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沙施佛得授记
世尊与诸比丘到舍卫国乞食。有一群小孩在道中做游戏,堆积地上的土,用作房屋、仓库、财宝、五谷。这时,有两个童子,一个叫阇耶,另一个叫毗阇耶,远远地望见世尊三十二相庄严,阇耶童子心想:我应当用谷米供养佛。就捧细沙,伸手要布施佛。个矮够不着,就对毗阇耶说:“我登在你身上用米布施。”毗阇耶欢喜答道:“可以。”即登在他肩上以土布施佛。佛垂下钵低头接受土。阇耶发愿道:“愿以布施的善根功德,让我得到一天下,让我生在此处,能供养诸佛!”
这时,世尊微笑了。阿难合掌说道:“世尊,为什么微笑啊?”世尊告诉阿难:“你应当知道,我灭度一百年以后,这位童子在巴连弗邑统领一天下,做转轮王,姓孔雀,名阿育,以正法教化,又广泛分布我的舍利,应当造八万四千座塔。另一个童子应当做大臣。阿难,把钵里所布施的沙土涂在我的房间里。”阿难受命,即将钵中的沙土涂在如来房间的地上。只涂一遍,土便用完了。
阿难欢喜地又向佛说:“如来过去造了什么功德,才有这么多塔的福报呢?”
佛说:“过去有位国王,叫波塞奇,统领阎浮提八万四千国家。那时,世间有佛,名号弗沙。波塞奇王与臣民以四事供养佛及比丘僧。国王心想:边远小国都偏僻遥远,人民无缘修福。应当画佛的形像,分布各国都能供养。即召来画师画佛像。画师们来到佛前,观看佛的相好要画出来。刚画了一处,又忘记了其他地方。重复观看,再次下手。画一处忘一处,不能完成。波塞奇调和众彩,亲自动手画了一幅佛像做为范本。于是画师依照佛像画了八万四千幅佛像,分布各国供养。各小国王都能够供养。那时的波塞奇,就是现在的我。由于此因缘,常得三十二相,殊胜的身体,般涅槃后,得到这八万四千座塔。”
(2)阿育王继承王位
巴连弗邑有位国王,名叫日月护。国王有位太子,名叫频头婆罗,后来统领这个国家。他有个儿子,名叫修师摩。
瞻婆国有位婆罗门的女儿,极为端正,众人欢喜。相师们见到那位女子,便预言她应当做王妃,一定生两个儿子,一个应当统领天下,一个应当出家学道,得成圣道。
婆罗门听到相师们的话,欢喜无量,即将女儿种种庄严,带女儿去巴连弗邑,要把她嫁给修师摩王子。相师说:“应当嫁给频头婆罗王。”国王见这位女子端正有德,即立为第一夫人。不久,夫人便怀孕。足月生一儿子,生时安稳,母亲没有苦恼。过七日后,为儿子取名为无忧。后来又生一个儿子,取名离忧。无忧身体粗糙,父王不喜欢见他。
国王想考察儿子们,即召来婆罗门,说:“观察我这些王子,在我灭后,谁应当做国王。”婆罗门说:“将王子们带出城,到金殿园林中观察他们的相。”
阿育的母亲对阿育说:“你为什么不去呢?”
阿育说:“父王既不喜爱我,也不喜欢见我。母亲说要去我就去。愿母亲给我去送饭。”母亲说:“好的。”
大王先命大臣:“如果阿育要来,就让他乘老迈、迟钝的象来,用老人做侍者。”阿育即乘坐老象,来到园林中坐在地上。王子们都有饮食。阿育的母亲用瓦盆盛酪饭送给阿育。
大王问相师:“这些王子中,谁有王相,应当继承我的王位呢?”
相师观察王子们,见阿育具有王相,应当继承王位。又想:这位阿育,大王并不喜爱。如果我说他应当做国王,大王一定会不欢喜。就说道:“这些王子中如果有好骑乘的,这人应当做国王。”
王子们听到他的话,都各自说:“我的是好骑乘。”阿育说:“我乘的老象,我应当做国王!”
相师又说:“这里面座位第一的,他应当做国王。”
王子们都各自说:“我的座位第一!”阿育说:“我今天坐在地上,是坚牢的座位,我应当做国王!”
相师又说:“这里面上等器皿、上等食物的应当做国王。”
阿育说:“我有上等食物,我必定做国王。”
回到宫中,阿育的母亲问阿育:“婆罗门预言谁做国王呢?”
阿育答道:“儿应当做国王。老象为骑乘,以地为座位,素器盛糙米、杂酪,是最上等的。”
婆罗门知道阿育应当做国王,对他倍加恭敬。阿育的母亲便问他:“谁应当做国王呢?”婆罗门答道:“就是夫人生的太子阿育。”
这时,频头罗王的边国恒叉尸罗反叛。大王对阿育说:“你率四部兵(注:指象兵、马兵、车兵、步兵。)去平定那个国家!”等到出征时,却给很少士兵、铠钾。随从的人对阿育王子说:“没有军队、兵器,怎么平定呢?”
