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个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跟着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真是受不了!但是除了八苦以外,还有许多未定的苦,例如刀兵灾祸的悲惨跟痛苦,真是一言难尽啊!
甲、刀兵劫的来源
我们大家要明白,刀兵劫的痛苦是从何处来的呢?凡事是不离因果的,过去造了八苦的因,现在就要受八苦的果,了知因果的关系,就知道刀兵劫也是一种果报了。可是有一部份的人,是不相信万法皆有因果的道理;因为他没有研究过佛法,所以就不相信因果的道理了!既然不信因果,那么刀兵劫是什么原因呢?且请你说说看!好,那么我们就来追求到底,看看刀兵劫的原因是什么?
(1)凡智知现在
诸位要知道,世间凡夫的看法,与圣人的看法,根本不同,凡夫的看法分二种:第一种他认为刀兵劫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者所造成的,这是欲征服世界而引起战争。再一种的看法,是认为国内的野心家,不守本分,扰乱内部治安,叛国造反而起战斗,所以就发生了刀兵劫难。一般的凡夫以为这二者就是刀兵劫的原因,其实这并不是根本的原因,不过是一种助缘而已。听你这样讲:刀兵劫是缘,那么因在哪里呢?这不是普通人能了解的,一定要智慧高的圣人方能了解。
(2)圣智见往昔
佛法无边,只有佛教,才能够说得清清楚楚,举一个比喻:拿一粒瓜果的种子种在土地里,这叫因,后来种子出芽长大,瓜果成熟叫果。助缘就是帮助成长的机会,好比种子,种了以后就要浇水、日晒、施肥,方会结果。所以必定要有因有缘,才会结果,这样看起来便很明显,见果知因,好像见瓜,就知道由瓜的种子生起来的。现在所以有刀兵劫的果,亦是过去造了刀兵劫的因。诸位要知道,刀兵劫既是结的杀果,其因,当然离不开杀因,加上帝国主义者和野心家的助缘,就发生了刀兵劫的果。但是这种的因,凡夫不知,只有佛菩萨才能够了解。这并不是空讲,亦不是推测,佛菩萨是有天眼通的,所以看刀兵劫的因果,看得很明白,了知众生自古以来,断不了杀业,没有一个不杀生的。
杀生可分二种:一种是直接杀、一种是间接杀,造此二种杀业的因,积久遇缘就结成刀兵劫的果。什么叫直接杀、间接杀呢?屠夫就是直接杀猪、杀羊、杀牛,叫直接杀;因为我们天天要吃肉,他才宰杀,是为我们杀的,此谓间接杀。这二种就是杀因。
乙、杀生主犯
听你这样讲起来,直接杀的人罪比较重,间接杀(肉)的人罪比较轻,是不是?大家都以为直接杀的罪重,吃肉的人罪轻,是不对的!政府的法律,犯罪亦分二种,分主犯从犯,主犯就是自己去做,从犯就是帮凶。可是直接杀生的人是主犯呢?还是间接吃肉的人是主犯?是不一定的。譬如屠户,自己杀了猪去卖的时候,就是主犯,买肉的人就是从犯;但是肉不够卖,买肉的人还有很多,屠夫就再杀,此时买肉的人变为主犯,屠夫就变为从犯了,如是因,便各得其报。
现在的人比古时候的人,不肯相信因果报应的道理,从前不但普通人怕因果,就是屠户亦害怕因果报应!所以他要杀猪的时候,就是念念有词:“猪呀!猪呀!你莫怪,你是人间一道菜,他不吃,我不宰。你向吃的人去讨债!”你看,杀猪的人不是亦怕猪来讨债吗?但究竟是要向吃的人讨债,或是对杀的人讨债呢?俗语说的好:“冤有头,债有主”,所以吃有吃报,杀有杀报。
丙、刀兵劫状况
话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刀兵劫的原因了,那么刀兵劫到底是怎样可怕呢?有的人曾亲眼见过的,可是时间过久就忘掉了,有的人根本没有见过,不知道刀兵劫的可怕,所以我现在把刀兵劫的状况分为四种来说明。
(1)“杀人”:古时候打仗以后,老百姓就跟当兵的同生死,对方一但攻入城内,无辜的老百姓也和兵一样被杀死,发生屠城悲惨的事情就是如此。有的就会说:古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没有屠城杀人了!要知道现在是立体战,更利害,更悲惨,我请问大家,假若一粒原子弹从空中投下来,什么人都不能绝对保证不会死在战火之下的。
(2)“放火”:有战争就有放火,现在有什么汽油弹,烧夷弹等等,专为烧毁对方,一旦起了火,不是烧死就是房屋财产一概烧光。
