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义薄云天唱大风
——记汶上县供销社烟花爆竹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生少有诗文的汉高祖刘邦,却凭借一首《大风歌》,唱红了江山,醉倒了风云,几多英雄折腰,几多帝王浩叹……千百年来,《大风歌》如壮怀的激流,又恰似奔腾的江河,融浸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中,成为中华儿女向死而生、守志报国的精神基因!
本文的主人公,汶上县供销社烟花爆竹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就是这样一位义薄云天的有志青年!
这位出生于1975年的血性男儿,铁肩担着道义,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奔波的身影;胸中怀揣担当,哪里有困境,哪里就有他鼎立的身躯……2022年4月的一天,当笔者在青年慈善家邵征的介绍下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汶上县供销社烟花爆竹有限公司的厂区内忙碌着……
眼前的王勇,看上去很年轻,魁伟,健硕,力大膀圆,220多斤的体重,给人一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毅之美。眼睛不算太大,但却目光如炬,燃烧着势不可挡的挑战力量!
王勇对市场有着异乎寻常的洞察力,他说:
“烟花爆竹行业已日薄西山,36位职工要吃饭,36个家庭要养活,孩子们要上学,有些家庭的孩子已长大成人,面临着购房,结婚,生子,一切都需要钱,而且还不是小钱……因而,我们必须先于市场调整之前选准方向,杀入市场,找到饭碗与有尊严生活之间的结合点,在服务中求立足,在效率中求壮大,在奉献中求尊严!”
王勇所说的调整,就是配送。所谓配送,就是把粮、米、油、土豆、瓜果等日常用品,通过高效的配置,迅速完成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到百姓餐桌的无缝隙对接,打通生产与生活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为什么搞配送而不是别的,王勇显然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作为一名共产党人,责任和担当,初心和使命,是他人生梦想和人生追求的两扇翅膀,他深信,人生苦短,没有责任,就没有飞翔;远离使命,就无法展翅……只有胸怀使命般的责任,紧抱初心般的担当,才能飞出一代热血男儿的高度,才能壮阔中华民族的天穹!
王勇眼里的配送,绝非花大把的银子,购置一个豪华的车队,而是用足用透现有的6部货车,深挖那些急需赚钱养家,供孩子上学,或助孩子结婚成家的职工们的雄心和信心,让他们把空闲的时间倒腾出来,率先冲入一线,为百姓生活助力,为百姓餐桌添彩,通过市场机制,为自身创作价值,为人生谋得荣光!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起初,配送战略的实施,并不十分顺利,有人磨不开面子,有人暗中观察,还有人担心,是不是付出之后真能得到所要的实惠……此时的王勇,洞若观火,同时又明察秋毫,他深知,说千遍万遍,不如身先士卒带头实干一遍,毕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配送战略与配套政策公布之后,王勇第一个站出来,带领几位得力干将,风风火火一头扎入市场!
汶上周边生产浪油米面的企业众多,他与同事们一一上门造访,但却不是普通的造访,恰如中医的“望闻问切”,他们调查不厌其精,研讨不厌其细,广交市场朋友,撞火花,谈合作……通过几轮真刀真枪、去粗存精的过网筛选,最后选定一批市场信誉好,产品质量硬,百姓翘指称赞的品牌企业,作为合作首先。
为实现合作效益的最大化,在各种条件都完全契合的前提下,王勇甚至又开出了“首选中的首先”的最关键条件,那就是在销售渠道上,有着明显短板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虽有好的产品,但却恰恰缺少一支过硬的销售团队,往往难以形成产与销的合力双赢。王勇与配送团队的到来,无疑帮企业补齐了短板,打通了市场,实现了共赢,双方无意间实现了各尽其力,各取所需,兄弟同心,其力断金的一拍即合!
在王勇的经营哲学里,大利可为,但小利不舍。一分钱的“利”要争,几厘钱的“利”要挣,毕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滴水之可以穿石者,恒也!
王勇深知,货源与市场之间,存在着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优质的货源,决定了优质的市场;而低质的货源,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毁灭市场。不仅如此,优质的货源会说话,一传十,十传百,客户传客户,新的客户会主动找上门来……果不其然,空闲着的货车开出厂门后,迅速打开市场,仅仅两个月,就卖出了十几万的市场日用品!
牛刀小试,初见成效。接下来,职工们翘首以盼的,是利润分配问题,渴望的目光齐刷刷投向王勇。大凡为将者,不唯要胸怀全局,更要眼观六路;不唯要做到令行禁止,更要做到赏罚分明。
王勇内心透亮,心想,古有商鞅变法“徙木为信”为鉴,何不来个“赏”字当头,让“赏”作为全面改革的“药引子”,“赏”出干劲,“赏”出效益,“赏”出一个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
在王勇的亲自推动下,企业全员实行“日清日结”。也就是说,凡出厂配送人员,全部执行“多配多得”,“少配少得”,“不配不得”,与个人收入直接挂勾。另外,为鼓励职工跑市场,多配送,创信誉,他又特别提出了一条额外奖励政策,那就是凡得到客户口头表扬的,有小奖;书面表扬的,有中奖;赠送锦旗的,有大奖!
起初,职工们惊愕不解:配送得钱,天经地义,何以受表扬也能得钱?!在一次职工大会上,王勇一语道破天机,他说:
“信誉是一家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一家企业的软实力,软实力就是软黄金,是一家企业百战制胜的格局和底气!
