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 许
|钟,午中讲 lecture(讲经),连吃中饭也吃晚了一个钟头!所以在白天的时候,我们有说这个钟是什么时间;我以为今天是礼拜六,应该把钟走快了一个钟头。我说:“这是要等到晚间睡觉的时候,才可以帮助它走快了一个钟头!”
早晨起来,也不觉得这钟是快的,因为睡觉睡得少一个钟头也不要紧的。那么果循和果遵来了:“今天晚上有 lecture(讲经)吗?”我也在这儿没有走,奇怪他们问有 lecture 吗?想:没有到时候呢!他们进来又等一等,又问:“是不是钟改了?”我这才知道今天是礼拜天,我以为还是礼拜六呢!
所以他们一般做工的人说:“叫我们多做一个钟头的工!”不是这个意思,不是想要各位多做一个钟头的工,因为我把日子记错了。那么因为这个,等一等我赶快在六点半时候打叫响,讲 lecture。今天这 lecture是六点半至七点半、八点半到九点半,现在已经到时候了;到时候,还早一点休息了。所以今天 lecture时间不够讲,就不要多讲!
讲经法师站起来,大家都要随着站起来;不是说是这个法是没有什么一定的。好像本来我是念到“上报四重恩”站起来,但是现在佛殿大,路途遥远──因为大约好几 miles(哩)这么远--要早一点站起来预备走路的时间。这是大家应该知道的!
还有,做完了晚课,因为我们这儿太忙了,所以有人还去做工;等到把这工作做完了的时候,就是到了暑假班的时候,开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谁也不可以做工!
C2. 正问(分二)
D1. 问法 D2. 问人 D1(分二)
E1. 述佛语致问 E2. 佛指人为答 E1(分二)
F1. 正述佛语 F2. 为众致问
今F1
坚净信菩萨言:“如佛先说,若我去世,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绕;我诸弟子,失去善念,唯长贪瞋、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懦,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驱命。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鲜;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这一段文还是序分。序分第一,是略请;现在这第二,是正问。这正问再分二:第一,问法;第二,问人,问这位地藏菩萨。在第一问法的时候,又分开二科:第一,他述说佛所说的话;二,是佛指出地藏菩萨,来 答复他的问。在第一他述佛语的时候,又为大众来问法,所以又分开二科:第一,正述佛语;第二,是为大众来问法。这一段文是正述佛语。
“坚净信菩萨言”:坚净信菩萨说了。“如佛先说,若我去世”:好像佛以前所说过的话。说过什么呢?若我在将要去世的时候。我去世,就是佛入涅槃的时候。“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正法已经没有了,像法也要完了之后,就到这末法的时候。佛入涅槃五百年,这是正法,又有的说一千年是正法;过了这一千年之后就是像法,像法也是一千年。末世,也就是末法,末法一万年。
“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在这个时候,九法界的众生福报都薄了。众生,这是所有九类众生包括在内了;你、我现在在这个法会的人都在内了。福薄,福报都薄了、不厚了;也就是没有福了,没有福了就受苦。所以我们现在天天那么苦,就因为没有福报的关系;如果有福报,就不需要受苦,一切都如意,种种都现成,什么烦恼也没有,什么麻烦也没有了。就因为福薄了,所以才这么多苦、这么多麻烦,又要做工、又要修行。
“多诸衰恼”:因为福薄,麻烦就多了。衰,是衰败了;恼,就是烦恼。衰败烦恼,就是不吉祥的事情,一切事情都是 too much trouble很多麻烦。
“国土数乱,灾害频起”:国家很快很快有战乱,天灾人祸频起。这个“数”(音“朔”)字,应该读入声。我听你们念〈大悲咒〉,也念“术”;这个不念“术”,念“朔”,就是很快的。国土数(音“朔”)乱,若是不懂文法,就读成“数(音“术”)乱”。你若听见这个法师讲经,讲成数(音“术”)乱,那这个法师他就是没有学问;也就是“秀才念经,笑死老僧”那一类的。
什么叫灾害?好像无缘无故来了水,把人淹死很多。无缘无故又起火了,把人烧死很多。或者人人都不想地震,这个地就震把这大楼也变成平地了,人也都埋在里面了;本来楼在里头是住活人的,变成住死人,死人在里头住也拿不出来了,这叫灾害频起。频起,就是频仍,就是很多次,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这个灾难太多了!
