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和尚 势至化身
我名叫杨信芳,十八岁那年,还在上海女子中学念书。我有一位同学张孝娟女士,她住在西门路润安里,跟我的交情最深。
她的母亲张太太,很喜欢我,把我视同亲生女儿一般看待,所以我也称她为母亲。每次放学回来,我常常在张家吃饭、睡觉,也习以为常了。
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夜里,我住宿张家,和孝娟睡在同一床上,半夜睡去,突然远远见到观音菩萨站在小岛上,岛的四周都是海,海水与天空同一色。菩萨身高一丈多,身上有璎珞装饰,手里拿着净瓶,跟世人所画的一样,我坐在一小船上,小船开向小岛,菩萨向我招手并且告诉我说:“大势至菩萨现正在上海教化众生。你为什么这么昏迷,不懂得去听法呢?”
我当时没有回答。菩萨又说:“印光和尚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四年以后,他教化众生的缘份就圆满了!”说完以后,菩萨就不见了。这时候,忽然惊滔骇浪大作,船几乎要翻了,我大喊着:“救命啊!”
孝娟把我推醒了,又说:“信芳你是不是被鬼吓到了。”我把梦中一切告诉孝娟,她也只是笑笑而已。
隔天早晨,我把梦告诉张太太,并且问她是不是有菩萨名大势至?是不是有和尚名为印光的?
张太太回答:“以前曾听孝娟的父亲说过,印光大师是普陀山的得道高僧。”
我又问:“印光大师现在是不是在上海?”
张太太回答:“这我就不知道了。”
我对这次事感到纳闷,隔天阅读早报,刊登了丙子护国息灾法会的通告,才知道是上海的名人请印光和尚到上海来,在觉园主持法会。
真是令人感到奇妙的梦啊!我们三人都惊讶不已,于是才和张太太母女一同前往觉园,听印光大师说法。我们三人也一同皈依了印光大师。我的法名是慧芬,张太太法名慧范,孝娟法名慧英。
我很惭愧,自己业障深重,不能精进用功,现今只是养育儿女,整天忙忙碌碌,对于净业的修持更加荒废了。昨天收到苏友的信说道印光大师已坐化于灵岩山了。真是可悲啊!大师竟然过逝了。化缘四年,竟然跟梦里所说的相符。我和大师有一段香火因缘,不可以不写些话来敬悼大师,垂泪写到这儿,语不成文,寄给上海觉有情月刊发表,以表示我哀悼之情。南无大势至菩萨!民国二十九年十二月七日杨信芳记
作者按:杨女士所记载的,其中有“四年后化缘毕”之语,我曾经疑惑着,为什么她不早日发表,一定要等到大师往生之日,才公布于世呢?直到读了杨女士写给施君的信,才知道原来她曾经遭受大师的呵斥,不许她把这件事告诉别人。
这梦是很奇妙,在一个从未听过佛法的女生,尚且不知道有大势至菩萨以及印光和尚的名字,而杨女士能够感得这梦,她的善根一定是不平凡的。如果没有这梦,谁知道大势至菩萨的悲愿呢?(译自印光大师永思集)
摘录于《净土的见证》陈柏达居士著
第三部分:念佛传奇
本站注: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乘愿再来,这一点憶栖法师曾多次提及,并且在佛教界也已经是被公认的,相关佐证并非局限于上面一则。如今的真修行人、真得道者,我们没有法眼,辨别不清,憶栖法师忠告我们末学,不妨以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印光大师等有修有证且被世人公认的古大德、高僧为师,多多研习他们相关的著作,这样,我们在修行路上永远也不会走偏。(本站相关专题《印光大师文集》、《印光大师文钞选读》等。)
附:印光大师乃大势至菩萨应化身的原始证据印光大师,于夏历十一月初四日卯时,念佛见佛,在苏州木渎灵岩寺关房坐化生西。大师具祖师作略,称四依垂范,其生平以文字三昧宏扬净土、阐明因果,则有正续编《文钞》;其示疾以及坐化,则有护关侍者志其详情。不慧无以益焉。今兹所述,聊记师懿德之万一,然亦可以见师之一般也。
师讳圣量,字印光,陕西郃阳县赵陈村人,俗姓赵氏。少治儒学,登茂才异等之选,读程朱书,曾辟佛,遭目失明,既而猛省,惟至诚所感,目疾获痊,遂披阅西来释典,研讨有得。年二十一,发出世心,在终南山出家,具戒后,遍参南北诸方丛林,并在红螺山资福寺任苦役五年。其南下卓锡普陀法雨寺也,年方三十有三,时在光绪中叶。居法雨寺藏经楼垂三十年,日阅大藏,礼诵尤勤,方冀终老小隐,不求闻达。无何,徐蔚如、高鹤年二居士先后踵至,索其文刊行示世,名乃大噪,待化缘熟,龙天推出,非无因也。厥后掩关苏州报国寺,初犹不见客,既而四方缁素,钦德仰风,归依者众,乃始在关房延客;二十六年(1937年),避战祸移居灵岩山寺。自住报国,至迁灵岩,凡十余年,虽德行日著,闻望日隆,而破衲粗粝,不改常分;洒扫浣濯,垂老躬行。平居无异言,华词丰语不出诸口,宅心慈祥宽厚,不忤物,而开示四众,不问僧俗老幼、贫富贵贱,莫不至诚恳切,出自肺腑。说法不务玄妙,惟期真实受用,凡叩问者,鉴有可以启发之处,辄谆谆善诱,不辞劳瘁;遇有言行不检者,虽显达亦不少假借,而胸无城府,此则师之大悲心流露处也。刚毅近仁,信哉!师从儒入释,德行文章惊服当世,生平绳墨自守,终其身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言行不苟,数十年如一日,道貌岸然,望之如乡党宿儒,接之若村里老妪。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入道之深,溯红螺彻祖而后,唯师一人而已。是非砥德励行,体用相彰,夫孰能感孚缁素,翕然称一代僧范无异辞,若是其至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