(3)“家破”:为了避免战乱的伤亡,就要逃避,家庭也就破了。像内地的同胞,他们的故乡有很多田园、万贯的家财,都因战争不能带出来,而支身流亡到台湾。
(4)“人散”:炮火迫近城内,赶紧想要逃走,一手拉男一手拉女,车站马路,人潮挤得水泻不通,车开了耳听着孩子的哭声,也没有办法,父母妻儿兄弟都离散。刀兵劫就是这般状况。刀兵劫的情形,内地同胞比较明白一点,因为我国三四十年前是军阀作战,这省跑过那省;又中日战争,飞机炸得家破人亡,本省人亦有少数尝过这种滋味。现在刀兵劫虽然未到,可是因造了太久,一旦遇缘就爆发。但是当刀兵劫的缘未到前,是有办法挽救的,不过多数人不信刀兵劫的因果,也就爱莫能助了。学人且举古时候,一位有证有得,慈寿禅师的偈来证明,便知刀兵劫的因果丝毫不错。
偈云: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你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
丁、慈寿禅师偈解
上二句说:“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上句是说:世间的人多杀生是因,下句“遂有刀兵劫”是果。此二句从理方面来讲。古人说:“和气致祥,戾气致乖。”意思是说:和气就会吉祥,是好的,戾气致乖,是不好的,冤魂会来讨债。上面说的屠夫之词,你想想看:要向吃肉的人去讨债,因为欠他太久,他就要来讨还债务,还什么债务呢?那就是刀兵劫。话说到这里,恐怕大家不相信,再举一条事实来证明。
宋僧入定知安阳劫
在宋朝徽宗皇帝时代,北方金兵向南攻下来,所到的地方,都通通被他焚烧残杀,尤其河南安阳镇,所遭受的灾祸最为惨重。
当时在安阳的地方,有一位高僧能入定观察因果的事情!安阳的人觉得这样惨重的灾难,不知什么原因,其中必有缘故,就去拜问这位高僧,高僧就对大家说:“因为安阳的人过去所造的杀业,比别的地方多的缘故,所以这次所遭受的刀兵劫灾祸,亦比别的地方利害;可是这个杀业的报应,还没有尽,刀兵的灾害还会继续而来,你们安阳的人赶快回心转意戒杀,就可减轻将来的恶报。”但是安阳人大都不相信这位高僧的话,依然还是大杀特杀。以后连续好几年兵火连绵,安阳人民每次都是惨遭屠杀,后来才相信这位高僧的话是对的,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这条公案证明:杀生是因,刀兵劫是果。三、四两句偈说:“负命杀你身,欠财焚汝宅。”上一句是说:因为你杀了他的性命,所以他就来杀你身;下一句是说:你欠他的钱财不还他,他就来烧你的家,使你损失财产。这二句从理方面来讲是因果定律,有了因再遇到缘成熟的时候即结果,假若要消灾免难,必定要在果未成熟的时候,等待果成熟就没有办法消灾难了。
诸位假若不相信,我再讲一条公案给大家证明。
琉璃王灭释迦种姓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琉璃王引了大兵攻击迦毗罗阅城,还没有开始打仗以前,释迦世尊曾经亲自去见琉璃王要求和平解决,但怎样谈都讲不和,所以佛就吩咐释迦族不要攻击,只要防守就好。琉璃王的兵攻入城内,将居民乱杀,佛陀的弟子们都请佛设法解救他们。这个时候,神通广大的目犍连尊者,用佛的钵将释迦亲族三千人摄入钵内,投上天上,以为这三千人我把他们全救出来了。等到战争停止后,目犍连尊者就把钵拿下来一看,钵中的人已经变成血水了。目犍连尊者就向佛陀请问,此番大灾难的因果,世尊就说:“这是定业难转,因为过去多年以前,迦毗罗阅城附近,有一个渔村,村中有一个大鱼池,村中的人民把池内的鱼,全部网来吃完,最后一条大鱼也被杀吃掉,只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过鱼肉,只是好玩敲了大鱼头三下。”世尊又说:“诸位要知道,当时的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小鱼们就是现在他的军队,渔村的人们就是现在被他们杀的释迦族,当时那个没有吃过鱼肉的小孩就是我(佛指自己),因为当时我敲了鱼头三下,现在就为这件事情头痛三天。”
