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敬信,笔名仙人掌,甘肃榆中人。喜欢读书写作,参加公益活动。文学作品《撸起袖子献热血》获甘肃省首届无偿献血征文二等奖,《中国共产党担当起民族救亡的伟大历史自觉》获陇原儿女读甘肃征文三等奖,兰州市读书节征文三等奖,榆中县民族团结征文二等奖。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网、哈密开发报,多次在《红星》、《榆中教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

苦难中的引路人
文|宿敬信
小时候我们最爱看的动画片就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路遥笔下的孙少平的求学史、孙少安的创业史,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看书观世界,大概就是八、九十年代生活中的一部分,那时候没有电子产品,看报读书便成了人们消遣时间、掌握信息、收集新闻的重要途径。著名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就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我小时候物质匮乏,四、五岁的时候,我就趴在学校墙头上听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看大哥哥大姐姐们在校园里玩的不亦乐乎、操场上的鼓号队让我久久不能离去。那时候我就开始接受教育了,虽然没有书,我就在墙外“旁听”。回家后就戴着小军帽开始操练步伐,自导自演学会了一二一,还有行进间步伐。邻居家的小朋友也被我编进了自创的鼓号队,我们用塑料做彩旗、用木棍当指挥棒、用脸盆当做军乐鼓。孩童的梦想就是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当学生,去学校玩就玩个痛快,还要学知识,当鼓号队的队员,吹号打鼓。多年以来,我一直坚信阅读可以增长知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靠的就是读书。旅游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不想去看看吗?从小我就喜欢读书,那时候读书的资源很少,四叔是学校的老师,经常会带一些书放到家里看,我经常去四叔家里借书。那时候我就觉得好是很好,还有很多书看。上初中的时候,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我读过的影响最深的一部著作,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在农村长大,所以我对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感同身受,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就是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农村生活的缩影。而今时隔十几年后,我再次细细品读《平凡的世界》后,感触更深,让人荡气回肠。每一页每一章的内容我都能回味无穷,经典著作的魅力就是这样的伟大,就是这样的让人涌流不烦。初次阅读《平凡的世界》,就深深地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那时候读书只是记住了书中人物的出场顺序和人物的故事,特别是对故事中上学的点点滴滴记忆犹新。再次捧起《平凡的世界》,我觉得我读的是一种记忆,读的是一种幸福,读的是一种情怀。孙少安的爱情故事历历在目,看懂了什么是社会背景,看懂了什么才是门当户对。在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有许许多多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值得我们去传颂。然而,在《平凡的世界》里,却有这么一对恋人。孙少平生于农村家庭,田晓霞生于城市家庭。他们的梦想太美好,现实却很残酷。孙少平有伟大的梦想,憧憬着过城市人的生活,生活的苟且让他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最后无奈选择了当煤矿工人。田晓霞因为有显著的家庭背景,并且也同样有着伟大的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最后成了报社记者。在那个年代,他们的爱情故事是纯洁的,美好的,向往自由,可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除了父母的坚决反对,也说明了美好的向往会被残酷的社会所掩埋。我们把镜头拉到书中,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不甘平凡的命运,在平凡的生活中干出了一件件不平凡的事,用实际行动向苦难的生活证明,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在当时那个环境下,他们不屈不饶的精神,不断产生新的思路,不断寻找新的出路,他们始终没有安于现状,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他们没有被贫困吓倒。他们奋发图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人物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暂时的,只有努力,只有坚持,只有创业,才能改变世界,才更创造世界,才能去享受好生活。只有不断努力,牛奶和面包都会有的。人生不能失去信念和理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有的坚强信念。而今再次阅读后,我的内心总是震撼的,我的内心是强大的,我的内心是感动的。不仅是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二人身上的顽强与坚韧感动着我,兄弟二人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内敛成稳,办事不急不躁,有些对生活的热爱和干劲,一个开朗有抱负,敢作敢当是个好青年。而且被田福军在当时历史时代下身上透出的浩然正气、一心为民情怀所深深震撼着。田福军为人正直,胸怀宽广,对别人的旧过很释怀,并且有才干,好学,知识渊博。他为政的措施里基本贯彻着仁民爱民的精神。他一个人不辞劳苦、徒步深入偏远的山区走访民情,看到饿晕了的村民就马上命令村长搬来储备粮,甚至不惜违反上级的规定,大有古代的贤官在灾年违背皇命开仓放粮的精神。根据小说的设定,田福军是整个官场矛盾的中心,通过他从失意到升迁的历程,田福军是一个好官,正直、有爱心、能干,用一个词来该概括就是:德才兼备。其实,田福军为官也没有什么秘诀,或许就是凭着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做人的良心行事。正如田福军和冯世宽在对话中所说的:“不管在任何时候,只要心中想着老百姓,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你就不会有错。” 作为一名农村青年教师,我们要不忘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祖国号召青年要有理想有抱负,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青年教师,教学上注重知识间内在联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精心备课,优化课堂教学,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灵感、训练思维,不断实践,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运用多种教法、激发兴趣,注重积累点滴经验,去糟存精、勤于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教育,并结合学生周围生活事例,进行爱国家、爱集体的思想教育,给学生更多的爱,用爱滋润儿童纯洁的心灵。现在生活条件这么优越,我们要引导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时刻牢记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没有他们的英雄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和谐社会。幸福是通过努力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想象来的。一代代英勇顽强的中国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酿造了我们今天美好的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在我一生的求学当中,我也正是受了四爷和四叔的身教言传,从他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清贫,做人的实在,做事的执着。当一名好老师,就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热爱农村,热爱生活,坚守农村教育,在农村奋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让青春在农村飞扬。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守得住乡愁。”农村是年轻人的财富,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时候,奋发图强最后成了人民的好干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描述了习近平作为一名知青在我国陕北“上山下乡”时的学习以及生活情等况,通过在那段岁月与习主席相同遭遇的知青们的回忆记录,从侧面真实的写出了习主席当时作为知青时的工作状态以及精神面貌。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美好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我们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从书中我也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作为当代年轻人要踏实,不浮躁,要内敛。工作中要沉得住气,勇于担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自己的岗位上要踏实肯干。孙少安的踏实便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迹。各行各业的年轻干部要安身立命,就要静下心来学经验,沉下心来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困难面前不退缩,要越挫越勇。工作中难免遇到挫折,我们要不浮躁,静下心来,找准方向,解决问题,关键时刻顶得住,不忘初心,勇于担当,让领导放心。在工作中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不计较做多做少,不在意得多得少,常常用“吃亏是福”来勉励自己,既要抬头看路,也要根植土地,为优秀增添实实在在的的亮色。俯首甘为孺子牛,勤勤恳恳,无怨无悔。 青年是国家的脊梁,是国家的希望,我们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农村干事创业,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中国的未来在农村,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农村实现,农村的前景一片光明。在新时代下,面对农村教师这份工作,我倍感珍惜和光荣;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教书育人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