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清新的六月,六月是和风徐来的六月,更是空气清新的六月,六月是荷月。六月的时光是什么?是承担压力,面对考验,成为更新的适应。
有些时候感觉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或者历经煎熬。在等待中期望,盼着苦尽甘来,已经经受了那么多的辛苦,为什么自己向往的、期待的幸运还没有到来?其实是历练、历练、历练。
时光行走,就是历练自己,历练自己态度的客观、思考的理性和处事的柔软、分享的温和。
有多少力量,那么就去努力付出,所谓的期待也要有一个边界思维,而不是成为一种奢望,把所谓的期待成为一种历经生活的煎熬。
在最平凡的生活当中,去呈现信念的价值,在平凡的日子当中去体现人性的光辉、人格的美好、生活的温情,能够让生活成为一种收获、见闻和精彩的曾经。
时光中经过,经过了时光,是曾经拥有生命的一部分使用权,在这个时光当中去品味,去观察,去思考,去收获。
拿得起,放得下,拥有一个更客观理性的思维,更豁达、旷达的生命情怀,更大度包容的生命胸襟,提得起,放得下。
有些时候感觉到生活不太周到,不太如意,有点粗线条,那么就把生活当做是一幅写意画吧。需要自己付出的时候,去细心地去付出,我们叫做身体力行;有些时候需要彰显色彩的时候,那么就是一种幸福从容。
生活是什么,能够对于苦难的一种蔑视,能够对于困难的一种冲破,能够对于生命自我的一种重塑,能够对于生命欢喜的一种肯定。
虽然时光留不住很多,但是心意可以;虽然时光能改变很多,但是善良依然在。任时光远去,永葆一份天真,愿生活多添和气,去付出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让内心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出一种生生不息的光明力量,去对接生活的纷纷扰扰,用慈悲去对治,用力量去对治,用所有美好的元素去对冲生活的纷扰、感伤、焦虑和创伤。
生活需要什么,需要一个和气以待,需要一个态度合作,需要一个和风徐来。
好好地经过就是最好的成就,好好地经过就是最好的表达,好好地经过就是生命当中的最现实的美好。
多一些和气,多一些柔软,多一些承担,多一些责任感,更多一份处世的谦卑和辽阔,为人处世的包容和友善。生活不就是更好的经过,更好的自己,更好的分享,更好的成全。素食生食与健康
问:近年来台北市素食餐馆增加了不少,医院素食的却少见。但我知道贵院主张吃素,供给住院病患的食物也全是素食;不知这种主张是基于宗教信仰、医学抑或科学知识?
答:由于圣经上说,上帝创世时给人的食物是纯素的,所以今日一般人认为吃素是宗教原则,但事实上,科学已证实,无论从保健或肠子结构看,人都应当素食,特别是医院的病人。怎么说呢?我们知道肉类含有蛋白质,但也有许多增加人体器官负担的物质在内,有胆固醇、饱和脂肪、尿酸、尿素,都是我们身体不需要的东西,有害而无益,特别是病人身体已病弱,肉食会使病体恢复缓慢。说到营养,素食包含各种谷类、豆类制品、水果、蔬菜再加上牛乳、蛋,就是非常完善的营养,尤其是糙米、黑面馒头、全麦面包,可供给足够的乙种维生素,并补充铁质、钙质、及蛋白质,所以吃素绝对不会营养不良或使病人更衰弱的,反而使病人器官能得到休息,不受肉类的污染及折磨。
问:请问贵院所主张的素食与佛教寺庙的素食有何不同?
答:和尚也吃素,他们的素食较简单,青菜、豆腐、水果,似乎就概括了,但因为他们不养儿育女,也不做太多的事只是修身养性,静默打坐,所以,所需的营养及热量这样也就够了。至于我们医院,由于病友们需要较多热量及蛋白质,以促进恢复健康,所以我们的素食必须包括更多种的食物:糙米、全麦、红豆、绿豆……、花生、花生酱、黄豆制品……加上各种蔬菜水果。事实上,牛奶及蛋仍是不必需的,只是我们讲的是医院营养,所以要特别加上牛奶及蛋,以补充额外的蛋白质。若是健康的人,即使不包括牛奶与蛋的素食,营养依旧可以平衡与充足。当然,对刚开始吃素的人来说,可吃点牛奶与蛋,会比较有安全感,而容易持续下去。
由上面我所说的,你一定发现,我们所倡导的素食强调几点:(1)吃不碾白的五谷,(2)要吃豆类和硬谷果,(3)种类要吃得多而均衡。这是佛教寺庙的素食所没有的。
问:中国人的食物,一般说来是否已接近素食性质,还需要提倡素食吗?
