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幸福 📖
幸福是快乐
是梦想
是满足
是担当
是心花怒放,安居乐业
幸福是天真稚雅的歌声
空灵的思维
忘我的追求
天边的彩虹
家人开心的微笑
幸福不是金钱
不是物质
不是占有
不是嫉妒
不是交换
幸福可望不可及
在于思想的转换
在于理想与信念
在于成熟的人生
在于每个人生命的路途上
归根到底
幸福是精神的寄托与升华
一种承诺
一种态度
一种担当与责任
幸福是大海中漂泊的航船
不惧风暴
只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定意志
才可以拥有快乐
以及无限幸福
目犍连曾做魔王波旬的舅舅
一天夜晚,尊者大目犍连在外面平路上经行。这时,魔王波旬来到佛的精舍,以神通变化进入目连腹中。目连心想:我腹中为什么突然雷鸣呢?好像饥饿的人肩负重担。我要回室内,入三昧观察它的来源。
于是,目连回到房中,入三昧观察自己的身体,立即看见是魔王变化进入自己腹内。就对他说:“弊魔,出来!出来!不要扰乱如来和他的弟子!将来堕入恶道,长夜受苦不安!”
魔王心想:今天这个沙门没见到我,也不知道我,横加妄语:“弊魔,出来!出来!不要扰乱如来和他的弟子!”即使他的老师,大圣世尊尚且不知道我,何况他的弟子呢?
目连说:“我也知道你现在心里想的:他的老师大圣尚且不知道我,何况他的弟子知道是我吗?”
魔王恐惧了:现在这个沙门已经发觉我了!就从腹中出来,站在前面。
目连对魔王说:“过去久远世拘楼秦佛时,我曾经做魔,名叫嗔恨。我有一个姐姐,名叫黤黑。那时,你给她做儿子。由此而知,你是我姐姐的儿子。
“拘楼秦佛有两位弟子,一位叫洪音,一位叫知想,最尊第一,仁贤难及。为什么贤者名叫‘洪音’呢?他在梵天弘法,大声遍闻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贤者名叫‘知想’呢?他坐在树下、旷野、山中,入于三昧。牧羊人、牧牛人、担柴、背草、种田、行路的人见到他这个样子,都说:‘比丘在这里命终了!我们各自准备柴草,一起为比丘荼毗吧。’他们就去准备荼毗。
“知想比丘从三昧起来,抖抖衣服,除去尘埃,整理好法服,持钵去城里、村落乞食。牧牛、羊的人、担草的人见到他,都惊愕地说:‘我在旷野见这位比丘坐在树下,也不喘气,以为他命终了,一起堆积柴草为他荼毗。现在知道他还有思想。’因此称他为‘知想’。
“于是嗔恚魔心想:这些沙门自认为持戒,寂然默声,思维而行。譬如猫要捕捉鼠,寂静不动,鼠出来就捉住。沙门禅思也是这样。譬如鹤要捕鱼,寂静不出声,想等鱼出来就吞掉。沙门禅思也是这样,潜心思维而有所求。譬如大驴,白天背驮重物,到夜里极其疲劳、饥渴,潜心思维想得到饮食。这些沙门也是这样。
“魔心想:我宁可教化这个国家的长者、梵志,捉住这些持戒沙门捶打、辱骂,撕破衣服,打破他们的钵,打破他们的头,让他们起嗔恚。我因此就能得到机会了。然后,他就去教化国中的长者、梵志,捉住持戒奉法的沙门,捶打、辱骂,打坏钵,打破头,撕裂衣服。
“比丘们遭到毁谤、打骂,低头直行回到拘楼秦佛面前。佛告诉比丘们:‘今天嗔恨魔教化国中长者、梵志,捉住持戒比丘捶打、辱骂,让他们起嗔恚心,由这个因缘得到机会使道不成。你们对此事应行慈、悲、喜、舍四平等心,不怀怨结,无嗔恨心,广大难限,普安无边,等于十方。虽然寻求你们的机会,最终也得不到。’
“比丘们接受教诲,一心禅思,行四平等心,意无增减。嗔恚魔虽伺机障碍,始终得不到。那些受魔教化的长者、梵志,寿终后都堕入地狱,在燃烧的铁地上,裸身扑地,都说:‘我们福薄,做了恶事,毁谤、打骂持戒沙门,已经造恶,还要自己受罪!都是因为受魔教化,不能保护自己啊!’
“这时,嗔恚魔又想:用这种方法障碍持戒沙门,永远得不到机会。应当换个方式,教化长者、梵志,供养、奉侍持戒沙门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让他们贪供养,因此我就能得到机会了。他接着就教化国中长者、梵志,在道路上、街巷中,见到持戒沙门,都把头发铺在地上,让他们在上面走过去,口中都说:‘持戒沙门修行精进,难以遇到。请踩我的头发,使我长夜得福无量。’拿着衣服到他们面前,顶礼长跪:‘请怜悯我,接受这件衣服。’拿着丰盛的饮食到精舍,或在街巷中奉上供养:‘持戒沙门难以遇到,请受此供养,使我长夜得福无量。’抱着他们,举着他们,或者抬着,用车拉着,回到家里,坐在好床上,拿出饮食、衣服、袈裟、金银七宝。放在他们面前,长跪说道:‘持戒沙门难以遇到,请接受这些供养。只请您哀悯,随意使用,使我长夜得福无量。’
“这时,拘楼秦佛对比丘们说:‘现在嗔恚魔又教化长者、梵志供养持戒沙门,四事丰足,使他们随心所欲,贪着供养,得到机会破坏他们的善心,使道不成。你们在山岩、旷野之处,常念万物无常。虽用衣食,不要贪乐。苦、空、无我。魔虽寻求机会,始终得不到。’
“比丘们接受拘楼秦佛的教诲,如法修行。魔始终得不到机会。魔所教化的长者、梵志,由于供养持戒沙门的功德,都生到天上。他们各个心想:我们供养持戒清净的沙门,获得这种福报,不是由别人,不是天给予的。
“日落时分,拘楼秦佛和大弟子洪音到郡县教化。这时,弊魔变化为高大勇猛的人,手持大棒站在道边。他偷偷地举起大棒砸向洪音的头。洪音头破血流,鲜血淋漓,跟在世尊后面,沉默不语。拘楼秦如来回过头来,叹息道:‘嗔恚魔不知限度,造了大罪过啊!’
