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清居士撰
明人谢文正公,名迁,自幼聪慧好学,饱读诗书,早有文名。青年时代曾在毗陵(现属江苏省武进县治)某家设馆授徒,由于他品行端正,教学认真,颇受学生家长们的崇敬。
主人家有一女孩,豆寇年华,亭亭玉立,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平日看到谢老师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举止脱俗,心中早已种下了爱苗。奈何父母管教极严,在那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即使在男老师与女学生之间,也要保持相当的距离,因此那位女孩,简直没有与谢老师单独接近的机会。
有一天,父母都因事出门,只剩女孩及谢老师在家。女孩认为这是难得的机会,就以请教书本中难解的字句为由,单独跑进谢老师的房间。等到难字解释完毕,女孩还是含情脉脉的不肯离开。
多情的女孩,终于情不自禁的坐到谢老师的身上去了,经谢老师用力推开,女孩反而紧紧的抱住不放。并且娇声滴滴的说:‘我的父母都已出门,很久才会回来,因此我想与老师亲热一番。’谢老师听了大怒,厉声呵叱,终于使女孩向后退却。
谢老师对她正色教训说:‘你是一位尚未出嫁的千金小姐,应知童贞的可贵,珍重自己的童贞。倘若未嫁而失身,坏了名誉,失去清白,将使未婚的男人们对你失去兴趣,可能造成你嫁不出去的后果。即使出嫁,丈夫发觉你非完璧,也会影响夫妻的感情,成为终身的遗憾,使你父母及夫家,都无颜面。’女孩看到谢老师这样坚决的拒绝,只好羞愧的退出老师卧室,过了不久,谢老师另有他就,辞去在某家的设馆,从此斩断女孩的情丝。
大凡见色不乱的人,一定是具有高度理智,能够控制情感,不易冲动,谢文正公就是这样的典型人物。正因为理智坚强,故能身心清净,专心于学业及事业,因此在事业上必有很高的成就。后来谢老师在成化乙未年考上了状元,从此事业扶摇直上,最后升到宰相的高位。由于良好的身教,儿子也很优秀,他的儿子谢丕,也曾位至宫侍郎的官职。
俗语说:‘万恶淫为首’。破坏少女的童贞,更是万恶中的尤恶者。我曾在报上看到一篇有关婚姻问题的文章,说起美国一位婚姻问题专家某博士的调查报告,婚前曾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的女人,婚后的婚姻生活,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不美满的。可知在男女关系比较开放的美国社会,多数人尚且重视男女关系的第一次。因此少女们要珍重自己的童贞,不要偷尝禁果;男人们应知破坏未婚少女童贞,是最缺德损德的事。本篇谢文正公的美德,可说是男人们最好的榜样。(取材自寿康宝鉴) 律航法师著《净土释疑新论》
问:朱子《小学》上说:‘死者形既朽灭,神亦飘散。’饿鬼地狱,殆指世间饥饿人和牢狱犯人而言,岂有真实的饿鬼和地狱么?
答:五浊恶世,最贻害世界的为‘见浊’,而见浊之中,最毒害的为常见和断见。常见者谓富贵人来生还富贵,贫贱人来生还贫贱,其为害使为善者无奖励,作恶者无警畏,姑置无论。就汝所言,实为‘断见’。断见之害,更烈于常见百千万倍。□□□实皆‘断见’二字在心中作祟也。譬如乞丐沿途,好像饿鬼;囚徒入监,好像地狱;然遂谓这就是饿鬼,舍此枵腹鹑衣者,更无饿鬼;这就是地狱,舍此披枷戴锁者更无地狱,此犹之乎下愚之流。人皆比之畜生,因硬指此即是畜生,彼披毛戴角者非畜生,岂不是戏论吗?