诸位想想看,佛也是如此定业难逃,这样看起来,已经成熟了的果是无法解消的。五、六两句偈:“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这两句的意思就是说:在这刀兵劫中妻离子散,其原因就是你过去曾经破坏过鸟类蜂类的巢穴,这就是报应。因果报应的道理丝毫都不差错的,但是有的直接来报,有的间接来报,有的变成怨家来报,亦有变成父子夫妇兄弟来报的。
这亦要讲一则历史故事来证明。
方孝孺之父造坟烧蛇
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历史上很有名的人,名叫方孝孺,他保护明太祖朱洪武开创天下,太祖死了以后又是协助明惠帝的一位忠臣。在方孝孺未出生以前,他的父亲选择了一块地,四面八方风水很好,他就准备造一个坟墓,将他的祖先骨骸埋葬。结果当天晚上作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穿红衣的老人,向他礼拜,哀求说:“你所选的风水地点,正是我住了很久的地方,我哀求你再宽延三天,等待我的子孙搬到别的地方去后,你再造坟墓,我一定报答你的恩情。”恭恭敬敬的说了三次,千叮万嘱,要求三天后才掘土,然后礼拜而去。方孝孺的父亲梦醒以后,自己想说哪里有这种事情?梦中的事多是虚无漂渺的,已经看了明天吉日,哪能再延三天?就命令工人开工掘地。掘至地下,发现一穴,穴中有红蛇数百条,他就用火把红蛇全部烧死。
当天晚上又梦见那一位红衣老人,满面怨恨,啼啼哭哭向他说:“我至心哀求你,你竟然把我子孙八百全部烧死在火中,你既然灭我族,我亦要灭你族。”后来这个烧蛇的人,坟墓做好后就生了方孝孺。方孝孺的舌头尖如蛇形,后来长大成人,官做到翰林学士,是学问很好又忠又孝的人。到了明太祖死了以后,北方的燕王,想要夺取他侄儿惠帝的帝位,就引兵南下攻入南京,一切文武百官都投降,唯有方孝孺不肯投降,燕王就命令方孝孺写榜文诏告天下说:“燕王为保护明朝江山而攻入南京城。”方孝孺知道事情并非如此,就写出报告说:“燕贼篡位。”立即触怒了燕王,大发脾气就:“你不怕灭九族吗?”方孝孺就答:“灭十族怎么样呢?”燕王听了大怒,就说:“好!我就灭你十族。”但燕王一想,只有九族,哪有十族,想来想去,他有老师,亦算上一族吧!诸位,以上是历史上的事实,方孝孺是红衣老人来投胎的,也就是被烧死八百条红蛇的首领。这次被杀的十族,共八百人,与烧死的八百条蛇是同一数字。你看因果报应岂不是丝毫不爽吗?最后两句偈是:“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此二句是结语,前面讲的理论与事实,有前因后果,报应是应当,所以我们要洗洗耳朵,好好的听佛说的话。
佛是大智慧者,有宿命通,能知过去未来事情,并且有天眼通,彻上彻下看透了一切。话说到这里,有的就会说:佛既然有神通有能力,琉璃王灭释迦族的时候,为甚么不救他们呢?要知道,佛是大悲心的,但因为众生造的共业,因果报应是一定的。众生现在造恶因,终来必定受恶果,所以佛教众生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什么方法呢?那就是解怨断恶因的方法。你若不造恶因,将来一定不受恶果。好比刚才讲的,过去一乡村的人假若没有吃一池鱼的因,就没有琉璃王灭释迦族的果;而琉璃王造了杀人大罪,又是恶因,不久就被火烧死,堕下地狱,这就是恶果
戊、戒杀次第
诸位请看学人今天所讲的题目是:‘戎杀是息刀兵之本’,现在刀兵劫亦已摆在眼前,刀兵劫是从杀因而来,我们应该不造杀因,叫做戒杀,以免将来受刀兵劫的痛苦,此是根本办法。又刀兵劫是共业,但是有共中之不共,意思是别人皆造杀业,独独我不造杀业,我就不和别人同受共业的苦报了。可是常常听人说:我没当屠夫,我亦不杀生,但是要我不吃肉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
你不杀生很好,我给你介绍方便法,因为刀兵劫有三等的灾难,戒杀也有三等的功德。上等功德会息灭上等灾难,中等功德会息灭中等灾难,下等功德会息灭下等灾难。上等功德是长年茹素,若做不到,须要看果怕因。中等功德是,六月、十二月及每天早上吃素。这样假若做不到,就做下等功德,下等功德是,十斋、六斋、随分花斋,以及佛菩萨的圣诞日吃素,最少限度亦要吃三净肉。什么叫三净肉呢?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者。话说到这里,忽然间想起前天看见一家素菜馆有一对联,很有趣味,上联是:‘持斋一日,天下杀生无我分。’下联是:‘债有谁知,戴两支角古今还。’意思是说:吃素一天,今天杀几千万活物,也没有我的罪分。讨债还债什么人能知道呢?你看牛羊头上二支角,自古一直到现在,都是讨了再还,还了再讨,我们想想看,可怕不可怕。奉劝诸位,为了消灭正将来临,可怕的刀兵劫难,赶快来持素,赶紧要戒杀。