“嗔恚魔即以此身堕入地狱,宛转挣扎,如鱼、蝌蚪离开水,在陆地上;又如生剥牛皮,痛苦不可言。魔波旬在地狱中宛转痛苦,又超过他亿千万倍。如人得疯狂病,奔跑不安。魔波旬堕入大地狱,痛苦无量。”
佛说:“波旬!应当明白,恶心向如来,还要危害自身,如火烧愚痴人。魔要谨慎,不要扰乱佛和他的弟子,必定堕地狱,长夜不安稳!”于是,魔王被降伏了。因为扰乱比丘的缘故,他听后很忧愁,顿时消失不见了。
(明光居士译自《魔娆乱经》。出自《大正藏经》,N0.0067-01。恭候大德教诲。)
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为大比丘众说法。舍利弗,大目犍连到佛前,五体投地礼佛足后,向佛说:“世尊!我们现在不忍心见佛入于圆寂,要先入灭度!”
这时,大众中有一位比丘合掌向佛说道:“世尊!舍利弗、大目犍连有什么因缘,今天在佛前要先入灭呢?请世尊为大众解答疑问。”
世尊对比丘说:“舍利弗、大目犍连贪、嗔、痴等诸漏断尽,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不但今日要先入灭啊!
“过去世时,北印度有一个城,名叫贤石。那个国家有位国王,名叫月光,寿命四万岁,有天眼、宿命通,诸相具足,光明照耀,如天上的满月,所到之处,不用灯、烛、日、月的光明,所以名叫月光。统领四洲六万八千国土,国土丰饶,人民安乐。
“月光天子在集市、大街小巷及四个城门,都堆积金银珍宝、象、马、车辆、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种种庄严之物,即击金鼓宣告众生:‘月光天子以种种财物普遍布施一切人,随意所需,求者皆给!’那时,南瞻部洲一切众生都到王城请求布施,无不丰足,得大富贵,没有一个贫乏及空来的。
“月光天子又想:虽然众生没有贫乏了,但和我所用的相比,还没有平等。于是,又以细妙衣服、最上等珍宝、头冠、璎珞、卧具、饮食等布施众生,使众生富贵、庄严都和月光天子一样。有七十二千亿人常居住在这座城中。
“月光天子有二千五百位大臣,有两位辅相,一位名叫大月,第二位名叫持地,容貌端正,福德淳厚,智慧深远,高才博识,常以十善教化众生。大月在夜晚睡眠时做了一个梦:大王戴的天冠变成黑烟色,又有鬼来,从大王头上把王冠夺走了。做完梦后,大月忧虑、惊慌,恐怕有不祥,心想:我大王慈悯,惠施一切众生,求者不违。一定有恶人来乞讨大王的头。他就用七宝造了一个宝头,如果有来乞讨的,就用这个头代替。
“这时,持地辅相也做了一个梦:见月光天子的身体四肢分散。即召来婆罗门占卜梦的吉凶。婆罗门说:‘这个梦很凶,一定有远方人来乞讨大王的头!’持地听后,悲哀地哭泣:‘为什么我大王有这种大祸呢!’这时,一万三千五百亲近大臣也都做恶梦:幢幡倒地,金鼓不鸣,恩爱别离,悲伤哭泣。做完梦后都互相议论道:‘大王如果有不吉,一切众生谁来救济呢?我们怎样得到安稳呢?’这时,月光天子又告诉大臣:‘尽我的寿命布施众生,不得间断!’
“这时,香醉山中有位大婆罗门,名叫恶眼,聪明多智,善解技术,知道月光天子在开布施大会,就想:我现在去向大王乞讨他的头。然后就下了香醉山。
“有天人知道婆罗门来乞讨国王的头,悲痛、感叹:‘苦啊!苦啊!这位国王心怀慈悯,利乐群生。如果命终,世间福薄了!’说完,天地昏黑,日月不现,泉井干枯,暴风猝起,飞砂走石,树木折断,大地震动。有这样的不祥之相。
“离城不远,有一位仙人,具足五通,与五百眷属常以慈悯护念众生。见此征兆,非常忧虑,对弟子们说:‘必有灾祸降临于大王!我们怎样救护呢?’虚空中天龙八部全都流泪,如降小雨。一切人民心怀惊恐。
“这时,恶眼婆罗门将要到达王城。护城天人到月光天子前,说:‘今天有恶人从香醉山来,怀杀害心乞讨大王的头,不能答应他!应爱护自身,保住圣体!’国王听后心生欢喜,赞叹道:‘好啊!让我圆满布施波罗蜜!’
“这时,恶眼婆罗门正要进入王城。守门天人见他神情丑恶,将他隔在门外,始终不放入。月光天子知道他来到,不放入城,就对辅相大月说:‘有位婆罗门从香醉山来想要见我,命守门人不得障碍!’大月即去命守门人将婆罗门放入。
“大月见到婆罗门,就问他:‘你来此地想要求什么呢?’
“婆罗门答道:‘我听说月光天子慈悯有情,设布施大会,有来乞求的,一切都不吝惜。我今天来此地想乞求大王的头。’
“大月对他说:‘婆罗门!大王的头,脓血所成,终归烂坏,你要它有什么用呢!我有七宝头,也有种种金银珍宝,都送给你,让你的子孙永得大富。’
“婆罗门说:‘我原本要大王的头,不是为了珍宝!’
“两位大臣悲痛地哭泣,泪下如雨:‘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场灾祸呢?’
“婆罗门到了国王面前,顶礼后站在一面,合掌说道:‘听说大王慈悯,普遍布施一切众生。我今天从远方来,只乞求大王的头。愿大王慈悯,欢喜布施!’
“月光天子起身合掌说道:‘父母所生不净身,你求我的头,欢喜舍给你,满你的本愿,让我速成菩提道。你不要嫌我的头骨髓脓血,皮肉相连,无有清净。马上就布施给你,满你的本愿。’婆罗门心中大为欢喜。
“国王要斩头,就摘下王冠。这时,南瞻部洲一切人的冠巾全都落地,人人惊慌。两位辅相不忍心见大王舍弃身命,就在那里自尽而死,以善根力生到大梵天。这时,菩摩夜叉在虚空中高声喊道:‘苦啊!天子今天将命终!’还有百千亿人奔向王宫,哭泣,流泪,难别难离。国王为他们说法安慰,使他们发起道心。
“婆罗门说:‘大王如果舍头,应在清净之处。’
“国王就说:‘我有一个花园,名叫摩尼宝藏,花果茂盛,泉池流水,第一庄严。在那里舍头,你认为怎么样?’
“婆罗门说:‘应马上去那里!’
“国王即携剑去那个花园中,站在无忧树下,对婆罗门说:‘我现在舍头,你来斩吧!’
“婆罗门说:‘大王不自己斩断,让我持剑,那就不是布施了。’
“护苑天人见到这种情形,悲痛地流着泪,对婆罗门说:‘你这个大恶人!月光天子慈悯一切,普利群生,你为什么在这里害天子的命!’