阿育说:“我如果应当做国王,军队、兵器自然到来!”说此话时,大地应声裂开,军队、兵器从地下涌出来。即率四部兵去讨伐那个国家。那个国家的人民听到阿育来,即平整道路,备好种种供养迎接王子。诸天宣告:“阿育王子应当统领此天下,你们不要生叛心!”那个国家便降伏了。就这样平定天下,达到海边。
父王得了重病。群臣便庄严阿育,带到大王面前:“今天暂且立这位王子为大王。我们以后会慢慢立修师摩为王。”大王听到此话,忧愁不乐,默然不答,便命终了。阿育说道:“我如果真正应得到王位,诸天自然来以水灌我的顶,素缯系在头上!”应声诸天即以水灌阿育的顶,素缯系在头上。受国王极位,人神欢庆。
阿育王按照礼法殡葬父王后,即立阿那楼陀为大臣。修师摩王子听到父亲崩亡,立阿育为王,心中不平,即集合军队来讨伐阿育。阿那楼陀做了一头木象,又做了阿育王的像,把像骑在木象上,放在东门外。又做了无烟火坑,上面覆盖好。阿那楼陀对修师摩说:“想做国王的人,阿育在东门外,可以去那里讨伐他。如果能战胜他,自然做国王。”王子便去东门外,堕在火坑里便死了。
阿育王以正法治理国家。大臣们想:是我们共同立阿育为王的。所以轻慢阿育王,不行君臣之礼。阿育王自己也知道大臣们轻慢。阿育王对大臣们说:“你们去砍伐花果树,栽上荆棘!”大臣答道:“没听说过砍掉花果树,反而栽上荆棘。”阿育王三次下令,他们也不听。阿育王便持利剑杀了五百位大臣。
(3)暴君阿育王
阿育王带婇女到花园里游玩。有一棵无忧树,鲜花繁茂。阿育王见到:“这棵树和我同名。”心怀欢喜。阿育王形体丑陋,皮肤粗涩。婇女们因此厌恶阿育王,就用手折毁无忧花树。阿育王睡醒后,见无忧树花狼藉在地,心中大怒,便捉住婇女们用火烧死。因为行为暴恶,称为“暴恶阿育王”。
阿那楼陀大臣对阿育王说:“大王为什么亲自动手杀大臣、婇女呢?应当立屠杀的人。”即下令立屠杀的人。那里有一座山,名叫耆梨。山里有一个织布师的儿子,也叫耆梨,生性凶恶,打骂男女,捕杀水陆众生,甚至忤逆父母,所以世人传说,称他为“凶恶耆梨”。
阿育王派人问他:“你能为大王斩凶人吗?”他答道:“阎浮提一切有罪的人,我都能除净,何况这一方呢!”阿育王即建造房屋,极为庄严,只开一个门,在里面设种种惩治的刑具,情形如地狱。那个凶人启禀国王:“今天向大王乞求,如果人进入这里面,不能再出来。”阿育王答道:“满你的愿。”
有一位商人的儿子,厌离世间苦,出家学道,云游各国。一日,比丘依次乞食时,误入屠杀舍中。比丘远远地望见房屋里有火车、炉炭等惩治众生,恐怖得毛骨悚然,便想出门。凶恶耆梨即上前捉住比丘,说道:“进入这里面的人,没有能出来的,都要死在这里!”
比丘心中悲哀,泪流满面:“请求你给我一个月的生命!”凶人不听。这样请求,日数逐渐减少到七日,他就允许了。这位比丘知道自己将死,息心坐禅,勇猛精进。到第七日,仍不能得道。这时,王宫的一个宫女有事情来传达。凶主将这个女人放在臼中,用杵捣成末。比丘看到这种情形,极厌恶这个身体:“啊!苦啊!我的身体不久也会这样!”于是,断一切烦恼,成为阿罗汉。
这时,那个凶恶人对比丘说:“期限已经尽了!”比丘答道:“我的心已经得到解脱,断除生死。现在这个身体不再有吝惜!”凶主即捉住比丘放进油锅里,加足柴火,火始终不燃烧。凶主鞭打小卒,然后自己点火,火随即猛烈地烧起来。很久以后,打开铁锅盖,见那位比丘在铁锅里,坐在莲花上。
凶恶人感到稀有,即禀告阿育王。阿育王便乘车带众人来看比丘。那位比丘知道调伏的时机到了,就升上虚空,犹如雁王,示现种种变化。比丘向国王说道:“我是佛弟子,烦恼断尽。生死大恐怖,我现在已经脱离。”阿育王听到比丘的话,对佛法生起大恭敬、大信心。
(4)归命三宝
阿育王寻访群臣及人民,有见过佛的人吗?只有波斯匿王的妹妹,做比丘尼,一百三十岁了,曾见佛在世。阿育王就去问她:“佛有什么功德呢?”