“种种厄难怖惧逼绕”:种种尽是这不好的事情,在你四面八方,都有一些恐怖来围绕着你。厄难,就是很难过去的难关。在《心经》上有“度一切苦厄”,有的不认字,就念成“度一切苦危”。怖,就是恐怖;惧,也就是害怕。啊!又恐怖、又害怕,战战兢兢的,一天到晚总是恐惧惊慌。逼,就是总接近着。绕,是围绕。旁边有土匪打劫、放枪,你看你恐惧不恐惧?这个流弹或者就跑到你这儿来,这恐惧就逼迫。
“我诸弟子,失其善念”:我们这所有的弟子,都失其善念了。这或者说是我们现在这些个佛的弟子,到末法的时候,也都失其正念了;或者说我们这徒弟,将来我们所收的皈依弟子,他们都失其善念,就存着一种恶念。恶念什么样呢?
“唯长贪瞋、嫉妒、我慢”。:这个“长”字读成一个长(音“掌”)字,就是往上长,一天比一天长得高了、长得大了。这贪瞋、嫉妒、我慢一天比一天长大。本来以前不贪,现在也会贪了;以前不会发脾气,一点一点也就会发脾气了。你看现在小孩子一生出来就会发脾气,这就是不单长贪瞋,也长嫉妒。佛所说的经典叫你不要贪瞋;你贪瞋多一点,加上一倍,双倍来贪瞋。叫你不要嫉妒,你也做一个double, triple(双倍、三倍)。叫你不要我慢,你总摆起一个架子:“你看,我比你好!我比你聪明!我比你有学问!你看,我比你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比你好的!”总觉得自己像衣裳架子,比什么都漂亮:“我的相貌也生得美丽,你看我所有一切都比你好看!”这就叫我慢。
怎么样子呢?这贡高我慢一天比一天长得多、一天比一天长大,比这个菩提心都大。菩提心一天比一天小,不发菩提心了;或者发两天半菩提心,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我也没有得到什么,这有什么用呢?”就生了退悔心了。所以这是末法的现象。
坚净信菩萨又说,佛以前说,在末法的时候这么多灾难,所以我们这一切的弟子,就是不发菩提心,而增长贪瞋、嫉妒、我慢这种的心。
“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假设有好像修行善法这样子的人,也都是个皮毛,不是真正修行善法的;他就仅仅地贪图世间这种利益、这种供养,不求出世的智慧,以名闻利养来做一个主要的,不能专一其心而修出世的要法。
他一天到晚都是做一个样子,给别人家看:“你看我拜佛呢!你看我念经呢!你看我又拜忏呢!你看我又念佛呢!”这除非没有护法在家居士来,一有居士来,穿上袍、褡上衣,很诚心地跪在佛前来修行;没有人了,他把衣袍脱了,就随随便便的放逸,蹦蹦跳跳和人打打闹闹,一点规矩也不守了,跑起来比兔子都快。你说,这就是相似修行善法者,现在就是这样子了!
他就图求世间这一个好名称:“一定要叫别人知道我是一个修行人,我一定要叫人知道我是一个菩萨,我一定要叫人知道我是有道德的人!”这样子这都是求世间的名闻利养,希望人称赞:“他真是修行啊!我到那地方一看;他真用功啊!跪那念经,跪那念佛,听经也跪着!”就是做个样子给人家看,这就叫相似修行善法者。
可是本来他给人看,这还是个相似,这还有;末法的时候,甚至于连相似都没有了,他连给人看都不看。他说:“我这个不是不修行,我不愿意让人知道嘛!我不愿意让人看见嘛”!其实他根本就不修行,连看都不教人看。那么这末法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真是可怜啊!
所以果地说,这儿将来人不知有多少人?我相信我们这儿什么时候都不会人多。为什么呢?我们现在这儿是沙里澄金,在沙里头找金子。我们虽然是在这金山寺,这金山也很多土的,里边也有很多烂石头泥,不是都是金子。所以那个泥巴、烂石头,我们都不要的;我们这儿完全要找金子的,金子都不多的;甚至连金子都不要,我们要钻石的。所以这整个世界哪有那么多钻石?
我们这个《金刚菩提海》,是在菩提海里来找金刚呢!所以不是整个大地都是金刚的。到极乐世界,黄金为地,也不完全都是金刚,还是黄金。所以,我们这个道场,是不会像外道那个地方,五年的功夫就很多人,人都住满了没有地方住。那么这垃圾到处都有的,什么地方都一大堆。你看我们这地方,你要找垃圾,都多得很;但是你要找钻石,就没有那么多了!