“国王对天人说:‘不要这样说,障碍好事!我在过去无量生中做大国王,在这个花园内千次舍头,那时,诸天人都没有障碍。过去救饿虎舍身命等,超过慈氏四十劫,那时天人也不障碍。你今日发随喜心,会获得殊胜的利益。’
“月光天子又告诉天龙八部,一切贤圣:‘我今日舍头不求轮王,不求生天,不求魔王,不求帝释,不求梵王,为求无上正等正觉!使未受化者回心受化,已受化者速得解脱,得解脱者圆证寂灭,究竟彼岸;又愿命终之后,舍利如白芥子,在摩尼宝藏苑建一座大塔,让一切众生礼拜、供养,见闻随喜,命终之后都能生天,发菩提心,出生死界!’
“婆罗门说:‘大王舍内财非常稀有,未来世速成佛道!’说此话时,国王将头发系在无忧树枝上,手持利剑斩断自己的头。
“这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人在虚空中赞叹:‘好啊!好啊!月光天子一定成佛!’即散种种天香花供养。以旃檀香木焚烧遗体,收起舍利,在摩尼宝藏苑及十字街口各建一座塔,长时供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在这个花园中行、住、坐、卧,及在塔前瞻仰、礼拜、供养,命终之后,生到六欲天及梵天上。”
佛告诉比丘们:“过去的月光天子,就是现在的我啊!大月、持地两位辅相,就是现在的舍利弗、大目犍连啊!恶眼婆罗门,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啊!由于这个因缘,请求先于佛前灭度。”
(明光居士译自《佛说月光菩萨经》。出自《大正藏经》N0.0166-03。恭候大德教诲。)
释迦佛受外道嫉妒的宿缘
(1)外道嫁祸世尊
世间没有佛时,各种外道都兴起,譬如黑夜,灯烛则为光明。天下有佛,众多邪法都消失,譬如太阳出来,火光不再光明。舍卫国中本来奉事五百外道人,外道邪法这时都废止了。这些外道都嫉妒佛,谋划想毁坏佛,希望重获众人的恭敬。他们的女弟子孙陀利说:“老师不用发愁!我能让人们都不尊敬佛,像从前一样奉事老师。我从今天起,每天庄严自己,往来于佛和沙门身边。过一个月后,可以偷偷地杀了我,埋在祇园的树林间,假装去寻找。众人应当说:‘经常见这位女子来精舍。’然后去报告国王,请求派官吏搜索。哭着挖出尸体,说他们淫乱,没有戒行。人们听到这件事,就会舍弃佛,来奉事老师。”老师说:“好!”
女子就按她的话,往来于祇园一个月。老师派四个人杀了她埋掉,到处寻找后,去王宫禀告:“我们丢失了一名女子。众人都见她每天去沙门那里。请求派官人搜索。”国王便派官吏和他们一起去。老师假装再三徘徊,发现尸体,挖出来,装在车上,边走边哭:“沙门之法,守戒应当清净,反而奸淫别人的妇女!恐怕被人发觉,竟然杀死,埋藏起来!有什么道呢!”人们听后,有很多人相信,只有得道的人知道是假的。
于是,佛命沙门:“暂且不要进城。七天后,事情会败露。”到第八天早晨,佛命阿难到街巷中,说:“妄语诬陷人,天会让他口臭。诬陷清白,死后入地狱,痴虐自怨,长夜受苦。”人们听到阿难的话,都互相说:“沙门一定是清净的,所以佛说这样的话。”
国王派人秘密侦查,见外道偷偷地庆贺,犒赏这四个人。外道人的规矩,知道经论多的人分得多,唯独一人顽劣,分得少。那人愤怒地说:“我要揭露你们的事!一起杀人诬陷佛,反而给我的少!”侦查的人抓住他们,报告国王,如实核对,即捉拿谋划者。
(2)佛释嫉妒宿因
国王与群臣、给孤独长者等无数人民,都去见佛。国王合掌向佛说:“突然听到这种毁谤,无不茫然。只有佛至真,清净无量。不知道什么缘故会有这种事呢?”
佛对国王说:“诽谤的生起,都是由于贪婪、嫉妒。而此事很久就有,不但今世啊!我宿命无数世时为菩萨道,常行慈心,想度脱一切众生。那时有个莆邻奈国,国中有位梵志,姓瞿昙,智慧高远,国中第一。他有三个儿子。小儿子端正无比。父亲感到很奇特,为他设大会,邀请道人和亲友,抱出儿子给他们看。道人们说:‘这个孩子好道,有圣人相,一定为国师。’因此取名为‘孛’。孛幼年好学,才艺过人,所有经论无不通达,文武兼备而生性仁慈。瞿昙去世后,两位兄长嫉妒他,多次要求分家,说:‘孛自幼好学,请老师耗费很多,应当少分给他。’母亲怜爱他,多次劝告两个儿子,两个儿子不听。孛见兄长气盛,心想:人生都因为贪心受苦,我如果不离开,兄长最终不会休止。因此禀告母亲,要求去学道。母亲便允许了。
“孛即离开家,亲近明师,做了沙门。孛以智慧方便教化天下行十善,孝顺父母,敬事师长。接受孛教化的人死后都生到天上。有水旱灾害的地方,孛到那里,灾害就会解除。
“那时有个大国富饶安乐,国王名为蓝达。所任用的四位大臣专行邪谄,淫逸奸欺,侵夺无厌。人民受他们的毒害,而国王不知道。孛怜悯他们,就来到城外,向道人沙陀寄宿七日后,才入城乞食。国王见孛年轻,仪容端正,心中很尊敬,就出来问讯。国王说:‘请道人留下吧!我有精舍,近在城外。你可以住在那里,我供给所需。’孛说:‘好。’国王欢喜地说:‘请你明天以后,天天来宫里吃饭。’孛说:‘好。’
“国王回来向夫人说:‘孛不是凡人,你明天应当见见他。’夫人心中欢喜。床下有一只狗,名叫宾只,听到也欢喜。次日早晨,孛来到王宫。国王和夫人迎接行礼,请他坐金床。孛刚要坐,狗上前舔他的脚。国王亲自取水,奉上饮食,然后一起来到精舍。孛为国王说治国之法。国王非常欢喜,便请孛留下,与四位大臣共同治理国事。
(3)道人遭嫉妒陷害
“四位大臣怯弱,不习战法,知道自己贪婪,常恐惧国王知道。一位大臣说:‘人死神灭,不再转生。’一位大臣说:‘贫富、苦乐都是天设的。’一位大臣说:‘做善没有福,做恶没有罪。’一位大臣自恃通晓占卜、星宿,然而都谄佞,不忠诚为政。孛参政后,国家安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官依法,不再扰民。孛的姐姐的儿子也贤明有志,常向孛学习,国内好学的人都来依附他。
“国王再没有忧虑,国事都委托给孛。四位大臣畏忌,不能任意纵横,便生起嫉妒心,合谋要除掉孛。他们每人拿一亿财宝,趁国王出门时送给夫人,说:‘臣等至诚奉上家中所有财宝,及自身、妻子、儿女等,愿为奴婢,想禀报一件事,请夫人听。’夫人贪婪,接受他们的珍宝,对他们说:‘你们说吧。’四位大臣说:‘大王所信奉的孛,衣服粗陋,好像乞丐,信任过重,不念国恩,经常教导大王远离夫人房室。臣等认为夫人应趁年轻,及早立子。如果失去时机,则断绝国嗣。请夫人深思熟虑,不除孛,恐怕以后会后悔。’夫人生气地说:‘大王信任此人,却不知道他的恶!你们暂且回去,我想办法,等到明日让你们看不到孛!’