答: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中国人不是肉食很重的民族,只是由于工业经济的成长,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足够的钱,能够顿顿鱼肉;也因此,使得我国的心脏血管病,由第四位死亡率跳到了第一位,而素食正是对付这种问题的主要武器,所以,今日实比以前更需提倡素食。素食绝对不含胆固醇与饱和脂肪,只要加上正常的起居、多运动,您就是最健康的人了。您身上的器官,不必再为吸收那些难消化的肉、肥油而疲于工作,心脏血管病又与我何有哉。所以劝你,不要为了七寸(口……喉咙)短短距离的味觉,而伤了身体,使病弱缠身。
问:贵院手术后复健的病人及产妇,也吃素吗?针他们复健的速度有无影响?
答:在美国加州罗马琳达省,几乎一半人口都是吃素的,他们的孕妇、产妇经医院的体检都绝对没有营养不良的现象,而且在罗省做过的一次儿童智力测验,智力最高的儿童都是来自素食家庭。在本地,我们医院也有许多素食家庭,他们的孕妇、产妇也都正常的产下健康的孩子,但我们知道心理很重要,假如心理认为吃素没有营养,那么不要尝试。因为心理会影响生理,我们医院的病人每当我们公共卫生人员给予健康指导后,都能接受素食,有的还说特地来素食医院清肠清胃呢。
我们身体复健需要蛋白质,蛋白质的丰富来源又可分为动物性及植物性,动物性来源每个人都知道有鱼、肉,各种家禽、蛋等,但这些动物的食物却又多来自植物。而植物性来源则有黄豆、红豆……等豆类、及花生、腰果等硬谷果类;全壳类也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我们医院以植物性蛋白质供给病人,使病人直接的得到蛋白质而不给所谓二手货的肉类蛋白质,再配以全米麦的制品,减少病体各器官的负担,病人更可早日恢复健康。
至于素食对复健速度的影响,由于绝对素食的外科病人及产妇在本院并不多见,无法进行相对的比较;仅以观察少数仅见的病患情况而论,其复健速度不但不减慢,似乎比类似病人还要快些。
问:请问如何才能克服吃素时心理上缺欠感?贵院的病人喜欢吃素吗?有无病人出院后乃继续吃素呢?
答:有些想要吃素或已经吃素的人,心理上会担心营养不够,身体衰弱,而若有所失;要克服这种心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观念。
只是观念与生活习惯的改变是教育而来的,好比小孩子看电视而知道要买什么糖、吃什么果。教育是唯一克服心理缺欠的方法,必须心理接受素食更能促进健康的事实,才能完全的接受,否则不可能成为习惯。
我们医院的病友,许多一开始都不能接受三餐都吃素的饮食方法,但经过公共卫生及营养工作人员的解说,几乎个个都愿接受素食。坦白的说,他们不是每个都喜欢,因为吃肉的人,习惯肉的滋味,吃素当然没有肉香,所以病人就不喜欢素菜,但第二次来住院的病人就可以适应了。病人出院后吃素的,也有好多例子,日前有位陈教授(曾任教于中国文化学院化学系教授),每顿特地到医院来吃素,有的病人每每回来买黑面包、黑馒头、及一些素食产品,也许这就是他们真的在观念上改变了,但我们没有真正的统计。
问:实行素食应注意些甚么?