比丘尼答道:“世尊的威神都在经中。我那时年纪十岁,佛来到宫殿内,地都变成金色。我赶快行礼,金钗掉在地上,与金光融合在一起。佛离开后,金光消失,才找到金钗。佛有八种声音。现在海边有一种鸟,名叫羯随,它的声音哀亮,稍有相似。”
阿育王命人寻找来这种鸟,鸟十几天也不鸣叫。一位侍女对镜梳妆,鸟见到镜中的像,受惊而鸣叫。侍女转过镜子,叫声便停止。阿育王说:“如果能让鸟叫,便立为夫人。”侍女就在四壁都悬挂镜子。鸟见到影像便叫起来,声音清畅和雅。阿育王听到,即悟起真正道心。于是拜侍女为第二夫人。
阿育王问比丘:“佛未灭度时怎样授记的呢?”
比丘说:“佛授记大王,‘在我灭度后一百年,在巴连弗邑有三亿家。那个国家有国王叫阿育王,应当统领阎浮提,做转轮王,以正法教化。又分布我的舍利,在阎浮提造八万四千座塔。’佛这样授记。然而现在大王造这个大地狱,杀害无量众生。大王现在应该慈念一切众生。佛给大王授记的,大王应该如法修行。”
这时,阿育王对佛极为恭敬、深信,合掌向比丘行礼:“我造了大罪,现在向比丘忏悔!我所做的太不善了!只愿佛子接受我的忏悔,不要再责备我这愚人!”
那时,王宫内常以四事供养二万沙门。有外道梵志,门徒很多,嫉妒沙门,要加以毁害。他们挑选善于变化的人,变化为外道所供奉的神,有一头四面、八目、八臂,强壮凶猛,有很多丑陋之类随从,先巡游乡村,然后来到城门。国中男女看到都逃跑,魂飞魄散。
阿育王下车,除去宝盖,到城门迎接,问它想要什么?鬼说:“我要吃人!如果爱惜人民,那些沙门都不耕而食,耗费很多,可以给我,以充饭食!”阿育王非常恐惧,便派人去报告僧人。有一位沙弥,名叫端正,十三岁,对比丘说:“我能降伏它。”
沙弥就到鬼前说:“大比丘们一会儿就来。你要显示奇异,可以等吃完饭。”这时,跟随鬼的梵志有二万多人。阿育王大设供养。沙弥把菜肴、饭食一气吃完,还没吃饱,就把跟随的鬼一个个吞掉。随沙弥神通,都在祇园。做变化的梵志顶礼、忏悔,请求出家。都成了沙门,后来很多得罗汉。阿育王因此更加信服。那位比丘度阿育王后,乘空而化。
一日,阿育王从那个地狱要出去。凶主对大王说:“大王,不能出去!”阿育王说:“你现在想杀我吗?”他说:“是的!”大王说:“谁先进入这里面的?”答道:“是我。”大王说:“如果这样,你应当先死!”阿育王便命人将凶主放在胶舍里用火烧死。又毁坏这个地狱,施与众生无畏。
(5)建塔赎罪
阿育王娶了一位夫人,身高八尺,头发长也是八尺,众相具足。阿育王命相师观察她的相。相师说:“夫人应当为大王生金色的儿子。”阿育王便将她立为第二夫人。夫人后来怀孕,满足十个月时,阿育王有事情要出行。王后嫉妒,便想方法除掉她,寻找要生产的母猪。
王后对第二夫人说:“你年轻,初次生产,不能露面视天,要用被盖住脸,就能生金色的儿子。”孩子生下,光照宫中。王后将孩子偷走杀掉,将小猪放在她身边,便骂道:“你说为大王生金色的儿子,为什么生猪呢!”便用轮打她的头,把她赶到后园内种菜。阿育王回来,听后不悦。
很久以后,阿育王到后园中,见到第二夫人,心生爱念,便迎回宫中。第二夫人逐渐得以亲近大王,便向大王详细禀告此事的始末。阿育王听后惊讶,便杀了八万四千位夫人。
佛知道阿育王杀害夫人应堕地狱,就派消散比丘度化他。阿育王对佛法生信心后,问比丘:“我从来杀害不以道理。现在修什么善能免除罪过呢?”
比丘答道:“只有建塔,供养众僧,赦免囚犯,赈济贫乏。”
阿育王说:“哪里可建塔呢?”比丘即以神力左手掩日,日光做八万四千道,散照阎浮提。“所照之处皆可建塔。”
佛涅槃后,八个国家共同分舍利。阿阇世王分到八万四千颗,另外又得到佛口边的两根毫毛。回国途中,遇到难头禾龙王向他要求分舍利。阿阇世王不给。龙王对他说:“我是龙王,我的力量能把你的国土扔到八万里外磨成碎屑!”阿阇世王恐怖了,便把佛的毫毛送给龙王,还要再取舍利。龙王说:“我得到毫毛已足够供养了!”