“夫人命四位大臣回去,就用栀子染黄脸面,头发蓬乱地躺着。不久,国王回来,宫女禀告大王:‘夫人不快乐。’大王素来重视她,进来再三询问,夫人都不回答。大王愤怒地说:‘什么人有罪应当杀头?你想让我降罪于谁?’夫人垂泪说道:‘大王不会听我的话的。’大王说:‘夫人尽管说,我不违背你。’于是夫人说:‘大王早晨出去后,孛来对我说:‘现在大王衰老,不能听政了。全国吏民都服从我,可以把他除掉,我们一起快活。’今天反而被这个乞丐谋害,所以我忧愁啊!’
“国王听到此话,如同人噎住,既不能咽下,又不能吐出,不用恐怕后悔,用他恐怕叛乱。念孛助我已十二年,常以忠政忧国除害,远近依赖他。这是国宝,不能惩治啊。大王说:‘今天惩治孛,以后必定大乱。为了万民,暂且忍耐他吧。’夫人便自己掉到床下,放声大哭:‘不惩治孛,我就自杀,跳下楼,让大王看不见我!’大王又劝说道:‘你也知道国法,这不是小事,你起来一起商议。’夫人起来坐下。
“国王说:‘道人的规矩,不能加以刀杖。应当慢慢驱赶,逐渐减少供养。明日孛来时,不要向他行礼,只是弯腰而已,给他木床,坐在殿下,煮糙米,用瓦盆盛。这样使孛感到惭愧至极,自己就会离开。’大王说此话时,宾只也不欢喜。
“次日早晨,夫人便把大王的话命令王宫厨房。孛来到王宫,宾只在床下龇牙瞪目地向他吠叫。孛见到狗叫,夫人弯腰,以及布置,就知道有阴谋,心想:我不想害人,别人反而害我。既然如此,还是避入深山吧。小怨成大,不可轻视啊。他们有阴谋,我应当谨慎。凡人身体衰弱,行为端正便是强大。我自己有钵、水瓶、鞋、雨伞、滤水袋,这些就足够用了。孛吃完饭,拿起东西就要离开。国王惊讶地站起来,说:‘这么快啊!’回头对夫人说:‘你让我失去圣人的心了!’就上前拉住孛,问:‘你要去哪里啊?’孛答道:‘我为大王治国十二年了,不曾见宾只像今天这样龇牙瞪目。这一定有预谋,所以想离开。’
“国王说:‘确实有!今天见孛察觉细微很明了,我愿命大臣诛杀恶人,你不要离开。’孛说:‘大王从前心意深厚,而现在已经薄少,我没有过失,应当及时离去。交友不牢固,不可亲近。亲近而不节制,久后必亵渎。多次被轻慢,疏远就会成怨。善于交友者,往来有时节。亲近如果有尊敬,久而更加深厚。不善交友者,借求不还,巧于辞令,苟合无信。待我以礼,应当以敬回报。待我以轻慢,应当远避。人要疏远,不可勉强亲近。恩爱已离,不可追思。鸟宿的树枝折断,知道再求栖息之地。朽枝不可攀,乱意不可犯。人想憎恶,相见不欢喜,唱而不和,可以知道为淡薄。人要想善,缓急相赴,忠言相告,可以知道为深厚。善者不亲近,恶者不疏远,先敬后慢,贤愚不辨,不去做什么呢!夫人从前礼拜,今天只弯腰。如果我不走,将被辱骂、驱逐。从前施金座,今天设木床;从前用金器,今天用瓦盆;从前吃精米,今天吃糙米。我不离开,饭将会倒在地上。知识相遇,主人视之,一夜如金,两夜如银,三夜如铜。证明如此,不离开还等什么呢?’
(4)道人智慧忠告
“国王说:‘国丰民安都是孛的力量啊。今天离去,以后都将毁坏了。’孛说:‘天下有四种自坏:树木花果繁茂,反而使自己树枝折断;毒蛇含毒,反而害了自己的身体;辅相不贤,害及国家;人为不善,死入地狱。这是四种自坏。经上说:恶从心生,反而自害。如铁生锈,销毁自身。’
“国王说:‘国家没有良臣,实在需要依靠孛。如果要离开,一定有危险。’孛说:‘人有四种自危:为他人担保;为人做证;为别人的妻子做媒;听信邪言。这是四种自危。经上说:愚人做事,为自己招来忧虑,快心恣意,后致重殃。’
“国王说:‘我师友孛常在这里,我应当不轻慢,和从前一样恭敬,不要丢下我。’孛说:‘朋友有四种,不可不知道:有的朋友如花,有的朋友如称,有的朋友如山,有的朋友如地。什么是如花呢?好的时候插在头上,枯萎时丢掉。见富贵亲附,贫贱则抛弃,这是花友;什么是如称呢?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给与则恭敬,无给与则轻慢,这是称友;什么是如山呢?譬如金山,鸟兽聚集在上面,羽毛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这是山友;什么是如地呢?百谷、财宝,一切依赖它施与、养护,恩厚不薄,这是地友。’
“国王说:‘今天我知道自己思虑浅薄,听信邪言,使孛离去。’孛说:‘明智者有四种不用:邪伪之友,谄佞之臣,妖孽之妻,不孝之子。这是四种不用。经上说:邪友坏人,佞臣乱朝,孽妇破家,恶子害亲。’
“国王说:‘我与你亲厚,应念旧好,不要抛弃啊!’孛说:‘有十种事知道亲厚:远别不忘;相见欢喜;美食相呼唤;过分言语能忍耐;听到善更加欢喜;见到恶忠言劝谏;难行能行;不相传递隐私;急事解救;贫贱不弃。这是十种亲厚。经上说:化恶从善,切磋以法,忠正诲励,合朋友的道义。’
“国王说:‘四位大臣的恶行,使孛嗔恚,不再喜欢我了。’孛说:‘有八种事知道不喜欢:相见脸色改变;斜眼相视;与其言语不答应;说是言非;听到衰败快活;听到旺盛不喜欢;毁人之善;成人之恶;这是八种事。经上说:平斗、杀人尚且能原谅,怀毒阴谋,这种心意难以亲近。’
“国王说:‘是我顽弊,不辨明暗,被恶人所误,失去圣人的心。’孛说:‘有十种事知道人的明智:辨贤愚,识贵贱,知贫富,适难易,明废立,审所任,入国知俗,穷知所归,博闻多识,达于宿命。这是十种事。经上说:紧急辨别朋友;战斗见到勇猛;辩论知道聪明,谷贵识别仁义。’
“国王说:‘自从我得到孛,内外平安。今日舍弃,我永远没有依靠了。’孛说:‘有八种事可以平安:得到父母的钱财;有善业;学有所成;朋友贤善;妻子贞良;儿子慈孝;奴婢顺从;能远离恶行。这是八种事。经上说:生而有财,得友贤善,诸恶无犯,有福佑快乐。’
“国王说:‘圣人的话确实没有不痛快的。’孛说:‘有八种事痛快:与贤者从事;能咨询圣人;生性仁和;事业日新;愤怒能自禁;思虑能防止忧患;道法相亲;朋友不相欺。这是八种事。经上说:有佛出世痛快;演经道痛快;众人相聚和睦痛快,和则常安。’