答:素食并非就是青菜豆腐那么简单,但也不必认为,要很伤脑筋地小心选择,才能得到足够营养。要吃素的人所关心的,就是蛋白质问题,简单的说,只要每日都吃到豆类、及其制品,再加上面筋、花生、牛奶、蛋等,蛋白质就一定够了。也许您会问,应该吃多少呢?每顿包括两种以上所提的类别就够了,但必须吃糙米,或胚芽米才更完善,因为糙米、胚芽米中更补充了面筋中所缺的胺基酸。甲种维生素可从深绿叶蔬菜及黄色蔬菜水果而来,例如菠菜、空心菜,红萝卜等。乙种维生素最丰富的来源是糙米、胚芽米、全麦食品。丙种维生素则在新鲜水果中都很丰富。至于矿物质呢,凡是富于维生素的食物中就有丰富的矿物质,所以我们根本不需肉类。
问:我们最讲究烹饪艺术,从心理学看似乎是好的,但不知从营养价值的观点看,是否也好?
答:烹饪是一项艺术,也是家庭主妇应当重视的,虽然我们不为吃而活,但食物若引不起食欲,也会影响家人的健康,尤其由肉食转成素食时,素食本身没有原来所爱好的肉香味,就更必须多加研究,使素食能吸引家人去吃,有些素食餐馆更费尽心思,做出一些模仿肉食的素食,像糖醋鱼、葱爆肉等,帮助人接受素食,喜爱素食,成为素食的受益者。所以,从营养价值的观点看,烹饪时要多变花样,注意烹调时间,保持菜的颜色,就能又有味道,同时又保持了营养价值,使得烹饪艺术与营养价值兼顾。事实上,烹调素食较容易,不必处理肉类的内脏、羽毛;又不必炖,真是又节省时间又合乎卫生与健康;不会破坏营养。
总而言之,叫人吃不下的东西,实在无营养价值可言,我们总不能三餐都像医院打针灌药似地,把食物直接灌入胃肠里吧。但是为了讲究味道烹饪过度,或加些过分刺激肠胃的作料,使身体吸收不了多少营养,岂不也等于白吃吗?行之得宜,二者都是好的,具有相辅相成之效。又好吃又有营养,是我们所追求的。
问:请问吃素只是一时的时尚,还是一种因人类知识不断增加所发展成的趋势?我的意思是,吃素会愈来愈普遍,为大众所接受、所喜爱吗?
答:许多中国人有著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肉能滋补、养身,素食只对和尚出家人才行得通,尤其要叫孕妇、产妇、小孩子也吃素,那怎么得了。所以,也认为吃素是好,不过只是对老年人好而已。因此,目前吃素人口虽然有增加,并不够普遍,以中老年人居多;必须施以卫生教育,努力推行与鼓励,才能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而且我们认为,必须有大的卫生机构共同努力才能更具有效果。许多人在参加我们医院卫生讲习后,都愿意接受素食,只是偶而因不能克制而食肉,但是多半都能决定将以素食为主食。所以饮食教育很重要,说明素食的具体优点,才能鼓舞人们去素食。其实,真正最能鼓舞人去吃素的是食欲,做出好吃的素菜后,谁不愿吃素呢?
由今日素食餐馆、素食谱出版量、素食罐头或制品种类之不断增加,虽然素食在我国还不能称为时尚,至少仍能说,日益为大众所接受与喜爱了。当然,这种趋势也与各界名人之提倡、报刊介绍素食的科学研究很有关系,前者如副总统谢东闵之倡导,后者如贵刊或其他报刊的医学报导与文章。我相信,由于人类知识的增长,在大家都知道、吃素经济又健康后,再能尝到可口的素菜,素食一定会愈来愈普遍。
问:人体消化器官对素食及肉食的消化作用与过程有何不同?在时间上、方式上、不良的影响上?
