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因果教育,何其重要!】
——做父母、老師的,想教出怎樣的下一代?
德為根本,德要先教,知識、技能在後。你教出一個孩子有德有才,他是上品;有德無才次一等,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但是無德有才是危險品,對家庭、社會後患無窮。你看現在高科技犯罪愈來愈多。我們也回想一下幾千年的歷史,能夠禍國殃民者有沒有不識字的?大多是讀很多書的,但是有沒有讀進去?沒讀進去,空有才華而沒有德行,最後就會變成禍患。
從大學生砍殺人事件反思:
【我們看看現在電腦遊戲都是什麼?拿著槍從頭到尾在那裡掃射,仁慈之心起得來嗎?他還覺得殺人很好玩。】
人跟動物的差別就在人有道德、仁義,人有仁義禮智,這才叫人。
孟夫子講「惻隱之心,仁之端也」,人有懂得去同情別人的心,這是他仁心的發端;「羞惡之心,義之端也」,對不好的事物他會覺得羞恥,這是他的義;「辭讓之心」,處處懂得謙讓別人,這是他「禮之端也」;「是非之心」,他懂得分辨是非善惡,這是「智之端也」。有仁義禮智才稱之為人。
我們教孩子「仁義禮智」了嗎?有個幼兒園剛好來了幾個心理學家作測驗,測驗的第一題說到,假如你在路上看到一隻小貓,那時候下著雨,牠已經生病在那裡顫抖,奄奄一息,那你會怎麼做?小孩回答的答案,百分之六十一是殺了牠。
這些工作人員聽到這些回答都非常錯愕,整個教室瀰漫著一股很詭異的氣氛。這些孩子還把具體如何把這隻貓殺了的方法講出來,有的說拿腳踹死牠,有的說拿棍子敲牠,還有說拿電電死牠。
我們看到孩子的這個結果不要傷心難過,要從因上解決,他們的這些態度跟誰學的?找到凶手了,就是跟電視、電腦學的。我們看看現在電腦遊戲都是什麼?拿著槍從頭到尾在那裡掃射,仁慈之心起得來嗎?他還覺得殺人很好玩。
有個大學生常常打電玩,打到最後精神有點錯亂,常常都覺得周圍的人要殺他,他就把這個情況告訴他的老師。他的老師覺得情況不對勁,趕快聯絡他的父母要把他帶回去。父母還沒到,這個學生已經在學校旁邊的巷子裡持刀殺人。
因為他已經錯亂了,看到人就砍,好像是砍了七個人,其中兩個人去世了。電腦的發展才這十來年的時間。一個大學生是十多歲開始打電玩打成這樣子,假如我們的孩子是從二、三歲開始打,會教成什麼樣子?那不堪設想。
教育一定要紮根

教育\非常重要,會影響一生的行為。教育一定要紮根,而真正的根是胎教!中國古人都懂得,而且非常重視。母親懷孕的時候,起心動念都是善的,不許有惡的念頭,不許有惡的行為。為什麼?影響胎兒。在佛法裡面對這個更重視,佛在大乘經裡常常勸導,懷孕這個期間要讀經。《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得很好,母親最好每天能把《地藏經》念一遍。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都能與經典上的教誨相應;沒有邪思、沒有邪念、沒有邪行,這無非在保護她的小孩。這樣小孩生下來好教,不會頑皮,他聽話、心地善良。所以從懷孕這一天開始,就開始紮根教育。到出生之後,這個嬰兒眼睛張開就不能叫他看不善的,所有一切不善的形相都要把它移開,不讓他看到、不讓他聽到。他所看的、所聽的、所接觸的都是純淨純善,這樣到他六、七歲的時候,根基紮下去了,這是聖賢教誨。
父母受道德倫理的薰陶,不一定要讀過書認識字,而是從小家裡教,我們常講天性善良。我父母雖然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但他天天講故事給我們聽。那些故事都是聽老人講的,內容總不出倫理道德,忠孝節義,禮義廉恥。從小聽得很多,所謂是「先入為主」。以後慢慢長大,接觸這個社會,自己有一個標準。這個根愈是從小紮得愈深,就不容易被外頭境界轉移。我們看看現代的年輕人,為什麼那麼容易被社會環境染污?原因就在家教。當然現在這個社會染污的面廣了,最廣泛的是電視,現在又加上網路。在美國,小學生一、二年級就用電腦,三、四年級時網路什麼都看。要是沒有根基的,不會被影響,不會被污染,佛家講這是佛菩薩再來的,他不是凡人。凡人哪有不被污染的道理!我們要了解這個事實真相。