念佛能以转逆境、消灾难、生极乐,这是何等的大事,偏看的很轻。多用太忙了、没时间,几句话,把万劫难逢的大便宜拒绝了,真是可惜!其实真忙吗?那并不见得。这件事行住坐卧都可办,士农工商的业务都误不了。如不相信,下面有一首短歌,把人日常生活的时间,分析的很清楚;我想大家看了以后,一定会自己失笑的。
不忙歌
知君本不忙 偏说不得闲
二十四小时 八时床上眠
三餐费三时 又用茶和烟
梳洗大小便 总费一时间
出门去吃酒 回家对妻谈
至少两个时 还怕有纠缠
身因思午睡 二时睡不完
共去十六时 空过大半天
所剩八时内 未必事真繁
念佛半小时 反说多耽延
且看古来人 几个七十年
莫把生死苦 撇在脑后边
真正自己事 要紧万万千
劝君发猛省 速种九品莲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时间长达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房,勒索民饷,粮食被搜刮干净了,李炳南只能到县党部去吃饭。围困期间,城外天天炮轰城内,李居士感觉生命朝不保夕,死神的威胁时时在眼前。一天,又去党部,看到有一本丰子恺先生主编的“护生画集”,翻开来看,都是劝戒杀放生的漫画和诗偈,觉得很有趣,借回住处,一面翻阅,一面赏花观蝶。于是感叹我放其生,谁放我生耶!?一时兴起,发誓说:此难不死,以后不再杀生食肉!
后两军撤离,莒县解围,李居士大难不死,于是力行誓言,从此不再吃肉。
李炳南与电报局长常相过从,一日,局长送来一信,上面有弘化社赠书消息,说付几分钱邮资,就可以获赠多本书。李看后大怒说:“人心危甚!战事方了,又来招摇撞骗,诚该死!”局长虽为解说,仍不信。电报局长说:“不信请试之!”于是代李炳南办理请书信件。半个月后,李已经忘了这件事,邮差忽然送来一包书,上标苏州所寄。李不敢马上打开,正在踌躇的时候,电报局长又来了,这才恍然想起索书的事。局长笑着说:“彼佛家不欺人也。”打开以后,发现都是接引初机的小册子。李炳南先取《学佛浅说》读之,感到对念佛有了正确的理解,回顾过去读《无量寿经》时,都是妄作聪明,望文生义,真是闭着眼睛乱碰壁,于是把全本书看完。
接着读《佛法导论》、《普门品讲义》等,这些书大多介绍净土法门。李居士过去只信唯识,而对净土念佛法门则十分反对,以为是老太婆之事。如今由书中的善巧开导,同时害怕其他法门难修,因此开始学习念佛。不过怕人知道了讥笑,因此暗中念佛。他不仅自学,还为全家讲说,全家也跟着信佛。那些书多提到印光法师,心想印光法师必是有道高僧。同时,了解到同县的大文学家张广传是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济宁老友也推荐他应皈依印光大师。
后来,邻县有土匪死尸未埋,李炳南发起埋尸活动。事后,邻县推荐一位林姓代表来致谢,李炳南看到林氏腕上戴有一串念珠,言谈间得知他也是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于是说出自己想皈依印光大师的愿望。林居士答应写信介绍皈依。不久,苏州来一信,乃是印光大师的亲笔开示,并赐给李炳南法名德明。这一天是旧历七月十二日。李炳南喜出望外,第二天,就依照信中所示仪式在佛前自行皈依礼,正值大势至菩萨纪念日。同时,将大师的开示供在佛前,叩首一百次,表示敬诚。
大师开示的要点是:“学佛之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行化他,同修净业。念佛之法,宜执持名号,口念清楚,耳听清楚,久久自得一心,不必兼修观想。因倘不明教相,境细心粗,反而生弊。”对于持斋戒杀,更是谆谆告诫。后来,又讨要了一张大师的相片,与开示一起装了一个镜框,供在佛前。李炳南从此开始死心塌地修学净土法门。
