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世界是浩瀚知识海洋
书是人类成长进步阶梯
在书的世界里
有丰盈成就的梦想
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读书能获取知识
汲取成长营养精华
启智增慧
启发思想
涵养浩然之气
培养道德情操
树立崇高理想
提高自己的品位和境界
感悟人生的智慧和真理
拓展胸怀视野海纳百川
能获得强大自信和支撑
淡泊名利给予人生快乐
读书能改变人生命运
在书的世界里
能找到心灵寄托的港湾
改变孤独充实人生
读书是打开认识世界窗户
是与高尚情操和灵魂对话
用心读书都有意想不到收获
也会带来美好人生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你一辈子执着的子女,
只是你的一个缘。
你一辈子放不下的家庭,
只是你生命里的一个驿站。
你所追逐的感情和名利,
只是一个自我意识的幻影。
梦醒时分,空空如也。
满世界都是你的,
整个世界又都是空的。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人生很无常,
家庭是因缘暂聚。
当你一生默默无闻,
几十年如一日,
无怨无悔地为整个家庭付出的时候,
为了儿女操碎心的时候,
为了不孝子气得神经衰弱,
日夜失眠的时候。
我很想告诉你
这个世界是假的,不必执着。
你会相信吗?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你的认识范围也达不到使你相信和解脱烦恼的程度。
我不说了,也不劝你了,
在岸边看着你在苦海里挣扎和沉浮。
其实你所有的痛苦,
我都有感受,
只是无能为力,
只有选择默然观看的态度。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我想大多数人都没有福报听闻到佛法,
也没有智慧领悟到空性。
就在这个不真实的世界里演绎她们的一生,
喜怒哀乐,生离死别,爱恨情仇。
我何必去多言呢?
她有她的执着,
她有她的认识,
她有她的梦想和追求,
她有她的世界和幸福的概念。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如果有一天你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此时回头再看这一生,
感悟是什么?
或许,
这次你真的相信了。
人生就像一场电影,
有跌宕起伏,有风平浪静,有阳光灿烂,
有暴风骤雨,
让我们的心也生起了爱恨喜怒。
随境而生,随境而灭。
最后傻傻地发现,
我们当了一辈子的演员。
随剧情而表演,
从来没有做过真正的我。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如果,
这一刻你终于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我,
那么你还会那么执着,
一定要自己的孩子考得最好,
学的最好。
一定要自己干得最好,业绩要最棒。
一定要自己住得比人高档,
穿得比人漂亮,吃得比人丰富。
终于明白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执着它们一生,
它们就这么折磨你一生。
你一生的追求不外如是,
什么也带不走,
却累了苦了自己一辈子。
甚至你最爱的人,
你也不能带着他们。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今天爱你疼你恨你伤你怨你折磨你的
人和境,
该来的让它们来,
该去的就让它们去,
不去执着,不去牵挂。
心静下来,
你才知道你还是你,
你没有被它们牵着走,
这样你才做回了一个真正的你。
这样的人生会无憾,
这样的人生才无悔。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
死亡对你来说也是一种境界,
随缘而去,放心而去。
可是,你真的能明白吗?
明白了能放下吗?
或者等你明白的时候是否已经太迟了呢?
佛说“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唯有默默地祈祷,
唯有随缘。
1、佛教认为命运不是定型的,命运是可以改变
佛教虽然也讲命运,但是有别于外道机械的宿命论。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空无自性,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没有自性。坏的命运可以借著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像小沙弥增长福寿,就是有名的例子。
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师父,一天在禅定中知道自己疼爱的徒弟只剩几天的寿命,心想:
“这么乖巧的孩子怎么只剩下七天的寿命呢?真是太不幸了!不可以将真象告诉他,他小小的年纪,怎么承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呢?”
天一亮,师父压抑著悲伤,将小沙弥叫到跟前说:
“好孩子!你有好久不曾回家看望父母了,你收拾行李回去和父母聚一聚吧!”
不知情的小沙弥虽然感觉到师父的异样,但是仍然高高兴与地拜别了师父回家乡去了。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过了七天小沙弥还没有回来,虽然断了烦恼的阿罗汉,也难免为小徒弟的不幸遭遇而怅然伤感,心中正在为再也见不到徒弟而郁郁不乐时,小沙弥突然平平安安地回来了。阿罗汉大为惊讶,牵著小沙弥的手上下打量地说:
“你怎么好好地回来了?你做了什么事吗?”
