开了差不多的小差,然后导致了问题差不多发生了。分析事件、事故背后的深层原因,“差不多”逻辑思想或意识体系的存在也许最能说明问题,这无一不是在向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差不多”思想要不得,差不多理论是一颗定时炸弹,差不多随时爆炸。它不仅害人害己,危害社会,同时也妨碍和干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
我看!差不多先生还是不做为妙吧。
作者风采:
周绪维,笔名小荷、雨荷。中国作家网会员、中国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日照市、莒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山东散文学会举办2005-2008年“鲁艺杯”散文大赛入围奖、入选2009年全国“华夏情”诗文书画征文大赛金爵奖,作品入选山东省《山东文学》六十周年国庆专辑珍藏版、入选《2022年胶东散文年选》,在中国原创散文网、意林网、《莒州文学》、《莒州通讯》、日照市党刊《工作与研究》、《山东文学》、《大众日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等媒体及企业内刊《华泰人》等报刊杂志上刊发百余篇散文、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