龙王回到须弥山下,起水高八万四千里,建起水晶琉璃塔。阿阇世王命终后,阿育王得到他的国土。有位大臣对阿育王说:“难头禾龙王过去轻视阿阇世王,夺走佛的毫毛。”阿育王听后大怒,即命鬼王做铁网,纵置于须弥山下水中,要捉取龙王。
龙王很恐怖,便一起商议道:“阿育王奉事佛,应当趁他睡眠时,把他的宫殿移到须弥山下水晶塔中,我自己出来与他相见,详细说明始末道心,估计他会息怒。”便派龙捧取阿育王的宫殿。阿育王醒来,不知道是什么地方。见水晶塔高八万四千里,喜怖交加。难头禾龙王出来说道:“阿阇世王自己给我佛的毫毛,不是我夺来的。释迦文佛在世时与我约定:佛涅槃后劫尽时,所有经戒及袈裟、钵等,我都应当取来,藏在这座塔中。弥勒下生时,应当再取出来。”阿育王听后忏悔:“实在不知道这位难头禾龙王!”龙王便命诸龙将阿育王的宫殿送回原地。
阿育王要建舍利塔,率军队到王舍城,取出阿阇世王佛塔中的舍利,又将这座塔修复完好。就这样取出七座佛塔中的舍利。到罗摩村中,诸位龙王将阿育王带到龙宫中。阿育王向龙王索舍利供养,龙王即分给他。
阿育王做八万四千四宝匣,盛佛舍利,又做八万四千四宝瓶盛宝匣。又做无量幢幡伞盖。命诸鬼神各持舍利供养,在阎浮提,到海边,城市、村落满一亿家的,为世尊立塔。
巴连弗邑有一位上座比丘,名为耶舍。阿育王去向上座说:“我想一日之中立八万四千佛塔,遍满阎浮提。”上座说:“好啊!大王可在十五日月食时,在阎浮提立这些塔。”阿育王命鬼神一日一时立八万四千佛塔。诸鬼神说:“群山阻隔,我们无法知道啊。”阿育王说:“你们尽管回去造塔。我会让阿修罗以手摸日月,四天下同时震鼓,你们便可以立塔。”因此,一日之中立八万四千塔。世间人民欣庆无量,共同称他为“法阿育王”。
(6)供养圣迹
阿育王建八万四千佛塔后,非常欢喜,率群臣到鸡雀精舍,向耶舍上座说:“还有比丘,佛所授记应当做佛事的吗?我要去他那里供养恭敬。”上座答道:“佛般涅槃时,去摩偷罗国,对阿难说:‘在我般涅槃一百年后,应当有位长者的儿子,名为优波崛多,应当出家学道,号无相佛。’”
阿育王问上座:“优波崛多现在已经出世了吗?”
上座说:“已经出世,出家学道,是阿罗汉,住在优留蔓荼山中。”
阿育王听后非常欢喜,命群臣立即备车,带无量眷属去见尊者。尊者想:如果国王来,无量随从会非常辛苦,沿路又伤害无量微虫。便对使者说:“我会亲自去见大王。”
优波崛多尊者率一万八千阿罗汉径直来到巴连弗邑。阿育王见到尊者,大为欢喜,就摘下璎珞,价值千万,供养尊者。五体投地行礼,长跪合掌说:“我今天统领阎浮提,受于王位不为欢喜,今日看到尊者欢喜无量。如来的弟子都能如此,如同看到佛。”
阿育王请尊者入城,铺设宝座,请尊者入座。众僧住鸡雀精舍。阿育王向尊者说:“尊者容貌端正,身体柔软,而我形体丑陋,皮肤粗涩。”
尊者说:“我行布施时,以清净心、好财物.不如大王行布施,以沙布施佛。”
阿育王对大臣们说:“我以沙布施佛,得这样的果报。为什么不恭敬佛呢?”
阿育王又向优波崛多说:“请尊者开示佛说法、游化的地方,我应当去供养、礼拜。”
阿育王率四部兵,带种种供养、香花幢幡,带着尊者出发。到隆频林,“这是如来出生的地方。”阿育王五体投地,供养礼拜,即立佛塔。
“在这里,菩萨六年苦行。在这里两位女子奉上菩萨乳糜。”尊者领阿育王到道场树下,对大王说:“在这棵树下,菩萨以慈悲三昧力破坏魔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育王舍无量珍宝供养,并建大塔。
尊者领阿育王至鸠尸那国,说:“在这里,如来度化完毕,入般涅槃。”阿育王听到此话,忧愁、苦恼,昏死在地,涕泪横流。种种供养,并建大塔。
阿育王又向尊者说:“我想见佛所授记的诸位大弟子,想供养他们的舍利,请为我指示。”
尊者说:“好啊!好啊!大王能发这样的心!”尊者带领阿育王到舍卫国,入祇园精舍,以手指塔:“这是舍利弗尊者的塔。大王应当供养。”
阿育王说:“他有什么功德呢?”
尊者说:“他是第二法王,随转法轮。”
阿育王生大欢喜,舍十万两珍宝供养这座塔。
然后,尊者又指着大目犍连塔:“大王应当供养这座塔。”
阿育王又问:“他有什么功德呢?”
尊者答道:“是神足第一,以足趾按地,地即震动,到达天宫。降伏难陀跋难陀龙王。”
于是,阿育王舍十万两珍宝,供养这座塔。
然后又指着大迦叶塔,对大王说:“这是大迦叶禅窟,应当供养。”
阿育王问:“他有什么功德呢?”
