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端午
作者:常善良
忽然想娘了,眼里噙满了泪水,娘啊……
马上到端午节了,吃不上娘给煮的鸡蛋了;回家也看不到娘的身影了;喊娘也叫不应了,一个个的镜头,唯有我安静时在脑海里过一遍又一遍。

去年的母亲节,我写了一段话,染香时光平台给推出了。听着朗读老师深情的声音,我的脑子里浮现娘亲操劳的画面,我忍不住,眼泪流下来。
听到一个消息,现在有靶向治疗的药了,象娘得那个病的人,用上它效果好,能治愈,大概是120万元。娘!您走的那么快、那么急,没给儿子机会。唉,愿娘在天堂里没有病痛的折磨!
又到了收麦的季节了,我家的地让叔伯哥种了。娘说过只要她干得动,就会一直种下去,娘不在了,收了季麦子,我感觉种不了了,不知道娘会埋怨我不。娘开辟了那片地,去年种上豆子了,“草盛豆苗稀”,豆子都让草“吃”了,今年打了除草剂,希望今年能有收成。
娘那会说,我好薅草,没薅够过。您哪是没够过,您是为了这个家啊!那时候还没有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生产队。在队里干活,散工后,娘再去割草,交到队里,根据斤数顶工分。随后娘在回家做饭,辛苦的母亲一刻也不停歇,吃过午饭,不休息再到自留地里去干活。

我们姊妹几个都小,给娘也帮不上忙。我在家里是老小,这些都是长大后听娘、大娘婶子给我说的,她们对娘都很佩服,她们会说,“您娘是文化人!”。娘是“高小”毕业,在我姥家当了几年的代课老师,后来国家还给了补贴,娘亲也是我的榜样。
娘的一生很会过,书面语就是“俭朴”,也没有东家长、李家短的与人在一起说闲话,是一个有威望的人。为此,在我们村给好多家接过新媳妇;送过好几个姑娘出嫁。
娘还有一把好裁缝的手艺,专门去我姑姥娘家,跟我的姑姥爷学过。在我们村及周围的几个村子有名气,到年底送来布让母亲做衣服的要挨号。尤其是娘做的“中山装”,在那会是比较流行的,上面的四个明兜更是亮点。娘也给我做了一件,左上角的兜盖上留个小孔,把钢笔插进去,那时感觉挺“renwu”,现在应该叫“酷”。娘还给我做了里面穿的白衬衣,条件有限,大身用的是粗布,领子、袖口用的是的确良,那时这种做法也很流行。那件衣服我穿了好几年,后来娘把我那两个袖子接了个一段,两边很对称,还挺好看。现在再也穿不上娘亲手缝制的衣服了,还有那千针万线的布鞋了……

我还经历了人生中的一大悲痛“中年丧妻”。那几天娘陪着我、开导我、给我做饭,看着我吃了,才放心。可娘的体重一下子降了十四斤,她老人家心里的难过超过了我,娘想的更多的是,孙子没了妈妈;儿子没了媳妇。娘说:儿呀,你要坚强、要学会调整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转眼间,娘离开我们快两年了,有多少次想娘让我们落泪,回到家没有娘的身影让我难过。我们姊妹几个总是这样相互安慰,咱娘去了天堂,那里没有痛苦。辛苦操劳一生的娘亲也该歇息一下了,也别再那么操心了。
端午节到了,愿天堂里的亲人能收到我的祝福:端午节快乐!
审核/沈新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