你看我们这儿,又要吃苦头,第一他干不了的,就是吃一餐。我们这儿出家人、在家人差不多在这儿住的都是吃一餐,都是过午不吃,都要守规矩。你看,他这怎么能办得到?办不到的!所以在这儿住住就跑,或者研究研究佛法也跑的,那没法子不跑的。第一,祖上没有德行;第二,自己没有善根;第三,这地方这么苦,这怎么可以?所以我们的人始终不会多的,最多最多也不超过二千人。是不是?因为我们这地方不能容纳二千人那么多,你不要担心这个地方!
“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懦”:当尔之时,众生看见这个世界的灾乱、不平安,修行意志不坚固的就怕了、退心了。就是现在,你看这么多“长毛”!中国在清朝的时候,也闹过长毛的;洪秀全他所有的兵都有长头发,就这个长毛!现在美国也闹长毛,你说这恐怕不恐怕?还有杀人王、有黄道带(译音)、又有吃人的人!这简直成了妖精了!你说这怎么可以不恐惧呢?
“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驱命”:就是忧愁又怕,怕自己和亲戚朋友也没有衣服穿、也没有饭吃,来充足养活身体。就怕:“在这个世界你说怎么办呢?这么危险,会不会人来把我杀了?苏联会不会放个原子弹到这儿来呢?你看这妄想不知多少!”这就怕了;怕了就怎么样呢?就忧虑:“这世界一乱了,就没有饭吃了,我会不会饿死呢?我父亲母亲那么大年纪,这世界不好,没有饭吃,那么老来饿死,太可怜了!我这太不孝顺了!衣服也没有了,不充足;吃的东西也没有了,不充足了,就不能养我这个躯命了,我这个躯命就会死了!”
“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以这种种障碍因缘之故,在这个佛法里面,就愚痴而不生信心,修行得道证果的是很少很少的。钝根,就愚痴;愚痴,就少信心。所以若有智慧的人,他就不会没有信心了;就因为愚痴到极点了,所以信心也少了、没有了。
“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鲜”:乃至,是省文超略之词。渐渐,就是慢慢的。乃至慢慢的在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这三乘中,能有信心而成就三乘功德的这种人,也是很鲜少的。
“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所有修学世间禅定,能以得到这个神通道业,自己知道宿世的命运这样的人,也渐渐没有了。次转,就是一次一次地辗转。
“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像这样子,慢慢在最后到末法的时候,经过时间很久而得道,或者得到一种信心、或者得到禅定神通等的人,根本就没有了。
F2. 为众致问
“我今为此未来恶世,像法向尽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请问如来:设何方便,开示化导,令生信心,得除衰恼?以彼众生遭值恶时,多障碍故,退其善心;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中,数起疑惑,不能坚心专求善法。如是众生,可湣可救。世尊大慈,一切种智,愿兴方便而晓喻之;令离疑网,除诸障碍,信得增长,随于何乘,速获不退。”
这是第二,为众致问;为大众来请问法。
坚净信菩萨说,“我今为此未来恶世,像法向尽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我现在为未来这个恶世,像法将要尽了的时候,和在这末法的时候,有很少很少善根的这样众生。“请问如来:设何方便,开化示导,令生信心,得除衰恼”:请问如来,设哪一种的方便,来开示、化导这一切众生,令他们生出信心,得到可以除去这种不吉祥和所有的烦恼?