答道:“他少欲知足,苦行第一。如来施与半座及僧伽梨衣。悯念众生,兴立正法。”
于是,阿育王舍十万两珍宝供养这座塔。
然后指着薄拘罗尊者塔:“应当供养。”
大王问:“他有什么功德呢?”
尊者答道:“他无病第一,沉默无言,甚至不为人说一句法。”
阿育王说:“用一文钱供养。”
群臣向大王说:“功德既然相等,为什么这座塔供养一文钱呢?”
阿育王说:“虽然消除无明、愚痴,得到智慧,虽然有薄拘罗,对世间有什么利益呢!”这时,那一文钱又回到国王面前。
大臣们见到这种稀有情景,异口同音赞叹:“啊!尊者少欲知足,甚至一文钱都不需要!”
尊者又指着阿难塔,对大王说:“这是阿难塔,应当供养。”
大王问:“他有什么功德呢?”
答道:“此人是佛的侍者,多闻第一,撰集佛经。”
阿育王即舍百亿两珍宝供养这座塔。大臣们问大王:“为什么这座塔供养超过前面呢?”
阿育王说:“如来清净法身,他都能奉持,所以供养殊胜。法灯常存世间,消除愚痴、黑暗,都是从他来,所以供养殊胜。”
又到菩提道场树,在这棵树下,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育王以世间稀有珍宝供养菩提树。
阿育王的夫人名叫低舍罗希多。夫人心想:大王很爱我,我也爱大王。大王现在舍下我,带着珍宝到菩提树那里!我应当想办法杀死菩提树!树既然枯死,叶子便凋落,大王就不会再去那里了,就会和我常在一起娱乐了。夫人就派人用热牛乳浇它。树就枯死了。
侍者向大王报告:“菩提树忽然枯死,叶子都凋落了!”阿育王听到,即昏迷倒地。夫人见大王忧愁不乐,就向大王说:“大王不要烦恼,我会让大王开心的!”
阿育王说:“如果没有那棵树,我的命也没有了!如来在那棵树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棵树都没有了,我还活着干什么!”
夫人听到大王言语坚定,又命人用冷牛乳浇灌树。菩提树随即复活。大王听到,欢喜地去菩提树下,看着菩提树,目不转睛。
(7)供养圣僧
阿育王造四宝瓮,盛满香乳、香汤。准备种种饮食,幢幡宝盖各有千种,及种种香花、伎乐,受持八关斋戒,穿白净衣服,手持香炉,在殿上向四方行礼,说道:“如来贤圣弟子在各方者,怜悯我,受我供养!”
阿育王说此话时,有三十万比丘来到。大众中有十万是阿罗汉,二十万是学人及凡夫比丘。上座的座位没有人坐。阿育王问比丘们:“上座的座位为什么没有人坐呢?”
耶舍是大阿罗汉,具足六通,对大王说:“这是上座的座位,其他人怎么敢坐呢?”
大王又问道:“对尊者来说,还有上座吗?”
尊者答道:“还有上座。佛所说的,名为宾头卢,是上座,应当坐在这里。”
国王大为欢喜,说道:“这里面有比丘见过佛吗?”
尊者说:“有。宾头卢仍然在世。”
大王又说:“能见到那位比丘吗?”
尊者说:“大王不久就会见到,很快就会来到。”国王非常欢喜。
这时,宾头卢尊者带领无量阿罗汉依次相随,犹如雁王,乘空而来,坐在上座。比丘僧都各个行礼,依次而坐。
阿育王见宾头卢尊者眉毛皓白,辟支佛体,上前头面礼足,长跪合掌向尊者说:“尊者见过世尊吗?”
宾头卢尊者用手撩起眉毛,看着大王说道:“过去如来带五百阿罗汉,最初在王舍城安居,我那时也在里面。世尊在舍卫国,那时,给孤独长者的女儿请佛及比丘僧。比丘们各自乘空去那里。那时我以神力合大山去那里受请。世尊责备我:‘正法怎能这样现神通呢!我今天惩罚你常在世间,不能入涅槃,护持我的正法,使其不能消灭。’
“如来与比丘们入城乞食。那时大王与两位童子在沙土中做游戏,远远望见佛来,捧沙土供养给佛。世尊授记那位童子:‘在我灭度一百年后,这位童子在巴连弗邑应当受王位,统领阎浮提,名叫阿育,会广泛分布我的舍利,一日之中造八万四千座塔。’就是今天的大王啊!我那时也在里面。”
阿育王问尊者:“尊者现在住在哪里呢?”
尊者答道:“在北山,山名叫犍陀摩罗,与梵行僧在一起。”
阿育王又问有多少眷属。尊者回答:六万阿罗汉。尊者说:“大王何必多问呢!现在应当供养众僧。进食结束,使大王欢喜。”
阿育王答道:“是,尊者!但是我今天应当先供养菩提树,然后以香美饮食供养众僧。”
阿育王命大臣向全国宣告:“大王今日舍十万两金布施众僧,千瓮香汤灌溉菩提树,集合五众!”这时,阿育王的王子拘那罗在大王右边举两个手指而不说话,意思是要两倍供养。大众见到,全都发笑。大王也发笑,对他说:“哦?王子有更大的功德?”大王又说:“我再以三十万两金供养众僧,再加一千瓮香汤洗浴菩提树!”
