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巢氏 被誉为华夏"第一人文始祖" ,中国上古时期部落首领 ,建立古巢国 ,开创了巢居文明,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 、巢居文明的开拓者。 燧人氏钻木取火,成为中国古代人工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中国火文明,被后世奉为"火祖"。近年来,郑金民先生在研究生命哲学的同时,还潜心研究“有巢氏”和“燧人氏”文化(简称“巢燧”文化),并撰写作品《巢燧文化及其以安全为主的人类价值》,从今天起,分期推送,以飨读者。
巢燧文化及其以安全为主的人类价值(四)
文/兔卧荒山
二、巢燧文化反映了人类安全阶段
(三)燧文化反映了人类安全阶段
燧文化包含着火文化和食文化。火文化显性地、立竿见影地提高了人类安全生产力。食文化飞跃式的提高了人类智力的大发展,从根本上长远地加快了安全生产力的开发和提高。
燧文化深刻地反映和说明了人类安全阶段。
《燧人氏》说:“原始人类以粗糙的石制工具猎取生活必需品。那时的人,吃的是动物的生肉或生的植物根茎或叶片,穿的是兽皮或用植物编织的物件。用石块等作武器,抵挡野兽的侵袭。”在人类没有发明火之前,巢居虽然是人类群体力量得到一定壮大和发展,但人类处在生物链中、下端,在和野兽的抗争中除去自身弱小力量之外,借助外界的“武器”唯有石块(石器),但石器由于本身功能的局限,对防御和反击野兽的作用距离人类安全要求还相差很远,所以人类急切地期待一种新的武器的出现。
人类就在这种恐惧和煎熬的日子里,火走进了人类的生活,肩负起了人类预防、反击、驱赶和追捕动物、野兽的重任,成为人类和野兽斗争的重器,改变了人类安全生产力原始、落后和低下的现状。这是人类继巢居以来又一次运用自然(火)而提高自身安全力量,改变生存和发展的一次革命。
火开起的时代,理论上应该在巢居之后人类再下到地面,又回到洞穴居住的时代。这时人口有一定增长,人类安全生产力得到一定发展,和野兽你死我活的斗争趋近于“相持”阶段,人类的力量达到了维持在地面生存的底线。这个时代大约在原始人群和氏族家庭前后,或者氏族部落之前的时代。
《燧人氏》说:“北京周口店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北京人使用火的证据。这些证据包括灰烬、炭块和烧过的骨头和石头。由于有的灰烬成堆出现,说明北京人已经懂得如何能够使火不向四周蔓延,也就是说,北京人已经会管理控制火了。”
“北京人用火的证据的发现是当时所知道的人类最早的用火记录。另一方面,北京人所拥有的管理控制火的能力说明,北京人也不是最早用火的人类群体,人类最初开始用火的时间还应该提前。后来,其他国家的人类学家也在非洲等地更为古老的直立人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用火的遗迹。例如,在安哥拉发现的原始人旧石器文化中就有用火的迹象。从各种迹象来看,人类用火的历史应该在一百万年以上。”这一分析得到后来洛南猿人考古发现的证实。
洛南猿人的历史已经一百万年以上,而且洞口存在有“管理”性质的灰烬层。这又说明人类用火不至于一百万年。
《旧石器时代早期》说:“目前最早的文化遗存是距今180万年前的西候度文化,在山西芮城黄河边,当时人已经会用石片,而且有用火的证据……”
所以,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现,直接说明人类用火的历史在距今50~70万年以前;洛南猿人的考古发现,直接说明人类用火的历史在距今100万年以前;西候度文化的发现,直接说明人类用火的历史在距今180万年以前;而从燧人氏处于旧石器时代来看,人类用火应不止于距今180万年以前,甚或在250万年以前。
由此可见,火走进人类以后,伴随着人类走完漫长的安全阶段而跨越到人类物质阶段。随着人类生存主次矛盾的转换,火对于人类的价值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即由安全生产力转换成物质生产力,为人类物质生产服务。
在人类安全阶段,火被人类所掌握、所运用之后,无论食文化还是火文化,都集中地反映了人类安全需求和人类安全阶段的存在。所以,“对于人类而言,火的意义不只是代表了温暖、食物,也代表了光明、反抗和希望。”《火带给了人安全,温暖、营养和神秘,火文化代表人类对于火的崇拜》(以下简称《安全》)如是说。
可以说,在人类安全阶段,如果火不能像巢居那样为人类提供安全帮助和保障,人类可能那时对火不会那么重视,火的价值也不可能在历史上这么深远和长久。
因而《安全》又说:“慢慢地,人们会使用火来做熟食,用火抵御野兽,取暖。火做成的熟食让人类身体强壮,野兽们对火的恐惧让人们获得了安全的生存空间,即使寒冷的时候人类仍能依靠火生存下去,各种有利的条件伴随火而来,大大解放人类生活的限制条件。”火作为人类对付野兽一种武器的使用,人们对于凶禽猛兽从防御的策略转变成进攻的策略,人类社会安全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人们的生命安全得到极大的保障,人类社会加快了发展。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推理,人们当在地面、在洞穴受制于野兽的捕猎和压制,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只能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在吃与被吃的关系中得到延续,但却无法获得壮大与发展,无法摆脱野兽的威胁和霸凌,无法爬上生物链顶端为宇宙生命做出贡献。人类就在这种煎熬、恐惧的阴云覆盖下,有巢氏发明了巢居,人类和野兽的斗争处于战略防御时代。
