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语录…
人生难不难,心态决定;
生活苦不苦,心胸决定;
做人易不易,心情决定。
心态乐观,人生无难事;
心胸大度,生活处处甜;
心情好了,做人最简单!
快乐喜欢和简单的人同行;
幸福喜欢和知足的人相伴;
轻松喜欢和幽默的人并肩;
福气喜欢和善良的人携手;
财富喜欢和诚信的人相处;
健康喜欢和豁达的人相守。
钱财不是万能的,够用就行了;事业不是最好的,稳定就行了;家庭不是攀比的,合睦就行了;子女不是炫耀的,孝顺就行了;朋友不是长久的,真心就行了;生命不是永恒的,无悔就行了。
善待自己,平安健康就是成功,
疼爱自己,开开心心就是胜利。
平平淡淡过日子,踏实,
平平静静渡余生,安稳!
1、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我认为素食者的人生态度,乃是出自极单纯的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因此对于人类的影响应是有所裨益的”。
“我认为素食生活有自然净化人类性情的效果。因此它对感化人生最有助益。”
2、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16岁便当素食者。他在笔记里提到:”吃素使头脑清晰,思考敏锐,带来更大的进步。”他在自传中,称吃肉为”无缘无故的谋杀。”
3、中国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4、中国北宋文学家苏轼
“人一杀生,则五常尽犯焉,盖屠戮他身,肥甘自己,为不仁也;离他眷属,延我亲朋,为不义也;将他肉体,供献神人,为不礼也;称言食禄,当受刀砧,为不智也;设饵妆媒,引入陷阱,为不信也。噫!人居尘世,全藉五常,知而故犯,又何足为人。”
5、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夫素食为延年益寿之妙术,已为今日科学家、卫生家、生理学家、医学家所共认矣。而中国人之素食,尤为适宜,惟豆腐一物,当与肉类同视。”(《建国方略》)
6、印度圣雄甘地
“我的确觉得人类要增进精神生活,必须停止只为满足一己的口欲而屠杀动物的行为。”
7、爱尔兰作家萧伯纳
萧伯纳25岁时便开始素食,到他年纪大了,有一次,有人问他为什么看来还这样年轻,他说:“不是我看来年轻,我的相貌与年岁相仿,只是其他人看来比他们的实际年岁苍老罢了,吃尸体的人便是这样,还能冀望他们怎样呢?”
“这真是很可怕的事,除了动物的痛苦与死亡之外,人类毫无必要地压抑自己高贵精神的本质:对一切动物如待自己的那份同情与仁慈,并且还背自己的感觉,变成残酷的人。”
8、意大利艺术家达文西
“真的,人是一切动物的主人,因为他的残忍超过任何动物。以别人的死亡,换取自己活命,我们的身体因此成了坟场!我从很小就摒弃了肉食。未来有一天,人们看杀人和屠杀动物没有什么两样,这一天终会来临。”
“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
9、古希腊哲学家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我的朋友们,不要为了罪恶的食物沾染你们的身体,有玉米,有从树上垂下来的水果,还有葡萄园里的葡萄供我们食用,更有甘美的食用植物和蔬菜,大地供给了许多无罪的丰盛食物,也提供人类不用杀戮即可获得的大餐。”他还付钱给渔夫,将他们捕回来的鱼放生。
10、希腊传记作家蒲鲁塔克
“你真的要问为什么毕达哥拉斯不吃肉吗?在我而言,我反而会问第一个口舐凝血,把死尸的肉放到唇边的人,他所处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他大排筵席,筵席上的是死了的腐烂的身体。这些身体不久以前还在呜叫、号泣、挣扎求生,他竟胆敢称这些支离的肉块为滋养食物。
奇怪的是有什么意外事催使他这样做?他的眼怎忍见它们的喉被割破、皮被剥裂、尸碎万段?他的鼻怎能忍受薰天的臭味?他品尝的是别人的痛伤、他啜饮的是别人伤口流出来的血汁,这些污秽怎不会倒他胃口?他吃的肯定不是他出于自卫而杀的狮子、豺狼;相反,他宰杀的都是温驯善良的动物。为了这一点儿的肉,我们剥夺了它们与生俱来的权利:阳光和寿命。”
11、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于1885年成为素食者。他提倡”素食和平主义”。故他在著作中写道:”吃肉简直是不合乎道德的,因为它牵涉违反道德的行动——杀戮。”他认为素食是人道主义严格的考验。
“当我们的身体是被宰杀动物的活动坟场时,我们怎能期望这个世界能有理想的境地呢?”
