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云:菩萨应舍愦闹乐于寂静,舍诸世话观于实义,舍于众务及诸戏论,修出世道慈念众生。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愦闹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独处闲静,不生热恼。弥勒,云何名为乐于愦闹二十种过?
一者、不护身业,二者、不护语业,三者、不护意业,四者、多饶贪欲,五者、增长愚痴,六者、耽著世话,七者、离出世语,八者、于非法中尊重修习,九者、舍离正法,十者、天魔波旬而得其便,十一者、于不放逸未曾修习,十二者、于放逸行常怀染著,十三者、多诸觉观,十四者、损减多闻,十五者、不得禅定,十六者、无有智慧,十七者、速疾而得非诸梵行,十八者、不爱于佛,十九者、不爱于法,二十者、不爱于僧。弥勒,是为菩萨观于愦闹二十种过。”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世话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住决定义,由观是义不生热恼。弥勒,云何名为乐于世话二十种过?
一者、心生憍恣,不敬多闻;二者、于诸诤论多起执著;三者、失于正念如理作意;四者、为所不应身多躁动;五者、速疾高下,坏于法忍;六者、心常刚强,禅定、智慧曾不熏修;七者、非时而语,言论所缠;八者、不能坚固证于圣智;九者、不为天龙之所恭敬;十者、为辩才者常怀轻贱;十一者、为身证者之所呵责;十二者、不住正信,常怀悔恨;十三者、心多疑惑摇动不安;十四者、犹如倡伎随逐音声;十五者、染著诸欲,随境流转;十六者、不观真实,诽谤正法;十七者、有所希求常不称遂;十八者、其心不调,为人弃舍;十九者、不知法界,随顺恶友;二十者、不了诸根,系属烦恼。弥勒,是为菩萨乐于世话二十种过。”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非时而寝)。若观察时,能令菩萨发起精进,意乐无倦。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
一者、懈怠懒惰,二者、身体沉重,三者、颜色憔悴,四者、增诸疾病,五者、火界羸弱,六者、食不消化,七者、体生疮疱,八者、不勤修习,九者、增长愚痴,十者、智慧羸劣,十一者、皮肤闇浊,十二者、非人不敬,十三者、为行愚钝,十四者、烦恼缠缚,十五者、随眠覆心,十六者、不乐善法,十七者、白法减损,十八者、行下劣行,十九者、憎嫌精进,二十者、为人轻贱。弥勒,是为菩萨乐于睡眠二十种过。”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乐营众务二十种过(针对比丘)。若观察时,能令菩萨不营众务,勤修佛道。弥勒,云何名为二十种过?
一者、耽著世间下劣之业,二者、为诸读诵修行比丘之所轻贱,三者、亦为勤修禅定比丘之所呵责,四者、心常发起无始生死流转之业,五者、虚食居士及婆罗门净心信施,六者、于诸财物心怀取著,七者、常乐广营世间事务,八者、念其家业常怀忧叹,九者、其性佷戾发言粗犷,十者、心常忆念勤修家业,十一者、爱著诸味增长贪欲,十二者、无利养处不生欢喜,十三者、多生恼害障碍之业,十四者、常乐亲近诸优婆塞及优婆夷,十五者、但念衣食而度昼夜,十六者、数问世间所作事业,十七者、常乐发起非法语言,十八者、恃营众务而起憍慢,十九者、但求人过不自观察,二十者、于说法者心怀轻贱。弥勒,是为菩萨乐营众务二十种过。”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戏论过失无量无边,我略说有二十种。云何名为二十种过?一者、于现在生多诸苦恼;二者、增长瞋恚,退失忍辱;三者、为诸怨对之所恼害;四者、魔及魔民皆生欢喜;五者、未生善根皆悉不生;六者、已生善根能令退失;七者、增诸斗诤怨竞之心;八者、造作地狱恶趣之业;九者、当得丑陋不善之果;十者、舌不柔软,言词謇涩;十一者、所受教法不能忆持;十二者、于未闻经闻之不悟;十三者、诸善知识皆悉舍离;十四者、诸恶知识速当值遇;十五者、修行于道难得出离;十六者、不悦意语数数常闻;十七者、在在所生多诸疑惑;十八者、常生难处,不闻正法;十九者、修行白法多有障碍;二十者、于所受用多诸怨嫉。弥勒,是为菩萨耽著戏论二十种。
