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找一找这些色法的来源,它们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呢?原来色法的来源是从如来藏性,地、水、火、风四大而成的。眼、耳、鼻、舌、身、意是由四大和合而成;色、声、香、味、触、法也是从这四大产生的。地水火风充满于法界,所以在法界里面,它们是互相帮助的。《楞严经》云:四大乃如来藏性,故地水火风,各各皆周遍法界,互不障碍。在我们看来,水火是不相容,可是在法界内,水也周遍法界,火也周遍法界,风也周遍法界,地也周遍法界。它们在法界中,互相帮助,互相不障碍。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是如来藏性。由于四大形成我们的身体,所以才有这么多法。你会惊诧我们的身体怎么会由四大所形成,不明白这道理的人,听到这样说,绝对不会相信;听过佛法的人,才会知道这是真的。你身体上,有汗液,这是湿气,湿性属于水,大小便也属于水。身上有温暖,暖气就属火。我们有呼吸气,这就属于风。我们的皮肉筋骨,就属于地大。四大和合,就生出以上十一种色法。这只是简单地说色法的来源,若真想知道,就要等开悟后,才能彻底了解了。
明晚就会讲完这《百法明门论》,你们明不明,是你们自己的事;我讲得明不明,是我的事。总而言之,你要是明了,就明白这个百法;要是没有明,就是不明白这个百法。这百法要是懂了,所有佛教的重要道理就会明白了。我们明不明,就在明天晚上。明白了这百法,那就可以说是开悟,要是不明白呢?还是慢慢学。
第四心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和合性。二十四不和合性。
这二十四种叫心不相应行法。什么是不相应呢?用现代的名词来说,就是不合作。你不和我合作,我也不和你合作。我说我们向东走吧!你却偏想向西方行,这就叫不合作,不相应了。要相应就要合作,我说往东走,你就往东走;我说往西走,你就往西走。好像手里拿着米,鸽子就来吃,这就是相应;它们若不吃,那就不相应了。
这二十四种不相应,是和谁不合作呢?和你的心不合作,和心所有法、色法、和无为法都不合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心和心所都以能缘外境为功能;而二十四种不相应法就没有这种能力,不能缘境,所以与心和心所法不相应。那么为什么和色法不相应呢?因为这些不相应法没有形质,没有障碍,没有自相和本体,完全是虚假的。就因为是假的,所以和各方面都不相应。法有真有假,现在就给你们讲假的法,知道假的法,才能现出真性来;若假的法不知道,又怎么会得到真性?认假为真,这叫假中之假,虚妄中之虚妄。一切法本来就是虚妄,你又加上一个虚妄像阿难尊者想得到真的,却怕丢了假的。舍不了这个假的,那个真的就不会现前,所以说:“舍不了假,成不了真;舍不了死,换不了生。”
二十四种假法虽然没有形相,但却有生灭。因为有生灭,所以和无为法又不相应。无为法没有生灭,二十四种假法都有生灭在里面,它是由心法,心所法和色法三种法交互显现出来的影子,所以是假,没有一个真的。有人说:“我今天来是想听真法,这位法师偏讲假法,我若知道讲假法,就不来听了。”你不听假法,也没有真法;你要先听假法,然后才能认识真法。所以还是为真说假,去假就现真。现在我们来谈谈二十四种不相应法:
(一)得。什么叫“得”呢?“得”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就是从贪心生出来的。想要在没有希望的境界中希望得到。例如有人想像中得到一块金子,是不是他真的得到金子?这金子并没有得到,这个“得”只是虚名,是假的,所以这个法也是假的。
(二)命根。我们生命之根。当八识种子来投生,就有了生命。生命具有寿、暖、识三个条件。寿是年龄;暖是身上的暖气;识就是神识。八识在身上就有命在,八识去了,命也就没有了。所以命根也是假的,不是真实的。不要认为我们的生命是真的,无论如何都在为我们这个报身打算,谁碰我们一下也不行,谁说我们一句不好也不愿意听。这就是因为放不下这个 命根啊!所以才不能开悟,才不能成佛。这个命根把我们害了,我们还拿它当宝贝,心里想:“我这生命可真宝贵啊!”这是执着,认假为真。自性才是真的,命根是假的。