所以懷孕的時候決定從胎教做起,你是真正在愛護你的兒女,真正在愛護社會、愛護眾生。因為你的兒女將來是個好人,他將來能夠拯救社會,這個使命比什麼都大!有些人說中國文化不重視婦女,輕視婦女,這是完全錯誤。如果你讀《印光大師文鈔》就曉得,這是近代的一位大德,他說中國文化裡面把婦女看得比什麼都重視。所以印光大師講,天下安危,這個權在誰的手中?在婦女手中。婦女能夠教好一個好兒女,天下太平。婦女對於兒女的教育不負責任,這個小孩將來可能是社會的禍患。
中國古代提起帝王,哪一個不尊敬文武周公?在中國歷史上享國最久的是周朝,八百年!為什麼它能興旺這麼久?母親好。母親懂得教養兒女,從胎教開始。所以母親的職責是相夫教子。下一代有沒有前途,能不能超過這一代,這個權在做母親的手上。你說這個責任多大,這個世間還有什麼樣的任務比這個更大的?沒有了。
紮根,主要是母親,父親是協助。到七歲上學了,再把他交給老師,老師跟父母密切配合,把這個小孩教成人。這是世間最偉大的任務,最艱難的使命,做母親的人擔負在雙肩。佛法裡講,母親的恩德超過父親。在佛法裡面出家人接受四眾供養,母親能夠享受,父親不能享受,你們想想這個意思。
聖賢教育教什麼,我們一定要懂,在世間裡面,就是倫理道德。儒家教的五常、五倫、八德;佛法裡面教的十善、三皈、五戒、六和、六度、普賢十願,整個佛法都在裡面。愈是大聖人,教導的東西愈簡單,絕對不會複雜。漢高祖入咸陽跟大眾約法就三條,太多了誰能記得?愈是大聖愈簡單。我們要懂得,聖人教化眾生,就跟慈母對待她的兒女一樣,每天嘮叨,反覆叮嚀,這是教育。現在世間人很少懂得。學東西一遍就可以了,不再想學第二遍,怎麼能夠契入?想想中國古人的話,「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中國古時候讀書人,宋朝朱熹做了一樁好事情,把幾千年留下來的典籍,真正抓到聖賢教誨的綱領,編一個教材《四書》。四書取材於《禮記》裡面的兩篇,一篇是中庸,一篇是大學,《禮記》裡選出來的;另外在十三經裡面選擇一部《論語》,一部《孟子》,編成一部書。這一部書就是儒家的精華,儒學概論。在中國傳統的理念中,在一個家庭,作父母的一定要知道兒女在想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父母要是不知道,就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如果他想錯、做錯了,你要想辦法教導他、糾正他,這叫家庭教育。作父母對於子女,不但要養育他,要教他,《三字經》講:「養不教,父之過」,父有過,母也有過,不能說是作母親的沒有過失。
中國古人講作君、作親、作師,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三個責任、任務。對兒女,你是他的父母親,你要養育他,要養他,要注重他的身體健康;你要教他,教他著重心理健康,他有正確的思想、正確的行為。所以,親跟師是一個關係,它不是分開的。
在學校裡面,作老師的、作領導的,一定要知道學生每天想什麼、在做什麼、在說什麼,你才有辦法教。如果這些事情疏忽了,那你教的是什麼?完全死在書本裡頭,沒有用!他技術能力學會了,思想壞了,這是教育的徹底失敗。同理,領導一個國家、領導一個地方,我們這些人民、社會大眾在想什麼、他們說些什麼、他們幹些什麼,不能不清楚。了解之後,怎樣去誘導他、教導他、勸導他,這是教育。
所以,社會的治亂不是政治問題,政治解決不了;武力鎮壓也解決不了,因為它不是軍事問題;它也不是經濟、科技的問題,它是教育問題!《三字經》上頭一句話「苟不教,性乃遷」,你要是不教他,沒有一條正的路給他走,他一定會走偏、走邪。走偏、走邪之後,你再把他扭轉過來,難!所以在中國,古聖先王建立政權第一樁大事情就是教育,《禮記》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你要教他,所謂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現在國內、國外我遇到很多,作父母的、作老師的跟我說:「現在社會環境太壞了,家裡怎麼勸他,一走到學校、走到外面,就學壞了。」沒錯,你對兒女負不負責任?如果真負責任,為什麼不學孟母?歷史上記載「孟母三遷」,她為什麼要搬家,搬了三次?居住的環境不好,兒子學壞了。所以負責任的父母一定選擇居住環境,讓小孩培養良好的品德。今天也有一些作父母的人想到,所以往外國移民,選擇好一點的居住環境。但是有沒有想到,你的兒女很小,到外國去,將來在那邊生活、讀書,長大了變成外國人,不是中國人,這是不是你的願望?是不是你希望你的兒女將來變成外國人,不作中國人?這裡頭問題多!因此,我們要懂得怎樣去改變環境。
