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察善恶业报经浅释
“众事牵缠,所作不定”:被很多的世间事牵引缠绕,所做的事情没有一定的方针。修道信佛,信了一个时间改变了,这叫不定。众事,就是很多很多的世间事。牵缠,好像眷属的牵缠;眷属,就是亲戚朋友。你放不下:今天想起爸爸,明天想起妈妈,后天又想起姊姊妹妹了,就不能修道了!这都叫众事牵缠。牵,就牵挂得好像被用一条绳子这么牵着。马有一个缰绳牵着它走,牛也有一条绳子牵着它走;你被什么牵着走呢?被你所有的业力,这个业力牵着你跑。
你善业多,就牵到善道去;恶业若多,就牵到恶道去。恶道,就地狱、饿鬼、畜生;善道,就是天、人、阿修罗这三善道。所以缠,就像用根绳子把你缠住了;也好像蚕吐丝,把自己身体被这丝缠住了,所谓“蚕虫作茧,自困其身”。那种吐出来的东西可以做布的虫子叫蚕;吐出的东西叫丝,可以做布。但是它吐出丝,就把自己缠在里面,跑不出去了;我们人也是这样子,自己愚痴得不得了。
“思想绕乱”:这个思想,也就是妄想,想入非非,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想东想西、想南想北,总也不停,这叫思想绕乱。绕,就围绕,也就是和牵缠的意思差不多。“废修道业”:因为有以上种种的障缘,所以把修道这种的事业就停止废弃了,不修道了。不修道做什么?当然就是造恶业了,所以这叫有障缘。
那么,你要是有信心,再没有障缘,这就容易修道;你既然没有信心,又有障缘,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听经,听到这一段,都应该回光返照,想一想:我是不是业障太重,修道不能发心,尽生一种的无明烦恼,障碍修道呢?若有的话,就赶快要生大忏悔心,改变你以前的错误;如果没有,就更应该精进。所以我们听经,你要是真正想学佛法的人,对听经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比你吃饭都重要,比你睡觉都重要。所以我们到这儿,又叩头又礼拜的,如果不注意听,那岂不是把这光阴都空过了?
所以每一天,你们各人听经,都应该回光返照,问问自己:造的恶业多?是造的善业多?不要随随便便的;你一随便,将来堕落到了地狱、饿鬼、畜生里面去,就不容易出来了。不要说你的师父还是一个普通的凡夫,就是圣人、就是佛,也没办法度你、也没法子救你。所以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你们现在都皈依三宝了,皈依三宝之后,你谁用功不用功、修行不修行,这做师父的,不能天天总来提着你耳朵说:“啊!你应该这样子、应该那样子!”这要你自己去知道怎么样修行、怎么样精进,那才是修道人的本份。
在前两个礼拜,大约是有一次礼拜五讲经,果普失去机会,没有听到这一天的经;我见到果普非常后悔,认为失去机会。人人若都能这样子,认为少听一次经就非常地后悔,甚至于痛哭流涕这么样子生忏悔心,这佛法一定是很快就明白;可惜人就都没有把它看得这么重要,认为少听一次经,好像得到很多的利益。听经在这儿坐着,觉得辛苦,不如不听经,愿意躺一躺也可以,愿意睡一睡也可以;这就是不明白佛法、不愿意学佛法的人才这个样子。
所以,我们人现在有这个机会可以听到讲经,你不听;将来你失去的机会就很多很多。好像这人做什么事情,总赶不上机会;除非你不想做,想做就晚了,错过机会。这都是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不晓得修行;所以到果地的时候,就很多事情不如意了。我们这个道场,就是给大家预备的听经,大家谁来听都欢迎的。
F2. 立法(分三)
G1. 示所用法 G2. 示所依理 G3. 示能除疑
今G1
有如是等障难事者,当用木轮相法,占察善恶宿世之业,现在苦乐吉凶等事。
这是前边随机的第二科,立法。在立法这一科里面,又分出来三科:第一科,就是指示所用的方法;第二科,指示所根据的道理;第三科,就是指示这方法能除去你的疑惑。现在这是第一科,指示明白你所用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说的这个木轮相。木,就是木头。这木轮相怎么样的呢?下边的经文会有解释的。现在还不能解释这木轮相。
“有如是等障难事者”:有像前边这样因为种种障缘,而增加忧虑或者疑惑的人,“当用木轮相法,占察善恶宿世之业,现在苦乐吉凶等事”:你应该用这个木轮相法,来占察以前所造的善、恶业,和现在你所受的苦、或者享的快乐,或者是吉祥的事情、凶险的事情。你占察是善、是恶啊?宿世之业或者前生这种业障怎样啊?用木轮的占法,来占察这种种情形。这个宿世,不一定就是前生,就是昨天的也叫宿世;总而言之,以前所造的业,都是宿世的。