“素食主义可用为一种标准,我们可以从它而知道人类追求完善道德的心是真实而诚恳的。”
“肉食的益处,只有增高动物性的情感,刺激性欲,并且增长暴饮,嗜食而已。”
12、缅甸前总理吴努
“世界和平,或其他类型的和平,都是取决于心灵的态度。素食主义能产生带来和平的正确心灵态度。它能导向较好的生活方法,如果能将其普遍实行,也将在国与国之间带来更多的正义与和平。”
13、英国议员马丁
感觉人类杀害动物,是一种弱肉强食,也就是恶性表现,为对不起良心的事。所以他在议会中,提议成立“保护动物会”,虽经十次以上的失败,终于达到成立的目的。现在英国的女皇,也是该会的会员,且对动物的保护,成效卓著。
14、英国博士华而绪
“要想避免人类流血,必须从餐桌上做起。”此正与我们佛教所主张之因果关系相合:“欲免世上刀兵劫,除非众生不食肉。”
15、我国医学教授陈瑞三
“我国人之心脏病、血管硬化、高血压症,是今日人类最大敌人,死亡率很高,都与饮食有很大关系,如欲减少上述诸症,应该多食素食,而少吃动物性脂肪为宜。”
16、美国营养学家兼医学家米勒尔博士
“吾人若偏食各种动物肉,则身必多病,因肉类中缺少维生素、石灰质、碳水化合物故也。又肉类中屯积原有之废料,及各种动物之疾病而带来之毒素,与屠宰后所起之腐化作用,故食肉类须排泄多量之废物及毒质。久之各种并发症相继而起,必致志气萎靡,体力衰弱;成为庸懦无能之人,贻误一生。”
17、英国哲学家安妮·贝桑
人道主义者及社会改革者。他说:“吃肉的人,须对因吃肉而引起的一切痛苦负责,而这些痛苦乃来自以有知觉的动物为食品。这不仅限于在屠宰场中所受之恐怖,还有在火车上运输时之恐怖,在汽船或其他船只运输时的恐怖,和所有的饥渴和长时间惧怕的痛苦。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这些悲惨的动物,就必须承受这许多的痛苦”。
18、印度民族主义领袖和社会改革者莫罕达斯·甘地
“一个国家的伟大与否和它在道德方面的进步如何,只要看它的牲畜受到怎样的待遇,就可以知道了。我并不认为肉食对我们是必要的。我认为对人种是不适合的。”
19、美国外科医生约翰·哈维·开洛格
“肉类食品并不是人类的最佳营养品,也不是我们原始祖先的食物。它们是次要的或第二手的产物,因为一切食物最初皆从植物而来。人类营养所必需或可口的东西,凡在肉食中可以获得的,莫不皆可从植物中取得。一只死牛或羊躺在坟地上,大家都叫它臭尸。同样的尸体,修整一番,挂在屠户的摊子上,就成了食物。假如用显微镜将篱笆角上的尸体和肉店里的尸体,作一番检查,可能发现两者只有极少,甚至没有区别。两者都充满了结肠菌和发出强烈腐烂的气味。”
20、罗马诗人奥维德
“啊呀!这是多么坏的事情呀!把肉吞到我们自己的肉里,把别的身体硬塞进我们贪婪的身体内以使它肥胖,以一个生物的死亡来饲养另一个生物。”
21、英国戏剧家、评论家乔治·伯内·萧
“动物是我的朋友,我不吃我的朋友。”
22、希腊哲学家披菲里
“将动物送去屠杀、烹煮,因此而使杀机充斥,不是为了营养和满足自然的需要,而是以快口腹之欲,为此种行为之目的,这就是逾恒的邪恶和可悲了。”
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上了“人间卫视”,接受知名主播李晶玉访问,分享饮食的习惯与观念。相信以下的自由心灵对话,会激起蛰伏于大家心中的那份智慧灵性。
李:请问大师,您吃素几年了?