“国王说:‘孛常容易劝谏,今日为什么难以挽留呢?’孛说:‘有十种不劝谏:悭贪,好色,朦胧,暴躁,抵突,极度疲劳,骄恣,喜斗,专愚,小人。这是十种不劝谏。经上说:与专愚的人讲法,如与聋人谈话。难化之人不可劝谏。’
“国王说:‘如我骄恣,不能远离女色,孛难道不再和我说话了吗?’孛说:‘人不说话有十种事:傲慢,愚钝,忧怖,欢喜,羞惭,口吃,仇恨,冻饿,忙于事务,禅思。是这十种事。经上说:能做可以说,不能做不要空谈。虚伪无诚信,明哲所不顾。’
“国王说:‘恶妇美姿,巧于辞令,如有外欲,怎么知道呢?’孛说:‘有十件事可以知道:头发蓬乱,发髻倾斜;面色改变,流汗;高声说笑;视线不端;接受别人的珍宝、饰物;隔墙偷看;坐立不安;常至邻里;好出外野游;喜爱结交淫女。是这十种事。经上说:妇女难信,利口迷惑人,所以高士远离而不亲近。’
“国王说:‘人情所近,亲信妇人而不知道她的恶。’孛说:‘人有十件事不可亲近:君主所亲厚;妇人所亲近;倚仗身体强健;自恃有财产;大水浸泡处;旧屋危墙;蛟龙所居;辜较县官;宿恶之人;毒害之虫;是这十种事。经上说:认为饮酒不醉,认为酒后不乱,君主亲厚,妇人亲爱都难以相信。’
“国王说:‘如孛所说,爱习生恶是可恨啊。’孛说:‘可恨有五种:粗口伤人;馋贼喜斗,娇娆谄媚;嫉妒诅咒;两舌欺骗。’
“国王说:‘什么行为,别人所敬爱呢?’孛说:‘敬爱有五种:柔和能忍耐;谨慎而守信;敏捷而少语;言行相副;交往日久更加深厚。经上说:知道爱护自己的人谨慎守护,志尚高远,学正不昧。’
“国王说:‘什么行为被人轻慢呢?’孛说:‘轻慢有五种:鬓发长而轻慢;衣服不洁净;空无志向;淫态无礼;调戏不节。经上说:摄意从正,如马调御,无骄慢习气,天人尊敬。’
“国王说:‘请孛留下,一起回精舍。’孛说:‘有十种不请至堂上:恶师,邪友,蔑视圣人,反论,淫逸,嗜酒,急躁长者,没良心的儿子,妇女不贞节,婢妾庄严。经上说:远避恶人,淫荒不能做朋友,奉事贤者,以成明德。’
“国王说:‘孛在,我快乐,四方无事。今日离去,国中一定叹息啊!’孛说:‘有八种事可以安乐:顺事师长,率民以孝,谦虚卑下,仁和其性,救危赴急,恕己爱人,薄赋节用,赦恨念旧。经上说:修诸德本,思虑而后行,只救济人命,终身安乐。’
“国王说:‘我常思念孛,岂有忘记的时候?’孛说:‘智者有十二念:鸡鸣,念悔过修福;早起拜双亲,礼三尊;临事,念周全;所止,念避危害;言语,念应当至诚;见过失,念以忠言相告;贫者,念哀怜给与;有财,念行布施;饮食,念以时节;给人饮食,念以平均;御众,念以恩赐;军具,念时常修缮。经上说:修治事务,思虑周全,事业日新,最终不失时节。’
“国王说:‘怎样能得到大贤,使孛留下呢?’孛说:‘大贤有十种行为:学识高远;不犯经戒;敬佛三宝;受善不忘;控制欲怒痴;修习四平等心;好行恩德;不扰众生;能教化不义;善恶不乱;经上说:明人难遇而不常有。他所生之处,亲族蒙福。’
“国王说:‘我的罪过重啊!畜养恶人,使孛嗔恚离去!’孛说:‘大恶有十五种:好杀,劫盗,淫逸,欺诈,谄谀,虚饰,谗佞,诬陷善良,贪浊,放恣,酗酒,嫉妒贤明,毁道,害圣,不计殃罪。经上说:奸虐,贪婪,诬陷善良,行为不正,死后堕入恶道。’
“国王说:‘知道孛不留下,使我惭愧!’孛说:‘有十件事应当惭愧:君主不通晓国政;臣子无礼;受恩不报;过不能改;两夫一妻;未嫁怀孕;学不成就;给人兵器不能战斗;悭人观布施;奴婢不能役使。经上说:世间如果有人能知道惭愧,这人容易诱导,如鞭策良马。’
“国王说:‘我才知道,有道的人难以屈服啊!’孛说:‘有十二种难:役使专愚难;怯弱统御勇健难;仇恨共会难;寡闻辩论难;贫穷负债难;军队无师将难;事君终身难;学道不信难;行恶希望生天难;生遇佛时难;得闻佛法难;修行成就难。经上说:人命难得,遇佛时难,法难得闻,闻法能行难。’
“国王说:‘今天与孛谈话,增长我的智慧。’孛说:‘大王要自爱,我现在要退下了。’
“国王说:‘孛要走了,还有其它的告诫吗?’孛说:‘譬如大水所冲荡的地方,虽然百年以后也不能在那里建造城市,大水必定再来,顺故道而来。宿恶之人,虽要行善也不能信任,本心未灭,或许又行恶,不可不戒备。人做事譬如挖水池,凿挖不止必得泉水。事情都有过程,智者见到危险能保全身命。’
“国王说:‘人命至重,愿常忆念。我要奉事孛胜过从前。’孛说:‘大王虽然这样说,仍然做不到。夫人意恶,我不宜留下。天下家家都有饮食,沙门持钵行乞,自己欢喜去除贪心,远离罪过。’
“国王说:‘今天孛离去不要断绝,愿常来,使我没有遗憾。’孛说:‘如果都健在还会相见。我要入山修心。近而相念恶,不如远而相念善。四位大臣只美其口,心如利刀,大王要戒备他们。告辞!’孛说完,即起身出城。国王与夫人哭泣送别。人民无不抱怨。
“国王边走边问孛:‘谁能相信呢?’孛说:‘我姐姐的儿子贤善,可以向他请教,经常一起出巡国内,观察民谣、风俗就可以知道消息。’
(5)察访民情
“孛离去后,四位大臣纵横于外,以佞辩为政;夫人于宫内,以妖蛊奉事国王。国王心意迷惑,不再忧国,昼夜奢淫娱乐。群臣百官发调受取无有道理;市场买物而不付钱;以强凌弱,互相掠夺,甚至互相杀伤,不畏法律;良民子女掠为奴婢,六亲失散,流离失所。灾异相出现,而国王不知道:风雨不时,所种不收,国虚民穷,饥饿满道,歌咏怨声感动鬼神,人民忧愁、恐怖,号哭而行,无不思念孛。
“孛姐姐的儿子道人见国家荒乱,村落毁坏,人民飘零,去向国王说:‘大臣不理国政,放纵劫盗,掠杀无辜,残虐无道,人怨神怒,上天几次降灾,远近皆知,而大王没有发觉。现在不早治理,将再没有人民了!’国王大惊道:‘果然如孛所告诫的!我所任用的人如狼在羊中,知道人民流散如奔牛逸马。道人既然相告,有什么教导呢?’