答:我们可以先来比较动物与人的肠子,再回答这问题。肉食动物的肠子且以老虎为例,它的肠子看起来又短又直,没有许多绉折,因此我们知道,肉是浓缩性食物,不需要很多肠子去慢慢消化,同时,肉又易腐败,所以上帝给老虎短的肠子,使肉的消化残余物不会在肠子停留太久。其次,提到人的肠子总共约三○尺长,光是大肠就五尺长,因此适合人的食物不是肉类,因为肉类容易腐败,在肠子的温度下,更易腐败与发酵,这一点我们可以由草食动物的粪便没有肉食者的那种味道,而想像到。至于草食动物,吃草的动物如牛、羊,上帝给了他们好几个胃,因为他们只吃草,而草的纤维又很多,消化时间长,需要量也多,才能得到足够营养;同时它也需要多种酵素来转化多纤维食物成为各种蛋白质,所以他们有好几个胃反刍,还要加上比人还长的肠子。上帝不要我们吃草,我们有五谷、硬壳果,豆类、水果等为食物,纤维素不及草那么粗而难消化,所以一个胃就够了,不必反刍。
由此可见,我们不适合吃肉,因为我们肠子长,而绉折多,消化时间长;但也不适合吃草,因为只有一个胃。
再以牙齿结构来看,我们的牙齿臼齿发达,适合磨碎食物,也就是说,适合吃五谷、豆类;老虎则门牙尖锐,适合吃肉的需要。
每种机器有它特别的燃料,用错的燃料,机器会很快失灵。身体也像一部机器,假如食之不当,吃了不适合身体的食物,那么这部人身机器到了四十年代,便会发生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肝硬化……等毛病了。
问:对于进餐的时间、次数、及各餐食物的种类与数量,你想理想的分配应是怎样?我们同胞在饮食习惯上,应有一些甚么样的改良?
答:每天进餐三次为最通行的,因为食物在二—三小时间就离开了胃,但不是说胃空了就该立刻再吃,所以,应以隔五小时为原则,每天三次,按自己生活情形定时定量。晚餐后则不适合再进餐,因为晚上没有活动,吃进去的东西会变成脂肪,不能利用,相对的,早餐量就要丰富,以便供应一天的活动能量,午餐是中途加油吃够就行,晚餐要少。大部份人有吃守夜习惯,宵夜又多半在十点以后,吃完了就上床;到了睡觉的时候,所有消化脢分泌减低,消化速度自然减慢,结果,第二天早上必定没有吃早餐的欲望。早上又要上班,体力那儿来呢?只好燃烧昨夜变成脂肪储存身上的油。可是,别忘了,人的油是饱和脂肪,利用这种脂肪时必须先把它分解,致使赡固醇增加。中午又胡乱吃,只等晚上再好好大吃一顿。如此恶性循环,人就开始愈来愈胖。就因为这样,人们每晚吃得多,又没有耗体力,都变成油,无怪乎中年人发胖成了定律,其实那是您新陈代谢有了问题,该燃烧的没燃烧,是您开始有病的警告红灯。
改变这种有害的饮食习惯,必须由不吃宵夜,从事有益身心的夜晚活动、及力行早睡早起的生活著手,然后再少吃晚餐,这样早餐自然就会吃多,用不著硬塞。早睡与有所活动这两个起点很重要,这样可以使你没办法,也没时间吃宵夜了。不过,请注意,有些活动会叫你吃更多宵夜,至少会叫你多吃零食,如麻将、看电视等,需要避免。这样看来,为了改良饮食习惯,增进健康,你的整个生活也将随之获益的。
编者注:本文系自某提倡素食善书转载。编者曾因此专程数度前往拜访该院戴宁基院长、专家艾博士、保健组主任蔡梅瑛、营养组主任李瑛等,请教素食营养问题,并参加该院的素食讲习班,获益良多。所谈的许多问题,一俟将来时间许可,拟再并同统筹处理。
读了以上这些医学专家的谈论,我想今后不应再有‘吃素营养不足’的顾虑了。素食生食与健康》
周公告成王:‘舜之为政,好生而恶杀。汤开三面之网,泽及禽兽。’
论语述而篇载孔夫子所最谨慎的就是‘斋戒、战争、疾病’三作事。孔人子对饮食卫生更是讲究透彻,乡党篇记载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以及不吃过夜的祭肉和变味的饮食等。又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孟子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道家清修养性,极重斋戒,对食物很重视,因辛辣伤神,助长欲念,静修之士,亦多戒之。故有‘若要忘病,常常节五辛’之诫。
佛家以‘不杀生’为基本五戒之一,素食乃是真正佛教徒最重要所应遵守的。佛教中有关素食的理论、方法、规定、资料极为丰富。
大载礼记说:‘食肉勇敢而悍,食谷智慧而巧。’
印度瑜伽学派追求人生自然之道的生活方式,对素食与断食更有颇为完整具体的资料,本书内另有专文讨论。
达文西说:‘真的,人是一切动物的主人,因为他的残忍超过任何动物;以别人的死亡,换取自己的生命,我们的身体,因此成了坟场。我从小就摒弃了肉食。未来有一天,人们看屠杀动物和杀人没有什么两样,这一天终会来临。’
托尔斯泰说:‘当我们的身体是被宰杀动物的活动坟场时,我们怎能期望这个世界能有理想的境地?’