大师:我自己从出生下来到现在都是素食者。我从小生长在乱世里,家乡经济非常落后,在粮食极为短缺的当时,我吃过麦渣糊粥,我以地瓜当饭,每天三顿,吃得都怕了起来。十二岁出家后,寺里仍是以稀饭代替干饭,经常一个月吃不到一块豆腐,或一些素菜。有些豆腐渣我们拿到锅里去炒炒,如果没有柴火,就放在外面晒晒,连麻雀也来吃,甚至留下大小便,所以吃到里面常常有虫蛆,不过总好歹也有点咸味。
很多年都是这样过去的,也没生多大的病。我在想,大概是我们每天吃饭前都要念供养咒,有佛祖的加持保佑吧。
李:现在素食似乎已经慢慢变成一种流行文化,其涵盖范围除了中华文化圈,也延伸到欧美国家。能不能请大师谈一下素食文化。
大师:现在举世流行素食文化,很多人藉助素食来保健、美容。根据医学研究,素食有益身体健康,而且可以培养耐力,养成温和的性格。一些吃素食的老和尚,他们每天早起到晚,整天莫不精神奕奕,究竟原因何在?素食最主要的是长养慈悲心,从心灵的净化来减少瞋怒,达到内心的安然、祥和。
对于西方素食文化,据我所知,在美国有一个市区只准卖素的不准卖荤的,他们也不是佛教信徒,全然是基于健康的立场而推广吃素。
佛教虽然是最早倡导素食,但是最初佛陀时代并非素食,因为当时是靠“沿途托钵”的方式乞食,信徒给甚么就吃甚么。中国佛教之所以提倡吃素的原因有二:
儒家所谓“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佛教经典中提到,要不断大悲种,慈悲而不杀害动物生命。
另外有人说,植物也有生命,也有感情,若说不杀生,应该既不杀动物,也不杀植物才对。其实植物的生命是“生机”,生长的机能的意思,跟生命不同。生命是“有心”,你看猪,马、牛、羊要被宰杀的时候,会产生恐惧;而植物是“无心”,虽有生死的反应,但没有苦乐的感觉。所以杀生的界定,在于是否“有心”与“无心”。
吃素,除了出自慈悲心之外,最重要就是尊重生命。
吃素令人慈悲幸福
李:吃素,除了帮助身体健康外,还有甚么好处?
大师:你看现在目前一些人吃荤吃肉,吃出很多的花样来,甚么活鱼三十吃、海鲜十吃等等变态的吃法,就会让人养成变态的心。
有时父母带小孩子出去玩的时候,都会弄些小螃蟹小鱼给孩子玩,有的会把鱼倒掉起来,有的将螃蟹壳剥开,一直虐待到死。这会让孩子从小就不尊重生命,不知生命可贵,将来长大以后对人也会不尊重,甚至杀人之类的恶行都会引发出来。
佛教并不鼓励人一定要吃素,但却主张不要杀生,可以买现成的来吃,但自己不要去杀生。父母教导孩子,从小就要养成其尊重生命的可贵,爱惜小生命、小动物的习惯。
所以我是觉得,今天的家庭教育首先要孩子尊重生命,让儿童爱惜生命,对未来的社会风气才会改善。
李:在一篇杂志的研究报告甚至指出:如果世界上每个人吃素的话,世界就不会再闹饥荒了。大师您的看法如何?
大师:我吃素几十年来,深刻觉得吃素的人比吃荤的好。吃素的人会慢慢减轻杀业,现今台湾的杀业好重,我都觉得很忧心。现在的社会,猴脑蛇胆生吃活烧,如此杀生造业,社会风气怎么会善良美好呢?
李:对于不同的宗教背景、不同地域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饮食文化。比如说回教徒不吃猪肉、印度教不吃牛肉等等,对于素食在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在此请教大师的看法。
大师:素食与宗教之间,本来就很难统一。不过我觉得,基本上各宗教要能做到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进而保护生命。
李:有很多人本来学佛很精进,也吃素,最后听说密宗可以吃肉,于是就学密去了。问他为甚么去学密宗,他说学密宗很好,可以吃肉,可以即身成佛!
