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百态(四)
作者:张龙庭

我的同学老程夫妻调D城工作四五年了,这次在同学会上见了面,闲谈中说D城的人花把式多,为人不实在,是出了名的假打。我没有和D城人交往过,有些将信将疑,以为他说话偏颇。他瞅了瞅我狐疑的眼光,讲了后面的话:
你知道,我的老婆很能干,做的饭菜那是人人夸好吃,初到D城,我俩都愿意给单位的同事一个好印象,在节假日或开会出差遇到离饭点还有点时间时,我们都愿意邀请同行的同事到家里一起做点家常饭吃。你知道的,在外面吃虽省时省事,但饭菜不好吃,且花钱多。我们都是工薪阶层,不得不盘算着花钱,所以很少在外面吃饭。有时候还请他们尝一尝老家带去的腊肉、竹笋、罗卜荚、豆腐干等等。一来二去,我们夫妻的单位的人都知道我们老谢有一手好厨艺。有时候我单位的还主动提议“老程,好久没有吃过你家的腊肉啦,啥时候整一顿?”是谢单位的“老谢,你包的包子真的好吃,吃了好多家馆子,都没有你做的味道好。”言下之意,你懂得。
当然,也有人不时提议“我们吃了老程家那么多回了,也该回请一下了。”大家都附和:“是啊!”“确实。”可是一月两月,一年两年就是没人行动。
我狐疑:“真的吗?”“我哄你做啥子?”老程说,“我再讲个故事。”
邢八石和卢尚清是公元一九八〇年代的一对老熟人,邢八石是三天憋不出两句话的老好人,用D城人的话说就是“面带猪相,心里明亮”那种为人诚恳的朋友。而卢尚清则巧舌如簧,能说得水点灯,鱼上树的伙计,地地道道的“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俩一个憨厚,一个油滑, 性格差了一大截,可他们偏偏能凑到一起。卢尚清平时不少打邢八石的麻烦,而老邢却从来没到卢尚清家喝过一口水,老卢是哑巴吃汤圆——心里有数,所以每次见面都显得过意不去:“这么多年了,你从来没到我家看看,我们全家都欢迎你去耍,你一定抽个时间到我家看一眼,也让我心头好受些。”那样子让人觉得不满足他的愿望简直是一种罪过。
春夏之交,邢八石觉得去老卢家看看这件事再也不能拖了,于是专门到人民商城卖了件藏青色的涤卡中山装,西裤旧了一点,洗了后,特意找裁缝熨出棱角,穿上去和新中山装倒也匹配,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背上军用挎包就朝老卢家走去。
看到邢八石朝自己走来,不禁一愣:他怎么来了?发现老邢穿着新衣服却有点不自在的样子,老卢马上边跑边嚷嚷着迎上去,抓住老邢的手至少摇了半分钟,再把挎包硬夺过来挎在自己肩上,拉着他往屋里走去。
刚让老邢坐下,老卢就亲自去打来洗脸水,又是找干净毛巾,又是递香皂,忙得不亦乐乎。洗完脸的邢八石正准备倒水,老卢快步上前抢脸盆,嚷道:“怎么能让你去倒水呢?”老邢坚持自己倒洗脸水,老卢又不让,相持之下,卢尚清让步放手了,又似乎把脸盆抬了一下,老邢不注意一趔趄,把一盆水几乎全倒在了身上。这可把卢尚清急得了不得,赶紧找了一根帕子擦水,谁知那帕子本来不大干净,把衣服越擦越脏,换了根帕子擦,又湿的更多了。最后卢尚清只好找出旧衣服让老邢将就穿一会儿,把湿衣服洗了晾在后院里,又叫让老嬢儿去街上买菜做饭。卢尚清老哥俩则在院坝里摆龙门阵。
两人摆的开心热烈,时间也过得很快,老卢的老婆叫吃午饭了,哎呀,老卢一家的热情可真正的名不虚传,满满的摆了一桌子,酒足饭饱后,估计衣服也干了,卢尚清去帮朋友收衣服,很快折身回来问老嬢儿:“你把老邢衣服收回来了吗?”“没有呀!怎么了?”“老邢的衣服不见了。”“啊!”这一惊非同小可,大家找遍了屋前屋后的旮旮旯旯,唯独不见了这件新的中山服。气的老卢边骂偷衣服的贼,边骂老孃儿不担事,咋个不边做事边照着后边点。最倒霉的应该是邢八石了,一件花了几年积蓄的面子衣服,穿了仅仅一两个小时就丢了。
过后有人说,是卢尚清的老婆把衣服拿去卖了,将钱买酒菜来招待邢八石,说的倒也合乎推理,传的也神乎其神,证据呢?没有。
听了老程的一番话,虽仍然将信将疑,但我也有了点“宁可信其有”的感觉了。
作者简介
张龙庭,四川省通江县人,副高职中学语文教师。退休后胸口常挂着相机拍点风景照片,或随所见写点打油诗、游记类随笔。
(图文供稿:张龙庭)
《新京都文艺》
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