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社日照分社欢迎您!
国风社
日照分社总第54期
2022.06.06
诗经瑰宝,国风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今日作者:
辛崇发 王福中 丁启连 张建廷 田 源 网网 聂兰军 吴立文 张明慷 李永香 王俊太 莫修海 刘召生 飞雪 东方朔 赵从礼 赵维华 邰颜宾 王存生 姜世同 宋呈祥
引言:
端午节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起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1、“芳华日照 梦幻天台山”
——日照市第六届端午诗会(通韵)
辛崇发
天台书院聚群贤,端午诗人节日欢。
经典琴声歌响亮,路修远以更无前。
“芳华日照 梦幻天台山”诗会节目展示(通韵)
辛崇发
感悟大情怀,盛妆端午来,
天台合奏曲,日照百花开。
【注】: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日照诗词学会与山东海洋文旅集团在天台山书院承办了市文明办、市文旅局、市文联主办的“芳华日照·梦幻天台山”日照市第六届“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诗会,诗会分三个篇章,第一篇章《屈原颂》,第二篇章《梦幻天台山》,第三篇章《向海而歌》,诗会所有内容均为日照诗词学会组织的优秀诗人、楹联创作骨干,东港区作家协会骨干会员专题采风创作的作品配乐演诵,全市26处诗教先进单位100余名诗词学会员和爱好者参加活动,反映了日照太阳文化、海洋文化、海曲文化。展现了日照市文旅融合、建设芳华日照、助推诗和远方的信心和力量。
2、今日端阳(通韵)
王福中
一年一度又端阳,百世千般缅古长。
激愤诗人天向问,孤清客咏九华章。
香丝五彩雄黄酒,犹记双荷艾草汤。
竞渡离骚橘颂事,三湘三楚话国殇。
3、七律·.端阳忆屈原 (新韵)
丁启连
轮回节季又端阳,房顶炊烟送粽香。
腕系彩丝迎瑞气,门悬艾草避邪光。
龙舟竟渡江河满,学子吟诗朗课堂。
无限追思心底起,一曲离骚祭屈郎。
4、七绝·端午祭屈原(通韵)
张建廷
天问求索
惑然万象梦无穷,仰面彷徨向碧空。
求索千年修远道,至今犹在荡回声。
离骚浪漫
神灵天地赋中求,上下开阖意不收。
一部离骚虽浪漫,美衰兰败亦离愁。
渔夫相劝
泽畔吟歌困悴声,皆浊世上我独清。
难从恳切渔夫劝,怎弃家国入鄙风?
橘颂咏志
江陵两岸遍雄卓,揽入诗心寄颂歌,
物我岂能身为枳,生生不改咏南国。
怀沙自沉
香兰美政两茫茫,遗赋怀沙万古伤。
惟是忠魂才殉义,佞臣那个敢投江。
龙舟祭浪
国破悲兮蕙不春,临风绝望抱江沉。
渔夫沧浪号歌远,从古龙舟渡到今。
5、念奴娇· 端阳
田源
重五端阳,祭屈子,万古忠臣投江。京门剜眼,叹子胥,千秋良将流芳。孝女曹娥,沿江呼唤,慈父已溺亡。历史典故,华夏大地传唱。
最是当年重耳,愧对介子推,以怨报德。割股奉君,却招来,母子山火命丧。钟馗菖蒲,艾叶粽子香,纸鸢飞扬。长河浪花,龙船载满安康。
6、壬寅端午有怀(平水韵)
网网
汨罗江平泛碧波,龙舟飞度过银河。
大夫招问楚中事,银燕翱翔奏凯歌。
壬寅重午忆屈原
网网
夏中榴艳迎端阳,竹翠松青浓荫凉。
地腊家家插蒲艾,天中户户饮雄黄。
修身求索唯正义,为国忠君永留芳。
后世传承当大道,青春热血献边疆。
7、七绝·端午节
聂兰军(山东)
采回艾草挂墙上,清理蚊虫保健康。
歌颂屈原宏远志,千门万户粽飘香。
8、端午祭屈原(平水韵)
吴立文
每逢端午万千诗,热血一腔人尽知。