大师:以前青藏高原不能种植蔬菜,对外交通封闭,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以肉类为食。不过现在台湾素食文化普遍发达,应该可以改为吃素。不要借口说修密宗,就可以吃肉。我觉得那是不当的。
吃素首重心清净
李:如果不是真的很习惯吃素,是不是有循序渐进的一种方法,像是有些人就吃肉边菜或是吃三净肉之类的,这两种饮食方式能不能请大师讲解?
大师:你讲得很对。为了以渐进的方法来吃素,可以选择初一、十五日,或六斋日吃素,或平日只吃肉边菜、三净肉也可以。
肉边菜: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顿悟之后,为了避开四处争夺衣钵的人,在猎人队中藏身了十五年之久。逢到猎人们把打来的野兽升火煮食的时候,惠能大师就到荒山野谷找些可以吃的树叶、野菜回来,放在锅里煮;人家笑他有肉不吃,他就说:「我只吃肉边菜!」因此,惠能大师才是真正懂得吃素的意义,真正懂得修行的人。所谓真正的慈悲,不一定是在形式上吃甚么,不能吃甚么,素食的意义是不断大悲种,因此,学佛不只是吃素而已。
三净肉:没有见到杀生、没有听到被杀声音、不是特地为我而杀,这就叫做“三净肉”。
李:我有些朋友,开始吃素之后,只要闻到肉味的时候,他们的头就会觉得发臭发昏,怎么会这样子?
大师:因为他不习惯了。例如,我有一次到日本,信徒煮一碗面给我吃,一吃,哎呀!腥味难闻,怎么会有如此腥味?不过由于是信徒特别辛苦招待的宴客,于是我就闭住气把面硬是吞进肚子。后来我才知道,日本人有个习惯,会把小鱼熬成的酱油和在面里调味。我这样有罪过吗?我相信我不是吃荤,我还是吃素。
有些人吃素,一定讲究所使用的锅盘都没煮过肉类,这是不对的想法,吃素不是作怪。我觉得心中清净才是最重要。所以我们吃素的人,千万不要造成别人的麻烦与负担。
李:许多加工素食食品都做成像鸡鸭鱼等样子,对于这样的吃素方式,大师有没有甚么意见?
大师:对于一些人把素菜制作成荤菜的样子,我也曾一度觉非常反感,总认为吃素是为了长养慈悲心,如果以吃荤的心理来吃素,并不究竟,所以我每次看到餐桌上有素鸡、素鸭、素鳗、素肉、素火腿、素乌鱼子等,都一概拒吃,但有一天,我看到信徒爱吃不已的样子,突然想到:初入佛门的人一时之间无法革除宿习,所以有这种需要,只要我自己心里面没有鸡鸭鱼肉就好了,何必要厌恶呢?
所以这样的呈现方式可以不用管他,不过有些素菜过分把菜做成像荤的味道,这个就没有必要了。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是一位出家僧人的亲自口述,他讲到:他在未出家前是猎人,专门捕捉海獭。
有一次,他一出门就抓到一只大海獭。等剖下珍贵的毛皮后,就把尚未断气的海獭藏在草丛里。
傍晚时,猎人回到原来的地方,却遍寻不着这只海獭。再仔细察看,才发现草地上依稀沾著血迹,一直延伸到附近小洞穴。猎人探头往洞里瞧,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只海獭忍着脱皮之痛,挣扎回到自己的窝。
为什么这么做呢?等猎人拖出这只早已气绝的海獭时,才发觉有两只尚未睁眼的小海獭,正紧紧吸吮着死去母亲干瘪的乳头。
当这位猎人看到这一幕时,身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他从来没有想到动物会有这种连人都做不到的母子人伦之情,临死还想着给自己的孩子喂奶,怕自己的孩子饿了,想到这里,这位猎人不由得心生悲泣,痛哭流涕,惭愧的无地自容。
于是,他放下了屠刀,不再当猎户,出家修行去了。每当这位已经出家的僧人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眼中还是会泛起泪光。
饮食最低的目的是为了果腹,最高的目的是为了适口,而在果腹与适口之间,其相去何止百千万里可是我们的味觉,由入口到咽喉,只有十数公分,过了咽喉,就什么都感觉不出来了。
我们何忍为了这十数公分的感受,而残杀如此多的生灵呢?
