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坛棒槌
童年挥刀对同题诗《我只想在草坪上静静地呆一下午》大开杀戒(之一)!
◐1号作品:
我多想在一块草坪上静静地呆一个下午
文/涅槃(天津)
阳光柔软,风细如丝,草香氤氲灵魂
高枝上,几枚鸟在俯身唱歌
铜质般律动的音符,钻进耳廓
坐在草坪上
铺一张昨天的报纸
摆着柠檬汁,面包,几颗糖果
手端惠特曼的草叶集
爷爷坐过的木长椅在视线之内
上面匍匐两片叶子,像在静默写诗
蝴蝶犹如顿号,蹁跹而去
空灵处,蜻蜓补白
我多想这样静静地呆一个下午
几只蚂蚁陪着,复活旧时光

✪童年点评:
文学艺术创作最讲究“以气为主,以文传意。”但凡优秀的现代诗大抵呈现或繁或简妙不可言的困惑感、神秘感、混沌感、深邃感、戏剧感、冲突感、歧义感。这首诗让我坚信现代诗是关乎记忆的文学门类。诗人精心营造的真诚、自然、爽心、唯美的视听画面,活生生地勾勒出一抺追忆逝去的亲人那淡淡的忧伤。
◐2号作品:
我多想在一块草坪上静坐一个下午
文/杏儿(湖南)
生活如刺猬
尖利的刺,刺得我体无完肤
而不是蜜蜂动用饱含罂粟花蜜的尾部
此刻我战栗,是因为生活的榻上
狡兔三窟。被落花流水
养育过的神经
一觉醒来,就不停地喊痛、喊渴
此刻,我战栗
是因为我仍然没有真正的爱情
安放这颗,敏感而脆弱的心
画梦,品茶、对饮。收容倦怠的渴盼
每活一天,都忍不住战票
忍不住疼痛、痴傻、忍不往赴汤蹈火
多想在一块草坪上
静静地,坐一个下午
像专门为你备好那么迷人的呼吸
抑或奶茶

✪童年点评:
无论你想展示的是卑微素朴,抑或滚烫浓烈,最终的旨归都应避开那些四平八稳的表达,一如行草书法之妙,其妙就妙在那呼之欲出的动态美,收放聚散自然灵动的墨趣美。该诗共四节,首节点出生活并不总是甘甜这一哲理性诗思;第二节诗人又进一步点穴——欲望是人性的常态;第三节,诗人单刀直探,深度渗透“敏感而脆弱的心”,在无奈中夹杂着对形而上精神爱情的深度渴望;未节诗人坦露出“人生即赴汤蹈火即正能量的真实且残酷的内心镜像,个中让人体会到些许执着与坚韧。
◐3号作品:
我多想在一块草坪上静静的待一下午
文/于兆华(山东)
雷声隆隆
从高天
滚滚而来
压着天
大块大块黑云压境
阴暗笼罩四野
更多时候
我多想在草坪上静静待一下午
晒干我被大雨淋透了的
狂躁情绪
还有那只喳喳的鸟儿。

✪童年点评:
多年的诗写历练让我坚信,务必要像躲避新冠病毒一样去躲避业已发霉了的那些个坏习惯。如果现代诗的个性美以牺牲诗人本真鲜活的性灵为代价,那就太得不偿失了。毋庸置疑,严格地说来,每首诗都属于诗人灵魂世界的“私人定制”。基于这样的诗观,我们不难发觉,山东诗人于兆华这位"初学者"很有灵悟力,至少他写得很放松。尽管诗人再三表白自己是因了和家人赌气,便在如厕时三分钟写完的,然而,童年却分明吸吮到了该诗本身自然流溢出来的自立、自足、自洁以及自带光芒的独有特征。仔细品读,几乎所有人都有一种“公知”,即由内而外的压抑感。这种情绪在第一节尤为明显。或许诗人也意识到了如果绷得太紧太满,琴弦迟早会断裂这个道理。在诗的第二节,诗人在诗句的处理上有意识地“自克”,故意凸显现代诗的时空纵深感及语言弹性,比如诗人神祗般地运用了一个动词“晒干”,便让“狂躁情绪”瞬间蒸发殆尽。最具看点的诗句出现在了最后一行——还有那只喳喳的鸟儿。你如果能想到这行诗,它的深层内涵,是诗人个我的内心世界与外在大环境的冲突与纠结、正奇与悖论,在缄默和表达之间找到某种平衡和谐圆融的力量,那么这首诗的关键性精髓就被你吸舔进肚子里了!
在这里,童年想表达的是,高明的诗人总是在诗中追求一种源自生命内核的、空灵的、直觉的、神祗的、人性的、悖论的、本真的精神向度。
关于这首诗的标题啊,我再啰嗦一句,就“呆”和“待”两字在此诗中的文学价值分析,很显然,“呆”远远高过“待”,更何况在"呆"中不乏"待"的内涵。这本不必纠结的,“理通则法随",更何况是要“呆”上“一下午”呢!

(点评之二,稍后贴出,謝谢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