这时,王子又举起四个手指,意思是四倍。大王生气地对群臣说:“是谁教王子做这件事,和我竞争的?”
大臣对大王说:“谁敢与大王竞争呢!王子聪慧、利根,想增长功德,所以才这样做的。”
阿育王向右扭头看看王子,向上座说:“除我库存的财物外,其余一切财物及阎浮提、夫人、婇女、群臣、眷属和我的拘那罗王子,都布施给贤圣众僧!宣告全国!”
大王与上座、比丘僧以千瓮香汤洗浴菩提树,菩提树更加茂盛美好。大王与群臣都非常欢喜。
大王洗浴菩提树后,又供养众僧。耶舍对大王说:“大王,今天有这么多比丘僧,应当发淳信心供养。”于是阿育王从上至下亲手供养。有两位沙弥得到食物后,各以饭团、饼、欢喜丸互相分。大王见到,笑着说:“这两位沙弥做小孩的游戏。”
供养完毕,大王回到上座前站立。上座对大王说:“大王不要生不恭敬心。”
大王答道:“上座,我没有不恭敬心。见两位沙弥做小孩的游戏。如世间小孩做游戏,以土团互相投掷。这两位沙弥以饭团、饼、欢喜丸,也互相投掷。”
上座对大王说:“这两位沙弥是俱解脱阿罗汉,互相供奉食物。”
大王听到此话,增长信心,心想:这两位沙弥都互相布施,我今日也应当向所有僧人布施绢和棉布。两位沙弥知道大王心中所想,互相说道:“让大王倍增信心。”一位沙门持锅给大王,另一位沙弥给他染草。大王问沙弥:“这是做什么?”
两位沙弥对大王说:“大王因为我们而布施众僧绢和棉布,我们想让大王染成色,布施众僧。”
大王心想:我虽然心里想,口并没有说啊!这两位达士得他心智通,竟然知道我的心!大王即向众僧行礼,对两位沙弥说:“我因为你们而布施僧衣。”布施僧衣后,又以三衣及四亿万两珍宝布施五部众。又以四十亿万两珍宝,赎取阎浮提、夫人、婇女及王子、群臣。
(8)度化王弟
阿育王的弟弟名叫善容,入山游玩、打猎,见到梵志裸形暴露,以求神仙,或食树叶,或吸风服气,或卧灰垢,或卧荆棘,修种种苦行求生梵天,劳形苦体而无所得。阿育王弟问他们:“你们在这里修道,有什么忧患不能成就呢?”
梵志答道:“因为有群鹿常常交合,我们见到心动,不能自禁。”
王弟听后即生恶念:这些梵志常年服气,气力虚弱,还有淫念,忧患不除。释子沙门饮食甘美,坐好床座,衣服随时,香花自熏,怎么能无欲呢?
阿育王听到弟弟有这种议论,即感到忧虑:我只有一位兄弟,忽然生邪见,恐怕永远迷惑、堕落。我应当想办法消除他的恶念。阿育王回到宫内,命宫女们各自庄严,到善容宫内一起娱乐。他预先告诉大臣:“我有目的。如果我下令你们杀善容,你们便劝谏:等七日后随大王杀他。”
宫女们即去善容宫内娱乐。不到一个时辰,阿育王亲自去对弟弟说:“你怎么和我的宫女、妻妾恣情娱乐呢!”便震怒,把轮抛到空中。阿育王召集大臣,对他们说:“我还不衰老,也没有外寇、强敌来侵略边境。我也听说古代圣贤有此谚语:人有福,四海归服;福尽德薄,众叛亲离。我省察自己还没有这种变化。然而我的王弟善容引诱我的宫女、妻妾恣情娱乐,事情败露。如此下去,还有我吗!你们将他带到市上杀掉!”
群臣劝谏道:“请大王听臣等的微言。大王只有这一位王弟,又缺少子孙继嗣,请允许暂缓七日,再执行大王的命令。”
阿育王沉默不语,接受大臣的劝谏。又开恩命令大臣:“允许王弟穿我的衣服,戴我的王冠,威仪和我没有差别,带到我宫内,表演歌舞、音乐,一起娱乐。”又命一位大臣:“从今日开始,你穿着铠钾,手持利剑,去告诉善容王子:‘你知道吗?七日后就要对你行刑了。放开五欲,纵情娱乐吧!现在不让自己开心,死后悔恨也没有用啊!’”
过了一天后,大臣又去对善容说:“还剩六日了。”这样依次到第七日,大臣去对他说:“王子应当知道,已经过去六日,只有明日了!马上就要死了,努力纵情五欲娱乐吧!”
七日已到,阿育王派人去问王子:“王子七日中心情自由、快乐吗?”
王弟答道:“大王要知道,我没看到,没听到,有什么快乐呢!”