希望所有见到此则故事的朋友们,
能够将这一则感人至深,发人深醒的故事,
讲给您所见到的每个人听,希望他们都可以在听到这一则故事之后,内心会有所触动!珍惜物命!食肉同杀生!茹素既放生!积福累德之事,只在餐桌之上善恶一念间!茹素积德行善!食肉造恶果损福德!
速速改变饮食习惯,茹素日行一善,功满三千,必有福焉!阿弥陀佛爱心提示:请您选择纯净素食、请勿使用含有动物成分的产品、爱护动物、拯救生命、保护环境、拯救地球!!
各位善知识,世界上最厉害的果报,就是杀生。今早有越南人带了两个小孩来见我,说身体不好,找我帮忙,令他一切事情顺利,如意吉祥。这两个小孩子神经都不正常,我一看之下,就问他有没有杀生。
他们的母亲先说她没有杀生,结果讲来讲去便说他们门前有一棵大树,当他们把大树砍了时,见到了两条蛇钻到树底下窟窿内去了,当时他们就用开水把这两条蛇烫死,之后她的儿子就把自己关到房里,几天后出来,就发神经病了。第一个儿子是这样,第二个儿子又是这样,两个都发神经病;他们希望我能把这事解除。这是因为杀生的关系,你看他们这么残忍!心里那么毒辣,一点慈悲心都没有,见到蛇钻到洞内,还要用开水把牠烫死。这两条蛇是兄弟,两条蛇烫死了,两兄弟也发神经病了。所以世界上最大的业力,就是杀生,杀生的业报比什么都重的。互相残杀,互相报复,这是世界最悲惨的一件事。
杀生的业报就互相报复,造成国与国战争,来互相报仇,互相造杀业。所以杀业越造越深,越造越重,就杀杀不已,互相残杀。我在洛杉矶见到一个小孩,大约六、七岁,这个小孩子不能讲话,也不能做什么事情,父亲要常常抱着他。这是因为他前生打猎太多了,其中打死一只白老鼠精,所以今生托生做人,这老鼠精就天天啃他喉咙,令他不会讲话,不懂人事,受这种果报。这是洛杉矶现在的事情。
还有在香港有一位姓谢的人,他妈妈喜欢吃虾,龙虾、螃蟹,所以她生了一个儿子,横行和螃蟹差不多,现在已十多岁了,这都是现世现报,很清楚地说杀生的果报。
还有我在马来西亚看见一个哑巴,前生是只黑熊;他很聪明,也拜佛、学佛,但就是不会讲话,因为前生是黑熊。这些事情都是现身说法,可是人还不相信,还造杀业,还不知戒杀,不知放生。我们如要世界太平,必须人人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世界就太平了。
我在香港曾遇到一件事,那时(一九五三年夏天)我在志莲净苑讲《地藏经》。当家的宽慧法师,是虚老的弟子。她在未出家以前是个工人,不识字,帮人做工、煮饭、烧菜,常常买鸡、鸭回来杀。有一次,她买了一些螃蟹回来,预备弄给主人吃。可是螃蟹用其箝子把她中指箝住了不放。她当时狠心就拿刀把螃蟹的箝子剁下来,杀了螃蟹就煮来吃了。吃了之后,各位猜怎么样?这个工人的中指被螃蟹箝过的地方,现出一只肉螃蟹来,一天到晚痛得很,无法忍受。
以后她到芙蓉山拜水忏,拜了七天水忏,肉螃蟹小一点,但还是痛。当我在那里讲《地藏经》时,宽慧法师要求我帮她想法子解冤结。结果我给螃蟹授皈依,说完了三皈依后,她手上的螃蟹不见了,也不痛了。
所以这个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我们人切记切记不要杀生。你杀他,他就杀你,那么互相杀,没有完了的时候。上列都是现世果报,人人看得见的;我们不要看得见,还不相信因果报应。你不相信因果报应,就轮到自己头上,想逃避也逃避不了。
现在最要紧的是世上不知有多少小鬼,为什么有这么多小鬼?就因为人堕胎太多了,它还没长成人形就把它杀了。小鬼的报复心更重,所以戒杀、放生也包括不可以堕胎。这些小鬼很不容易摆脱,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所以各位要注意这一点。现在全世界每个国家小鬼比大鬼多,大鬼比老鬼多,这种问题是很严重的。
佛的意思是觉,就是智慧的意思。佛法的教育是从智慧的立场及态度,来推动慈悲的教化功能。
慈悲是什么?‘慈’是予乐──给人安乐;‘悲’是拔苦──救济人的痛苦、苦难。把人从苦难之中救出来之后,一方面主动给予他们幸福安乐,另一方面则是准备好安乐的环境给他们,这就是佛法的功能。
在我们的人间,何处没有苦难?又有谁不需要安乐?所以站在佛法的立场,教育的对象是没有特定目标。法鼓山四项共识中,‘我们的方法’是:‘提倡全面教育,落实整体关怀。’这不但是法鼓山办教育的具体作法,也可说是佛教的教育。
胎儿期教育--父母身教
母亲在怀孕时,对胎儿的教育叫‘胎教’,胎教怎么教,是用语言教呢?还是用文字教呢?其实,应该是母亲在刚怀孕时就要教育自己,教育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动情绪,不要起贪、嗔、痴。因为如果母亲的心态有问题,情绪不平稳,小孩子在母胎中便会受到恶质的影响。