“没有呀!”小沙弥迷惑地摇头回答。
“你仔细想想看,有没有看到什么?做了什么?”师父不放松地追问。
“噢!我想起来了。回家的途中,我经过一个池塘,看到一团蚂蚁被困在水中,我检了一片叶子,把它们救上了岸。”小沙弥如实地回答,乌黑的眸子,散发著喜悦的光芒。
师父听了之后,马上再进入神通之中观看徒弟的命运:这个孩子不但去除了夭寿之相,并且有百岁的寿命。小沙弥的一念慈悲,不但救了蚂蚁的性命,也改变自己的命运。
普贤十大愿中说:忏悔业障。忏悔也是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改变命运的法门。我们的衣服肮脏了,要用清水来搓洗才能洁白;身体垢秽了,也要用净水来沐浴才能干净;心地染污了,要用忏悔的法水来洗涤,才能恢复清净,所谓‘随缘遣旧业,更莫造新殃’,挚诚恳切的忏悔能去除我们烦恼的污垢,把原本无染的清净自性心显现出来,因此佛教非常注重忏悔法门,如慈悲水纤、梁皇宝歼、天台约三纤,都是历代大德为我们敷设的方便法门。
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2、佛教重视宿命,但是佛教更重视未来的命运
佛教讲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佛教虽然重视过去的命运,但是更注重现在和未来的命运。因为过去的宿业已然如此,纵然再懊恼,也无法追悔;但是现在和未来的命运却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只要我们妥善地利用每一刻真实的现在,前程仍然是灿烂的。因此佛教不沉溺于对过去命运的伤感之中,而积极追求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命运。
如何把过去坎坷的命运改变成未来美好的命运呢?
那就要实践改性、换心、回头、转身的工夫。平常说:‘江山易政,本性难移。’如果能将难改的性格改变过来,把暴燥的脾气改成柔和,把孤僻的性情改成随缘,命运一定随之改观。现在医学发达,有人得了心脏病,换个心脏,仍然如生龙活虎般充满活力。我们的肉团心坏了,固然要动手术换掉,智慧妙心坏了更应该改换,把坏心换成好心,把恶心换成善心,把邪心换成正心,才能延续生命,常保健康。
改性换心是改变命运的药方,回头转身更是创造命运的良剂。人间有许多的纷争、痛苦起因于不知回头,平时我们只知道向前挤进,甚至把自己赶入烦恼的牛角尖而浑然不觉,凡事要留个转身的余地,回头退一步想一想,以退为进,我们将会发现世界是多么的宽广辽润!
3、佛教不鼓励人听天由命,佛教希望人开创命运
有的人遭遇困境的时候,就认为冥冥中上天早已如此安排,任何的努力都是枉然的,于是消沉、沮丧,不知奋发振作,把自己宝贵的前程委诸子虚乌有的唯一神只去主宰,甘心做宿命的奴隶。佛教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任何力量都不能主宰我们的命运,即使天神也无法操纵我们的命运,我们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是创造自己命运的天才,佛陀本身就是典型的例子。
释迦牟尼佛未成道时,贵为一国的太子,享受无比的人间欢乐,得到万民的景仰。但是佛陀不以皇宫的生活为满足,不甘愿做个庸碌的凡夫,于是舍弃一切的荣华富贵、亲族情爱,独自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创造了自己广大如虚空的生命,而一切的众生也随著佛陀的证悟,开创了未来正觉幸福的命运。
人生的境遇并不是命定如此,绝对不变的。上天没有能力把我们变成圣贤,上天也不能使我们成为贩夫走卒,成圣希贤都要靠自己去完成,所谓‘没有天生的释迦’。只要我们精进不懈,慧命的显发是可期的!
4、佛教不光是希望人乐天知命,更希望人洗心革面
孔子说他‘五十而知天命’,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也到了心智渐趋成熟的中年,才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可见乐天知命的不容易,但是佛教主张除了顺应天命之外,更要进一步的洗心革命。
佛陀是一位慈爱众生的宗教家,也是一位充满道德勇气的革命家。佛陀不止要改革印度四姓阶级制度的社会弊病,更要革除众生心里的种种毛病。佛陀所主张的革命不是伤害别人的性命,而是自我针砭;佛陀理想中的革命不是向外,而是对自己内心的欲望所进行的一场搏门,唯有勇于革新自己的人,才有光明的人生。【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正邪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此之谓也。】
这就是“正邪于未形”,在人邪恶、邪思、邪行没有产生、或没有形成时,就将其端正,这样就使人“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不知不觉地向着善德去前进,而远离了罪恶。这是礼的作用。【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墨(墨作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孟子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如果连成圣成贤的志向都不确立,那么成圣成贤确实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如果立志成圣成贤,而圣贤又是人们本性本有的特点,那么“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即使一个人的习气再重,但是习气都不是本性本有的,都可以克服。圣贤是人们的本性本有的,只要想成圣成贤,最终就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所以不能自暴自弃。
中国有句传统古话:一命,二运,三风水。
命由天造,运随心转,而风水其实就藏在这三个地方:心、嘴、行为。
《了凡四训》是一本改变无数人命运的书籍,书上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方寸就是我们的内心,人心里包含了一切福田,这个福田是开拓耕耘还是荒废,全在我们自己。
▼人的第一风水:心
有一位老人退休后在老家买了块地,准备盖两层楼的小房子,用来安度晚年,孝顺的儿子就找了位很有名的大师去看风水。
一路上,如果后头有车要超,他都是避让,并说:“看来他的事比我急,让他先走吧。”
车开到镇上,一个小孩嬉笑着从巷子里冲了出来,他赶紧刹车避开,并停在了原处,然后笑着解释道:“小孩子追追打打,后面肯定还有别的小孩,等一下。”
到了老家,他家门前的几棵桃树上有几个小孩正在摘他家的桃子,他把车停在门口,让大师稍等一会儿再进去。
大师讶然,他笑着说:“小孩在树上摘桃,突然看见主人回来了,肯定会惊慌失措,现在进去吓到他们,从树上摔下来就不好了。”
大师默然片刻,转过身对他说:“你送我回去吧,这块地的风水不用看了。”
这次轮到这位儿子讶然了:“开了几十里山路,刚到你怎么就要走啊?”