(三)众同分。就是大众都有相同的一分。例如你有个身体,是你的一分;我有个身体,是我的一分,大家相同地有个身体,这就叫众同分。凡夫和凡夫是众同分,二乘与二乘是众同分,菩萨与菩萨是众同分。众同分中也有不同处,比方说狂人和狷人,狂狷都是“犬”字旁。《论语》内有云:“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狂人积极地不顾一切往前进取,狷人消极地什么事都不愿意做。狂人批评狷人说:“你看他有什么用?一天到晚什么都不干,只会吃饭睡觉,这种人不如把他杀了。”狷人却说:“你看这个人,什么都干,这个世界就被他弄坏了,这样的人该早消灭他。”这两个人互相要消灭对方,互相嫉妒、障碍和毁谤。又像做铠甲和做剑的人一样。做铠甲的人,怕铠甲不坚固,会被刀枪剑戟刺透;做刀枪剑戟的人,怕自己制造出来的武器刺不透铠甲。这两类物品都是武术中人用的,所以叫众同分,但是一类是用来保护人,一类却用来杀人,这就是众同分中的不同处。
还有禅、教互不相容为例,昨天一位听众,问我是什么宗,我说我没有宗,为什么没有宗呢?因为没有宗,别人就无法攻击。若是有个宗,禅宗就说教宗不好,教宗就说禅宗不对,互相毁谤,这也是众同分中的不同。在其次,自古以来,一些闲人,互相排斥,那个说孔子根本没有知识,这个又批评孟子不懂什么,我比他们都有智慧。你看,大家都是人,却互相毁谤,你对我不好,我对你不好,这也是众同分中的不同。
(四)异生性。在相同之中有异,异中又有同,这叫异生性。例如同是人,但是各有个的所好和习惯。
(五)无想定。这是外道所修的,他们厌倦生死,为求出离,就用一种强制的力量来令心和心所不工作,停止思想,但是这种做法是很勉强的,好像用石头压草似的,把草压得不长了,但是根还在。第七识“俱生我执”(与生俱来的执着)和第八识“命根”尚存在,这时候就叫无想定,修无想定则生到无想天去。
(六)灭尽定。也是外道所修的,也是用勉强的方法来修。同样第六识和心所都停止了,不打妄想了,勉强不打妄想,像是妄想灭尽了。这时第七识的俱生法执(这种法执也是与生俱来了,比我执细一点。) 和第八识混在一起,不能分离,这种定不是真定,只可以称之为灭尽定。(七)无想报。无想定和无想报不同,无想定是因,无想报是果。无想定是未舍身之前的境界,无想报是已经舍身而受的果报。舍身后就生到第四禅天,就是非想非非想处天,可以说是无想了,但仍然以第八识微细色执作为生命。这种微细色执,就是最微细的识里面出来的第八识相分,所以仍有生命的存在,这就是无想报。这种生命仍是有尽的时候,那还会堕落的。以前我曾讲过有一个人想修非想非非想处定,却被一些鱼儿来搅扰他,于是他就生一种嗔恨心:“我要变一只鱼鹰把你们都吃了。”所以他生到天上之后,天福享尽,就堕落为鱼鹰。所以我说这房子前面两只鸽子,是从前两个不守规矩,不守戒律的出家人,现在他们便要受鸽子的果报,这是一样的道理。
暑期班就快开始了,今年的暑期和往年又稍有不同。前两年的暑期班都是讲经、坐禅、练习讲演,很辛苦的,今年把这个“很”改成“更”,比以前辛苦。一开始便要打观音七,然后才开始暑期的讲修班,十个星期之后,又要打一个禅七。两个七就是十四天,再多一天就是十五,十五月光就圆了,我们人的性光也应该圆了。参加这个暑期班究竟有什么好处?你要想找好处,就不要来,这里没有好处。没有好处,这里有什么呢?有苦处,天天很辛苦的,从早到晚都很辛苦,没有休息的时间。虽然这儿没有好处,只有苦处,但是却有个“道”处,修道的“道”就在这个暑期班里。这个道字,又可以换一个“到”字而念成到处。到什么处?到佛处、法处、僧处,这个暑期班就是到三处地方。我再给你们说清楚一点,你们根本就不应该有一个想得到好处的心。为什么呢?你若有这个心,就变成百法里的“贪”心了。要想对自己有好处是不合法,不合道的。那么,怎样才合道呢?那就要无人无我,为修行而受苦,为求法而忘躯,好像二祖为求法而把自己的手臂斩断一只,那才是真正为法啊!我们这些人又有谁会为求佛法而肯把自己的手臂断掉,那除非是喝醉酒了。