从佛经中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非常重视胎教,并且讲述了自己在母亲胎里的情况。例如在《大藏经》本缘部里面就有一部《佛本行集经》,讲述释迦牟尼佛从入胎,一直到出胎为止的过程,以及他的母亲对他的胎教。经文中记载,佛陀的母亲在怀胎过程中,彷佛有一个菩萨在她腹胎中,不但心里不起一点烦恼,连一举手、一投足,每个动作、每个念头,都是那么有威仪,合乎礼貌,乃至于合乎圣贤的标准。
由于胎教非常重要,所以对于刚结婚的夫妻,如果计划生育小孩,我都会提醒他们,应该马上准备胎教,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作息循规蹈矩,否则当你还在喝酒、打牌、抽烟,甚至吸 毒时,如果已经怀孕,便已毒害了你的小宝宝、小菩萨了。如果要等到怀孕以后才开始注意胎教就已经太迟了,而且那时候习惯已经不容易改变。
如果能够真正落实胎教,当父母把小孩子生下之后,父母本身必也同时被教育了。所以胎教对胎儿、对父母都是很重要的。
婴儿期教育--注入慈悲与智慧
小孩子出生后,就开始婴儿期的教育。不要以为婴儿什么也不懂,不教育没有关系。婴儿在英文里称为it(它),不是叫he(他),或she(她),因为以前人认为婴儿不懂事,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佛教徒认为婴儿都是小菩萨,我们不但要尊敬他、尊重他,还要小心照顾他、教育他、薰陶他。婴儿虽然不懂事,可是父母的心情是能够影响婴儿的,所以要用慈悲心、爱心,用智慧来养育小宝宝。这期间,父母也等于是在教育自己了。
曾经有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孩子,一出生就是畸型与智障,医生告诉他们说:‘你们将来有罪受了,直到小孩死了为止,他永远是要受人照顾的,你们要有心理准备。’或许有些人听了便会一走了之,把孩子留在医院里,置之不理。
但是这对父母因为是佛教徒,所以他们说:‘这也是我们做父母的业报,连累到孩子,使孩子受苦、受难、受罪,所以,这辈子我们一定要好好照顾这个小孩。’
之后,他们带了孩子来见我,请我给他们祝福,我除了关怀、祝福他们,也告诉这对夫妇:‘第一,尽量找医生以医疗照顾他;第二,勤做佛事,一方面多行布施,一方面要常念观世音菩萨。’
他们听了我的话之后,不但以极大的慈悲心、爱心、细心来照顾这个小孩;还经常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勤做布施,为这小孩做功德。就是因为父母这样做,把小孩当成菩萨来照顾,孩子便受到影响,在各方面都有进步与成长,目前不但家庭和乐,事业也做得很好。
儿童期的教育--建立宗教信仰
孩子进入儿童期后,教育就越来越重要,这时候做父母的应该要带孩子来学佛、信佛。
现在很多父母亲自己皈依三宝,却不要孩子学佛,认为孩子还小没有选择能力,强迫他们到寺院皈依是不公平的,应该让他们长大后自己做选择,其实这种论调绝对是错误的。
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时常看到观世音菩萨的形像,礼拜观世音菩萨,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讲佛教的儿童益智故事给他们听,教他们懂慈悲、有智慧,自然而然看到青蛙、苍蝇、蚂蚁都会不忍心杀,长大以后就不容易学坏。
所以不妨从小就让孩子建立宗教信仰,不要等到他长大了,进入所谓的‘叛逆期’,发现孩子出现问题了,才要他们接受宗教,这时候就很困难了。
学校教育--着重人格教育
学校教育可以分为知识的教育、人格的教育以及技能的教育。
技能教育是教人一技之长,以便往后能谋生存,维持生活;知识的教育是在传授学问;人格的教育是使得人的品格提升。在这三种之中,以人格教育为基础,为最重要。
我对我所创办的中华佛学研究所的学生有三点要求:‘道心第一,健康第二,学问第三。’我们研究所本身虽然是在传授知识学问,但是我勉励学生们要把道心摆在第一。
道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人格教育、人品教育。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心,表示他的人格有问题,品德有问题;一个品格有问题的人,学问再好,对我们这个社会及世界是没有好处的;尤其是人品坏、学问好的人,反而会以聪明才智犯罪,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品格教育是第一要紧,宁可学问差一点也没关系,但品格是一定要有。