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
现代印刷术很发达,到处都有佛经;假使没有原始的经本,还拿什么去复印啊!怎么能印得出来啊!现在的写作文章,不能算是佛经,你要怎么对待,我没意见,佛也没有说。我所指的是大藏经,那是诸佛之见。
至于后人的知见,他写得很多,那是他的知见,不是佛的知见。
我们皈依佛的人,学的是佛的知见,你还没有这个智慧抉择,也不用批驳他,你批驳、辩驳,他也不接受,大家更增加烦恼,但是你要知道恭敬法宝。
你知道法宝难得到什么样子吗?以前我们中国有三大高僧,到印度去取经得到成就的;去的人很多,有成就的只有三位。大家都知道唐僧,就是玄奘法师。还有,唐僧之后的义净三藏法师。
还有,玄奘之前的法显法师,那是最早的,法显法师八十岁才到印度去取经,他回来之后翻了很多经。
在唐朝的时候,义净法师看见有很多人对经典不大恭敬,他就写了两首是晋末的时候,五胡乱华的宋国。“高僧求法难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说是后来看经典的,他不知道前人付出很多的辛苦,那些都是拿生命换来的。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按斯旨,往往将经轻易看。”古来人得一本经,真是当宝。
现在人得一本经,印得很多,可以十本、八本抱一抱就是了,他拿来看,看完了当小说一样随便就丢了,所以他也得不到好处。
古人得一本经,他的心就入进去,就念啊、诵啊。之后,思惟经的义理,是这样的;所以他很快就证道,很快就开悟,很快就行了。
现在的人精进心生不起来,希有心没有了。这首诗是说去取经的时候,好难啊,路途非常的远,万里啊!交通工具不是坐飞机,而是一步一步走。
我们现在坐飞机飞到美国,飞到温哥华,八九个小时,十几个小时,还感觉很辛苦,一步一步走,怎么走啊!过海要用船,没有船怎么办呢?怎么漂呢?弄块木头,或者弄只筏,困难得很,不是这么简单。
所以你要听到他使用的形容词,路又远,碧天,路上的青天,有时候看得不清楚,全是冰雪,有的是这样冷啊。热的时候,是走到沙漠旱海,中午热的时候可以高温四十多茺,冰是零下几十茺。
一天之中,零下几十度,高温几十度,你想一想,那种日子怎么过。还有,每位大法师要去行脚的时候,晚上一定还要念经,一定要持诵,还要修行。有进修没吃的,哪有吃的,喝喝水都很难。大家看看玄奘法师就可以了。义净法师也有一部书,法显法师也有一部书。玄奘法师的书是《大唐西域记》,大家经常看的《西游记》不算数。他们都有笔记,看他们每天走的路,这个时候你才知道经的宝贵。
义净法师尊重我们大家都是贤者,凡是佛弟子都是贤者,跟圣人差一截,是贤而有德的人,读到佛经都是贤而有德的人。如果这个道理你没明白的话,往往将经轻易看,你也不重视这个法宝,看得很轻。一定要重视佛经,因为重视了,你才会受持。如果受了三皈依,平常就要修持。修的时候要念三宝,别的修法你才能做。
我跟大家说一个简单的方法,临睡的时候、早上醒的时候,念十声都好。如果在白天,你都能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么念就够了。
何况你再念《普门品》、《金刚经》、《弥陀经》,再念诸佛菩萨圣号,那就更好了。如果说你的业障很重,你能够这么的来念三宝,自然就能消除业障。
业障消了,智慧增长了,你自己看佛经,你就想要往里头进了,这是真正入佛门,就深入下去了,你就自然会去研究。
所以常念三宝的功德,非常的殊胜,我心里头随时念三宝。不只你们诸位在家的道友,就是我们出家道友时时刻刻也要念念不断地念三宝。
为什么我们拿串念珠呢?我们大家知道是念佛记圣号,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只要摸一下,就知道我们不能失掉我们的念头,不要失掉念三宝。你受灾难的时候,往往是你失念的时候,魔、灾难才能进来;如果你念念都念的时候,魔障进不来。
你可别给他空隙,你一打妄想,或者一想别的,他就进来了。含义就是这样,所以我们拿串念珠,念念不忘三宝,只要一摸到念珠就想到。我们和尚摸摸脑壳,一摸脑壳就想起来了我是干什么的,我应当做什么。
懂得这个道理,这就叫修行。
开学季,大一新生们满怀憧憬地步入大学校门。然而大学该如何过呢?父母该怎样嘱托孩子?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吴辉在女儿即将读大学时曾提了九条忠告,字字句句都凝结着满满的父爱!