“道人说:‘孛离去、国政混乱都是由于奸臣。大王应当更改计策,国家还可以恢复。请大王一起出巡,目见耳闻就会知道实情。’大王即与道人私自出行,巡察国内。见到几十位童女,年纪都五、六十岁,衣服破烂,叫骂而行。道人问:‘你们年纪都大了,为什么不嫁人呢?’童女们答道:‘要让国王家穷困和我一样就痛快了!’道人说:‘你的话不对啊!国王位于尊贵,怎么能让你忧愁呢?’童女说:‘不对!国王不治理国政,使国家饥荒,夜晚则困于盗贼,白天则穷于官吏,衣食不继,谁会娶我们呢?’
“国王又向前行,见一些老母衣不遮体,身弱目盲,啼哭而行。道人问:‘你们有什么忧愁啊?’老母答道:‘要让国王穷盲和我一样就痛快了!’道人说:‘这话不对啊!你们年老目盲,国王有什么过失呢?’老母们说:‘我们夜晚被盗贼抢劫,白天被官吏掠夺。因为贫穷而去砍柴,被毒虫蛰。使我们这样,不是国王的罪过吗?’
“国王又向前行,见一个女人跪着挤牛乳,被牛踩到,跺脚骂道:‘要踩王后和我一样就痛快了!’道人问:‘牛自己踩了你,国王家有什么罪过呢?’女人答道:‘国王不治理国政,使国家荒乱,盗贼不捉拿,使我的好牛被夺走,被恶牛踩到,不是国王的罪过吗?’道人说:‘你自己无德,不能挤牛乳。’女人说:‘不对!如果国王家善,孛自然会留下,国家就不乱了。’
“国王又继续前行,见到乌鸦啄蛤蟆。蛤蟆骂道:‘要让恶王和我一样被吃掉就痛快了!’道人说:‘你自己被乌鸦吃,国王能保护你吗?’蛤蟆答道:‘不是希望保护啊!没有恩泽,国政不平,祭祀废绝,天旱水竭,所以我被乌鸦看见想吃掉。知道为政的人,除去一个恶人,成全一家;除去一个恶家,成全一乡。不知道为政的人,民物失所,天下怨恨。’道人说:‘百姓无罪,呼声感动天,神使蛤蟆说这些话啊!大王自己都看见了,应当除去恶人,改往修来,与人民重新开始。如种善地,风雨以时,还愁不熟吗?’
(6)道人重治国政
“国王问:‘应当请谁呢?’道人说:‘应当赶快请孛。孛仁圣知时,回国一定安定。’孛哀悯人民,所以随使者回国,仍住在原来的精舍。
“孛说:‘过去有位国王,名为狗猎。水池中生长一种甜鱼,甘甜而骨头少。国王命一个人看管,每天献八条鱼。看管的人每天也偷吃八条鱼。国王发现鱼减少,改命八个人一起守护。八个人又各自每天偷八条鱼。守护的人多,鱼被偷光了。今天大王也是如此,任用的人不少,作乱更重。譬如人摘生果,既失去种子,吃着也无味。大王要治理国政,不用贤人,既失去人民,以后也没有福报。治国不正,则使天下有争夺之心。为国王不敬道德,不事高明,生则贤者不归,死则神不生天。掠杀无辜,使天下怨恨,则上天降灾。治国以法,为政得忠,敬长爱少,孝顺奉善,现世安乐,死得生天。尊贵有道,率下以正,远近伏化,则致太平。为君当明,探古达今,动静知时,刚柔得理,惠下利民,施与平均,如此则世世豪贵,以后可得泥洹之道。’
“国王起身顶礼,说:‘今天孛的话如疾风吹去云雨。请慈念、教化和从前一样。’孛即起身随国王入宫。四位大臣愚痴,于是被废掉。孛又治理国家,恩润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熟。人民欢喜,四方云集,上下和乐,天下太平。”
佛说:“那时的孛,就是现在的我;姐姐的儿子道人,就是阿难;国王蓝达,就是现在的波斯匿王;那时的夫人,就是孙陀利;那时的狗宾只,就是车匿(注:即世尊为太子时的马夫);那时的四位大臣,就是现在杀孙陀利的四个道人;那时会说话的蛤蟆,就是现在的罗汉沤陀耶。”
(7)嫁祸辟支佛的果报
在《严诚宿缘经》中,佛说孙陀利的因缘:
过去世时,波罗奈城中有个艺人,名叫净眼,善于歌舞。那时有个淫女名叫鹿相,端正美好,庄严无比。净眼去鹿相前,对她说:“我们去城外树园中,找个好地方一起娱乐好吗?”女子答道:“可以啊。”鹿相便回家,穿上漂亮的衣服,来到净眼家。
净眼驾着好车,和鹿相一起乘车出波罗奈城,来到树园里一起娱乐,经过一日一夜。净眼看到鹿相的衣服珍妙,便生起贪心:应当杀了这个女人,取走她的衣服。又想:杀了以后应当藏在哪里呢?那时,这个树园里有位辟支佛,名叫乐无为,离他们所在的地方不远。净眼又想:这位辟支佛早晨入城乞食后,我就杀了鹿相,埋在他的房子里,拿着衣服回家。谁能知道是我杀的呢?
