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是属牛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2010年,泌阳县象河乡男孩吴起昂,是九年级在读学生。家里因病致贫,面临辍学。幸有班主任的帮助,吴起昂顺利读完初中,并考上了县重点高中。王有震听说后 ,一片题为《考上高中没钱上泌阳男孩需帮忙》刊发在同年8月14日河南日报头版重要位置。他还将此信息通过网站、QQ、博客传播,网友们很快捐款数千元。泌阳一高、象河乡政府、县民政局都对其给与相应资助。
马谷田镇中心学校11岁的女孩高鑫炎,生长在一个特殊的家庭,母亲患精神病,父亲偏瘫,哥哥智障,她用稚嫩双肩挑起家庭重担。王有震分别在河南日报、天中晚报等发稿的同时,并给高鑫炎捐款、购买了新书包、文具和衣服。高鑫炎被授予“河南省最美孝心少年”“河南省美德少年”荣誉称号,并入围“2014全国最美孝心少年”候选人。
2008年6月,王有震得到消息说,城关粮油个体户张喜凤收养了3个弃婴,事迹感人。他随即前往,深入采访泌阳喜凤米行的张喜凤,众多感人事迹也一件件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张喜凤和丈夫拉着5吨精米和2000多个咸鸭蛋,连夜驰援灾区。由于他的连续宣传报道,张喜凤当年就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3年7月16日上午,探亲在家的广东省某边防总队海警战士张旭遇到有人落水,成功救出溺水者,自己却英勇献身。7月22日,王有震与河南日报记者一起报道,张旭获评“中国好人”,并获评“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河南省见义勇为青年英雄”“河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获批为烈士,被公安部追记一等功
泌阳县长途客车司机吕绍军半路救人不留名,县工信局职工吕超勇救落水者,经王有震在河南法制报、黄石日报报道后,在豫皖两省博得喝彩。2014年,最美司机吕绍军、救人英雄吕超同登“中国好人榜”。
就是这样一个慈祥、善良、勤恳的新闻干部,好运却不肯眷顾他。先是老伴过早的患病去世,后是30出头儿子病故,他独自养育嗷嗷待哺的小孙子,这种艰难可想而知。白天是爷爷,接送孙子上学,回家便是忙碌的案头工作,打字编辑,上网发送文稿。到了晚上,喂饭喂水,把屎把尿,把孩子哄睡之后,则又开始伏案工作,直到深夜,有时甚至会伏案到天明---他太忙太累了,但每当听到孩子稚嫩的声音在呼喊爷爷的时候,一天的辛苦劳累才算得以慰藉。 就这样,为他人做嫁衣,传播正能量,王有震乐此不疲。
笔者再去拜访王有震的时候,见他临街的出租屋门前,赫然竖起了一块醒目的招牌“良缘婚姻服务中心”!
“王老师真是急为大众所急,想为大众所想啊!”这一举措为多少急于找对象的人们带来了极大方便。人们纷纷赞誉王老师此举是“月老下凡”,是“六月甘霖”!人们奔走相告:“王老师的婚姻服务中心办到了人们的心坎上!”泌阳县城乡不少人通过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喜牵爱人手,步入理想的婚姻殿堂。
王有震就是这样一个人,自己节衣缩食,克勤克俭;对需要帮助的人,却肯傾其所有,扶危济困。
2008年汶川大地震,王有震捐款600元后,又拿出用于体检的1000元钱给中央组织部缴纳了特殊党费。2006年,他为患白血病女孩捐资千元,2013年为初中生患尿毒症的奶奶送去500元----
党和政府及老百姓没有忘记他。从1984年起,王有震连年被评选为“泌阳县优秀新闻工作者”“驻马店市新闻报道模范”,多次荣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9年荣登“中国好人榜”,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命名为“中国好人”称号;并被评选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全省优秀新闻工作者”“驻马店市文明市民标兵”“泌阳好人”等。
人民的好作家王有震,40多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相继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宣部党建杂志、农民日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老区杂志、人民公安报、中国青年报、党的生活杂志、河南日报、大河报、驻马店日报、天中晚报等市级以上报刊媒体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4900多篇,被环球人物杂志、河南日报、河南经济报、今日头条、都市头条等媒体聘为特约记者、特约编辑、特约撰稿人。
如今王有震虽已年逾花甲,身心疲惫,但依旧热心公益事业;尽管生活艰难,他却从未停止过捐资助人。
“我是党的人,党叫我干啥就干啥,扶危济困,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我仍感责无旁贷。”新闻老兵王有震,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