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下岗生活
作者∶严小平
一、下岗了
下岗那天,感觉如晴天霹雳。
傍晚,破产清算大会散了,男同事大都低头不语,女工则有人在轻声啜泣。夕阳,斜照着同事们离开,地面上留下了他们斑驳的背影……
我工作的厂子,离洞庭湖不远,我们常到街河口看水涨水落。湖区的风雨,不知不觉浸润了我几十年。很多时候,就是站在工厂的大门口,都可以闻到湖水那特有的味道。这次会后,恐怕真的要与厂子说再见了!
印刷厂同事∶从左至右∶周达、黄翠松、赵重九、严小平。
下岗后,我先开出租车,后炒股,跌跌撞撞,均铩羽而归。退出股市后的日子很难熬,只有天天站在自家的阳台上发呆。
作者八十年代初操作402印刷机
见到娟娟类似的情况,我感觉厂里的气氛真是太压抑了。我决定尽快换一个生活环境。
2004年,我了解到洛王藕塘坡的房子售价400元/平方米,于是把彩印厂的房子卖了。我找两个姐姐共凑齐了8万元,在那里买了一套157平方米的房子另加一间32平方米的杂物间。同事叶昌福,则花9万多元买了套小点的房子和一套邻街门面。后来证明,我和叶昌福两人的决定是正确的。
二、藕塘坡小店
洛王藕塘坡,由新宇房产公司整体开发。说是整体开发,实际上是将土地一块一块分包给个人。私人老板将房子建好后,为了回笼资金互相压价,所以房价才这么便宜。藕塘坡这个地方比较荒凉,有钱人也许今天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地段再荒凉,房子涨价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没钱,只能先买地段差的房子,然后等环境改变房子升值。
我与妻在藕塘坡小店前合影
买房后,花两万元装修了房子。157平方米的房子只花两万元装修,听起来匪夷所思,别提多简单了。32平方米的杂物间用904刷白,大姐夫帮我做了一个铁门,我与妻在杂物间开了一个小店。
人防办大门
三、物业保安
绿茵苑小区
进绿茵苑小区的那天,我与所有的新同事见了一个面。那次见面我印象特别深刻。我记得有陈操军、(磷肥厂下岗)王勇、(麻纺厂下岗)张建勋、(磷肥厂下岗)刘衍海、(农民工)张军民、(钱粮湖农场下岗)等人;这些人从穿着、精神状态等透露出的各种信息,反映了底层人群生活的窘境,他们就像一群惊弓之鸟,栖息在枯萎的树枝上。
当了几个月的保安,我就开始负责公司的招标工作。那时,物业公司的招标文件普遍照网上抄,我却自己写。我负责投标的项目是“美丽家园小区”,由于是亲自写的标书,在那次招标会上,我对专家的提问对答如流。正是参与招投标工作,我被金华苑物业公司的老板任家泉看中,他请我当副总。得知我离开,天福物业公司的老板在会上说:“老严,我从来没求过任何人,我希望你留下来”。听他这么说我就满足了。
物业经理证
炒股时读的书,对择业起了作用。我分析,物业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收益是由管理面积决定的,因而它的发展空间有限,我觉得物业企业不是我的久留之地,我必须往产业链的上端走。
作者与新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同事在云南旅游。右一为鲁炳孝。
机会来了。2006年下半年,我到金华苑公司管理的小区“新峰嘉园”处理事务,与“新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鲁炳孝见了几次面。我俩双方年龄相当,语言投机,一拍即合;鲁总就邀我到他的公司工作。我离开金华苑公司时,任家泉挽留我说:“你要走,我一夜都没睡好。”我离开他公司后,他还专程到我家,送了我一个1000元的红包。任总曾是钱粮湖糖厂的干部,他这样认可我,还是罕见的。
我在房地产公司主要从事项目报建。这项工作纷繁复杂,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检验。为了搞好工作,我花了很多心血,我将房地产开发报建流程细分成了一叠表格。这样办事效率很高。由于事先做足了功课,我递交的报建资料,编有目录,装订整齐,一目了然,从未退回。
当年我制作的报建表格
报建工作其实很辛苦。有时,一天要从政府多个部门连轴转。有一次,刚从国土局回到公司,房产局的电话又追来了,我只好转身出门。途中,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我骑着电动车行驶在岳阳大道上,一辆接一辆的汽车从我身边呼啸而过,大风吹得我的车摇摇晃晃,糟糕的是大雨淋着头盔的面罩,让我什么也看不见,真是性命堪忧。现在回想当时的情景还有点后怕。
当然,在报建工作中,我也遇到过很多的好人好事。对于这些好人好事,一与上面的事比较,我就感激涕零。出于心中的道义,我常写稿表扬他们,我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推动形成为民服务的好风尚。有一次,我表扬办证大厅业务科长何海波的稿子,几经辗转还到了黄兰香市长的手里。
这是当年表扬稿
由于我的努力,我对报建工作很快轻车熟路。于是,就有別的公司“闻名”委托我报建,我开始了兼职。有时,在同一个行政部门我递上多个公司的身份资料,接待人员还疑惑地问∶你到底是哪家公司的人?有的行政工作有相通之处,我竟还在两家医疗机构兼过职。这些年来,我打工渐入佳境,得到了聘用单位的认可。
我与弘泰浩峰公司董事长、民营企业家邓莜莙(右)合影。
从2006年开始,到2020年正式退休,我在房地产行业干了14年。14年的时间里,我的工作除了报建,实际上文书、监理、房屋销售、诉讼代理、迎宾、保安、采购什么都做。私营企业要求一专多能,打破分工是常态。说到诉讼代理,我还代理过几次官司哩。
回想那些在风里雨里奔波于大街小巷的日子,我不禁感概万千;下岗的辛酸谁人知?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我今天稳定的生活,正是我往日付出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