次日早晨,辟支佛入城乞食后,净眼便杀了鹿相,脱下她的衣服,把尸体埋在乐无为的房中,将地面平整如故。然后,净眼乘车从其它城门入城。
那时,波罗奈国王名叫梵达。人们见不到鹿相,便报告国王。国王便命群臣到街巷中挨家挨户搜寻。到处寻不到,便又出城,见树林间,众鸟在上面飞翔。众人便想:城里到处找不到,这里一定有!便一起去那里搜寻,到乐无为房中搜索到尸体。
群臣问乐无为:“已经做不净行,为什么又杀她呢?”辟支佛默然不答。再三询问,仍然不回答。这是先世因缘,所以沉默不答。众臣便反绑辟支佛,拷打审问。树神现出半身对众人说:“不要拷打此人!”众人问:“为什么不能拷打他呢?”树神说:“这是不对的,他真的没做此事!”众臣虽然听到树神的话也不肯听信,将乐无为径直带到王宫,对国王说:“这个道士行不净后,又杀了鹿相!”
国王听后,愤怒地大叫,对大臣说:“看这个道士行非法,应当怎么办呢?”国王命大臣马上将辟支佛反绑驮在驴上,打鼓巡行,然后出城南门至树下,用铁矛扎他,穿在竿头,用弓箭射他。如果不死,就砍他的头。
大臣领命,便马上将乐无为驮在驴上,打着鼓,沿街巷巡行。人民看到都奇怪不已,有的相信,有的不相信。众人围观,呼唤悲伤。
这时,净眼藏在破墙后,听到众人议论纷纷,便在墙后探身偷看,见乐无为被反绑驮在驴上,众人跟随。净眼心想:这位道士无故被冤枉,要死了!我杀的鹿相,不是道士杀的,我自己受死刑,应当让道士活命!净眼便跑出来,对大众喊道:“不要杀这位道士!不是道士杀的鹿相,是我杀的!请放了这位道士,捆上我,按罪治我吧!”官人们都惊愕地说:“你为什么替别人受罪呢?”于是一起解开辟支佛的绑绳,捉住净眼照样反绑起来。
官人们都向辟支佛行礼忏悔:“我们愚痴,无故冤枉道士,请以大慈赦免我们的罪过,不要让我们将来受此重罪!”这样忏悔三遍。乐无为辟支佛默然不答,心想:我不宜再入波罗奈城乞食,只应在众人前灭度。辟支佛便在大众前跃升虚空,做神通变化,然后在空中烧身灭度。
于是,大众悲伤哭泣,有的忏悔,有的行礼。取他的舍利在街头建塔。
官人们将净眼带到梵达王前:“这个人杀了鹿相,不是道士杀的。”国王便怒斥这位大臣:“此前为什么胡说是道士杀的?现在又说不是,想使我做虚妄之人,冤枉道士吗?”大臣说:“那时再三问道士,道士都沉默不答,所以臣等以为是他杀的人。”
国王便命大臣:“用驴驮着这个人到城南,先用铁矛扎,然后穿在竿头,用弓箭射!如果不死,就砍掉他的头!”大臣受命,即对净眼行刑。
佛对舍利弗说:“你知道那时的净眼吗?就是我啊!还知道鹿相吗?就是现在的孙陀利啊!你知道那时的梵达王吗?就是现在的执杖释种。舍利佛!我那时杀鹿相,使辟支佛冤枉受困。因为这个罪业,无数千岁在地狱中烧煮,及上剑树;无数千岁在畜生中;无数千岁在饿鬼中。那时的余罪,今生虽然做佛,仍受孙陀利毁谤。”
(译自《佛说孛经》、《严诚宿缘经》。分别出自《大正藏经》,N0.0790-17、N0.0197-04。)
佛在鸠尸那城熙连河边娑罗双树间将要入般涅槃。阿难向佛说:“鸠尸那城比起其他大国,极为偏僻、狭小,人民又不繁盛。请世尊去其他大国,王舍城、毗耶离城、舍卫国城、波罗奈城、阿逾阇城、瞻波城、俱睒弥城、德叉尸罗城等。这些城处在正中,人民炽盛,国土丰乐,多有信心,智慧聪明。请世尊去那些城入般涅槃,广为利益那里的众生。”
世尊答道:“你现在不应当这样请我,说鸠尸那城偏僻、狭小。你要认真听,现在为你说。
“阿难!过去久远,这个鸠尸那城有位转轮圣王,名叫大善见,七宝具足。圣王有一千个儿子,能降伏怨敌,都以正法教化人民。那时,这座城叫鸠婆尸帝城,七宝所成。七重城外各有河水,河水澄清,具八功德。众鸟飞舞鸣叫,各色莲花盛开。岸上有七宝树。人民安乐、昌盛。道路上悬挂明珠,没有昼夜分别。大善见威德端正,众人看到,无不敬爱,长寿快乐,身无小病,生性仁慈,悯念一切,如慈父怜爱子女。一切人民爱戴大王也如父亲。
“一日,大善见王要去园林游玩、观赏,率后宫夫人、婇女、婆罗门、大臣、长者等,前后围绕,去园林。大王乘白象车,飞驰如疾风。群臣向大王说:‘大王久在深宫之中,外面的人民无缘见到大王。今日既然去园林游玩,人民挤满路旁,都想瞻仰大王,因此请命驾车人不必太快。’大王听到此话,即命驾车人缓缓前行。路边人民随意瞻仰,如子女见到父亲。
“大王见街巷无不平坦,七宝树罗列荫映,却没有水池,就命一位大臣在路两侧造七宝池,再种植各种名花;每个水池备有侍者,来洗浴的人供给香花、饮食,随意取用,不分昼夜。又命那位大臣,从今以后,四方人民有来乞讨的,随意供给。
“到园林后,大王与群臣、婆罗门等观赏、游戏,直到日暮。珠光照耀,和白天没有差别,看不见日影,才知道是夜晚,大王返回王宫。
“又一日,婆罗门、长者、居士及群臣等持珍宝一起来献给大王。大王就对他们说:‘我前不久去园林游玩,命大臣从今以后,有来索求的,随意供给。我这样布施,你们为什么反而把珍宝献给我呢?’大王心想:这些人之所以持珍宝来献给我,是因为国中都以它为珍贵的缘故。这种情形都是由于人民贫穷而来。于是大王命主管仓库的大臣,取出珍宝及生活用品,放在街头,击鼓宣告四方:‘大善见王现在打开宝库,用来布施。如有人需要,随意来取!’大王常这样广行布施,利益众生,昼夜不停。
“大臣、婆罗门等说:‘大王所居住的宫殿太狭窄,我们每次来问讯大王时,侍从们都容不下。请大王开拓广大。’大王听到此话,默然许可,心想:现在我应当开阔住处。帝释天王知道大王的心意,召来一位天子,名叫毗首建磨,极为巧妙,无所不能,对他说:‘阎浮提转轮圣王名为大善见,现在要开拓宫城,你可以下去给他做监工,使他的住处庄严雕饰和我没有差别。’
“那位天子奉命,便下到阎浮提,站在大王面前。大王见这位天子风姿端正,知道必定不是凡人,便问他:‘你是什么神,忽然下来?’天子答道:‘大王应当知道,我是帝释天王的大臣,名叫毗首建磨,极善工巧。大王要开拓宫殿,所以天王派我下来做监工,帮助大王。’大王听到此话,心中欢喜。
“那位天子便开始开拓宫殿。为大王建起大殿,七宝庄严如帝释天宫。又建起说法殿,七宝庄严和前面一样。殿四周有七宝树,栽上名花,罗列荫映。又造宝池,池水清澈,具八功德。殿中央设狮子座,七宝庄严,极为高大。又为四方来听法的人设四宝座,共八万四千个。毗首建磨为大王建造宫城完工后,与大王辞别,忽然消失不见,回到天上。
“大善见王即命人击鼓,向全国宣告:‘大善见王七日后为一切众生说法!如果想听的人都可以来说法殿集会!’