汝如果因为‘死者形既朽灭,神亦飘散’两句话,出于朱子《小学》,即深信形灭神散,无有饿鬼地狱,则何不思‘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也是朱子《小学》所引范文正公语也。果然死即散灭,更有谁人羞见祖宗呢?祖公亦已散灭,更有谁人见此不恤宗族者耶?尧舜周公孔子,为儒家的泰山北斗,然在《虞书》,则曰‘祖考来格’。周公告三王,则曰‘予仁若考,能事鬼神。’孔子则弹琴而见文王,梦寐而亲周公,如是明明皆以前人为不散灭。如谓佛言不可信,朱子之言可信,则尧舜周孔更当可信。由此言之,形虽朽灭,神不消散,更足证明了,特善人可以上升善界,恶人则视其罪业之轻重,以堕饿鬼及地狱耳。盖人有八个识,前六识为眼、耳、鼻、舌、身、意,第七识名末那识,系我执的意思,第八识名阿赖耶识,系含藏的意思。前七个识,在人死之后,即随著消灭,唯第八识,是‘去后来先作主翁’。换言之,人死之后,识神不灭,遇有父母缘者行淫时,它即来投胎,故为来的最先;到了命终时,它去的最迟,或在五六小时以后方去,或在两三日还能复活,故为去的最后。当它完全离开身体,名为‘中阴’,仍是昏昏沉沉飘飘荡荡,七天一回生死,除大善大恶者外,大约七七四十九天以后,方遇缘投生。中阴受生,疾则一弹指顷,即向三途六道中去。但未投生以前,它的识性,永久保持不灭。因此之故,在生前悭贪成性者,多堕饿鬼道;刚戾残暴者,多堕地狱道。业报未尽,任世界坏尽,其受苦未尝少息。《地藏经》所谓‘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坏时,更寄他方,他界坏时,辗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正指阿鼻地狱受苦众生耳。
汝必谓无有饿鬼、地狱两恶道,佛假设此说,特用以劝善而儆不善,则《宝藏经》何以说:‘无量劫前,有一恶国,名曰“弃老”,有大臣最孝,密作地室,将其父藏之。一日天神化作饿人,连骸柱骨而来,问言:世有饿人,更惨于我者否?臣往问父,以期详答,父言:人若悭贪嫉妒,得堕饿鬼中,百千万岁,不闻浆水之名,举动骨节火燃,如此饿火,当胜汝百千万倍。天神又化一人,手脚杻械,项复加锁,身中出火,举体焦烂而来,问曰:世有更苦于我者否?臣父言:人若不孝父母,逆害师长,诽谤三宝,后世堕地狱中,一日一夜,万死万生,当惨于今百千万倍。’如果无此两道者,不应臣父言之,佛经述之,如此确凿也。
古德有言:若无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种种之善恶报应,则颜子为孔门大贤,年方三十二而短命,造物何以处颜渊?若无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则曹操盖世奸雄,终身富贵寿考,上帝何以独私曹操?诚以饿鬼、地狱两道众生,良由宿世坚持断灭见,广造恶业,更不信西方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故受此报。吾辈如欲度这两道的众生,须知阿弥陀佛于无量劫中,曾发大愿,其愿有曰:‘我若作佛时,名声超十方,地狱鬼畜生,亦生我刹中。’惟当代发菩提心,长时称念佛号,于念念中,令其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彼三恶道众生,若根器成熟,当承此功德,即生西方。若或未熟,未能往生,待吾辈往生之后,回入娑婆,然后尽行度脱,方为超格上士,雄猛丈夫!(刊于《中国佛教》月刊第三卷第四期) 问:“被人视为避事遁世的时代落伍者,还是业障。我怀疑真正应该是不适者灭亡?”
答:每一个众生到这个世间来,佛经论上讲得很清楚,都是业力支配的。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佛的答复简单直接:“人生酬业。”过去造的业因遇到缘,到这个世间来接受果报的。果报各个人不相同,是因为过去生中造的因不一样。但是,果报能不能改变?肯定能改。为什么?因是自己造的,所以自己可以改。
改造命运,《了凡四训》是最好的榜样。你真的能把它看懂、看通了,好好的去念上个两、三百遍,依教奉行,你的命运决定就好转了。所以,不可以消极,消极你决定是随业流转。在这个业报里面受了很多冤枉、受了很多气,引起你自己的瞋恨,你将来的果报愈来愈往下堕落,这个决定不能改变。一定要晓得断恶修善,逆来顺受、断恶修善,从心地上下功夫。你能够在《了凡四训》里面建立信心,用《太上感应篇》的方法来积功累德,我相信你的运三、五年之后就能够好转。(憶栖法师)
问:人之初,还没有到人间来,请问到人间的意义是什么?
答:经上有解释,‘人生酬业’,过去造的业,现在要受果报,所以来六道受生。我们讲投胎、来受这个身,有两个原因:一是来受果报的;另外就是诸佛菩萨乘愿再来,示现度化众生的。(同上)
按:愚夫愚妇斋公斋婆未有大事业,未有大善举,无名无利,但能预知时至坐脱立亡往生极乐,来世神通自在度人无数。无量功德从自心生,自心保持五戒十善的水准而常住清净定心常生助人善念,这才是真正的大功德。不需要多少钱财布施救生,不必非要建功立业广济世人,无需非要走在世俗人眼中的前列才算成功,内心常生孝慈乐于助人,虽钱财物质不足,却不碍自己慈悲向善之心满分,这就是大乘心法——内学内修!问者多是欲望多目标大,眼高手低,而又诸缘不具,事不遂心,常生抑郁,心有不甘。“我怀疑真正应该是不适者灭亡”,此人有抑郁倾向,甚至就是抑郁症患者,思维已经有些极端,须注意,最好看看心理门诊,适当的心理保健。通过适当的认知疗法,咨询开解,或者用点副作用小的药物,都会有很好的效果。严重抑郁症患者常有自杀倾向,非是简单心理疏导,谈心就能开解的,其家人需注意。通过佛法修学也可以化解,但须重塑人生目标,打破旧有人生观价值观,应向大乘佛法自利利他乐于助人的大志向上转变,冲破旧我的小格局,摆脱现我的小圈圈,读读《地藏经》,若得法喜充满,则很快会摆脱抑郁症。心若不转,就是人生酬业;心若能转,旧业亦随之而转。若知修心,就没有绝对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