“以彼众生,遭值恶世,多障碍故,退其善心”:末法又称恶世。因为这些个众生,遭遇在这个末法的时候,障碍太多了,种种障碍说不能尽;因为有种种的障碍,所以退其善心。我们学佛法的人,切记不要障碍其他人发菩提心,不要在这个道场里面把其他的人障碍跑了;若障碍其他的人离开道场,这就是破坏人发菩提心、破坏道场,这将来一定是堕地狱的。
“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中,数起疑惑”:在无论是世间法、或是出世间法这个因果里面,很快就生出一种疑惑心;生出一种疑惑心,“不能坚心专求善法”:不能坚固其心,专心一志地来求佛法、求善法。“如是众生可湣可救”:像这一类的众生很可怜悯的,是应该救度他们的。
“世尊大慈,一切种智”:佛是大慈大悲的,具足一切种智。“愿兴方便而晓喻之”:我愿意请世尊兴起一种方便法门,令这一切的众生都知道而明白。“令离疑网,除诸障碍,信得增长”:使令他们离开疑惑的这种网,除去一切的障碍,令他的信根一天比一天地增长。
“随于何乘,速获不退”:随便他在或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哪一乘里边,能很快就也得到三不退了。三不退,就念不退、行不退、住不退。这个念念是精进的,也不生一种退心;不像我们人修行到两天半,到第三天就懒惰下来了,这因为没得到三不退:行不退,这修行一天比一天精进,不能一天比一天懒惰;念不退,念念为求无上道;住不退,不退转于这个三恶道。
E2. 佛指人为答
佛告坚净信言:“善哉!善哉!快问斯事,深适我意。今此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汝应以此事而请问之。彼当为汝建立方便,开示演说,诚汝所愿。”
“佛告坚净信言”:坚净信菩萨这样向佛请问之后,佛就告诉坚净信菩萨说了,“善哉”:你能代表一切众生,这样的请问方便法门,这是非常之好的;这一问,是下契众生之机。第二个“善哉”:你这一问正合我如来的意思,我也正想应该说这种方便的法。所以这两个“善哉”,上边的“善哉”,是下契众生之机;下边这个“善哉”,是上契诸佛的意思。所以才说“快问斯事!深适我意”:你这个问太好了,和我这个意思正相当,也就是深合我意。
“今此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可是现在这个会的大众里边,有一位菩萨摩诃萨;这一位大菩萨,他的名字就叫地藏菩萨摩诃萨。“汝应以此事而请问之”:你应该以这个事来请问地藏菩萨。“彼当为汝建立方便法门,开示演说,诚汝所愿”:这个地藏菩萨,他应该为你设立一个方便法门,来开示你,演说这种的妙法;你这种诚心,他一定能满足你这种的愿。这一段文,是佛指示出个人,来 答复坚净信这个问题。
D2. 问人(分二)
E1. 疑问 E2. 释答
今E1
时坚净信菩萨复白佛言:“如来世尊,无上大智,何意不说,乃欲令彼地藏菩萨而演说之?”
这又是第二,问人。又分为二:第一,是疑问;第二,是释答。现在是疑问,这个坚净信菩萨请问佛给说方便法门;佛自己不讲,叫他问地藏菩萨,他就生了一种怀疑:佛是一个最有智慧的人,不来给我讲,为什么叫地藏菩萨这个弟子 答复我的问题?这是什么道理呢?他就不明白了,所以又第二次来请问佛,问为什么叫旁人讲?就比如有人来问我问题,我不答复他,叫他:“你问果先了,他可以 答复你这问题。”旁人就说:“怎么法师不讲,叫徒弟讲呢?”也就是这个意思。但是为什么叫他答复这个问题呢?就是因为他可以答复,他对这个是很明了的。
“时坚净信菩萨”“复白佛言”:又对佛说。“如来世尊无上大智”:没有再比如来世尊智慧大的了。为什么世尊不自己 答复我所请问的问题?这个法怎么自己不讲,“乃欲令彼地藏菩萨而演说之”:竟然要令这个地藏菩萨来演说这个方便法门呢?
E2. 释答(分三)
F1. 总诫 F2. 别释 F3. 结答
今F1
佛告坚净信:“汝莫生高下想。”
这个“问人”分开两个部份。这是第二,是实答,解释、答复这个理由。这个又分为三:第一,是总诫,总起来诫这个坚净信不要怀疑;第二,是别释;第三,结答,结束这个问题。
现在是第一个,总诫。总起来就诫止他。诫,就是说你不要这样子想!所以说“莫生高下想”。
“佛告坚净信”:佛告诉坚净信菩萨说,“汝莫生高下想”:你不要生出一种佛是高、地藏菩萨是下的想法!这位地藏菩萨,他这个境界是不可思议的,你不可以轻慢他;你不要以为佛就是高,地藏菩萨就低了,不要生这种想法!