(八)名身。名就是名称,例如我们都叫“人”,这就是通名。东西也有名,好像炉有“炉”的名字,瓶有“瓶”的名字,各有各的名字。名身呢?却具有两个字,例如香炉、花瓶等,这是烧香的炉,那是插花的瓶,这些东西都有个名身了。
(九)句身。名和句都是显法的。什么叫句呢?那就是一句句子的句,例如说:“诸法无常,是生灭法。”就是句身了。总而言之,以一句显出法来,就叫句身。
(十)文身。就是文字。单单是一个字,称为字,当字连起来,有了意义,就叫文身。一切的经典是文身,一切的书籍是文身,凡是文章都叫文身。
(十一)生。凡物都有生,有生就有老,无论是人是畜生或是物质,都有生有老。“生”就是以前没有,现在有了才叫生。
(十二)住。住是停在本位而不动,住过后便成为老。
(十三)老。凡物经过生住后,便渐渐衰老。老是变坏,变异,这就是生住异灭。
(十四)无常。就是灭,生住异灭,也就是成住坏空。生的时候就是成,住的时候就是停留,老时就是坏,无常就是空。(十五)流转。就是说我们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在六道轮回中流转生死,万劫不息。
(十六)定异。定就是肯定、固定。异就是变异。例如因果轮回的道理是肯定的,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在因上是同样的因,在果上有不同的变异。
(十七)相应。二十四种不相应中,为什么会有个相应呢?这真令人不解。不错,这是令人真不明白。这二十四种分明是不相应,却又说出一个相应来,岂不是自相矛盾?但这二十四种“不相应”是和心法、心所法、色法和无为法不相应,而现在说的“相应”是和这二十四种“不相应法”相应。怎样相应呢?就是相应于因果轮回。因是开始,果是终点,中间就是业相。“相应”就是和因果相应,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中间的业相就与开始的因相应,与终点的果也相应。所以流转定异,中间也决定相应的,如影随形地一点也没差错。
(十八)势速。就是变迁不停的趋势非常迅速,像电光那么快,像风那么速,也像鸟飞和兔子跑般迅速,这就是势速的表现。
(十九)次第。这是有上下、前后、一切层次的法,绝对不会混乱。
(二十)时。时是有时间性的,例如年、月、日、时,再短的就叫刹那,长的就是无量劫。劫的梵文整体是“劫波”,也属于时。
(二十一)方。就是方向。前后、左右、上下都各有其方向。
(二十二)数。就是数目。
(二十三)和合性。“和”是调和,譬如把水混在牛奶中,就分不清水和牛奶,这叫和。“合”是盖合,茶杯有个盖子,一盖上正好相合,这就是合。
(二十四)不和合。和“和合”刚好是相反。和合就是因缘,不和合就是自然。外道执着于自然不和合这是偏见;二乘执着于因缘和合。如来藏性是非因非缘,非和合非不和合,非自然的。
这二十四种不相应,不属于色,也不属于心,不属于心所和无为法,所以另成为二十四种不相应。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无为。
第五位无为法可分为六种:
(一)虚空无为。所谓虚空无为并不是说虚空是无所为的。虚空根本就是无所为,要想叫它有为也没有办法,因为虚空是空的,那么虚空无为是怎样解释呢?是你能观空,也即是照见五蕴皆空,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假如你有一种想法:“我真心修行,我有一点功夫了,我长坐不卧,我又一天吃一餐。”你要是知道你长坐不卧,每天只吃一餐,还用功修行,那你就还没有到虚空无为的境界。要是能达到自性如虚空,身体如虚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就是虚空无为。有人打了你一拳,好像打在虚空似的。你想想看,若是有人一拳打到虚空,虚空也不会反击的,人如果修到这种境界,什么烦恼也没有了。虚空无为真是妙极,你能达到这个地步,也就能做到我常对你们说的:“Everything’s O.K.!”。要是能“Everything’s O.K.!”,那就如虚空了。