当人类巢居,人类被伤亡捕猎事故和频率大幅减少和降低,人口数量得到一定发展以后,依靠群体力量的人类安全生产力得到一定提高,当人们发现依靠自身的集体力量(原始人群,或者氏族家庭)可以和野兽抗衡时,从树居(巢居)回到地面,人类和野兽处于战略相持时代。
在战略相持时代,燧人氏发明了火。火作为一个重器人类毫无疑义的首先用到和野兽你死我活的斗争中,从此人类和野兽的斗争改变了策略,从战略“相持”时代走向了战略“进攻”时代。
所以《安全》说:“对火的使用使得人们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占据了很大优势,这种对火神秘的来源和原始的恐惧以及火带来的力量让人们去崇拜它,将火视为征服环境的强大力量。”这种“强大的力量”不是别的,就是人类安全阶段人们解决主要矛盾的安全生产力。
在安全生产力得到提高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许多事物有着想象,不管是从食物方面祭祀,还是保佑安全方面的祭祀,火是重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加上火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由此也引起了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安全》)在社会得到巨大进步和发展的同时,火文化和食文化也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为什么总说文明之“火”?火对人类文明到底有多重要?》(以下简称《文明》)说:“而当这种弱小的猿类从惧怕到利用火焰的种种便利,他们也未曾想到,自己的命运从此即被注定!火——帮助原始人类驱赶凶兽,保护族群……”可见,火文化首先表现的是一种安全文化,火文化的价值首先表现的是解决人类生存最紧迫的问题,首先反映的是人类安全阶段的历史以及安全阶段的发展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凸显了火对于人类进步的重大意义。
所以《有巢氏》记载:“在甘肃大地湾遗址和陕西半坡遗址里,每个半地穴式原始住房都有一个火塘,而且必然设在进门处,这一位置设置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单为照明和取暖,火塘的位置应该设在房子的中间,效果才最好。设在进门处,说明火塘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防止野兽半夜偷袭。人类发明了住房之后,随之就发明了门,用封堵房子进口。其实门也是有一定复杂性的东西,门的发明很难说是一个圣人灵机一动就发明出来。中华先民发明了半地穴式住之初并没有门,而是用火来作门防止野兽进入房内的,火塘就是最早的门。所以,火塘的原始位置说明,那时候的中华先民已经认识到野兽有怕火的天性,可以用火来驱逐野兽。先民们就利用这一原理,或用火驱赶围捕野兽,或者用火保卫自己,从而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由此还说明,成熟的用火技术是人们在地面建房屋定居的技术保障,人类的生存空间因此大为拓展。”这是火作为安全生产力进一步的演绎、发展和提高,火始终伴随着人类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生命安全系数而和人类发生着紧密的关系。
可以想象,没有火人类难以完成安全任务,难以走出安全阶段,或者极大程度的推迟安全阶段的结束,延缓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在火文化和食文化的推动下,“团结起来的原始人类不再是那个弱小的猿类。智力的发展,语言的出现,经验的传承,使得人类迅速从无数物种中脱颖而出。”(《文明》)
在火的作用下,“有一种弱小的猿类,能将其中蕴藏的无尽能量释放,改天换地,登顶地球生物的最强顶点!”(《文明》)人类从距今500~300万年的原始社会发展到5000年的文明社会,人类从安全阶段跨越到物质阶段,人类从必然王国得到进一步解放,人类向自由王国得到进一步迈进,人类创造了新高度的宇宙生命,即“宇宙生命金字塔”之第五级别人类生命体。
作者简介:本人郑金民,属兔,自称是以双木为生存的一只兔子,一年四季兔卧荒山,静观于秦山洛水之间,故笔名兔卧荒山。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国学文化研究会会员、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会员、商洛作家协会会员、商洛文艺批评协会会员、商洛诗歌协会会员、商洛写作协会会员。
论著《还原道的本相》在2020年《国学研究》第八期专刊发行,并获得陕西省国学研究会评选的2019—2020年度“国学研究论著奖”,《生命规律》和《宇宙人类及其生命》两部论著作为内部交流资料已经面世,《历史生命哲学规律体系》《人类安全阶段假说》《生命及其生命法则》进入出版程序。另外,计划用两年时间出版《生命文化及人性类别层次》《关于哲学统一性体系论述》《有关哲学问题探索》《新思想》等历史生命哲学论著。对以仓颉文化和伶伦文化为主的洛河文化有深入研究,整理有《洛河文化文集》。
在哲学学习之余创作大量诗歌,并多次获奖。《论仓颉在中国历史上造字的地位和作用》《论仓颉造字之道》分别获得2021年开封市全国仓颉论文征文三等奖和优秀奖。2021年9月19日接受了西安广播电台就历史生命哲学和《书院门1991》有关情况一个半小时新闻直播专访;2021年9月24日在洛南县仓颉文化研究会接受了洛南县非遗保护小组和洛南县文化馆仓颉传说抢救保护工作专班三个半小时视频节目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