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书难求的年代
作者:吴德忱 主播:袁嘉敏
又到世界读书日了。这几天,满脑子充满了书的概念。曾几何时,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汪洙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度是自己少年时的座右铭。
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能学到知识,包括文化、技术、社会、历史......。读好书,读活书,等于自己有了铺路石、敲门砖,有了立命之本、修身之道。

读书的前提是有书可读。可我,在本应读书的青少年时代却无书可读。物质短缺,精神匮乏,那一代的人都成了饥渴苦娃。那时,书,是我梦寐以求的朋友。除课本外,见到有“字”的东西,都如获至宝,一本“黄历”翻个稀巴烂。到别人家串门,见到糊墙的报纸、书籍,也要多看上几眼。记得,我看的第一本小说是从小学老师那借的,叫《林海雪原》。虽然有些字不认识,看不太懂。但也觉得白茹美丽、活波、可爱,少剑波英俊干练,给我留下了英雄形象。

稍大一点,春天挖野菜,走二十多里路到城里去卖。一次能卖元八角钱的,舍不得坐车,舍不得买吃的,而是买几本小人书。走着去,饿着回家,把剩余的钱给我的母亲。清楚的记得,买的小人书有《天仙配》、《陈三两爬堂》、《打渔杀家》……。天真的我,为小人书里的人和事动情,爱恨交加,有时不能自己,为书里的人哭过,为书里的不平恨过。也有很多困惑,如打渔就好好打渔呗,怎么还把家杀了呢?
再后来,就是找人借书看。一部一部,一本一本,使我增长了知识,获得了快乐,走进了比现实生活更美好的世界

在中学时代,我更嗜书如命。课本里许多好的文章,我几乎都能背下来。那时,除吃饭、睡觉外,无一时不学,无一处不学。
文化大革命后,回到家里,在生产队干活儿。业余时间都用在读书上,把借来的《千家诗》等古典诗词,看了又看,有的抄录下来。

参加工作以后,报纸、杂志、书籍看得多了,把不少名人名言和优美的文章都摘记在专用的本子上, 如今成了“古董”。
虽然一书难求的年代早已成为历史,但那个历史记下了许多心酸,记下了猎取知识的渴望,记下了许多人和事。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吴德忱 ,一个退休老人。一生无所事事:在职,做不成事;退休,没有事;闲着,没事找事;专著,平安无事。
主播简介:袁嘉敏,山东淄博人。一个热爱生活,开心快乐的50后。淄博市朗诵协会会员、淄博市声乐家协会会员、淄博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会员、多家网络媒体主播,喜爱声乐和朗读,用声音传递爱!