虚空是包罗万象,什么也包含在虚空中,但是虚空不会讨厌你,也不会埋怨别人:“呀!你把我弄得这么肮脏,你怎么在这儿大小便呢?这虚空都被你染污了。”虚空没有这种思想。鸽子常常在虚空飞来飞去,虚空一点也不障碍它们,说起来,例子太多了。简单来说,就是常常观空。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与万物合一,所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天有多大德行,我就有多大德行;地有多大德行,我也有多大德行。太阳光明,我和太阳的光明是一样的;月光光明,我和月光的光明也是一样的。春夏秋冬有四时的时间性,春天万物发芽,夏天万物成长,秋天收割,冬天收藏。修行要是能达到虚空的境界,也就会与春夏秋冬四季顺序而生存。再其次,鬼神所知道的事情,你也知道了,你看妙不妙?这是说能到虚空无为的境界时,就与大自然合成一体。
(二)择灭无为。择就是拣择,拣择这个灭的无为。说有所拣择,这好像有为似的。这个择是有为,等到灭的时候,也即是没有身体的时候,就是无为了,所以这个法不算在前面所说的九十四种法内。
(三)非择灭无为。前面所说的择灭无为,是权教菩萨所证的涅槃境界。二乘分析色相来观空,明白了空理,即是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则是本能的,而不用法性的拣择力,由本来清净自性所显现,是实教菩萨所证的境界。权教菩萨所证的择灭无为,是断一分无明,证一分法性。实教菩萨所证的非择灭无为也叫“有为缘缺”,那就是有为法中缺乏一种因缘,亦即有为的缘不具足,凡夫和二乘人有的时候也有这种境界。
(四)不动灭无为。这不动就是修的不动定,这不动定是本来不动的,不像修无想定那一种不动。
(五)想受灭无为。前面说的不动灭无为是生到色界天去,到想受灭无为就生到无色界天去了。这时,苦乐都不动于心,对苦的境界、乐的境界都无所摇动。不像我们这些人,遇到一个苦的境界,就觉得受不了;遇到一个乐的境界,就想跟着它跑,“怎么回事?哦,快去看看,试一试!”或者听到有人说:“这是一件新奇的东西,这国家没有的,真是可口啊!”
“是吗?我也想尝一尝。”于是跟着这个“味”跑了。这是苦乐都动心,到想受灭的境界,苦乐就不动心了。享福也可以,受苦也可以,一点也不加造作,一点也不用强忍,根本就无动于衷,也就是本来怎样都可以,Everything’s O.K.了,这就叫苦乐不动。想和受,苦受和乐受都灭掉,这就叫想受灭无为。修到这种境界,就可到色界天了,也就是五不还天的所在,三果圣人所住的地方。佛在世时,有一次舍利弗的舅舅说他什么法都不受,苦乐都不受来表示自己有定力,于是佛陀问他:“还受不受这个‘见?’”即时他就无话可说。因为他这不受,根本就是“见”要是他说受,那么他先前所说的什么都不受就不成立了,所以他还没有到Everything’s O.K.的境界,因为他还有个“不受”,所以他就失败了。若有不受,就有受了。其实没有“受”,没有“不受”,那就无胜无败了,无为就是这样解释。
(六)真如无为。什么叫真如无为呢?有人说:“我听过了,真如就是本来的佛性,又叫涅槃,又叫如来藏,有很多名称,不就是这个真如吗?”虽然是这个,但是你也没认识清楚,不是这个,你更不认识了。这个是什么呢?这个就是不妄不倒,不妄就是不打妄语,不倒就是不颠倒,不妄不倒就是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这叫真如。你想明白这个真如,就先要知道我们有的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这是我们人人都有的颠倒。真如就是圆成实性。
1.遍计执性。遍是普遍,计是计划,执是执着。譬如有一天晚上你正在走路时,看见一条绳子在地上,还以为是蛇,害怕得叫了起来:“哇!这条蛇这么长,有几丈长啊,不得了啊!”黑暗中看见在远处这么长的东西,在路上好像移动,以为一定是蛇,这就是“遍计执性”。一看见这条蛇就怕起来,遍计执性自然地说:“哇!这么大一条蛇,不得了,快跑。”
忽然碰见一个人问道:“喂,你跑什么?”