這個問題一定要從本身教起,本身要做子女的榜樣。在學校裡頭,老師要做學生的好樣子。國家政治真正上軌道,教學上軌道,各個階層的領導人都是人民的模範,這個國家怎麼會不強盛?怎麼會不興旺?所以歸根結柢總的來講,是教育問題。而教育一定是聖賢的教育,這個道理要懂。
尊師重道–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榜樣

老和尚開示
我們懂得尊敬老師,是父母教的。我在六、七歲的時候,好像念了四個月的私塾,以後就沒有了,以後私塾漸漸的被小學代替。我們住在農村,私塾裡有一位老師,課程都是古籍,大概是《千字文》、《百家姓》、《唐詩》、《古文》、《四書》這一類的。一個老師教二十幾個學生,年齡不一樣,從六、七歲到十五、六歲都有,每一個人念的書本也不一樣,各人念各人的。年歲比較大的,老師給他們上《古文觀止》、《四書》;我們年歲很小的,念《百家姓》、《千字文》、《唐詩》。上學的頭一天,這個學校在祠堂裡面,祠堂的大殿就做為禮堂,當中供奉孔老夫子的牌位,是個很大的牌位,「大成至聖先師孔老夫子」。我們上學先要在孔老夫子牌位面前行禮,我父親在前面,我跟在後面,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禮,就跟從前見皇帝一樣;拜完了至聖先師之後,請老師上座,也一樣的,我父親在前面,學生在後面,向老師行三跪九叩首禮,再送禮物供養老師,我們從這裡學會了尊師重道。家長這樣隆重的禮節對老師,老師要是不好好管教學生,就對不起家長,這叫師道。現在沒有了,現在老師管學生,學生回家告訴父母,父母立刻就告狀,老師還能教嗎?所以我還接觸到古老教學的邊緣。
現在家庭教育沒有了,學校教育也有了嚴重問題。學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上;換句話說,老師能不能把學生教好,專看學生家長對老師的態度。做父母的人不尊重學校老師,學生怎麼會看得起老師?「我爸爸都瞧不起你,你算什麼?」他怎麼會聽老師的話?縱然有好老師想教,也困難重重;看到許多障礙,老師也知難而退。
現在沒有教育,現在人不懂禮,不會做人,不會生活。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無所知,完全憑著自己意氣用事,廣結冤仇,前途一片黑暗。我們過去看到這個事情非常難過,讀到《無量壽經》時,心情才輕鬆一點,放下一些了。為什麼?佛在《無量壽經》裡說了,現前的社會,大眾無知,胡作妄為,把這個社會搞成這個樣子。其根本原因就是經上所說的,「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我們今天對於這些造作罪業的眾生不能怪他,因為他的父母、長輩沒有教好他。沒有教就不造罪業,這是聖人,不是凡人,那是佛菩薩再來的。凡人要教,不教怎麼行?
今天的教學比過去困難太多了,過去有基礎,從小教好教,儒家常說的「教子嬰孩」。真正有學問、有德行的人,從胎教開始。一般沒有這種大德大能的,都知道小孩生下來之後,兩、三歲的時候就要管教。現代人疏忽了,忙著賺錢,錢賺到了,下一代完了,把小孩交給傭人去照顧。我聽說有很多父母非常忙碌,一個月去看小孩一次,把錢送給傭人時才去看孩子。一、兩年之後,這個小孩認傭人是媽媽,自己父母不認識,絲毫感情都沒有。錢是賺到了,後代毀掉了,得不償失!這種情況在現在社會,國內、國外都相當普遍,這是社會的隱憂,這個社會能安定嗎?世界能和平嗎?看看現前的人,他想什麼?他說什麼?他在造什麼?這個世界的前途,大致上我們可以預知。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社會動亂的根源

老和尚開示
今天世界動亂,整個世界動亂,動亂的根在哪裡?沒有人知道。許多人在研究動亂的根源,有人說是經濟,有人說是貧富不均,許許多多的說法,但都沒有找到根本。根本是什麼?根本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沒有了。家庭像什麼?像一棵大樹上的樹葉,這一棵樹的樹葉都沒有、都爛掉了,這個樹得不到養分就會枯死;樹的生命,要靠樹葉吸收陽光、水分,要吸收養分。今天我們這個社會、世間,家庭沒有了。換句話說,你的子女沒有受過教育,他不懂得孝順父母,不懂得尊敬長輩,於是必定隨順煩惱習氣,胡作妄為,危害社會,這個社會哪裡還會有安寧?