萧伯纳说:‘这真是很可怕的事,除了动物的痛苦与死亡之外,人类毫无必要地压抑自己高贵精神的本质——对一切动物如对待自己的那份同情与仁慈——并且违背自己的感觉,变成残酷的人。’
爱因斯坦说:‘我认为素食者的人生态度,乃是出自极单纯的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因此对于人类的理想是有所裨益的。’
英国的华尔绪博士,在捷克举行的第七次欧美蔬食大会上说:要想避免人类流血,便须从餐桌上做起。
宇努(前缅甸总理)说:‘世界和平或其他类型和平,都是取决于心灵的态度。素食主义能产生带来和平的正确心灵态度,它能导向较好的生活方法;如果能够普遍实行,也将在国与国之间带来更多的正义与和平。’
当今营养学权威约翰哈金医科大学麦科博士说:‘任何人愿意废去肉食,这是最好不过的。对于这个素食意见,我极力拥护。’
台湾疗养医院创办人米勒尔医师说:‘病人的复元比治病更重要,病体复元是依赖营养而不是医药所能奏效。因为植物中的营养丰富而直接,所以病人绝对地宜于素食而不宜肉食。因此,台湾疗养医院住院病人的伙食,全部没有鸡鸭鱼猪牛等一切肉类。’
圣经创世纪第一章第廿九节上帝嘱附世人:‘看哪,我将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蔬菜,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给你们作食物。’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徒,都是主张素食的。旧约内更有:‘凡有血者不可食’的话。
犹太教和平福音经文中有,耶苏说:‘人所吃野兽肉,将会变成他自己的坟墓。我告诉你们实话,那杀人者将杀了自己;那杀生吃肉者,就是吃死人的肉。’
罗马天主教在禁食日是不吃肉的。
印度教规创始人曾经写出:‘人无法不伤害生物而得到肉食的。一个伤害有知觉生命的人,将永远得不到天祐,所以,避开肉食吧!’
回教的可兰经,禁止吃‘死的动物、血及肉……。’穆罕默德之后的第一个先知的侄子,劝告他的门徒说:‘不要使你自己的胃成为动物的坟墓。’
此外,世界许多著名的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和哲学家,都热心素食,力赞素食的重要性。这些素食家有:毕达哥拉斯、柏拉图、苏格拉底、莎士比亚、牛顿、卢梭、佛兰克林、达尔文、雪莱、泰戈尔、甘地、史怀哲及哒囧瀬喇嘛等。
美人卡普乐禅师,民国七十二年来台寻根,曾在中山堂公开演讲三次中,竭力赞扬素食,为编者所亲闻。他著有‘禅门三柱’一书,由慧炬发行。另有‘护生’一书(一个佛教徒对杀生食肉的看法),经顾法严居士(前农复会企划处长)中译,现由善提树杂志社出版。禅师与其弟子都是奉行素食者。
蒲仲强这个名字,在台湾是不会陌生的。他三岁多就跟著父亲蒲大宏博士练习慢跑,在美参加多次比赛,屡破记录。又曾数度返国,享誉体坛。蒲博士主张吃素,他设计儿子的日常伙食,每天香蕉五六根,几乎不吃肉,却吃大量的豆类,薯类和蔬果。很少喝汽水、可乐及含糖的罐头果汁。他喝牛奶代替喝水,每天至少喝三十西西不渗糖的鲜奶。每天早晨则另有一杯特制饮料,由麦片、牛奶、红萝卜、乳酪、水果等一同打成的。蒲博士表示:‘光吃肉的小孩是永远不会有力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