“我看见一条蛇,你从那边来,没看见吗?”
“那里有蛇?我和你去看看,我们俩可以一同去把它打死。”
于是他俩一同去,一看,那条所谓蛇原来是一条绳子,不是蛇。
2.依他起性。黑暗中看见东西就以为是蛇,这是遍计执性;误认绳子是蛇,这是依他起性,也就是从遍计执性转为依他起性。遍计执性是妄,依他起性是倒。
3.圆成实性。这一条绳子,本来是麻,可以变成一条绳,又可以变成一条蛇,你说是谁叫他变的,是依他起性和遍计执性。圆成实性是不妄不倒,亦即是真如。修行人能达到诸妄已净,颠倒以穷,就是真如的境界。现在我们谈的这个真如,还不是一个真的真如,它是个假的真如,是你知道它叫真如。要说真的真如,根本是没有什么真如,没有什么叫什么,没有一,也没有异;没有法,也没有不是法。真的真如是一切诸法的本体,好像水有波浪,水是波浪的本体,麻是绳子的本体。没有真如,“法”也没有本体了。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
前面所说的一切法,就是百法,都已经讲完。现在再讲的是“无我”。“言无我者”所说的无我是什么呢?“我”不是在这儿吗?真实地在这儿,为什么又说无我?岂不是自己骗自己吗?要这样就没有明白“法”,如果明白了法,你就知道应该无我了。
无我略有二种:
(一)补特伽罗无我。补特伽罗是梵语,华译为“数取趣”。什么是数取趣呢?就是说众生数数在六趣(六道)轮回,跑来跑去。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罗三善道及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凡夫和一切众生都在六道轮回里转来转去,这叫六凡法界。又有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就是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四圣合起来就是十法界。十法界从那里出来的,是由你我这现前一念心生出来的。你心想修行成佛,将来就可以成佛;你心想修行成菩萨;将来就可以成菩萨;你心想做二乘人─声闻、缘觉、就可以做声闻缘觉;以上是四圣的法界。你心要是想生天,将来就会生天,你只要实行五戒十善,就会生天;如果你要做人,那你就得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若想做修罗,那你一天到晚就发脾气,想要杀人,想杀人和发脾气就属于修罗法界,将来就会做阿修罗。天、人、阿修罗是三善道。
三恶道呢?你要是贪心重,贪得无厌,将来就会堕地狱;你要是嗔心重,一天到晚尽发脾气,就会变饿鬼;你要是痴心重,胡作非为,就会变畜生。贪嗔痴会令人堕三恶道,修戒定慧就会生三善道,进一步就可以成菩萨、成佛。六道轮回是很危险的,古人说得很明白:“脱马腹,入牛胎,阎王殿前几度回,始从帝释殿前过,又到阎君锅里来。”从马肚里面刚出来做马,死后又入牛胎去变牛。在阎罗王的殿前不晓得跑了多少次,那条路是太熟了,闭着眼睛也可以走。刚从玉皇大帝的殿前走过,现在又到阎罗王的油锅里。所以做人、做畜生都是由心造的。若做畜生事,将来就做畜生;做人事,将来就做人;做鬼事,将来就做鬼。有人说他不信鬼,他为什么不信鬼呢?就因为他自己就是鬼,他怕人家认识他这个鬼,所以他就提倡不信鬼的法,也就是叫人不要相信他是鬼。我常常这样说:“鬼和佛根本没有什么分别。恶到极点就是鬼,善到极点就是佛。修道到开悟就是佛,不开悟而尽做愚痴的事就是鬼,所以根本没有什么分别。”
有人信有佛便说:“佛是有的,我却不相信有鬼,鬼是没有的。”
“为什么没有呢?”
他说他没看见鬼,他就不相信鬼,于是我问他:“那你看见佛了吗?(不问而知,这人既然没有看见鬼,当然也没有看见佛。)你没有看见鬼,就不信鬼,没有看见佛,为什么你信佛呢?看不见的,你不应该信呀!”
“佛有佛像,我们可以看见。”
“那么,鬼也有鬼像呀!为什么你看见佛像就信有佛,看见鬼像你就不相信有鬼呢?”