宝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襁褓中咿呀学语,庭院里蹒跚学步,都早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知不觉你已长大,转眼你就上大学了。按理说,18岁就是成年人,我本不该有什么担心。只是你自从出生以来,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我总担心你在外面照顾不好自己。你说不希望在本地上大学,我理解,也支持。外面海阔天空,你可以任意飞翔。
你很讨厌说教,但在你外出求学之际,我仍要啰唆几句。对你未必有效,对我却是安慰。
关于道德
道德首先是一种实践,善良不能仅存于内心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个说法并不新鲜,我主要是想说怎么做的问题。道德首先是一种实践,善良不能仅存于内心。记得有一次坐公交车,我主动给一位老人让座。当时你和君姐都说,没想到我会给人让座。我问你们,老师不就是这样教你们的?你们说是,只是觉得做的时候有点不好意思。我理解年轻人的这种心理,我第一次帮助别人时,也很在乎别人的眼光。现在想来,根本不必。一件好事,不存私利,有何担心,怕啥议论?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信手拈来,就是一种善行。当你可以帮助别人时,不要吝啬。世界将因你的举手之劳,变得更加美好。爸爸受过别人的恩惠,我们要懂得反哺社会的道理。
关于专业
挑专业就是挑兴趣,不要用利益标准衡量
专业的好坏是相对的、辩证的。今天的好专业不等于永远的好专业。不要用利益的标准来衡量专业好坏。挑专业就是挑兴趣,专业再热,学科再强,你不喜欢,没有意义。兴趣的标准更稳定,利益的标准不长久。做自己喜欢的事,看自己喜欢的书,是人生一大享受。挑你喜欢的,学你热爱的,工作应有更多快乐,生活会有更高品质。任何专业,只要学得足够好,不愁得不到别人不曾得到的东西。好比旅行,只要走得足够远,就能看得见别人未曾看见的风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专业分工更为精细,但专业分工不能分得井水不犯河水。各种专业都是解释世界的方式,广泛涉猎,你会更具智慧。
关于知识
知识使人生拥有更多可能
“读书无用论”是存在的,没有读书也发横财的人也是有的。但个案不能说明问题,普遍现象才有说服力。稍懂常识的人就知道,即使用金钱衡量,知识作用也不可忽视。不然,著名跨国公司对智力因素的高度重视就无法解释。只要做一个简单的统计,就会发现知识与收入的正相关关系。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关键是如何看待有用,不能只用“金钱”这一个标准。知识使人生拥有更多可能。知识决定一个人的气质、趣味、眼界、欣赏水平、价值观……这些都是影响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这些都是知识熏陶的结果,而不是金钱交换的产物。如果你大学毕业后,能认识到还有很多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那这个大学就没有白上。
关于阅读
读经典,经典是时间选择的产物
大学与高中最大的区别是,自由很多,挥霍自由的人也很多。希望你能利用这难得的自由,多读些书。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喜欢阅读,他们可以花很多时间逛街、淘宝、打游戏、网聊……就是不肯花时间安安静静地阅读。我曾给学生写过一条读书寄语:“趁年轻,认认真真跟好书来一次热恋。”我强调趁年轻,走上社会你就知道,抽出时间来读书是多么不易。我还强调读好书,有些书确实害人,思想贫乏,内容平庸。读书像交友,要仔细甄别,非善勿近。一个简单的方法是读经典,经典是时间选择的产物,读者挑剔的结果。一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肯定有它的道理。只要是经典,只要你想读,都可以去读。
关于竞争
不靠人情关系,就靠本事竞争
如今这个年代,需用实力说话。规则应该会越来越公平,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残酷。爸爸是个倔强的人,办事不喜欢求人,也很少求过别人。当初我从小学调到初中,是因为校长觉得我有教初中的水平。后来,县城的学校招聘6名老师,我考了第3名,可没有被录取,没有关系,我不求别人。第二年我就考上了研究生,离开了那个地方。不靠人情关系,就靠本事竞争。虽然这样比较辛苦,但于外能赢得别人尊重,于内能得到心里安稳,多好!你要知道,一个人如果不想过低三下四的生活,就必须有能让自己抬头挺胸的资本。你要抓住机会,提高自己。直面风雨人生,迎接时代挑战。
关于漂亮