中國自古以來最重視的是家庭教育,所以看你這個家庭有沒有前途、會不會興旺,就看你的家教。現在作父母本身就沒有受過好的家庭教育,他生了小孩,不知道怎樣教他。小孩長大悖逆、不聽話、反叛,這個過失不能怪小孩,怪你自己沒有把他教好。教育裡頭,最重要的三樁大事情,現在完全疏忽了。第一樁大事,是要教他明瞭人與人的關係,倫理教育:父子關係、兄弟關係、夫婦關係、朋友關係、君臣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中國人把它分成這五大類,就是五倫。五倫維繫著虛空法界的秩序,比國家社會範圍大得多。虛空法界的秩序,誰懂這個道理?佛懂,菩薩懂,孔老夫子懂。所以他們的生活是「替天行道」,這個意思很深。諺語常說「大道肇端乎夫婦」,這個話的意思很深很深。
古時候,男女結婚,婚禮非常隆重,也非常繁瑣。為什麼要這樣隆重?因為這兩個人的結合,對於整個社會國家,佛法講虛空法界,都有密切的關係,草率不得,要慎重其事。這不是你們兩個人的事情,你們兩個人結婚,在你們自己一家,對你們祖宗、後裔要負責任;在社會,要對社會、對國家負責任。社會的安定,國家的興衰,與你結婚有關係。剛才比喻你們這一對夫妻就像大樹上的一片葉,葉長得好,這棵樹才能壯大;這個葉壞掉了,對於整棵樹的生存就是一分傷害。所以婚姻是道義,要懂得大道,義是義務,應該要這樣作法,現代人哪懂得這個道理?
從前的婚姻是道義,現在的婚姻是亂愛,把倫理道德全都破壞了,基礎動搖了,社會哪有不動亂的道理?尤其是現在,男女婚姻非常淡薄,離婚率高。離婚之後,你怎麼能對得起你的兒女?你要知道,你的兒女所受的傷害多大?他受傷害,身心發育不正常,將來危害社會、危害國家;換句話說,你就害了國家、害了社會。你要背什麼樣的因果責任?在佛法裡面講,你要是懂得因果責任,這個罪過極重。不要以為沒有關係,現在是沒有關係,死了以後到陰曹地府,就有關係了。你才知道這個事情的嚴重性,怎麼可以這樣草率?所以我說現在人不懂得自愛,真的不懂。自己愛自己都不懂,哪裡能夠愛別人?
今天社會人與人的往來是利害,利害維持不長,很短的時間。專門看別人的過失,看別人的缺點,天下沒有一個是好人。佛說善人,什麼是善人?善人是專看別人的好處,專看別人的善處,不記別人的缺點,不看別人的缺點,天下人都是好人。所以夫妻要懂得這個道理,彼此多看對方的善處、好處,這個婚姻不會破碎。為什麼會離婚?天天看對方的缺點,你說這個糟糕不糟糕!就是念頭轉一轉,就行了。這要靠什麼?靠教育,現在沒有人教!所以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小事,這是大事,根本的大事,整個社會動亂的根源就在這裡。
印光大師對這個事情講了很多,他老人家責備得也很重。說現代婦女離開家庭,所謂是職業婦女,在社會上跟男人去爭,要作女強人。沒錯,妳這一代可以作女強人,妳底下一代完了。為什麼?妳的兒女沒有時間去教,妳就完了。這像什麼?像唐朝武則天過年的時候要看牡丹。牡丹大概在三、四月開花,正月怎麼可能開花?她的命令人家也不敢違背,於是有人去研究,把牡丹放在溫室裡面培養;換句話說,三、四月那種氣候,以那一種溫度,可以把牡丹的花,逼它、強迫它開出來。正月初一宮廷裡面放了很多牡丹花,但是這個花只開一次,以後永遠不再開花。今天婦女在社會上去爭權、爭地位的,就跟那個牡丹一樣,妳這一代可以很榮耀,妳的後代沒有了。不就是這個意思嗎?所以社會的安危,印光大師講得好,女人負一大半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