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头条]品赏山西名家许刚老师的佳作:《我的父亲母亲》外一首「向未来挑战」(510辑)

我的父亲母亲
文/许刚(山西)
六月月初,樱桃红了,桃子熟了,麦子变黄了,在这龙口夺食,颗粒归仓的大忙节骨眼上,母亲的一奶同胞姨妈却去世了,给姨母送葬。睹物思情,望着姨夫姨母的照片,眼前犹现父母面,耳边似闻教诲语。
先父许昆玉生于一九三四年农历四月十九,因患胃癌,不幸卒于一九八八年农历六月十五,享年五十又四。严父一九五〇年五月四日在城关完小念书时,加入新民主义青年团,一九五四年七月十二日从解县师范毕业后,到东垆乡东吕村完小任教;一九五八年到芮城小报社当编辑;一九六一年到陌南公社当干事、一九六七年元月调回县农业局干事,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一九七一年二月至一九七六年三月任西陌公社革委会主任;一九七六年四月至一九八四年元月任陌南公社党委书记;一九八四年二月至一九八八年七月任芮城县文化局局长。父亲任职期间,体恤民情,关心民之疾苦,带领干群兴修东升水库,组织群众战胜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千方百计向省、地争取资金,建成陌南电影院;率领刘堡、桃花、柳湾、七坪、夭头群众,围河垒堤,名曰“胜天湖” 蓄水灌溉垣上良田,如今这里成了旅游景点,造福一方百姓。在文化局任职期间,带领文化战线的同仁,取得了芮城文化事业的鼎盛和辉煌,得到中央、省、地、县有关领导的好评。

先母杨白洋,东垆乡杨沟人。一九五八年,兴修三门峡蓄水大坝,移民至东垆村。生于一九三四年农历十月十九,因患脑血栓,不幸于二〇〇二年正月二十三去世,享年七十又一。
母亲一生勤劳俭朴、为人处事宽厚仁慈,温良谦让,理家务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操衣食知节知俭,能织善纺,心灵手巧。村子里无论娶媳嫁女,还是为小孩收拾满月,母亲从来都是闻信而至,不叫自到,忙前忙后,跑前跑后,竭尽全力,把事情安排的妥妥贴贴,将大事小情料理的有样有行。母亲通医术,会打针输液,曾经干过赤脚医生,每每有病人家属来叫,母亲总是放下手中的活计,背起药箱就走。不论白天夜晚,不论酷暑严寒,随叫随到,认真负责,深得乡邻敬仰。母亲对子女要求严格,从不偏袒。母亲拉扯我们姐弟四人长大,并为我们成了家,如今都有各自的事业。母亲为祖父母、外祖父母养老送终。特别是祖母瘫痪在床,母亲一日三餐,端水喂饭,经常为祖母擦拭身体,免患褥疮,精心侍侯三年零七个月,堪称“尊老敬老养老”的楷模,被众乡亲奉为佳话。
在先父辞世三十四年,先母离开我们十九载之际,为了铭记先父先母功德,传承勤劳俭朴、乐善好施、宽仁厚德的良好家风。特撰写此文,以继承先父先母遗志,化悲痛思念为力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当我们老了
文/许刚(山西)
疫情宅家半月余
形势好转出家门
邀约挚友三五人
平安公园叙情谊
话题扯起陈年事
越说越扯越离奇
有的夜行二百里
有的突袭敌军营
有的模范红花戴
有的舍己救群众
有的领养孤儿童
有的办厂富一方
有的种粮万元户
好汉别提当年勇
如今廉颇已老矣
江郎才尽空惆怅
年年岁岁不饶人
背驼腰弯鬓染霜
中气不足举步艰
喜欢独处爱清静
朝看花开暮观霞
吃穿用度无忧虑
一日三餐有着落
荤素搭配总相宜
心态平和身康健
平平淡淡才是真
不慕鸳鸯不羡仙
恩爱相伴享百年

作者简介:许刚(神采飘逸),笔名亦复,山西芮城人。自幼爱好文 学,喜欢写作。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精短文学学会会员,《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签约作家,《中国诗人作家网》签约诗人作家,在《市场信息报》、《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报》、《农民报》、《运城日报》、《中国乡村》及各网络平台发表小说、诗歌、散文5万余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