健康为其次,除了身体的健康之外,还要有心理的健康、精神的健康,如果身体和心理不健康,这个人便会为他自己制造困扰、烦恼、痛苦,也会为和他一起生活的人带来麻烦、负担与痛苦。
学校教育不但要朝人格教育、身心健康与传授知识这三个方向来做;而且应该如同孔夫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对任何人都不失望;这也就是佛法所认为的,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所以都是能够被教导的,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给他不同的教育,这也就是佛法教育的基本原则。 看一个孩子的德行,就可以看出他所在的家庭氛围,以及父母的素质。
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可说得不假。
因而孩子3岁前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相处时间最长的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01
母亲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无法磨灭
很多名人传记都会有对母亲的描写:
“性格温柔贤淑、善解人意、聪明伶俐,总是默默付出,不喊苦不喊累遇事很有主见,母亲是万能的,从来不会被生活所压倒……”
可见,大部分成功人士,母亲都拥有着良好的品质。
孩子的成长取决于第一位教育者,从她的身上,孩子受到高质量的爱、陪伴,明白了事情正确的模样,往往这样的角色是母亲来扮演的。
大多数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形影不离的照顾,使得亲子间有着密不可分的亲密感。
母亲的性格、语言、行为都会时时刻刻影响孩子的三观形成,而并非家庭贫富。
坦白说,母亲为人素质高,孩子就会受益匪浅,反之便会负面影响一生。
02
决定孩子一生的,是母亲身上的这些特质
1. 大格局的母亲建立孩子的自信
格局即眼界宽窄,作为一位母亲,本身就应该具有宽广的心胸和大格局。
而妈妈的认可,也是帮助孩子飞速成长的一个重要契机。如果妈妈眼界窄,心胸小,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比如,我姑姑家的弟弟本来学习很好,但由于家里经济情况不太好,姑姑就总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思想:上那么多学有什么用,早点出去打工才是真的。
即使身边的亲戚都很支持弟弟上学,连上大学的费用都说帮着凑,可姑姑就是心疼钱,总在弟弟面前说花钱上学没用。
时间一久,弟弟也觉得自己是个累赘,高考发挥失常。
本可以上重点大学的弟弟,被母亲的心胸耽误了前进。
总在孩子面前哭穷,容易让孩子陷入自卑情况。
格局被束缚,又怎能成功?
2. 坚韧的母亲成就孩子的坚强性格
母亲展现出来的既有柔软的一面,也有坚韧的一面,生活可能像刀子一样,但如论如何都捅不进母亲的身躯。
就像某位网友曾经分享的:他的母亲就是这样的存在,小时候父亲去世了,上有70岁的奶奶,下有3个兄弟姐妹,母亲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
既要把顾及老人和孩子,又要负责家里经济来源,平时的衣食住行都要打理。
可即使生活再困难的时候,妈妈也没喊过累,这位母亲教会了孩子自强自立,一直到他们考上大学。
世人总强调女人是水做的,但事实上女性为母则刚,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时,总会表现得从容不迫。
为了孩子,母亲都能学会坚强面对,不被外物所打倒,这也是给孩子的言传身教。
3. 懂得示弱的母亲教会孩子独立
一位会教育孩子的母亲,会先给孩子上一门重要的课程——独立。
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让孩子自己去适应独立处理一些事情,给其相对的成长发挥空间,孩子也能最大限度地成长。
母亲太能干,便会教育出懒散的孩子,如果365天都以孩子为中心,怎能从其中学到成长?
