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灯下的童年(微散文)
原创首发
作者:澎湃的浪
在我的人生履历里,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那就是苦难而快乐的童年。

记忆里,童年时期是自由自在,极其浪漫的岁月。早晨,背上书包,哼着歌儿,走着跳着去上学,下午放学,笑着,跑着回家。回家后,一放下饭碗,就与村里的其它小伙伴们,相约去野地里挖猪菜,割羊草,拾柴禾。到了晚上,我就和弟弟妹妹们一同围坐在炕头的小油灯前,看小人书,写作业,。这时,妈妈也总是借着小油灯微弱的光线,在缝补我们的衣衫。

那时,村里经常"学大寨、搞会战”,父亲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岀去参加夜战。因此,昏暗的小油灯下,陪伴在我们身边的大多是妈妈的影子。当时,家里的日子,过得十分艰苦,肚子也刚刚能吃饱。可我们每天晚上都要依偎在妈妈身旁,写字,聊天,钻被取暖。

钻进被窝后,又是妈妈重复地讲述着古老的民间传说,那动人心弦的传奇故事,不知不觉地把我们送入了甜甜的梦乡。特别是在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妈妈还经常用取暖的火炉子架上小铁锅,抓些五谷杂食,给我们炒着吃,豆儿在锅里"噼啪噼啪"乱跳,并冒出一阵阵香味,勾引着我们肚里的馋虫。妈妈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贪婪的吃像,脸上露出了一种满足和欣慰的神色。此时此刻,我们也从童稚的心灵里,体味到了慈祥母亲的母爱,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

小油灯的火苗是那么的微弱,可它又是那么的温馨。
长大以后,我无论走到哪里,那一道光,在我心灵深处,永远闪烁着它的光焰!
《免责声明:文中图片,引用至网络,如有版权方,请联系删除。》

乔鑫斌:笔名奔放网名.澎湃的浪
1960年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一个小农庄。.黄河水滋润我在长河沃土上成长,我耕耘我收获!一路走来,我渴望草原的蔚蓝,向往大海的澎湃!
代表作《我是一粒种子》《致乡村男子汉》
现为磴口县乌兰布和农场农民。爱好文学写作,曾于《诗刊社》全国青年诗歌刊授学院学习两年,受过诗人宋家玲老师的指导作家碧野老师的润泽。作品散见<中华《诗词月刊》>《草原》《内蒙古文学》《巴彦淖尔报》《《河套文学》《中国青年》《黄河晚报》《北方新报》《内蒙古诗词》《巴彦淖尔诗词》《府谷诗词》.等报刊。2005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文学选萃》一书中收入了散文.诗歌近百首,在磴口作协会员作品集《河套源》均发表诗歌与散文。现为巴彦淖尔市作家协会会员磴口县作家协会诗词学会会员。在庆祝內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和巴彦淖尔诗词成学会成立10周年编印的大型诗集《长河流韵》发诗数首,目前筹备出版诗集《冰层下的激流》

诵者
任然:播音主持资格教师,喜文学,爱朗诵,痴禅音。在文字间游走涂写,阅他人,观自心,不惊不扰。愿以真诚之声,传递大善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