“信誉做得好,客户就是我们的宣传员,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地为我们做宣传。刚开始是我们跑配送,信誉做大做强了,就是客户找上门来要配送。我们与客户之间,好比是1+1的关系,本来1+1=2,但信誉做好了,1个客户会介绍另一个客户加入,这样,就出现了1+1完全大于2的惊人效果,这就是所谓的‘信誉定律’!”
眼看着粮油米面的生意越做越火,企业信誉越做越旺,为了挖掘更大的配送市场,王勇敏锐的目光,又迅速投向了田间地头。那里不光有新鲜的玉米小麦,还有丰产丰收的土豆瓜果,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把这些散发着新鲜泥土芳香的时令鲜蔬,送进工厂、煤矿、学校、医院的餐厅食堂,岂不打通了田间地头与百姓菜篮子之间的最后一公里?!于是乎,农民不愁种,市场不愁供,餐桌不愁吃……三位一体,全局共赢!
王勇甚至打算,如果配送的餐厅食堂需要,他们完全可以对土豆或其他菜蔬,进行一定程度的粗加工甚至细加工,譬如清洗,脱皮,再通过专用设备,加工成客户指定的“块、片、条”等,这样,既节省了餐厅食堂的配餐效率,同时也提升了配送产品的附加值,企业自身也得到了相应的利润增成!
思路决定出路,事实胜于雄辩。一向信奉走一步看三步的王勇,无疑在此次转型中,让早已困守等死的烟花爆竹企业,迎来了新的生机!
现如今,走进那个占地30多亩的不大厂区,曾经只能用来运输烟花爆竹的6辆货车,再也不见那风吹日晒等雨淋的惨淡光景,齐刷刷跑向了市场。配送市场已全面打开,职工们赚到了钱,自然也就有了使不完的干劲,他们精诚团结,相互组合,争先恐后地争租货车下市场搞配送。有的双职工,干脆两口子同心协力齐上阵,吃在车上,睡在车上,货不配完,决不收工!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希望的种子一旦生根发芽,未来的参天大树上,必定会挂满累累硕果!
看到职工们笑了,笑得那样真情而开心,作为领导者,王勇才如释重负,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没做过职工,就不了解职工的渴求与心声;没下过岗,就不知道生命的无奈与尊严……王勇的人生是一部传奇,虽跌宕起伏,但他却从未迷失过自我;虽险境重重,但他却总能守志破局……
2000年,王勇在汶上第一棉花加工厂下岗,一同下岗的同事们,忧心忡忡,不知何归……而他却镇定自若,险中求机,主动出面承包下一个行将倒闭的油厂,在老家建起了第一个社会服务中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名下岗职工的追求和抱负!
那一年,他25岁!
2009年4月,王勇临危受命,被求才心切、寄予厚望的县领导看中,举荐他到举步维艰的汶上县郭仓供销社任主任。他迎难而上,走马上任,通过市场化运作,让举步维艰的郭仓供销社重现生机,让濒临歇业的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
那一年,他34岁!
2017年11月,王勇再次临危受命,被调往汶上县南站供销社接任主任一职。他二话未说,拎包上任。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打造出汶上县第一个公开招标的中心商场,盘活了现有的国有资产,同时也为供销系统的广大职工,重新找到了饭碗和生存空间!
那一年,他42岁!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两句名言,千百年来,不知感动过多少华夏赤子,激励过多少奋斗之士?!其情也切,其忠也烈……
作为华夏子孙的优秀一员,王勇未必不曾感动过,也未必未被激励过,他一路走来的人生,从下岗开始,那种失去方向的煎熬,那种不知何归的无助,不仅没有将他击倒,反而成了他向死而生、自强不息的最宝贵营养……古往今来,血与火,都是一把双刃,它砍死了胆怯的鬼魅,却成就了无畏的英雄!
下岗之初,王勇并无后顾之忧,他的大哥是汶上有名的房地产老板,并明确找到他,让他成立一家公司跟着干,还愁没钱赚?!
而王勇的骨子里,却没有跟班的元素,有的全是顶天立地的气脉。他无数次地想:是一个人饱食终日?还是带领一群人去追求梦想?答案不言自明。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那句由整整一代英雄创造的歌谣,多少次滚过王勇年轻的胸膛,就多少次让他热血沸腾,多少次让他泪洒胸襟?!他全部的心思,都在下岗职工的无助中,他有责任,更有义务,把他们带出来,带出困境,带出无助,带向一种全新的有尊严的人生!
从25岁下岗的那一天,他是这样做的;25岁到34岁,他是这样做的;从34岁到42岁,他还是这样做的……2019年,44岁的王勇再次衔命出征,目标直指汶上县供销社烟花爆竹有限公司,也就是他脚下正在站立的这片土地……
如今,两年多时间过去,47岁的王勇,带领着36位即将下岗的职工,在日薄西山的烟花爆竹行业间,探索着转型和突围。在确保为每一位职工缴齐5险1金的情势下,他决定选择配送,这一简单、利薄极易被别人忽视的窗口,作为突围方向,并实现成功突围!
职工们笑了,他才敢笑;职工们钱袋子满了,他才踏实……从25到47,从一个人下岗,到带领一大批下岗职工走出困境,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打造新的人生与尊严,王勇用了整整22年!
22年,王勇痛并快乐着,所有跟他一齐打拼的职工们,也痛并快乐着……他们把从“痛”到“快乐”的改造,称为“奋斗”;他们把“集体的梦想”与“共同的尊严”,称作“义薄云天”……在王勇的内心深处,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可掉队!
毕竟,“大风起兮云飞扬”,是壮阔的中华大地,赋与一代又一代奋斗者的历史责任;“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是千秋的华夏基因,注入一群又一群拼搏者的无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