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东杯”首届“青春印记”全国征文大赛.特等奖作品
解不开的蝴蝶结
文/李根小(山西)
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失无踪。
——莎士比亚
巍巍狮脑山下,桃河水静静地向东流淌,在山与河之间,有一座著名学校——阳泉市第十五中学(原三矿中学),在这里,走出了大作家刘慈欣,也走出了像我一样普普通通的莘莘学子。
曾经的我们都青涩稚嫩,可心底的烈焰,如升腾的太阳,似待放的花蕾。无情的岁月,带走了如火的年华,却沉淀出浪漫的美丽。
那一年,我十八岁;那一年,她十八岁。

高二的最后一个学期,文科班新来了个女生,悄然坐在教室的后排位置。作文课上,我已习惯了每次的作文作为全年级的范文,正在美滋滋期待时,语文老师却宣读了另外一位同学的作文,一个陌生的名字,同学们齐刷刷向后看,看这个新来的女生。她像一只受惊的小羊羔,紧蹙双眉,低垂眼睑,极力躲闪同学射来的目光,脑后秀发上束着的蝴蝶结格外惹眼。
晚自习后,放学回家只有我和大陈结伴而行,那是一段很长的偏僻之路,路灯时有时无,一条铁路涵洞张着狰狞的大口,令人生畏。那个新来的女生,恰巧也住这边,尾随而来。从此,放学的路上,多了一位女伴,也多了些别样的话题。三人行,我和大陈把她夹在中间,俨然两个大哥哥护送她到家。
‘
时光,她总是微笑着,静待花开花谢。
年轻的心,总是贴得很近。我们逐渐熟络起来,放学的路,不再阴森漫长,大陈海阔天空,诙谐幽默的侃侃而谈,引得她留下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有时兴起,一同吟唱流行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歌德说:“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有几次她没来学校上课,我的心里像是缺了什么,大陈也情绪低落,怅然若失。
多梦的季节,悄无声息地到来,在梦里,有我想要的幸福,我们彼此牵手,看日出日落,赏水月烟霞。在梦里,为了得一芳心和大陈大打出手。光阴迷醉不知归处,“揉碎了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恍惚中,芳灵惠性,暗香袭人,游历于《红楼梦》中,睡在了秦可卿的卧室里,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春梦。

紧张的学习,容不得分神。星期天的早晨,大柳树腰身挺拔而柔美,荡漾着青春的气息,低垂的枝条如少女的发丝漏过的晨辉,更显得妩媚而迷离。鲜艳的蝴蝶结,扎在她乌亮的发丝间,一路伴随她飞舞跳动,真如蛰伏于花上的一只蝴蝶,扇动着美丽的翅膀,摇曳着天然的俏皮可爱,醉人的醇香,散发着青春活力,颤动的精灵,衬出女性独有的娇媚,触动着心底的温暖情愫,呆呆地望着,竟生出无限遐想,不禁脱口而出:“这只蝴蝶结,真好看。”
浓荫下,开始背诵英语单词,我问你答,你问我答,一声“I like you”,令近前的女生满面绯红。
烟月不知人世改,桃花依旧笑春风。在全市语文知识竞赛中,我和女生分获一、二名,同时得到了奖品,令人羡慕的硬皮日记本。正是春风得意时,同学们戏称是“双双获得冠军”。那是我们共同的幸福时刻,站在领奖台上,在鲜花与掌声中,飘飘然,恍惚置身于婚礼的殿堂。
一去香尘何处觅,青襟沾泪不曾收。不觉到了高考前夕,她要回户籍地河北井陉,我们相约大柳树下,完成了最后一次共同复习,彼此清楚,再次相见遥遥无期。我也学古人,折柳相送,柳枝轻摇,传递着留恋和不舍,四目相对,默默无语。
她命我背过身去,闭上双眼,当我睁开双眼,环顾四周,一片寂静,书包里,留着她偷偷塞进的那枚好看的蝴蝶结。

红尘缱绻,梦若轻尘。柳叶低垂落花飞,片片思情赋予谁。如今,年过半百,发染新霜。岁月里,总有一丝柔情,扫落寂莫清欢,青葱忧怨。驻足大柳树下,它已不再年轻,我分明在等待着什么,是飘然而至的欣喜,还是追忆流逝的余痕。总想着时光能倒流,回到过往,那个淡雅的身影,那个羞涩的女生,那张纯净的让人怜悯的脸。一别经年,记忆的影像依然真切鲜明,珍藏的蝴蝶结,时时唤起我美好回忆,那是我们一起度过的懵懂青春。
她装饰了我的梦,我润色了她的人生,回望里有苦味,却分明蕴进了沉醉的酒香,荡涤在时间的微波里,日久弥香。
她会不会记得那个风趣的大陈,会不会记得那棵大柳树,会不会记得我,还有那枚不忍解开的蝴蝶结?

李根小,曾用笔名诗刈,山西省阳泉人,《作家地带》签约作家,《蒙东作家》签约作家。八十年代开始发表小说,陆续在多家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发表小说、诗歌、散文、微电影剧本等作品。在首届“青春印记”全国征文大赛荣获特等奖,第二届“故乡的年味”全国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三届“中国 • 昆山”微电影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