这真是太愚痴了,比畜生还要愚痴,没有圆融无碍的智慧。若不信鬼,就不要信佛,为什么呢?因为是鬼、是佛,大家都没看过,既然没看见,可以说什么都没有。不错啊!本来是什么都没有,本来就是无人无我,无佛无鬼,一切都没有,这就是无我的境界。但可不是在演讲的时候说无我,吃饭的时候比谁都吃得多,那就有“我”了。工作的时候你也说:“法师告诉我们要无我,那我不要工作啦!”到吃饭的时候,这个我就出现了:“我一定要吃饭呀!”你看,要真正无我才算。真正无我就一切都不执着了。不执着就是无我,执着有个我,就是我执,是障道的因缘。我执空了,也就是无我了。如果你有“我”,就有烦恼,要是你没有“我”,所有的烦恼都无从而生,所以无我能破烦恼障。(二)法无我。不单是无我,还要无法。法是因我而显的,没有了我,还要法干什么呢?法也不用了。你要是无我,就破了我执、我障;你若无法了,就破法执,也即是破“所知障”。虽然我执空了,但是如果法执不空,就有所知障。什么是所知障呢?譬如你这样想:“我懂,所有的佛法,我现在都明白了,《般若》六百卷,我读了不知多少遍,《法华经》我也会讲,《楞严经》我也会说。”这就是所知障。你知道的很多,这就给你带来障碍,心里会这样想:“我知道,你不知道;我会讲经,你不会讲经;我会修行,你不会修行;我有道德,你没有道德;我有智慧,你没有智慧。”这一切都是所知障。换句话说,所知障就是法执未空。如果你能够没有法执,虽然你明白一切法,还和未明白一样。也许你会问:“那我学法有什么用呢?”你能知而不知,那就是真知了,所知障也破了。不要没有了烦恼障,就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烦恼了,一切都过得去。这样你就还有个执着,执着自己懂得“法”,应该把明白“法”的思想也放下。
人人都执着有个“我”,对“我”不执着了,又执着“法”。佛知道众生的心理,所以就要破除人的烦恼障和所知障。佛说一切的法,就是破“障”。真的无我见是很不容易的,你没有“我”了,可是还说:“你看,我没有‘我’了!”你没有我了,那你又是谁?譬如像说法,说来说去,还是说:“我比谁都说得好,这不是我说的,是菩萨说的。”无形中把自己奠定一个菩萨位。无我不是口头上说:“我‘无我’了。”你“无我”,还有一个无我的见存在。说法一定要彻底,不可以含糊,如果只是一知半解,认识佛法的人一听,就知道你似懂非懂了。如果你尽欢喜戴高帽了,那就是我见未空。
我们现在再来研究这个“我”。我们的头有头的名字,头发有头发的名字,眼睛、耳朵、鼻子、手、脚、手指头、指甲都各有各的名字。我们身上八万四千毛孔有毛孔的名字,每块骨头有骨头的名字。但是,从头到足,那一个地方有“我”的名字?找一找看,那一块骨头叫“我”?那一块肉是“我”?那一滴血叫“我”?找遍全身,没有一个地方叫“我”,所以何必再执着“我”?
有人说:“我知道我在什么地方。”你真的知道才行,不要有染污法。你要知道你那清净的我,本来自性在什么地方吗?找一找看,看谁能找得到。现在我在这儿讲经也有个“我”,你在这儿听经也有个“你”。我讲经有讲经的“我”,你听经有听经的“你”,那么,你不听经就没有你吗?还是有个“你”,只不过没有你在这儿听经吧!如果你能在这儿听经,也好像不在这儿,那就是得到一点功夫了。也许有人说:“我真的有这种功夫啊!刚才我在这儿听经,就打妄想在酒吧喝酒,那种酒的酒味不错。”那是你这个我跑了,并不是没有“我”。另外一个人又说:“我曾经参加一个法会,那里很多人,有一个荷兰的沙弥,他会瑜伽术,又会跳舞,非常好看,可惜那晚我不在场错过机会。”
很多人都打妄想,把这个“我”都拧跑了,不是没有我,是“我”跑了。要是“我”能不跑也没有在这儿,那就是差不多了,这才是真的无我。现在我讲完了这本论,也算我没有讲,你们也没有听,大家都无我了,这才是妙,就是真的无我了。你说:“这个法师尽打妄语。”我这是跟你们学的,你们要跟谁学,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