内外兼修很重要,不要追求花瓶式的漂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孩子就更是如此吧。人要懂得修饰自己,遗憾的是,这方面我没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给你。适当买些新衣服,戴首饰点缀,用化妆增色,都是可以的。当然,漂亮、有魅力不仅仅是指外表。言谈举止,会传递一个人的风度;待人接物,可泄露一个人的修养。内外兼修很重要,我可不希望你追求花瓶式的漂亮。再说,我们家里还没有一个人有当花瓶的资本。知识是最好的化妆品,良好的素养会让人更有魅力,这是一种岁月都无法剥夺的吸引力。
关于恋爱
真爱深沉而非浅薄,真心无私而不贪婪
爱情很美好,爸爸希望你能找到意中人。孩子,只要你幸福,我的一生就圆满了。恋爱很严肃,对待须认真。感情不是拿来玩的,恩爱不是用来秀的。真爱深沉而非浅薄,真心无私而不贪婪。你的爱人不是你的私有品。你可以想他,但不要轻易打扰他,你可以爱他,但不要牢牢限制他。恋爱会让人做出各种傻事而不自知,你是女孩子,要懂得洁身自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在去约会的路上就要想清楚。爱的决定应该基于平时细致的考察,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希望你将来的男朋友正直、有涵养。如果你们是认真的,我会祝福你们。
关于交友
遇事能让则让,有难可帮就帮
大学是读书之所,也是交友之地。人的一生一定要有几个交情过命的朋友。幸福人生不是取决于金钱财富,而是取决于社会关系。朋友是广泛的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快乐有人分享,你会更快乐;悲伤有人分担,你不会太悲伤。各地都有人值得你牵挂,到处都有牵挂你的人,你会觉得世界充满阳光,心里如沐春风。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希望别人对自己好一点,自己首先就要对别人好一点。大学宿舍,四人一寝,大家远道而来,是前世定下的相遇。遇事能让则让,有难可帮就帮。与人玫瑰,手有余香。
关于时间
不要总觉得年轻,干什么事都还早
时间最公平,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时光最易得,但也最不为人所珍惜。生活中常常听人说,要把时间补回来。时间是补不回来的,浪费了就是浪费了。不要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干什么事都觉得还早。有道是“记得少年骑木马,转眼已是白头人”。大学生的时间往往会无谓地消耗在两个方面,一是社团活动,二是上网。适当参加社团活动,广交朋友,增长见识,确是好事。但太多的课外活动,会使时间以各种光明正大的名义被浪费。网络很便利,网络也很误事。电脑、手机让你时刻与外界保持联系,也让你时刻受到外界干扰。不妨在适当的时候,把网络关闭,让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宝贝,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你亲自去实践。爸爸不能教会你所有,也不能陪伴你一生。时光流逝,生命不会常在;总有一天,别离会成永远。希望这些建议能有益于你。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快乐幸福。你若安好,我便幸福。
《涅槃经》云:念佛一口分作十六分功德,若有一人布施一世界众生经三月。只将念佛十六分中一分功德亦复胜彼。故知念佛过于财施百千万倍。
西京善道阇梨念佛集中利益云:念阿弥陀佛佛号的二十三种利益:
一、灭重罪障益。二、光明摄受益。三、大师护念益。四、菩萨冥加益。五、诸佛保护益。
六、八部防卫益。七、功德宝聚益。八、多闻智慧益。九、不退菩提益。十、奉觐大雄益。
十一、感圣来迎益。十二、慈光照触益。十三、圣友同赞益。十四、圣友同迎益。
十五、神通空驾益。十六、身色殊姿益。十七、寿命长劫益。十八、得生胜处益。
十九、面睹圣众益。二十、常闻妙法益。二十一、证无生法忍益。
二十二、历事他方受记益。二十三、还归本国得陀罗尼益。
大行和尚云:念佛又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一则、佛力。二则、易作。 三则、功德最多。
四则、自他极喜。五则、速得见佛。六则、定得不退。
七则、定生极乐。八则、更不离佛。九则、寿命长远。十则、与圣无异。
诸经念佛往生。总有三十种利益。何等是:
一、灭除诸罪。二、功德无边。三、诸佛法中胜。四、诸佛同证。五、诸佛同护。
六、十方诸佛同劝信念。七、所有疾患念佛总除。八、临命终时心不颠倒。
九、念佛一法摄多法。十、命终之时佛自来迎。十一、用少功德速生净土。
十二、华台中化生。十三、身黄金色。十四、寿命长远。十五、长生不死。
十六、身有光明。十七、具三十二相。十八、获六神通。十九、得无生法忍。
二十、常见诸佛。 二十一、与诸菩萨共为伴侣。二十二、香华音乐六时供养。
二十三、衣食自然长劫无尽。二十四、任运进道直至菩提。
二十五、常得少年无有老相。二十六、常得强健无有病时。
二十七、更不重堕三涂地狱。二十八、受生自在。
二十九、昼夜六时常闻妙法。三十、住不退地。此依诸经。念佛生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