G2. 示所依理
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
“缘合故有,缘尽则灭”:这是说的这一切都是缘生无性、无性缘生;就是没有什么一定的道理,所有的这业果,都是由缘而有的。你若有这种因缘合和的时候,就有这种业果相现出来;若没有这种业果的因缘了,那么它也就灭了、没有了。
“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你这所造的业,无论是善业、是恶业,它集聚到一起,是随心而现出的,不出现前的一念心;由这个业相现出来了,那么受这种果报也就发现了。先有这个业相现,然后就要受这种果报。“不失不坏,相应不差”:业缘报果到你自己受的时候,它不会丢了,也不会坏的;如影随形、如响应声,永远都会跟着你,一点都不会错的。
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你那个影子,总跟着你的身体走;这个业和缘也是这样的,总是跟着你,不会坏的。就好像你这么在山里头叫一声,这山里头也叫一声,这叫“如响应声”。不差,就一点都不会错的;也就是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你尽去杀人、放火、偷抢,将来也要受这种果报的。那么这是第二科,讲因缘果报这种道理。
G3. 示能除疑
如是谛占善恶业报,晓喻自心;于所疑事,以取决了。
这是第三科,指示能除众生的疑惑。
“如是谛占善恶业报,晓喻自心”:你像前边用这种方法来审察,而占验这种善恶的业报,善就得善报,恶就得恶报,你自己就明白这种道理。“于所疑事,以取决了”:在你所怀疑的事相,你决定明了;你明白了,然后就知道怎么样做了。
E2. 略示劝诫(分二)
F1. 劝学习 F2. 诫学他
今F1
若佛弟子,但当学习如此相法,至心归依,所观之事,无不成者。
这是略示劝诫,这又分出两科:第一科,劝学习这种方法;第二,就是诫止你不要学其他的法。现在第一科,劝你要学习。
“若佛弟子,但当学习如此相法,至心归依”:假设有佛子,你只可以学习这种的木轮相法,你至心来学习。归依,就是你注意学习;至心,就非常地诚心来学习,学习这种占察善恶的方法。“所观之事,无不成者”:所观,也就是你所怀疑的事,你所想要明白的事。所观之事,没有不成就的,一定会明白的。这个观,也可以当求字讲。就是你求明白什么事,什么事你就会明白了。
F2. 诫学他
不应弃舍如是之法,而返随逐世间卜筮种种占相吉凶等事,贪着乐习;若乐习者,深障圣道。
这是诫学他,就禁止你不要学习其他的法。他,就是指世间卜筮的这种法。所以修道的人,你真若明白,就不能又是问〈易经〉,又是去求 卜筮。所谓:“你占什么卦?问什么卜?欺人就是祸,饶人就是福。”你不必算,你若尽欺骗人,一定就不好;你若是对人好呢?就一定会好的。
“不应弃舍如是之法”:你不应弃舍了这种的占察善恶的木轮相法,“而返随逐世间卜筮种种占相吉凶等事”:你不依照佛法去占察善恶业报,你反而退回去随着这个世间法跑,又是爻卦、又是筮龟,用很多占相方法,来问事情或者是吉祥、或者不吉祥这些事。随逐世间,就是跟着世间法。
世间什么法呢?就是卜筮种种占相吉凶等事。卜,就是爻卦。爻卦的方法很多,有的用三个铜钱来爻卦,爻完了看是几个字啊、几个镘呢?(编注:古代钱币之背面,俗称“镘儿”)然后决定吉凶。筮,是用一种筮草。在古来中国人 卜筮,用一个乌龟的壳来卜事情的吉凶;又有用一种筮草来卜筮,问事情,所以这叫筮龟。种种占相,那就不单单卜筮这一门,还有其他的种种占相方法。
“贪着乐习,若乐习者,深障圣道”:你贪求、执着这种的卜筮的方法,你欢喜学习这种方法;假设你愿意学这世间的 卜筮的这种法门,这个对于修圣人之道上,就发生一种大障碍。圣道,也就是佛道;你修佛道法的人,就不应该学世间卜筮这种种的技能。
E3. 正示轮相(分二)
F1. 总示 F2. 别示 F1(分三)
G1. 示相 G2. 示义 G3. 示用
今G1
善男子!欲学木轮相者,先当刻木如小指许,使长短减于一寸;正中令其四面方平,自余向两头斜渐去之。仰手旁掷,令使易转;因是义故,说名为轮。
这一段文是前边的第三科,正示轮相;指示出来轮的样子。在这一科里边,又分出两科:第一科,是总示轮相;第二科,是别示轮相。在总示轮相这一科里边,又分出三科:第一科,是指示轮相;第二科,是指示轮义;第三科,指示轮用。现在这是第一科,指示这个轮的相。