1933年,李炳南已经调到济南工作,利用到南京出差的机会,特到苏州报国寺去拜见印光老法师。到了报国寺后,老法师正在闭关。先找到德森法师,德森法师带他来到印光大师关房门口,德森大师将关门轻轻敲了两声,启关后说明来意,让李居士在关房窗户前叩拜。只见关门之间,探出半身,印光大师的面容,安重如山,让人感到春风蔼蔼。
李炳南居士的心理就如同见了阿弥陀佛一样,急急地磕了三个头。老人命李居士坐下,咳嗽了两声,不问自说,将李居士几年来来往请教的函件,一字一板讲了大半天,这使李居士吃惊不小。李居士想:他老人家弟子不下十万,我个人之事,何能记得如此清楚?本来见面时打算有许多话要问,到了此时,简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壁上挂钟已到十二点了,德森大师来招李居士去午餐。老人对德森法师说:“饭后叫德明(李炳南的法名)再来。”退出以后,德森法师说:“老人今日特别欢喜,汝饭后再去听训,要细心听。”李居士常听人说,老法师与人谈话不过一二十分钟就关上窗户,今日真是宠从天降,那里还有心吃饭,胡乱敷衍了一碗饭就要去。德森法师说:“不要这样慌张,先到我房里去吃杯茶。”李居士忽然想起很失礼,于是先去德森法师房里谈了约二十分钟。仍由德森法师领着来到老法师关门前叩谒。
老人问:“现在人不念孔子书了,你们山东人对于孔子学还尊敬否?听说有编剧毁谤孔圣,真有此事吗?”
李居士不敢隐瞒,只得将山东某校长,编了“子见南子”新剧,内容对圣人种种侮辱,说个大概。老人沉着脸半晌,微微叹一口气,说:“人心如此,天下大乱,恐不久矣。”老人又将宋儒辟佛发生的弊端,说了一大段。接着说读书之人,必须德学并进,若是无德,不如无学,因他有了学问作坏事自比普通人大的多,现在越是读书人,越不如乡村人可靠了。
当时是旧历十一月,天气正寒。有苏州城里一位大绅,带着工匠来到关房里装置洋火炉。老人坚决不答应,对着李居士说:“人生不可享受过分,要是自己无德空去享用,那便是折福。”这位大绅却十分诚恳,再三请求,必须供养。德森法师也从旁劝请,老人这才说:“安在外间客厅里吧!那里时常来人,让大家一齐暖和。外间的空气暖,这间里的空气也会变暖的。”他们忙了半点钟,将火熊熊升起,老人只是微笑摇首。李居士怕时间久了,老人疲乏,忙起身告辞。老人将手摇着说:“没要紧,可再谈一会。”老人又问李居士每天功课多少?境界如何?是否吃长素?这叫李居士出了一身汗,因为他虽然吃长素,功课作的实在不好,只得如实禀陈。老人又训诲了一番。德森法师又派人来招李居士去吃晚粥,这才退了出来。
李居士那时还是公务员,假期快完,不得不急急北返。回寺后请德森法师领着去向印光大师辞行。拿出两分供养,一分供师,一分供庙。老人向德森说:“他出门能带多少钱,不必这样客套。”没有接受供养。李居士顶礼告辞。临转身时,老法师又说了一句:“回去好好念佛!”
没想到赶到车站,竟然误了钟点。打听必须明早五时方能有车,李居士不好意思再回报国寺,就投了一家旅馆,却遇到了骚扰。茶房带着两个花枝招展的女子,进来叫李居士留一个度夜。李居士费尽了唇舌,他们就是不出去,李居士只得从怀中取出念佛珠来,在床上盘起腿来闭目念佛。茶坊和两个女子见此光景,连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一哄而散。
民国二十四年,李居士介绍庄厚泽、方长隆、战居士、于霈霖等四人求皈依,大师回信嘱咐加工念佛。说人心太坏,是大乱之兆,好人坏人,是要统统遭劫,不过好人去处不同。大师信中说:“汝谓旅居恐无人继,今此四人,则是本乡,当可令此法门,永远传布。光为汝作一臂助,以彼四十圆香敬,完全作寄书用。俾汝与彼等,各有取法,自行化他,为有根据。当开一单,凡大部头,及义旨深奥者,四人各与一分。凡普通人所能看者,随便送人,及与监犯。然须切嘱恭敬,不可与普通人读儒书之了无恭敬一样,庶可得益,而不至获亵慢污秽之罪。其事见于敬书惜字单中,此不备书。”
卢沟桥事变后,李居士去了重庆。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又为介绍皈依弟子给大师写信,老人的回信说:“你们好好念佛,将来世界,要造成人间地狱,以后再不可介绍皈依,有发心念佛者,即皈依当地僧。时间往返恐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