大师感慨地答道: “有您在的地方,都是风水吉地。有您这样的儿子,老父亲就是有福之人。”
风水是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你要是个福人,你住的地方就一定是福地。如果你住的地方不是福地,你也能住成福地。
所有的风水中,第一风水是人,人的第一风水是心,风水养人,却不知人也养风水。
好风水是自己修来的。孝顺父母,心存善良,自己的风水自然就好。
▼
人的第二风水:嘴
中国大部分的家庭矛盾,都来自不懂得好好说话。恋爱时,有说不完的话;结婚后,有吵不完的架。
不仅是夫妻关系,与父母、孩子之间,我们都习惯指责。
语言伤人是亲密关系里最残忍的一把刀,有时明明是一份好意,但因为表达的语气和用词不对,就完全变了味。
傍晚,突然下起大雨,回到家时妻子头发被淋湿了,丈夫一见妻子狼狈的样子就生气了:“这么大人了,出门也不带把伞吗?活该你感冒!”
然后,拿了块毛巾递给妻子:“快擦擦。”
妻子生气的把毛巾甩开,走进卧室,“嘭”的一声狠狠关上了房门。
简单的几句话就成为了夫妻之间战争的导火线,也许丈夫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夫妻之间,心中有爱,嘴上有情,有话好好说,家庭自然就和睦了,家庭和睦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反观我们在社会上,工作中,因为出言不逊,得罪人的地方也比比皆是。
嘴是福祸之门,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和灾难太多了。
爱说尖酸刻薄的话,就会得罪人。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
龙有逆鳞,触之即死,你让别人没面子,别人肯定要找回场子。
瘸子面前不说短,胖子面前不提肥,东施面前不言丑。不要把心直口快当成真性情,说话口无遮拦,祸就从口出。
说话不讲诚信,人际关系越来越差,运气怎么能好?
语迟人贵,慎言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
心好是福田,但也需要好好说话才能守住财富的大门,不漏福,风水才能越来越好。
▼
人的第三风水:行为
心好、嘴慈、行善。
一个拥有满满正能量的人,吸引的也必定是好的人和事,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吸引力法则。
心是根,嘴是花,行为就是我们的果,只有通过这3个地方的传递我们才能种下善因,收获善果。
帮助他人是行善,不占小便宜也是善。
左宗棠说,“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
不占小便宜,是一种教养。占了小便宜,却失去了大家的信任,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常说,抢着买单的人朋友最多。钱多人傻不是真傻,是他愿意,人人心里有杆秤,久而久之,大家会尊重他。
吃亏是福,不占小便宜,是一种大智慧。
好人缘怎么来?不计较得失,爱帮助别人,做事注定会处处如鱼得水,这样风水自然就好。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心才能广开渠道,才能获取更多信息,得到更多的资源,收获别人更多的帮助,从而发现更多的机遇。
有的人为什么总是运气那么好,都和他的为人处世息息相关。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爱行善的人每天不愧于行、无愧于心,吃得香睡得好,也受周围人尊敬,心情好,身体就好,一切进入良性循环,人生皆顺。
▼
所以,最重要的风水与外物关联不大,都在我们自己身上。
古代的三皇五帝驾崩之前,哪一位不是请的最有威望的大师看好的最好的风水呢?他们都希望千秋万代,但真正能世代兴旺的又有几个?
秦东魁老师说,人有40%的命理风水,也就是我们老人常说的,祖上积德。这是我们的上辈行善积德留给我们的财富,而60%的风水取决于自己。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当一个人积极行善,不愧天地、不愧自己的良心,就能积攒起自己的好风水,从而一生平安、万事顺意。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就是通过自己的风水改变命运的真相。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人生没有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