“善男子!欲学木轮相者”:地藏菩萨说,善男子!你想学木轮相这种方法的话,“先当刻木如小指许,使长短减于一寸”:先应该做一个木头的轮相,这木头像小指头这么大,使令长短不到一寸。减于一寸,就不是一寸,或者九分、或者八分这么长。
“正中令其四面方平”:在好像小指头这么大,不够一寸长的这个木头,在它中间又四方又平的。四面,就是中间,其余的地方就不是四面。“自余向两头斜渐去之”:从中间往两头斜去,渐渐的就变成圆的。中间四方的,斜渐去之,这么到这两头,就很小很小、尖尖的。
“仰手旁掷,令使易转”:仰起来手,就这么拿着往旁边去掷。这个东西掉到地下就滚,一滚就转,使令它容易这么转动。掷,就是掉到旁边去。转,它在地下这么滚,好像你们压胶布那个东西,就转。“因是义故,说名为轮”:以它转动这种道理的缘故,所以说叫轮,因为它像那个车轮这么转。这是第一,指示轮的相;下面是第二,指示轮的义理。
G2. 示义
又依此相,能破坏众生邪见疑网,转向正道,到安隐处,是故名轮。
“又依此相,能破坏众生邪见疑网”:又依照这个轮相的方法去做,这个轮相可以把众生的邪知邪见给破坏得了,可以把怀疑的这种魔网也给破坏了。“转向正道,到安隐处,是故名轮”:由这个邪见疑网转向正道,到最平安的地方;因为这个,所以给它起个名字,就叫木轮。
G3. 示用
其轮相者,有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轮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恶业种差别,其轮有十。二者,轮相能示宿世集业久近,所作强弱、大小差别,其轮有三。三者,轮相能示三世中受报差别,其轮有六。
“其轮相者,有三种差别”:这个轮相分出来有三种的差别。差别,就是分别不同的。“何等为三”:什么是这三种轮相呢?这是第三科,是指示这个轮的用。它有什么用?
“一者,轮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恶业种差别”:第一个轮,它能指示出来你前生或过去所造的善业、恶业这种果报,能指示你它那个分别。你造什么业受什么报,可以指示你。“其轮有十”:这个有多少种?有十种这么多。
“二者,轮相能示宿世集业久近、所作强弱、大小差别”:能指示你过去所生的烦恼而造出的种种的业,或者是时间很久,或者是时间很近的,你所做这种的业或者很强、很大的,或者很软弱、很小的。强,就是大;弱,就是小。“其轮有三”:这个轮相有三种。
“三者,轮相能示三世中受报差别”:第三个轮相能指示你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所造的什么业,受什么果报的分别。它能明白地指示你,告诉你。“其轮有六”:这种的轮相有六种。
轮相,在中国有一种叫问杯。这种问杯不是这么多个,只有两个,好像做的一边扁、一边圆;两个合在一起是圆的,单单一个就半圆半扁。有很多的女人专门就欢喜问这个东西,她拿起来就祷告祷告,向下一掉;掉下来,看它朝上的是圆的、是扁的?圆的叫阴,扁平的就叫阳。这叫问阴阳杯,还很多种方法;大约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但是不一样。
F2. 别示(分三)
G1. 示第一轮相 G2. 示第二轮相 G3. 示第三轮相 G1(分三)
H1. 正示轮相 H2. 详示占法 H3. 占后诫劝 H1(分二)
I1. 直明轮相 I2. 明轮相所以
今I1
若欲观宿世作善恶业差别者,当刻木为十轮。依此十轮,书记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轮,于一面记;次以十恶,书对十善,令使相当,亦各记在一面。
这是第二科,别示。在别示里边,又分出来三小科:第一科,是第一轮相;第二科,是第二轮相;第三科,是第三轮相。在这第一,指示第一轮相的时候,又分出来有三:第一,正示轮相;第二,详示占法;第三,占后诫劝。现在这是第一科,第一科又分出来两科:第一,是直明轮相;直接地说明这个轮的样子。第二,明轮相的所以然;说明为什么它就这样子。这现在是讲明示这轮相。
“若欲观宿世作善恶业差别者”:假设有众生想要知道在过去所作的善业、恶业这种分别,是善业多?是恶业多?“当刻木为十轮”:应该用木头刻出来十个轮相。
“依此十轮,书记十善之名”:依照这十种轮相,分别在每一个轮相写上十善的名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是五戒;就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但是里面也就包括了戒止其他的恶事。加上不绮语、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这是七个;再加不贪、不瞋、不痴,这十个。这十个,你转过来就是十善;你要是去做,就是十恶。“一善主在一轮,于一面记”:这每一个善法,代表一个轮相;每一个轮有四面,把这一善的名字写到一面上。
