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学诗札记(1261一1270)
童年学诗札记(1261)永远不要和真正的诗人耍滑,切记!
童年学诗札记(1262)绞尽脑汁总想让别人出乖露丑的人,说穿了是一种极度自卑和自私的表现,同时更折射出了肮脏、晦暗、扭曲的畸形心理。还是用心多读些好诗吧。童年会为这些罪人祈祷的。

童年学诗札记(1263)我早就在不同场合讲过,诗人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两个字:境界。语言是表象,细品总会悟出些货色来的吧!诸君以为然否?
童年学诗札记(1264)我经常会问自己一句话:你为什么要读诗?就我个人而言,可能不外乎三个原因:其一,渴望夜行时能有一盏真正属于自己的导航灯;其二,在灵魂受伤时能够及时获得慰藉,避免绝望;其三,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神。因为我渴望回家。子夜,品读完诗人何如的百行长诗《边缘》,我忽然想到一个词:极致。我也在臆想:但凡每一位用心挖掘的读者恐怕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吧!诗人以天使般的飞翔英姿俯瞰尘世,在她那些个冰镇而神性的呼吸中,我品咂出了深沉与博大以及浓得化不开的人文眷恋。此诗传递的远非人间的卿卿我我,儿女情长。诗人主动逃离中心,故意退至“巨石的边缘”,倾心追求永恒的“最冷”的美。炙到痛点方为诗。以我看来,“最冷”即最爱。该诗处处让现代人感觉到一种直抵灵魂的撕扯般的剧痛感。诗人完全顺从内心的召唤,更精确地剖析应该讲是遵循神的导引,去履行一个似乎永远无法终结的美且悲怆的仪式。在语感把控上,此诗是内敛的,更是淡泊、宁静和超脱的。诗句充满生与死、灵与肉、黑与白等种种悖论,悖论顿生诗意。整首诗呈现出的是神性的启悟,生命的哲思,心灵的涅槃。必须郑重指出的是,此诗的硬伤在其结尾。或许是“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思维左右了诗人。说句心里话,这实在是不明智的。试问:美女还需要全裸吗?! 我深信,轻易评论一个诗人是很危险的,更是愚钝。就此打住。谢谢!

童年学诗札记(1265)诗人,当然还包括其他文艺创作者以及评论家必须注重培养、修炼自己的情商。假如连自己的情绪都无法把控好的话,焉能领悟、洞悉他人内心幽谷的东西呢?
童年学诗札记(1266)在现实生活中锱铢必较、过于尖刻的人,大抵不太可能写出好诗来的。在说通俗些,气量狭小、睚眦必报的人,无论他肚子里藏有多么高深莫测的大学问,也注定写不出啥好货色。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因为“气”不足。大家想想看,一个活人连最起码的气都接不上来,还能有啥大指望呢!顺便再啰嗦一句:千万别又对号入席啊!

童年学诗札记(1267)仼何行当总会冒出某些个牛逼的人物来。这本不足为奇。怕就怕牛逼级人物自己从骨子里也真以为非常牛逼。这不但很危险,而且还会伤及众多“牛粉”。此刻,在书写这些个文字时,我的眼前立马呈现出一个电影分镜头:一位牛逼的诗坛大师站在百层大厦最顶端,扯破噪门嚎叫着“大家快来看啊,这个世上谁最高,谁最牛”,他的话音未落,突然感觉腿软心虚,左脚一打滑竟从百层楼顶摔了下去。还好,算他还有一丁点儿悔过之心——“主呀,快来救我啊,我真得好害怕!”有成千上万的人看见,这位大师好像被一双无形的巨手托住了。但愿这些文字能点醒某些狂人。

童年学诗札记(1268) 诗是一锅养生粥,然,倘若熬过了火就会糊。这就应验了我那句老话:雕琢过甚必损其骨,涂抹过艳伤其本。

童年学诗札记(1269) 现代诗语感呈现诗人骨髓里释放出来的独一无二的人文气质及精神内核剖面。最耐咀嚼的语感往往呈现以下几大特点:一是极强的撕裂感;二是包裹着悖论色彩的弹性;三是集多维人性智性神性糅杂于一炉的张力。

童年学诗札记(1270)无法复制的纯粹主体性,源自灵魂圣泉的本元性,不言自显的形而上指纹甄别符号以及以哲思、神性与悖论为创作基柱的诗境张力场。这是构筑现代诗专属语感四种不可或缺的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