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阅读悦美·书香政协”佳作推送05
关于《〈有话好好说〉系列小品文精选》
【推送词】文史专员萧军不仅热爱文史工作,而且笔耕不止(曾担任副主编负责策划和组稿,全程参与了《魏巍云蒙》的编辑和终审);不仅注重政协文史资料的撰稿工作,而且善于积累各类文史知识从事散文、小品文创作,为拓宽文史工作视野进行了有益探索。
本期推送的文稿节选自萧军同志创作的《有话好好说(散文集)》,目的在于让同志们学习他朴实的文风。他的许多作品,虽然没有像莫泊桑的文学作品那样语言华丽,但语言的朴素、含蓄、准确,十分老道。深化“书香政协”创建工作的目的之一在于培育协商文化,“善议政”就要秉承“有事好商量”的工作法宝,崇尚“有话好好说”的平等对话意识。
王志锋
2022年5月13日

《有话好好说》系列小品文精选
文/萧军
等待大用(第268期)
有一块木头,用来做条板凳是最合适的。主人拿出它正要比划比划,木头一听要做凳子,不禁冒起火来:“我有大用,岂能成天躺在屁股底下无所作为,简直是胡闹!”主人见它执意不肯,也就没有再勉强。
过了些日子,主人想拿它修门框,这块木头又发了一通脾气:“你睁大眼睛看看,我是一块新料!修修补补、顶顶替替,难道是我干的吗?”主人有点愠怒,反问:“干这样,你嫌小用;干那样,你嫌窝囊。你究竟想干什么?”
“我呀,是块新料,应当用在正经的地方,比如做根旗杆,成天让红旗在我头上飘;或者做根大梁也行,一个大屋顶我完全扛得起;委屈一点吧,至少也应该让我去做一块金字招牌吧!”
“好吧,那你就等着做金字招牌吧!”主人气急了,说着就把它扔进木头堆里。
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过去了,虽然主人后来还想拿它做一些日常用具,但它都一概拒绝了。身边的伙伴先后都接受加工,成了有用之材。现在唯有它还孤零零地躺在老地方,由于风吹雨打,渐渐地腐烂了,白蚁还在它身上钻了许许多多的窟窿。

戏说“赤道”(第216期)
小刚睡过头了,八点钟才起床,脸也顾不上洗,背着书包就往学校跑。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跑进教室,喊了声报告,就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地理老师讲课。
“吴小刚,你站起来回答我的问题。”老师用教鞭指着地图:“什么叫赤道?”“八点钟上课,八点过了才进教室,就是迟到。”老师也被他这装疯卖傻的模样搞笑了,和全班同学笑成一团。
其实,小刚因为错过了听课,确实不知道这个问题,但他却巧妙地利用谐音打了一个擦边球,在为自己的迟到行为解释、道歉的同时,化解了老师有针对性的提问,也维护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即兴幽默(第197期)
马季不但是相声艺术大师,也是随机应变专家,他的临时救场堪称一绝。
一次,马季和著名相声演员赵炎在山东潍坊市表演相声《吹牛》。正当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吹得正起劲时,突然“啪”的一声,礼堂天棚上的一盏大灯炸裂了。观众们吃了一惊,纷纷抬头去看天棚,眼看一场精彩的演出就要受到冲击。
说时迟那时快,马季用手一指天棚,做出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对赵炎说:“你真能吹吗?瞧,我能把电灯吹破了!”人们先是一愣,接着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为马季的急中生智叫好。
吹牛本是艺术表演,可当舞台发生状况时,马季却承接着表演的内容,将这一突发状况说成是自己吹牛的结果,顺理成章地纳入了自己的表演之中,不但继续了吹牛的话题,而且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避免了对演出效果的影响。
马季这个即兴幽默把随机应变发挥得淋漓尽致,堪称临时救场的经典之作。

我看“和谐”(第209期)
有一位社区居民向方永刚提问:“现在,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究竟什么样子才是和谐?”
方永刚回答说:“我们可以看看这两个字。和,左边是禾,右边是口,有粮食入口,意思就是人人有饭吃。谐,左边是言,右边是皆,人皆能言,意思就是人人开口有话讲。经济充分发达,人人丰衣足食;政治充分民主,人人畅所欲言。这就是和谐社会,大家说,这样的好日子谁不想过啊?”
针对社区居民这一特殊提问群体,方永刚量体裁衣、因人而异,指出“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说”就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特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对“和谐”进行了通俗而又传神的解读。
这样的回答深入浅出、通俗生动,使人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信得过,显示出厚实的理论功底和非凡的表达能力。

奇葩规矩(第217期)
有个商界强人,买下了一家并不被别人看好的公司。职工人心惶惶,等待着裁员。
然而,新老板却却宣布,公司人员一个也不动,只是立下必须遵守的几条规矩,其中最后一条是“所有员工体重不得超过正常体重的10%,否则扣发年终奖。”
紧紧张张的一年过去了。没想到公司利润增加了12%,员工收入增加了10%。他笑着向大家揭开了谜底:“新规矩是为了让大家掀起健身热潮。你们有了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我这个老板才当得稳当,公司的业绩才会有保证,我的投入才会有才会有回报,这就是我最后一条的规矩的私心所在。”
来,面对挫折,除了愤怒、鄙视和奋发有为,还应感激那些让你备受折磨的揪心疼痛,因为它让你的人生更加美丽。

断章取义(第145期)
断章取义,是对说错了的话的中心词逐字分解,然后合成原词,做出全新的、合理的、符合对方心意的解释。
大才子纪晓岚修编《四库全书》,时值酷暑,他脱衣光背伏案审稿。这时,乾隆皇帝从外面走来,穿衣服已经来不及,他一猫腰钻进桌子底下,把桌布拉好。
纪晓岚不知道,这一切,乾隆皇帝都看到了,他直奔纪晓岚桌旁坐下。不一会,纪晓岚听到没动静,以为皇帝走了,便撩开桌布问:“老头子走了吗?”
乾隆大怒曰:“纪昀!你凭什么叫我老头子?别的罪可恕,今天你要讲不出道理,立即赐死!”
机智的纪晓岚不慌不忙地回答:“老头子三个字是大家公认的,非臣臆造。皇帝称万岁,岂不为老;皇帝乃国家元首,岂不为头;皇帝乃真龙天子,岂不为子?老头子就是简称。”
乾隆听了大笑,说:“好个能言善辩的纪昀。虽苏秦、张仪再生,亦不及也。朕赦你,起来吧。”
纪晓岚对“老头子”断章取义的解释,的确是巧妙精致,浑然天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