“次以十恶,书对十善”:接着在相对的另一面上,就写的十恶。写上杀、盗、淫、贪、瞋、痴、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写上这十恶,正对着十善。“令使相当,亦各记在一面”:令它和这个十善正相对着,每一恶也是记在一面。那边有十个,是十个善;这边有十个,就十个恶。
I2. 明轮相所以
言十善者,则为一切众善根本,能摄一切诸余善法;言十恶者,亦为一切众恶根本,能摄一切诸余恶法。
这是第二,说明这个轮相的所以然。
“言十善者,则为一切众善根本”:所说的这十种的善法,就是一切善的根本。你想做一切的善事,都应该从这根本的十种善法去做去。“能摄一切诸余善法”:它能以摄持其他一切善法。摄,就是摄持;好像吸铁石那个吸力似的,把种种善法都在这十善里头包括着。
“言十恶者,亦为一切众恶根本”:那么所说的这个十恶,也是其余一切恶的根。“能摄一切诸余恶法”:它也能摄一切轻的、不那么重要的种种恶法。
这个十种的善法,就是从这个最苦的恶道里边,能走到最乐的善道上去。十恶法呢?是从最乐的善道这地方,就会走到最苦的恶道里边去。也就是从地狱、饿鬼、畜生,你若修这十善,可以到佛的果位上,你有成佛的机会;你不做善事,不依照十善去做,你做这十恶业,那就会堕落,从有机会可以成佛,变成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去。
所以说,你若修十善道,就可以从最苦的地方走到最乐的地方去;你若修十恶业,就可以从这最乐的地方又走到最苦的恶道里边去。这一点我们各位应该知道的。十善和十恶在什么地方分别呢?就是在我们人的这一念之间。一念善就是十善,一念恶就是十恶;所以一念就天堂,一念就地狱。我们修道的人,你若能把这一念分别清楚了,这就是功夫;你若分别不清楚,那就要修行、要用功。
H2. 详示占法(分三)
I1. 明依法自占 I2. 明以自例他 I3. 明占已详察 I 1(分五)
J1. 敬礼立愿 J2. 广修供养 J3. 别供称名 J4. 至诚启白 J5. 正掷轮相
今J1
若欲占此轮相者,先当学至心总礼十方一切诸佛;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谘受正法。次应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受持读诵,如法修行,及为他说。次当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贤圣;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发菩提心,至不退转。后应学至心礼我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恶业重罪,离诸障碍,资生众具,悉皆充足。
在别示里边的第一科,示第一轮相;这又分三科,这是第二科,详示占法,怎么样来占算这个方法。那么现在详示第一轮相的占法,在这个占法里面,又分出来三科:第一科,明依法自占;依照这个法自己去占察。第二科,明以自例他;以自己来推求到其他。第三,明占已详察;占完了之后,就详细来观察。
在第一科明占法的自己占,又分出五科:第一科,要敬礼立愿。第二,要广修供养。第三,要别供称名;特别的供养来称赞佛、菩萨的名号。第四,至诚启白;要用一种至诚恳切的心,来向十方佛说说自已的这种愿。第五,正掷轮相;才这么样子用所做的轮去掷。现在这是第一科,敬礼立愿。
“若欲占此轮相者”:假设有想用这种方法来占察轮相这样的人。“先当学至心总礼十方一切诸佛”:你先应该学习,用至诚恳切的心,来总起来向十方一切诸佛顶礼。总,就是总起来。“因即立愿”:顶礼之后,就应该马上发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谘受正法”:发愿令十方一切众生,很快很快地皆得亲近、供养十方诸佛,向佛来请问正法、承受正法。我这么做,不是单单要为我自己;为我自己,那是自私自利了。速疾,就是快。承受正法,就得到正法。
