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绛:《我们仨》(节选)
三里河寓所,曾是我的家,因为有我们仨。我们仨失散了,家就没有了。剩下我一个,又是老人,就好比日暮途穷的羁旅倦客;顾望徘徊,能不感叹“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但是,尽管这么说,我却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至少有夫妻二人,添上子女,就成了我们三个或四个五个不等,只不过各家各个样儿罢了。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翻译作品《堂吉诃德》。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逝世,享年105岁,从此,我们仨再无生离死别。

主播:潺潺溪水,本名陈丽萍,高校退休教师,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喜欢用摄影展示美,用声音传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