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法门,既是诸佛菩萨之母,一切佛法之总纲,怎可说它是大乘之始而不是圆顿之教呢?况且金刚经上明明说:“此经为大乘者说,为最上乘者说”是“第一希有”之法。还有什么再比它圆;“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六祖大师因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顿契真如,还有什么再比它顿?因此般若经在化法四教,应该属圆,在化仪四教,应该属顿。
怎样才能信心清净?金刚般若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只仅仅八个字,已把这两个问题答覆得清清楚楚。无所住,就是不住于四相,所谓我人众生寿者;不住于空,也不住于有,更不住于断常生灭等相。虽不住于种种诸相,但此心并不是寂灭的,它仍有它的生命的活动,所以在“无所住”下,有“而生其心”的一句。应无所住是空,是无相。而生其心是有,是常,是生。般若经上每一句话,或每一个字,无不包含空有,或非空非有的深义在内。
自序般若之宗旨与实践泛论般若之意义般若在佛教中的地位金刚得名之所以般若经之最高目的怎样才能信心清净难解难信之妙法受持般若之功德实践般若之方法脱险救伤至诚感光落水遇救死而复苏有愿必成群鸦负土拯救难产母尸不臭邻僧梦别比丘来迎欲求见佛冥王示警免罪放还怡然而逝光从口出眉放白光瞑目坐脱诸病悉除示期往生别众而逝异香拂然佛光照身全身不坏父母超生香发于体银台接引不愿受胎化人诵经正念而逝端坐而逝同名异实雏鸽获度七日还苏三刃俱折灵异重重飒然苏起一室尽明天乐相迎七日而苏谢经一卷右跏而逝不堕地狱救人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