阿育王问弟弟:“你穿着我的服饰,在我的宫殿里,歌舞娱乐,饮食甘美,为什么当面欺骗我,没看到,没听到,不快乐呢?”
王弟答道:“要死的人,命虽然未断,和死有什么差别呢!有什么心情五欲娱乐呢!”
阿育王说:“你的话愚痴!你今天一身都忧虑百端,一身将要断灭,在五欲中都不快乐,何况沙门释子呢!忧念三世,一身死坏,再受一身,亿百千世,身身受苦,无量苦恼。虽出生为人,受人驱使;或生在贫穷人家,缺衣少穿。想到这种辛苦,所以出家为道,求无为度世之法。如果不精进,又会再经历长劫之苦。”
王弟心开意解,上前对大王说:“今天听到大王的教诲才醒悟,生老病死确实令人厌恶,忧愁苦恼,流转不止。请大王允许我为道修行!”阿育王对弟弟说:“正是时候。”王弟即辞别阿育王,出家为沙门,奉持禁戒,昼夜精进,于是,证得阿罗汉果,六根清澈,无所挂碍。
阿育王听说弟弟得道,非常欢喜,向他头面行礼,请求长久供养。王弟说:“既然厌离世间苦,不喜爱人间,誓在山林度过余生。”阿育王即命鬼神在城中造出山水,山高数十丈,阻断外面的人不能来往。王弟才接受阿育王的请求。
(9)太子遭难
阿育王有位太子,名叫达摩跋檀那(译为法益),是立八万四千塔那一日出生的,眼睛可爱,犹如鸠那罗鸟眼。太子风姿高雅,文武兼备,善弹一弦琴。阿育王的一位夫人对太子心生爱意,要与他私通,太子决意不从。夫人怀恨很深,又恐怕事情泄露,于是想废弃太子。
夫人向大王说:“现在天下一统,四海同风。太子年轻有为,文武兼备,应当去镇守边疆,以安抚百姓之心。”阿育王即听取夫人的言语,分配军队给太子镇守边疆。太子在边疆治理得很好。
一年多后,阿育王忽然全身患臭病,天下医师都无法治愈。夫人秘密地派人寻访国内与大王患相同病的人,剖腹察看,得到一种黑虫,长数寸,臭不可闻。用各种药灌它,臭味更重。又用大蒜熏它,虫子死了,臭味也消失了。于是,夫人向大王说:“妾能治大王的病,一定能治好!请允许我做七日国王。”
阿育王欢喜地答应:“只要能让我好,七日有什么呢?”
于是,夫人把大蒜给大王服下,病就好了。宫中婇女上酒庆贺,使大王醉卧,没有知觉。
夫人忌恨太子,即假传圣旨,命挑去太子的两眼,以其余人代替。国法以国王的牙齿为印。夫人用蜡模仿大王的牙齿印上。
太子接到圣旨,欢喜无怨,先挑出一只眼放在掌中,观看良久,悟到苦空无常,得须陀洹道。然后又挑出另一只眼。
太子与妃子携手步行出城。行人为之流泪,都仰头呼天:“太子有什么罪过,竟然如此!”礼拜告辞,泣不成声,不能起身,也有感激致死的。太子夫妇乞食流浪,回到本国。太子仍持一弦琴,走到哪里,弹到哪里。
有一位大臣认出太子,也知道夫人所做的事,不敢去问,就让其他人禀告阿育王:“外面有一位盲人善于弹琴,具备六十四种技艺,变化超绝。大王不能不听。”阿育王即召太子进宫。父子才得以相见。太子妃昏死在地,很久才苏醒。询问他们原因,才知道是夫人所为。阿育王先前已受五戒,不再杀生,只对夫人行肉刑,后丢弃到深山中。
阿育王请尊者说法,命全国人民来听法,并每人准备一个金盘接眼泪。尊者说法,听者无不流泪。阿育王命人将眼泪收集到一起,给太子洗眼。尊者发誓道:“如果我说的法是正法,就让太子双眼恢复如故!”说完,太子立即生出双眼。
阿育王摘下自己的宝冠,交给法益太子。太子继承转轮王位,治理六年后,禀告父王要求出家。阿育王即准许太子出家学道。阿育王继续为国王,立法益的儿子三波提为太子。
(10)最后的供养:半个阿摩勒果
阿育王对佛法生起大信心,问比丘们:“谁在佛法中行大布施呢?”
比丘答道:“给孤独长者行的布施最大。”
阿育王又问:“他布施了多少呢?”