“人民听到宣告,到那一天都来集会。大王便上说法殿,登上狮子座,一切听众都坐在四宝座上。大王先为大众说十善法,然后又开其他法门,经过一万二千年。那个国家曾经听大王说法的众生,命终都生到天上,不堕三途。阿难!那位大王常做此事,利益一切众生。
“阿难!大善见王在静室中,心想:我过去世有什么业,修什么善根,生到世间尊贵、有大威德,身体、寿命无人能比呢?正是由于过去世中广修布施、忍辱、慈悲的缘故,今生获得这种福报啊!我现在应当更加精进!然后便思维,不久后得初禅,直到第四禅。又修习四无量心。阿难,大善见王又教夫人及婇女都修四禅。
“那时,雪山中有八万四千白象,每天来到,站在大王殿前。大王心想:这些白象常来我宫中,所经过的道路会践踏众生。便命主兵臣:‘从今以后,不需要这些白象每日来我宫中,可以经过一千年来一次。只要四万二千便足够了,不必满八万四千。’
“大王的玉女宝名叫善贤,与其余夫人及宫女等八万四千人在静室坐禅思维。经过四万年后,互相说道:‘我们在这里坐禅,经过四万年没见大王了,今天应当去礼拜、问讯。’说完,便一起相随到了王宫。宫人进去禀告大王:‘善贤今日与八万四千女人来问讯大王!’大王听后,便去说法殿,登上狮子座。片刻后,善贤等人来到。大王召唤她们上前。善贤等相随来到大王面前,头面礼足。依次坐下,然后说道:‘我们一起在静室中坐禅,经过四万年,很久不见大王,所以来问讯。有话想说,请大王准许!’
“大王答道:‘好啊!随意。’
“善贤便向大王说:‘阎浮提四方人民极为昌盛,富乐安稳,都行十善,都是大王以德教化的力量啊!阎浮提如鸠尸婆帝城的城市,共有八万四千。这些城的国王、臣民及婆罗门等都来这里想见大王,而大王坐禅经过多年,来朝拜的人都不能相见,犹如孝子不见慈父。还有,四天下很久不见大王游历,请大王善将时宜,抚慰人民。我们女身卑弱,对国家没有利益,所以坐禅适合长久。大王尊贵,统摄内外,一切人民无不敬仰,怎么能和我们女人所做一样呢?白象、车、马各有八万四千,大王应当乘车去游历。大王过去常为一切众生说种种法,授以十善,近来坐禅,这些事都荒废了。’
“善贤以这几件事劝谏大王。大善见王听后,回答道:‘你从前常以善事劝谏我,今天听到你的话,和过去不一样啊?’善贤听到大王的教诲,心生懊恼,垂泪想:我刚才劝谏大王,以为见解正确,没想到又生出罪过!便从座上起身,顶礼大王的足,向大王说:‘今天我愚痴,不识正理,才以此事劝谏。请大王允许我忏悔。’
“大善见王对善贤说:‘一切都是无常的,恩爱合会也有别离。这四天下虽然这样昌盛,我不久也应当舍弃。我在过去八万四千年为婴儿;八万四千年为童子;八万四千年为灌顶太子;八万四千年为灌顶王,然后做转轮圣王,统领四天下,七宝具足;八万四千年统理民务;八万四千年为人民说法;八万四千年坐禅思维,从那以来五十八万八千年。寿命虽然这样长久,终归会寿尽。我现在已经老了,死期将至。古代诸位大王尊贵、快乐,和我没有差别,也都归于无常。鸠尸婆帝城与其余八万四千大城也会磨灭,不要对此独生爱着,增长放逸心。我今生获得这种尊贵,都是由于过去修积善业。现在更应该广植众善,造来生的因,所以多年坐禅啊!’善贤等人听到大王的话,非常欢喜,顶礼大王的足,回到宫中。
“不久,大王得重病,知道自己将要命终,即立太子为王。召集群臣、婆罗门等,以四海水灌太子顶。事情结束后,大王命终,上生梵天。
“阿难!大善见王统领四天下,而他所居住的只是阎浮提;大城有八万四千,而他所处的只是鸠尸婆帝;雪山中有八万四千白象宝,而大王所乘的不过一头象;虽有八万四千匹骏马,而大王所骑不过一匹;虽有八万四千宝车,而大王常驾不过一辆;虽有八万四千夫人,而大王所爱只在一人;雕饰宝殿八万四千座,大王所住不过一室。身体所需要的只是饱暖而已,而大王忧虑四方,徒劳精神,于身体无益。
“阿难!大善见王难道是别人吗?就是我啊!我过去获得这种尊贵,所居住的国城就在此地。我在此城做转轮王无法计算,成就利益无量众生。现在诸天充满虚空,都是过去我做转轮王时以善法教化所成。今日他们又在此城见我般涅槃,让他们也得到般涅槃果。阿难!因为这种情形,你怎么能说鸠尸那城偏僻、狭小呢?我今日决定住在此城入般涅槃!”
当如来说这件事时,诸天及人亿那由他于诸法中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同声向佛说:“世尊在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以诸善法利益我们,今日又在此地以般涅槃乐安立我们!”即散香花,并奏天乐,赞叹、供养如来。
这时,阿难向佛说:“奇妙啊,世尊!鸠尸那城竟然有如此奇特的事!我不再认为它狭小了。”
(译自《大般涅槃经》。出自《大正藏经》N0.0007-01。恭候大德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