“次应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法藏”:先礼佛宝,其次又应该学的:至心敬礼十方一切的法宝。“因即立愿”:应该即刻就发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受持、读诵,如法修行,及为他说”:愿意十方一切的众生,很快都能受持正法、读诵正法,并为他人来讲说。读诵,就读诵经典,依法修行。受持,就受之于心,持之于身。如法修行,就是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
“次当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贤圣”:其次又应该学:应该用至诚恳切心,来恭恭敬敬礼拜十方一切的贤圣僧。这是顶礼十方常住僧宝。“因即立愿”:应该也就发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发菩提心,至不退转”:我愿令十方一切众生,很快地来亲近诸佛、供养诸佛,而自己又发菩提心,到这种不退转的境界上。
你看!所以叫你们各人发愿,常常发愿。修行佛法一定要发愿的,你没有个愿,就没有一个目标;你发了愿,然后才能起行,才能修行。但是又要信;信、愿、行,这是修行的三资粮,就是三种的发菩提心。
“后应学至心礼我地藏菩萨摩诃萨”:再又应该学至心敬礼我这个地藏菩萨,大菩萨。我们有的人说,这地藏菩萨叫一切众生恭敬他、礼拜他,这岂不是我相很重吗?不是的。地藏菩萨叫一切众生礼拜他,可以消去一切的重罪,对于众生有好处;这是度众生、教化众生,令众生发菩提心,种这个无漏的种子,并不是地藏菩萨欢喜人来礼拜他。他这个礼拜对地藏菩萨没有益处,对众生是有益处;所以他又叫人应该至心礼我地藏菩萨。
“因即立愿”:应该就对着地藏菩萨发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得消除恶业重罪,离诸障碍”:我愿求地藏菩萨,本照你以前的大愿力,令十方一切众生,很快地把恶业、重罪都消灭了,离开一切障碍。“资生众具,悉皆充足”:资养生命所应该用的东西完全都会圆满,什么也都不会缺的,用什么有什么。资生,就是资养你这个生命;资生众具,就是衣食住什么都不缺,所有的都圆满。
……他对佛教讲堂,从来的印象是不很好;他说所住的这些个都是嬉皮,他最不高兴嬉皮。为什么要度嬉皮?可是他若想度,恐怕也没有人相信,所以可以说不度。本来在我的这种思想,也没有什么嬉皮不嬉皮,大家都是人,也没有什么中国人、外国人这种国籍的观念。谁相信佛法,谁就可以学习;谁不相信,谁就不可以学习。
这个人今天来写了几十块钱的 check(支票)供养,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一种事情!他本来老早就想来的,以为我们一定会怎样请他来,或者怎么样子;殊不知我这儿从来就没有这种的功夫,没有时间请任何人。来者自来,去者自去。
今天的这个法会,我们念佛,我告诉你们:念“弥勒尊佛”,你们就要念“消灾延寿药师佛”。唱那个八句赞之后,要念三称“增福寿菩萨摩诃萨”,那后面都有的;说是三称,念了一遍就不念了。既然不熟,就该早一点练习练习;现渴了想要喝水的时候,现凿一个井,这未免来不及了。
(之前有脱文)
喔!我铡你头、验你血是不是?这简直弄到什么地方去?你问问他:听谁这么样讲,说出来这验血的方法?自己不知道,怎么可以随便乱讲?这你莫如不提我的名字,说他自己;就说:“你说的!”这可以的,你不要把我拖出来!“就是你!”就对他这样讲;因为那个不需要我来负责任。你这么样一讲,这个 Lancaster到其他大学讲,说我怎么样讲验血。这简直的!
若等到验血才知道,那你把血验了,祖师已经死了嘛!你就知道是,又有什么用?头已经离开了、已经没有了,他的血就白色的,又怎么样?那个师子比丘和二祖神光,都是砍去头才知道流白血,那已经没有用了;谁砍他的头,这个人一定下地狱的。这么危险的事我都敢做啊?如果我把这祖师的头砍去了,我要去下地狱的。这个意思,你看就差一点点;差之丝毫,谬之千里,那整个的意思完全没有了!禅宗这种精神,也就在这个地方!等着验,那可什么都晚了!等着这个人死了,才知道这是个祖师;那有什么用呢?这祖师也是死祖师,不是活祖师,那根本没有用了!
见着六祖,谁也没说:“啊!我把你头割下来,试验试验你是不是祖师?”为什么我那么对他说呢?我就知道:就这一下子,就把他吓住了!他根本就是冒充的,他就是怕斩脑袋嘛!他做假祖是可以,一想斩他头──这就好像一个考试似的,这一个考试,就考不上了!他若说不怕,我真可以杀了他!哈哈!所以我试验你们哪一个,你要是不怕,来啊!就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