4. 善解人意的母亲教会孩子宽以待人
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必定有更宽大的心胸。
那么母亲就要表现出不与人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计较,与旁人可以和睦相处。
孩子就会从中学到宽容,毕竟人生面对的事和人都很复杂,不能每一个细节都锱铢必较。
5. 开明的母亲教会孩子尊重
性格开明的母亲往往更有利于孩子的自信培养、想象力发挥,还能提高孩子思维、决策的能力。
一味打压、禁锢,甚至想要掌控孩子人生的母亲,太过强势,不仅让孩子得不到成长,亲子关系也会变得僵硬。易经》说:「谦卦,六爻皆吉。」在《易经》的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吉有凶,只有一卦,六爻都是吉,即「谦卦」。如果一个孩子懂得谦卑,他的人生就可以无往而不利。人如果一骄傲,不只自己的学问上不去,无形中也断了自己贵人的因缘。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喜欢跟什么样的人交往?谦虚的人!你只要傲慢,这些人就会自动离你而去。
蔡老师在澳洲学习的时候,遇到很多长辈,让蔡老师想起了《弟子规》中说:「事诸父,如事父」,于是就主动去找这些长辈鞠躬问好,这时突然有位长者跑过来说:「我也要!」这位就是影响蔡老师一生的卢叔叔。
蔡老师也毕恭毕敬给他鞠躬说:「卢叔叔,您好!」这个躬鞠下去以后,蔡老师的人生就出现了翻天复地的变化。第二天下午,卢叔叔就把蔡老师找过去,跟他说,自己二十九岁就当上总经理。这个总经理不是自己封的,而是股东坐两排,一一询问他企业出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那都是要有真实的功夫与经验,而他能对答如流。所以,卢叔叔从二十九岁就当了专业总经理,专门帮人解决企业危机。如此有能力的人,我们很难遇到!结果很幸运,就因为我们的礼敬而令长者觉得很欣慰,所以他坐下来就把自己几十年人生的经验与智慧跟蔡老师分享了。
蔡老师听了之后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忧的是自己的眼光太差,不识庐山真面目,因为听课的时候卢叔叔就坐在旁边,都看不出来。不过也从中体会到一个道理,真正有能力的人都很谦卑!从那天开始,每次上完课,卢叔叔都会把课堂所学分析给蔡老师听。虽然仅相处了两个多月,但是给蔡老师人生的启示,真的是一生的助力。
我们待人有礼敬的态度,就能得到善知识的教诲,卢叔叔有一句话给了蔡老师很大的震撼,他说:「修行对自己要赶尽杀绝,对别人要厚道三分。」面对我们的习性,要有赶尽杀绝的态度,不能有一丝毫的放纵;而对待别人,我们要处处宽恕体谅。记得有一次,蔡老师从浴室出来,卢叔叔进门接著要盥洗,突然跑出来对他说:「来来来,我们来看一下,你看你进了浴室以后,地上是湿的,你又掉了些头发,如果此时有人走进来,假如不小心滑倒,怎么办?假如这个人又有洁癖,看到这些头发,他又心生烦恼。所以我们处众当中要有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绝对不要让跟你住在一起的人生烦恼。」蔡老师听完卢叔叔的教导很感动,也很高兴,就赶快收拾干淨。蔡老师离开澳洲以后,只要有机会,都会主动打电话给卢叔叔,他都会无私的给蔡老师很好的建议和启发。由于这种态度,确实使自己的人生受益匪浅。
一个人能不能得遇贵人,就看他从小待人有没有礼敬的态度。孩子有礼敬,走到哪里都会赢得众人对他的爱戴;相反,孩子没有礼敬,不但不会遇到贵人,还会形成很多的障碍。《书经》说:「满招损,谦受益」,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小长养孩子谦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