江水涛涛东逝去,忠贞爱国化哀思。
9、七律•端午祭屈原
张明慷
端午安康心感动,屈原陨落九州伤。
碧空如洗麦浪滚,江水随波夏日长。
千古流芳华夏传,万民敬仰粽香藏。
忠贞英烈终不忘,四季常青散馥芳。
端午节
端午节来香粽唤,屈原事迹万年传。
少年祝福满船载,华夏山川祭古贤。
七绝•端午问答
端午粽香飘满院,艾蒿高挂在房门。
儿童笑问此为甚,答曰除邪驱疫瘟。
10、七绝·端午节浮想连翩(平水韵)
李永香(合肥)
一
疫缓门庭艾草悬,端阳节日舞蹁跹。
龙舟竞彩雄黄酒,盛赞防灾政策贤。
二
端阳习俗远源长,屈子冤投汩水乡。
世代传承忧国志,虔诚祭祀效忠良。
三
节日家家喜庆忙,亲恩母爱岂能忘。
旧时粽子娘亲手,母逝难寻美味香。
四
当今社会法为纲,冤恨情仇赖法章。
民主法治公道办,何需自尽献身亡。
五
雄黄艾叶寄情思,旧俗无能疫疠医。
救死扶伤科学靠,回春妙手仗高师。
11、端午忆曲原(平水韵)
王俊太(安徽滨湖)
端午节时忆曲原,民族魂魄荡数年。
常怀诗赋风骚咏,永记神州一古贤。
端阳怀屈 (平水韵)
王俊太(安徽滨湖)
舍身殉难汨罗江,思念屈君亦断肠。
大地无情魂逝去,苍天有意记忧伤。
佞臣乱政国当败,恶棍弄权社稷亡。
民族精英恒久远,离骚绝唱话端阳。
12、端午吊屈原(新韵)
半壁苍苔
万端造化幻无穷,心事问天付碧空。
香草美人传远志,东君山鬼荡回声。
渔夫莞尔绝尘去,屈子愤然一投中。
彩线殷勤牵旧事,千年求索忆先生。
13、端午祭
三星山樵夫
家家艾草挂门梁,户户端阳煮粽香。
玉碎投江千载颂,丹心浩气荡华章。
14、壬寅端阳(新韵)
飞雪
新丝五彩保安康,已是端阳又粽香。
沐浴兰汤悬艾草,再将蒲酒祭罗江。
15、端阳追思
东方朔
沉舟侧畔二千年,君有离骚和九篇。
华夏七强终一统,黎民偿尽是硝烟。
16、端午祭屈原
赵从礼
汨罗江水化泪流,嗟叹屈公志未酬。
天问传世惊日月,离骚千古诉春秋。
17、写在端午节
赵维华
艾蒿粽子香满天。每逢端午纪屈原 。
屈子精神爱国志,民俗流传几千年 。
18、端午随笔(古风)
邰颜宾
飘香米粽忆屈原,端午佳节千载传。
穗穗栗花白满树,累累黄杏串枝连。
樱红晶亮喻珠宝,桑葚丹黑赛蜜甜。
体育建儿齐聚至,风光大美绽五莲。
19、五月
吴志霞
麦穗翻金黄,五月粽飘香。
疫情已战胜,共度好时光。
石榴花正红,人浓情更浓。
全民同齐心,五莲度安宁。
20、端午祭
王存生
又是一年粽飘香,追祭屈子望汨江。
风烟激扬家国志,铁肩筑梦有担当。
祭屈原
一枝艾草挂门环,万缕情思祭屈原。
位卑不敢忘忧国,百舸争流永向前。
21、赛龙舟(平水韵)
姜世同
一划千桨首高昂,似箭如风越海洋。
爱国修身成俊杰,斗风破浪向东方。
端午粽飘香
青青苇叶长,粒粒糯甜香。
百味裹康健,千舟颂国祥。
22、端午怀乡
宋呈祥
又到端午闻粽香,黏嚼离骚与九章。
鸡蛋剥吃粽蘸糖,思回故乡想起娘。
“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诗会
“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诗会是日照诗词学会举办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之一,
每年端午节时间都会举行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
END
✦✦
编委会
主 编:丁连相
副 主 编:丁启连 田 源 陈德时 丁明辉
编 辑:丁连相 丁启连 丁明辉 张明慷
责任编辑:丁连相
本期制作: 网网 摄影: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