比丘答道:“一亿千金。”
阿育王听后,心想:“那位长者尚且能舍亿千金,我现在为国王,怎么也以亿千金布施呢?应当以亿百千金布施。”阿育王在八万四千座塔,每一座塔又布施百千金。又办五年大会,会中有三百千比丘,用三百亿金供养他们。那些比丘中,一部分是阿罗汉,第二部分是学人,第三部分是真实凡夫。除去私人库藏,将阎浮提、夫人、婇女、太子、大臣等布施给众僧,又用四十亿金赎回。这样计算,共用九十六亿千金。阿育王重病,知道自己将要命终,说道:“我常发愿要以亿百千金做功德。现在愿望还没有满足,便要到来世了!”计算前后所布施的金宝,只差四亿不满。阿育王即命人取珍宝,送往鸡雀寺中。
大臣向太子三波提禀告道:“大王不久将要命终,现在又把珍宝送到寺中,国库财宝已经光了。诸国之法,以财物为尊。太子现在应该阻断大王,不要用尽了。”太子便命主管国库的人,不能再给大王。阿育王知道自己再也索不到珍宝,就把自己的金餐具送到寺中。太子断掉金餐具,以银餐具给大王进食。大王食完后,又把银餐具送到寺中。太子又断掉银餐具,给以铜餐具。大王也送到寺中。又断掉铜餐具,给以瓦罐。
大王手中有半个阿摩勒果,悲伤地流着泪,问大臣们:“现在谁是地主呢?”
大臣们说:“大王是地主。”阿育王呼来侍者,说道:“你如果忆念我的恩养,就拿半个阿摩勒果送到鸡雀寺中,替我礼拜诸位僧人的足,说:‘阿育王问讯诸大圣众!我统领此阎浮提,阎浮提归我所有,现在顿时消尽,不得自在,只有这半个阿摩勒果,我能做主。这是最后的布施波罗蜜。请哀悯我,接受此布施,使我得福!’”
上座对大众说:“谁听到此话能不厌世呢!如佛经中说,看到别人衰败的事,自己应当生厌离心。”上座想:怎样让这半个阿摩勒果,众僧都能分到呢?即命人磨碎,放在石榴羹中分,一切众僧都分到。
阿育王又问身旁的大臣:“谁是阎浮提的主人啊?”
大臣说:“是大王啊!”
阿育王坐起身,回顾四方,合掌行礼,想念佛的功德,说道:“我再把此阎浮提布施于三宝!”阿育王都书写在纸上,封好,以齿印印上。做完这些事,便离世了。
群臣要立太子三波提继承王位。阿那罗陀大臣说:“不能马上立太子。为什么呢?阿育王在世时,本发愿满十万亿金做功德。还差四亿不满十万亿,所以舍阎浮提布施给三宝,以满足此数。现在大地属于三宝,怎么能立太子为王呢?”群臣听到后,商议出四亿金送到寺中,便立太子为王。
(11)恶王灭法
三波提的太子名叫毗梨诃西那,以后继承王位。毗梨诃西那的太子名叫沸沙须摩,然后继承王位。沸沙须摩的太子名叫沸沙蜜多罗,然后继承王位。
沸沙蜜多罗问大臣们:“我应当做什么事,使我的名德永存于世间呢?”
有信三宝的贤善大臣向国王说:“阿育祖王在世时造八万四千塔,做种种供养,这种名德相传至今。大王要求名德,也应当造八万四千塔,做种种供养。”
大王说:“阿育大王有大威德,能办这件事,我不能做。再想其它事吧。”
有不信三宝的恶臣向大王说:“世间有两种事传世不灭,一是做善;二是做恶。阿育大王做善行,大王现在应当做恶行,破坏八万四千座塔。这个名不灭。”
于是,大王采用恶臣的言语,派四部兵去寺院破坏塔寺。国王先去鸡雀寺中。寺前有石狮子放声大吼。国王听到非常恐怖:“这不是活兽,怎么能吼叫呢?”于是回到城中。这样三次要破坏那座寺。国王呼来比丘,问他道:“让我破坏塔好,还是破坏僧房好?”
比丘答道:“两种都不能做。大王如果要破坏,宁可破坏僧房,不要破坏佛塔!”
国王杀害比丘和比丘尼,血流成河,破坏塔寺。这样逐渐到婆伽罗国。又宣告:“如果有人能得到沙门的头,奖赏千金!”那个国中有一位阿罗汉,变化很多比丘的头,给百姓送给国王,使国王国库财宝用尽。
国王听到阿罗汉做这样的事,更加嗔恚,要杀那位阿罗汉。那位阿罗汉入灭尽定。国王用尽无量方法杀他,最终不能伤害。
这样逐渐到佛塔前。有一位鬼神住在塔中守护佛塔,名叫牙齿。那位鬼神想:我是佛弟子,受持禁戒,不杀害众生,我今天不能杀害国王。又想:有一位神名叫为虫,常做恶行,凶暴勇健,求我的女儿,我没给他。今天为护持正法,应当嫁给他,让他守护佛法。他就叫来为虫神,对他说:“我现在把女儿嫁给你,然后约定,你要降伏这个国王,不要让他做恶,破坏正法。”
国王有一位大鬼神名叫乌茶,威德具足,所以为虫神不能奈何国王。牙齿神想出方法:现在国王的威力都是由于这个鬼神。我现在诱骗他做好朋友。这样和那位鬼神做了好朋友,将他带到南方大海中。为虫神推动大山,压到国王身上,国王及四部兵无不死尽。
那位国王命终后,孔雀族后裔从此永远断绝。
(译自《释迦谱》、《杂阿含经》第二十五卷。出自《大正藏经》N0.0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