F2. 别释(分二)
G1. 直明位高 G2. 兼明缘胜
今 G1
此善男子发心以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
这是第二别释。这个别释又分开两段:第一,直明位高;是直接的说明了地藏菩萨的地位是很高的。第二,是兼明缘胜;并兼说明他这个因缘非常殊胜的。现在是第一这个别释,直明位高。
“此善男子发心以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这个善男子他发心到现在以来,已经超过没有数量、没有边际、不可思议那么多的无量数的劫数了。“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很久以来,已经有佛的智慧了,他的功德已经满足了。
这个“萨婆若海”,你们各位有知道的没有?你什么时候看来的?刚刚看来的?刚刚看那不算!你刚刚看,现问现找 answer(答案)那是不行的,那是不合用的;你要问的时候不找就能知道,那才算的。你说你们以前也都看过这经文,看过,这一句不懂,为什么不想法子去明白它呢?不是要尽等着法师讲才懂,那就晚了!
研究佛法的人,在没讲之前就要懂它;在讲之后就会更熟了,这才是一个真正研究佛法的人。你还看注解,然后这个“萨波若海”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叫“囫囵吞枣”。囫囵个把那个枣吃了,什么味?不知道!果前说是印错了,因为他的脑筋很快;这个字是错了,所以才问。那么我知道他没有看注解,也没有查佛学辞典,就是凭这个“电脑” computer来算的。但是现在也没有算对,computer也算错了。不错,萨波若海就是一切智的海;一切智,就是已经有佛的智慧了,这叫得到萨波若海,就是智慧如海。
“但依本愿自在力故”:依,就是根据。但他根据他自己在以前所发的愿,他现一种自在神通的力量的缘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他用权巧方便这种法门,来现化地藏菩萨这种身;他这种的神通变化影响力,能周遍十方,十方都得到感应,都得到他的化度。
G2. 兼明缘胜(分二)
H1. 悲愿胜 H2. 慧辩胜
今H1
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熏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身相端严,威德殊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又于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观世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以是菩萨本誓愿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众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
这是别释的第二,兼明缘胜。兼,就是并兼;并兼着说明它的缘的殊胜。这一科里面又分成两科:第一科,是他的悲愿胜;第二科,是他的慧辩胜。悲愿胜,就是慈悲的愿力特别殊胜;慧辩胜,就是他的智慧辩才也殊胜的。
“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释迦牟尼佛告诉坚净信菩萨说,虽然地藏菩萨普遍化度十方的一切刹土,他常常起教化众生的这种功业,在其他的十方世界去教化众生。
“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他游戏神通教化众生,没有一个地方他不去;可是他对这个五浊恶世,他教化利益众生就是偏偏地最厚。对这个五浊恶世的众生,他特别有缘,他特别发慈悲心来教化这五浊恶世的众生。为什么他对五浊恶世的众生就这么偏心?这些个造罪的众生,造了这么多的罪,他还偏偏要度这五浊恶世的众生,这是什么原因呢?
“亦依本愿力所熏习故”:这也就是因为他在宿生所发的大愿,由他这个的愿力,一生一生的他也不忘。他说哪一个地方的众生最难度,我就到哪个地方去度那个难度的众生。这个众生你和他说法,他也不听;就听了,他也不信;就信了,也是不常,就是暂时间的忽然信了,转一念又变了。所以这一类的众生,地藏菩萨对他是有大因缘的;因为他在无量劫以前是发愿力,度这一类众生来的。
熏习,就是好像烟熏这个样子;习,就是怕忘了又把它温习一下。我发的是什么愿?每一天要念一念自己所发的愿,要记得,这就叫“熏习故”。我们所发的愿力,你要常常记得;不要把你的愿力忘了。我们发愿维护道场的人,要发长远心;不是今天发一个护法心,明天又发一个破法心,后天就发一个没有法的心:“我把这个法破坏了它,叫它没有了!”不是这样子的。
我们发长远心来护持道场,不要在道场里给道场添麻烦;无论任何人,你要是在道场里来找麻烦、添麻烦,那是决定堕地狱的;我这个做师父的再慈悲,也没有法子救得了你。这你们自己每一个人应该要自己小心!护持道场不应该破坏道场;你破坏道场,那是决定是下地狱的,那一点人情也没有得讲的,所以这一点,你们各位要知道!
就地藏王菩萨那么样慈悲,你若破坏道场,来毁谤三宝、对三宝不恭敬,那样决定是堕地狱的,地藏王菩萨也救不了你;所以这一点你们各位应该要特别清楚,特别地知道。护持道场是作善的,不要尽跑到这里作孽来了、跑这来作恶来的。这个道场人人都应该作善的,不是跑道场这地方来发脾气的;谁若跑道场来发脾气,那将来一定是危险的。
“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也就因为众生应该受地藏王菩萨的教化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